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秋冬之际,周幽王姬宫湦正站在宗周的城墙上,城外是直辖于他的六师以及春季在太室会盟后,从东面带来的诸侯军队。
若是在原本的时间线上,姬宫湦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出征申国,对王室充满了自信。
申国位于宗周的西面,其国君申侯裹挟了被废黜的太子宜臼,勾结鄫国与犬戎,在关中平原的西面呈防守态势,威胁着宗周的安全。只有解决了他们,姬宫湦才能彻底掌握周王廷的权力。
但此刻的姬宫湦却知道,这次出征必败无疑,因为他原先的灵魂已换为了后世穿越之人。他看着眼前的大军,叹息原本周幽王的失败,更叹息后世对周幽王以及褒姒的污蔑。
不怪那些掌权的人,将罪过推向一名女子?将她视作妖女?
《史记》中,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用烽火假传军情,让诸侯来回奔波,使得犬戎入侵宗周时诸侯不来勤王。事实上,西周没有烽火这一设施。
但后世自孔子起,尊周,将周朝视为开明盛世。但开明盛世又怎会灭亡?于是,将罪过推向了周幽王暴政,甚至将褒姒视作灭亡周朝的元凶。于是,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就被编造出来。
西周灭亡的真实原因其实是党派斗争中的一次冒进。在周宣王与周幽王的世代权力更替中,老资历官员和周幽王之间的斗争由政治演变为最终的战争。通过迎娶褒姒并立其子为王位继承人,获得其背后家族的支持。
但在宗周这一权力斗争中获胜的周幽王,却过分冲动,没有给另一派任何余地,使得原本和平的政治斗争演化为了两派的军事冲突,使得申侯为了自保,联合鄫与周朝宿敌犬戎。
在申国附近的战役中,王室被联军击败。联军乘势顺泾河而下,洗劫了宗周,使得关中地区与犬戎的均势被打破,令周朝被迫东迁。
既然知晓了这一结局,此刻的姬宫湦必然不会步其后尘,让军队出征。可此刻的情形确实棘手。
一方面,此刻王室与申侯的关系彻底破裂。申侯已经将犬戎引入申国,此时的申侯已经破罐子破摔,而王室这里也是动员了军队。
另一方面,废黜的太子宜臼作为嫡长子,本就是合法的继承人。尽管有拥立非嫡长子的先例,但废长立幼本就会削弱这一继承人的合法性。
好在,也多亏了姬宫湦的激进行为,此刻他对于周王室还是有着绝对地掌控权。或许继承人的正统性会遭人质疑,但其作为周王,依旧有着作为天子的权威。
而眼前的最大危机,其实已经不在于国内的政治,而在于外敌。申侯虽然掌控着更合法的继承人,但他引入了犬戎这一周朝的宿敌,将自己与华夏切割。
因此,只要能够击退外敌,那么申侯一派在朝中将不会再有任何影响力。甚至借由这次的谋反罪名,能够撤销申侯的爵位。
想到这里,姬宫湦认定,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原本的进攻策略却不能继续下去。
于是姬宫湦向着西北面指去,对一旁的侍从下令道:“传令军队行军于泾河的交通要道,构造营寨驻守,并征召渭河其余所有封国国君。”
“既然非得打,那便打赢。只要此战胜利,便可以推行改革。”姬宫湦闭上眼,深深呼出一口气,但心中依旧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