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腊月二十八,正值年前最冷的一天,张店区东二路河滨新区大院,一位老人正踩着并不牢固的桌椅爬上爬下地挂着一串串彩灯。这是一片老城区,并没有成熟的物业管理,而这用来装饰的彩灯,也是由老人自掏腰包购买。美化后的小区,霓虹闪烁、焕然一新,到处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经过了解,这位默默奉献、为大家送上节日祝福的老人正是80岁高龄的翟以柏。翟老告诉记者,是党和国家把自己抚养成人,现在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就是为了报答党和国家的养育之恩。
命运坎坷 用奉献报答党恩
1933年,翟老出生在淄川区西河镇海庙村,8岁时不幸父母双亡,从此他便过上了流浪的生活。“父母去世后,我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只好披条麻袋四处讨饭吃。”翟老告诉我,1946年淄博解放后,他被送到共产党创办的收容所,每天都能吃上饱饭、穿上暖衣。 1951年,翟老参军入伍,不久,他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我们是最后一批志愿军,主要是帮朝鲜人民修盖房屋、恢复生产。”翟老说,在朝鲜的日子虽然艰苦心里却很高兴。归国时,翟老受到了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的亲切接见,成为他一辈子的荣耀。
退休后,翟老回到老家,看到村民们缺少公共娱乐的地方,他自掏腰包买上大理石桌椅、扑克象棋,在十字路口小空地上开辟出一片休闲区;看到夏天出来纳凉的人没有座位,他买来水泥和砖头,在几颗大树底下垒砌成长条椅,供大家休息聊天;逢年过节,看到村里街道上空荡荡的很单调,他又买来彩旗和红灯笼,亲自挂到街道两旁增加节日气氛。
“我不为大家做点事情,来报答党和政府的养育之恩,我这心里不踏实。”从翟老这句朴素的话中,能读出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感恩之情。
家人支持 让他更加执著
“我出去挂灯的时候,都是老伴儿给我扶着踩高的桌椅,要是没有她的支持,我这干劲也不能这么足。”翟老告诉我,从在老家时他为老乡们打水泥砌长条椅,老伴李大姨就给他做帮手,一直到现在仍然全力支持他。“他喜欢做得事情咱就得配合,平时在家的活我就多干些,好让他能专心为大家服务。”李大姨微笑地说。
自从五年前,翟老和老伴搬到现在居住的河滨新区,他就扎下了根,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楼道脏了,他拿起扫帚扫得干干净净;楼梯扶手年久生锈,他买来油漆漆得光亮;小区内没有绿化,他买来花种自己种,不仅净化了环境还给小区带来一片生机。“我住在这里,就是大家庭的一员。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尽上自己的一点力量把小区的卫生面貌改善一下,我心里很安慰。”翟老自豪地说。
去年春节时,陈老照例在小区内挂彩灯,不小心摔断了腿。为此,他卧床三个月,刚能下地走路,老人又拄着拐杖到小区内打理花草,施肥、浇水。后来,了解的人多了,大家都为翟老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感动,纷纷上门道谢。“听到他们说声‘谢谢’,我心里很高兴。其实我做这点事情不足挂齿,目的就是让大家有个舒适的居住环境。”翟老告诉我,他虽然已经80岁,但身体不错,他将坚持为大家服务,尽自己的一份力量。(2012 赵雪 卢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