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桓台县新城镇的新城城南,矗立着一座造型别致、独具风格、古雅秀丽、雄伟壮观的砖石牌坊—-四世宫保坊,它建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是万历皇帝表彰当时的兵部尚书王象乾“总督蓟辽”、“行边视师”“威名著九江”、,保卫明王朝有功,并追封三代特许而建的。整座牌坊是一幢集古代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的稀有杰作,被誉为“华夏第一砖坊”。1992年,被省政府列为“山东省重点保护文物”。
说到四世宫保坊中的“四世宫保”四个字的题写,曾流传着一个“一字值千金”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王象乾被恩准建造“四世宫保”砖坊,深感荣幸。为使牌坊更加添彩增色,王象乾与兄弟商量,决定不惜重资,聘请当时的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来写。认为只有他的字,才能与牌坊相称,以显耀门庭、流芳百世。于是,王象乾就委托堂弟王象春带上三千两银子作为润笔之资,坐上马拉轿车专程到江南聘请书法大家董其昌。那年董其昌正罢官赋闲在家,也想借此到山东一游,就欣然同意了。董其昌先随王象春来到济南他的门生黄敬家,住了几日,游览了济南的山泉名胜,然后在王象春的陪同下来到新城。王象乾在京时,和董其昌有过几面之交,二人见了,先道过思念之情,叙谈了寒暖之事,然后把董其昌安排在城东南隅司马园中的济云堂内居住,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在董其昌住在新城的日子里,天天由王象春陪同,遍游新城“系马台”、“北极庙”、“忠勤祠”等名胜古迹,共赏王羲之的“松风水月”、李白的“振玉”、张养浩的“苍云”等先代至贤的石刻珍宝。一日,董其昌兴致大发,唤两书童磨墨拂纸,按王家意图以端然正楷写下了额石大字和诰赠、楹联等中字。
当天晚宴后,董其昌看室外夜朗风清,便信步到花园散步游玩。沿着花径来到西边的月洞门旁。他知道里面的小花厅名为“竹里馆”,是王家子弟研习课业之所,不便打扰。当他正要转身离开时,却听到有人说话,他躲在翠竹边,想听听王家子弟的言谈、议论和见解,借以了解一下他们的见识和前途。一个说:“都说邢、张、朱、董为当代四大写家,而以董其昌的字为最好,日间我到客厅,见他写得也不怎么样。”另一个说:“古人说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世间很多人也只是徒有虚名。董的行书倒还秀丽,若写正楷,还不如咱洞庭四叔呢,三千两银子花的太冤了……”。
董其昌听了这些闲言碎语,不便作声,回到客厅,吩咐书童告知主人,明天他要返程回济南门生那里,并交待说,字已写好,卷放在壁橱里了。王象乾兄弟知道董其昌已把双额楹联写好,又看董其昌执意要走的样子,也未过分挽留。第二天早晨就命人套车,仍有王象春相送至济南董其昌的门生家里。
送走董其昌后,王象乾到花园客厅取出董其昌所书坊额楹联,准备交于镌刻家制作。待他铺开一看却吃了一惊,不仅没有了楹联,就是“四世宫宝”坊额也缺了一个“宫”字。他反复搜寻,问遍家人,无一见者,王象乾对此十分着急。有人建议从自家伯叔子侄中写得好的写一个配上。王象乾只是摇头、皱眉,并训斥:“你们懂得什么?”他立即选了两个干练的子侄,让他们驰马速去济南黄敬家,并特地嘱咐:“到那里时说,不慎损坏了“宫”字,再烦请董尚书补写一字。”
王家子弟驰奔济南途中,遇上王象春回来的马拉轿车,说明原委后,叔侄又一同赶到济南黄敬家。不料,董其昌已回江南。再烦托黄敬时,黄敬阴沉着脸说:“董恩师年过花甲,再烦不易,为什么不叫你们王家人补写一字呢?”
王象春听黄敬话出有因,就再三陪情、细问究竟,黄敬才说明原因,并道:“董恩师临走时,留下一样东西,你家若用得上时,需再出千两银子。”王象春知道“千金易得,一字难求”,就在济南筹措了一千两银子交给黄敬,取换回了“宫”字。“宫”字有了,但坊上楹联尚缺,王象乾只好另请他人书写。所请之人虽也是当时的书法名流,但那人自知道难和董其昌的楷书相匹配,于是改用了隶书。
这就是当年在建造“四世宫保坊”时,发生的一段题字故事:四千两白银,换来四个字,真是一字值千金!
(张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