我出生在位于北回归线上的一个南方小城。这里没有万物复苏的春景,也没有满地金黄的秋季。四季常绿,花果飘香,人好水好。虽然这里没有四季的变化、闻名的古迹、繁华的都市,但是我还是喜欢她撑着油纸伞,慢慢走在巷道中,步步莲花,摇曳生姿的样子。她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也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就让我慢慢地和你诉说,她的小城岁月吧。从我记事起,我便和外公外婆一起住在一个小砖房里,那是三十年前分配的小住所。三十年前,工人们开心地住了进来。三十年后,退休的工人们带着他们的儿孙,拿着每月从不拉下的退休金和免费的医疗保险,住在这一群他们住不腻的小砖房里安享天年。十月十,是小城的传统节日。每年盛大的庙会都会在这个时候举行。我拉着爸妈的手,走进古朴的小镇,挤进汹涌的人群。吃着山楂糖葫芦,看着戏班子唱戏,听着父母与朋友闲聊。悠扬婉转的戏腔入耳,父母的谈话内容入脑,说工资涨了,员工待遇又提高了,哪里哪里又有新建的楼房......看着他们满面笑容,吃着糖葫芦的我也笑得更甜了。中学时,我总会看到一个瘦小的女孩,拿着一套保温饭桶,去食堂打饭。只身一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后来,我才知道她叫小琳。一个靠着坚强的意志背父上学,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的女孩。她的事迹被人流传,小城也因为她变得更加多彩。在全国道德模范风尚奖颁布的那天晚上,学校破例组织了一次观看电视直播活动。当小琳得奖的那一刻,肆意的欢呼声和响亮的掌声响彻了整个校园。这一刻直击我的心灵!这是发自内心的欢呼,不需要指挥,也不需要酝酿。小琳,我们在家乡为你喝彩!一座城,会因为一个人欢呼。一个人,可以感动一座城。渐渐地,那一片属于老工人们的小砖房周围建起了一座座高楼。每到夜幕降临,站在砖房屋顶的我就开始数星星有几颗,数着数着就变成了数窗户有几个。黄色的星星,黄色的窗户。星星是远处的闪烁,窗户是离我最近的星星。破旧的水泥地变成了结实的泊油路。画上了黄色的、白色的标记线。标记线内停了很多的私家小车,红的、白的、蓝的、黑的......2018年,我和陪我长大的小砖房做了最后的道别后,我走进了高楼。初入大学时,母亲找到了一份工作—四零五零。这份工作,无疑是雪中送碳。让无依无靠的两母女的生活变得稍微宽裕了。晨曦出门,打扫政府楼前地落叶。在无人时工作,在有人时离开,留下干净地院落就是她工作的痕迹。母亲的笑容时长挂在脸上,掺和在那一头青丝中的银发也变得暗淡了。今年寒假,家附近的区政府要举办一次“春节欢乐游园会”,我有幸成为了志愿者。大年初一,活动开始。区政府门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舞龙舞狮,歌唱表演,还有参加各种小游戏领奖卷换日常用品的活动。男女老少,满面笑容地排着长队。喜庆的音乐播放了一天,来参加活动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有些人想来图个热闹,有些人想来赚点油粮,减轻家用。“小姑娘,你就偷偷地再给我一张咯,你看!我一直在玩你的这个游戏......”“哎呀!就差一点就过关了,就一张奖卷,就一张,你就给我啰?”“宝贝,来,这是姐姐给你奖卷,快和姐姐说谢谢!”......奖卷一张张地送出,礼品兑换处的柴米油盐越来越少。日升日落,人的影子渐渐变长。游园活动就此结束。无论如何,人民幸福、笑口常开,这就是国泰民安的样子。在过年这种喜庆地日子,和家人一起来上一场游园,玩的尽兴,还得到了小礼品。笑着走来,又满载而归。不也是一种享受吗?这座小城,有着自己的发展速度。她长出了浓密的森林头发,她的血液越发地清澈,她的芳香更加洁净。她养育了两百万的儿女,她的儿女们一心爱她。她的岁月是热闹的、感动的、包容的、理解的。这就是她的小城岁月,我要一直陪伴她,在小城走过这漫漫长长。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