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传统的经济中心都有着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
道口镇是经过开封的陆路与卫河的交点,经道口镇可沿大运河直达京津
朱仙镇是经过开封的陆路与贾鲁河的交点,开封的货物经过朱仙镇装船可以直达江南
周家口镇最为繁华,是河南水路运输的枢纽,无论汉口还是江南,货物北上均经过这里
赊旗镇是汉口货物北上必经之所,货物在这里上岸走陆路北上中原
水路运输最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中黄河的决口泛滥影响最大,从公元1736年至1911年间, 黄河共决溢97次,其中南泛入淮的有25次
朱仙镇最易受黄河南侵影响,道口镇则容易受到黄河北侵的破坏,由于黄河泛滥对这些城镇的影响很大,泛滥之后河道泥沙淤积,影响了水路运输,最终导致这些传统城镇的衰落
交通方式改变下的河南城市格局——铁路的兴盛
郑在进行时
来自专栏郑在前进
1906年通车的平汉铁路彻底改变了河南的城市格局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个省份受到铁路如此大的影响
曾经的水陆交通重镇随着铁路交通方式的到来迅速衰败,衰落之快好似这些城市不曾出现过一样
1909年通车的汴洛铁路在郑州交汇,谁曾想原本为了联系两座古都而修建的铁路,没能成就汴洛,却成就了郑州
繁华千年的洛阳、开封相继交出历史的接力棒
19世纪初河南地图
京汉铁路
京汉铁路河南段最先修通的是武汉至信阳段,1900年汉口至信阳段通车
1904年郑州至信阳段通车
最后剩下的工程就是黄河铁路桥,经过数月的施工,郑州黄河大桥与1905年建成
1906年4月1日,平汉铁路全线通车
自此,平汉铁路河南段从汉口北上到信阳,沿途经过驻马店、漯河、许昌到郑州,在郑州过黄河在新乡与道清铁路相交
黄色的传统商路,红色的因技术而妥协的路线
然而在原本的计划里,线路的选择却并非如此
汉口与中原、华北的贸易往来传统商路是沿汉江北上襄阳,转唐河北上至赊旗镇,转陆路到北舞渡镇,再转水路经周家口北上至朱仙镇,转陆路运输向北过黄河到道口镇,再沿卫河转大运河直达京津
走襄阳经南阳盆地至河南得到了当时多数人的认可,而最终测量发现经过广水、武胜关进入河南要比传统路线缩短320华里
虽然湖北、河南交界地带的大别山客观上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但大大缩短的距离却实实在在的节省了银两。最终,工程师选择从信义三关的中间一关武胜关北上,而从信阳北上到黄河是广阔的平原,一日可筑造一里半至二里
黄河是工程师最为头疼的问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
从左往右以此是黄河老桥遗址,郑州黄河铁路大桥,郑州黄河铁路四线大桥
依照常理来看,开封为河南省省会,开封南北的朱仙镇、卫辉府、朱仙镇都是商业重镇,铁路经过开封过黄河最为合理,但工程人员发现,开封段黄河泥沙沉积严重,已是地上悬河,黄河水流摇摆不定,客观上增加了黄河大桥的修建难度
但考察后发现,“在荣泽间, 黄河幅度虽达二里之宽,但较其他各地,尚为狭窄,秋季大水之外,颇为平稳,水深不过数尺,附近又有广武山高达三百尺,利用架设铁桥最易”
黄河郑州段相对比较窄,而且南岸的邙山余脉地基稳固,方便架设桥墩,因此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铁路最终选择从郑州过黄河,往南就选择了走许昌、驻马店的路线
可以说,平汉铁路河南段的两处难关都让路于技术和资金,舍旧就新不过是为了减少施工难度而已,而当时的工程人员怎么也想不到,两处偏移却改变了整个河南的城市格局
民国郑州车站
对于铁路桥未走开封也有一种说法是,省城开封的官员怕铁路修到开封后,方便侵略者通过铁路打入开封,影响自己安全而不同意走开封,而后来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却让我们不禁感慨历史的戏剧性
陇海铁路
平汉铁路没有走当时河南最重要的城市开封和洛阳,为了方便运输,统治者们就考虑修建两地与平汉铁路的联络线,汴洛之间直线与平汉铁路的交点就是郑州
1904年3月,以郑州车站为起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施工
1909年12月汴洛铁路竣工,郑州第一次成为东西南北干线“十字”交点
1912年9月,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订修建陇海铁路借款合同,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方向修筑
1953年7月,前前后后将近半个世纪的修筑,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段竣工
至此,中国东西方向最为重要的大动脉陇海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陇海铁路、平汉铁路在郑州相交
传统经济中心的衰落
河南传统的经济中心都有着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
道口镇是经过开封的陆路与卫河的交点,经道口镇可沿大运河直达京津
朱仙镇是经过开封的陆路与贾鲁河的交点,开封的货物经过朱仙镇装船可以直达江南
周家口镇最为繁华,是河南水路运输的枢纽,无论汉口还是江南,货物北上均经过这里
赊旗镇是汉口货物北上必经之所,货物在这里上岸走陆路北上中原
水路运输最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中黄河的决口泛滥影响最大,从公元1736年至1911年间, 黄河共决溢97次,其中南泛入淮的有25次
朱仙镇最易受黄河南侵影响,道口镇则容易受到黄河北侵的破坏,由于黄河泛滥对这些城镇的影响很大,泛滥之后河道泥沙淤积,影响了水路运输,最终导致这些传统城镇的衰落
黄河水患是传统商业中心衰败的原因
除了水患的影响,原住民经商意识淡薄也是重要原因
虽然这些传统的经济重镇,贸易往来十分发达,但河南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个善于经商的省份,当时的支柱贸易包括粮草、盐、布匹、典当、钱庄等行业基本上是有晋商、陕西商人把持,河南本地人涉足很少
这些商人并没有原住民的意识,商人的逐利属性也使得他们在水路交通衰落之后迅速转移,而本地居民并不能够继续该地的繁荣,只能任其衰落。这也就是我们开头讲的为什么这些繁华的城镇在铁路修通后迅速衰落的原因。
新的经济中心的崛起
平汉铁路在河南段的走行明显偏离的传统的经济中心,但货物运输讲究时效性的属性,使得货物、资金迅速向新的运输路径上转移
郑州
经济上由于平汉铁路与陇海铁路的交汇,各地的商贾云集郑州,到了抗战前,郑州车站附近的大小商店已经达到一千余家
借助铁路优势,郑州控制了全国的棉花供应。关中棉区、晋南棉区、豫西灵宝、洛阳棉区、豫北新乡安阳棉区的全部棉花在运向武汉、天津、上海、青岛等终端市场前,均需在郑州打包后转运。棉花贸易是当时郑州的支柱产业,占到全城产值的八成
因棉花的中转贸易,郑州成为棉麻纺织的基地。1919年,来自上海的大资本家穆藕初在郑州开办了豫丰纱厂,全套引进了德国的纺织设备,新的豫丰纱厂的设备和规模在民国时期的中国首屈一指。据史料记载,到1925年,豫丰纱厂的工人达到了五千人
经济上的崛起带来了地位的提升,最终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实现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最大的逆袭
新乡
由于道清铁路在新乡与平汉铁路相交,新乡成了豫北的“十字路口”,焦作的煤炭外运均经过新乡中转,从此之后新乡开始迅速崛起,甚至一度成了平原省省会。
此外,铁路沿线了信阳、漯河、三门峡等城市也都随着铁路运输而迅速崛起,传统的区域水运枢纽迅速衰落,光州、周家口、汝南等等历史上有名的城镇最终都沦落为小县城了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确在那个经济技术不够发达的时代,铁路运输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变化的巨大的,一条铁路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郑州、石家庄、株洲这些所谓火车拉来的城市,都享受到了铁路的巨大红利
时至今日,铁路运输在国家经济命脉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铁路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对于铁路规划各地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十堰襄阳铁路之争、聊城濮阳铁路之争等等层出不穷
时代不同,影响城市命运的也不仅是一条铁路,铁路交汇带来一座城的时代一去不返
然而回顾这段历史,仍让人感慨万千,短短百年之间,铁路竟然给河南的城市格局带来了如此之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