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绘画老师陈伯鸣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伯鸣老师(1909-1994),在未认识前就听说,他是一位书画大家,诗文高手。1930年毕业于京华美术学院,早年受教于胡佩衡,王梦白等名家,曾参加鲁迅倡导的“左翼美联运动”。全国第一届木刻展览,有《悲鸿木刻画选》、《悲鸿漫画集》行世,并著有《新词谱》、《砚边杂谈》、《伯鸣题宝诗抄》等。
我的启蒙画师于镜三先生见我好学可教,一天对我说:“传廉,我想推荐你拜陈伯鸣老师学画,你愿意吗?”我听后是即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得到名人指教,提高画艺,紧张的是怕学不好,给两位老师丢人。有了镜三老师的推荐,在张店西南村的一座平房里,我见到了陈伯鸣老师,他那年71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仪表堂堂,慈善和蔼,胡须透亮,有满腹经纶的才华,仙风道骨的气派。在镜三老师的指导下,我给伯鸣老师深深地鞠了三个躬,算是进了师门。那时我在钢铁厂干锅炉工,工作又累又忙,去学画的时间较少。伯鸣老师问我:“怎么来的次数这么少。”我说:“一是工作忙,二是来了门上老是锁着。”老师笑了说:“再遇到这种情况,叩门三下,我从小窗口递出钥匙,开门进来,再伸手反锁,进屋作画”。
伯鸣老师教我作画,口授手教。先教我执笔、运笔、站姿。什么是龙睛,什么是凤眼。一边讲解,一边示范。通俗易懂,印象深刻,记得牢学得快。看着老师挥毫泼墨,潇洒自如,有的如高山坠石,有的似行云流水。老师说:“挥毫要大胆,行笔要迅速。有速度才产生压力,拖泥带水难出现神韵。老师作画,水墨为主,极少着色。他说:“墨色持久不变,颜色久而就脱色。我体会中国画的实质是写意,写意的载体是墨色。
老师教我画芦雁,特别教我画雄鹰。老师说:“鹰是飞禽中的凶禽。有金鹰、秃鹫、鹞、隼、交嘴等。其特点是凶猛彪悍。要画出其神韵,重点是画的嘴、眼、爪。鹰一般站在山石上,配以松树、松针要刚进有力,衬托鹰的形神兼备。”老师还讲了他家养鹰、训鹰、管理鹰的方法和捕猎鹰的经过。这使我对鹰的特点有了较深的理解,于是我每天到张店人民公园鹰舍前观察秃鹫的动作,又到青州隅园观察金鹰。又见它见了生人,上下翻飞,瞬息多姿,活灵活现,我及时速写记录下来。我第一次参加画展的作品就是《鹰击长空》,陈伯鸣老师亲自为我题款,此画保存至今。
我跟伯鸣老师学画中,老师经常赠我画作,我体会老师的用意有三:一是将师画作为范本,朝夕揣摩,不断领悟,掌握实质,提高画艺。二是表达老师爱生深意,永远记住师生情谊。三是画和题款中寓有深意,教育我既要画好画,又要做一个对国家对人们服务的好人。伯鸣老师赠我的第一副是《群鹰图》。画上的三只老鹰雄视大千,蓄势一飞冲天,行万里路。这是老师教育我,在学画的路上,要不怕困难,迎风破浪,痴迷执着。伯鸣老师说:“一份天赋,九分功夫。画无百日功,也无隔日功。要天天作画,功到自然成。”伯鸣老师赠我的第二幅画,是一套四扇屏,上面画的是梅、柳、竹、玉兰四幅画,下面是我市已故书法名家杨振寰先生写的李白的《行路难》(其二)。这是老师教育我要有梅花的品格,兰花的馨香、竹子的虚心、玉兰的奔放,像李白那样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道路上不怕挫折,永远前进。伯鸣老师赠我的第三幅画是兰草,并题上一首诗:“买的春兰百剑归,常留几畔作出帏,今天题上诗词句,尤觉清香笔底飞。”并写上传廉作画。教育我以山谷幽兰为榜样,以绘画为乐,以服务为福,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伯鸣老师还赠我其他一些画,我都一一珍藏着。每次赠画他都会给我讲一些当年与书画名家如高奇峰、王一亭、丰子恺、张善子、张大千、徐悲鸿、李若婵、齐白石等人交流书画艺术的故事。以及他们书画艺术的特点,使我的眼界大开,艺术素质在慢慢提高。
在接受伯鸣老师14年的教育熏陶中,我深知老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位诗词高手。解放前,伯鸣老师以:“悲鸿”为名,以绘画为武器,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追求光明的心愿。他一生作画配诗很多,大部分收集在《伯鸣题画诗抄》中,他给台湾同胞李汉宗画了一幅红白牡丹,题诗曰:“魏紫姚曳不盛开,曹红第一挂银怀。空前独立东风看,谁把丹青写归来。”盼望两岸统一,游子归来之情跃然诗中。伯鸣老师1980年9月退休之后,他应海外华侨,台港澳同胞嘱约,创作了大量书画相赠,对推进祖国统一和发展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86年10月22日,(重阳节),淄博市老年书画学会正式成立,因伯鸣老师书画印传统技法功底深厚,花卉翎毛,山水人物,无所不能,篆笔行草,各种字体兼备。且精通诗词文章,被聘为各市老年书画协会的顾问,伯鸣老师还是七名倡议淄博柳泉诗社的发起人之一。为了让市老年书画协会的会员,尽快提高书法理论和技艺水平,伯鸣老师创作了83首论述书法知识、技艺的诗,交给学会。由学会编辑打印了200份,发给广大会员学习,对提高会员的书法艺术水平起了积极地作用,有一年,我市来了一位友人,买了两把纸折叠扇,想请我市诗画名家在扇上题词留念。有关单位经辗转寻觅无人能写,及找到伯鸣老师时,离客人乘火车时间只有两小时,时间太紧了,伯鸣老师展开扇子,稍加思索,两把扇子两首诗,一挥而就。客人看后,非常满意,按时乘车离开我市。就中可以看出伯鸣老师才思敏捷,诗雅过人。
确确实实,我的恩师陈伯鸣先生是《一代书画大家》我作为他的学生,一定牢记恩师教导,做一个用绘画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平常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蒋传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