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我被调到山东新华制药股份公司离退处工作。当时的离退处共有退休职工二千多人,其中包括有许多经验丰富的制药研究、化工操作、机电维修等多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他们退休之后,都有种想为社会和家庭发挥余热做一定贡献的愿望。有的在自己家里搞起了实验室,做起了研究实验。我想应该把他们组织起来,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贡献。在市老龄办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成立了“新华老年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其中积极参加并做出较大贡献的有:于瑞萱、程荣春(已故)、韩先滋(已故)、汪恒、姜荣香、胥润田(已故)、杨文恒(已故)、辛秀芳(已故)、徐思忠、杨锦怀、桑希玉、刘迅、解建民、槐立国、田俊芝、胡秀英……,并得到了在职的广大职工热情支持和帮助。
我们先后对东营胜利药业、济南高华药业、邹平会仙药业等多家制药企业进行了GMP管理认证的培训指导,使他们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达到了制药企业“GMP管理标准”,经国家医药局检查验收合格。
我们还创建了分析实验室,为协作企业进行了高效消毒钙的试制,氯麻斯汀制造工艺的验证等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杨文桓老师为了把高效消毒钙的试验做好,自费去北京查询有关专利,许多离退休老工程技术人员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当时,公司环保处的于福金、温怀颐同志交给我一个***废水处理课题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些技术性要求,并同意处理废水挣了钱可给离退处职工做活动经费。我们技术服务公司接过任务之后,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个废水是“***”第一步反应中产生的废气(NH3)即氨气,经水洗做成氨水,但浓度较低,只能用来浇地做肥料用。***产品自五十年代开工以来,就把这个副产品供应农业使用。但工业生产是连续生产,而农业施肥是周期性使用。这就造成了施肥期供不应求,非施肥期无人问津,只能排入下水道。随着农用肥料的多样化发展,用这肥的人逐渐减少。但是随着***产量的扩大,废水成倍增加,而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环保压力骤然增大。此时的废氨水不但不挣钱,排入下水道产生雾霾和含氨量超标污染环境还将招致巨额罚款,成为一只烫手的山芋。
我们技术服务公司按过任务后,首先王振江、王冰等同志利用走访离退休职工的机会,到附近宣传:废氨水免费供应,送货上门。尽量不让废氨水排入下水道造成污染。另外,退休药检员胡秀英同志每天进行多次分析检测,最终找到了氨含量变化的规律。
我们不断查找原因,终于找到了提高氨水含量的操作方法,使氨水含量由3-6%提高到18%左右。现在拉一车就等于原先拉3-6车,不但农民运费降低,也便于贮存。由于氨水含量的提高,用途也越来越广泛。许多企业也来订货,用氨水处理烟道废气。废氨水又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2007年开始,这些废水已经变成了供不应求的“宝贝”,现已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每年创收可达几百万元,社会环保效益更难以计算。
我们离退休处也从废氨水由免费送货上门,变成了收钱自己来拉,并开始向股份公司上交部分利润。我们利用这笔收入为离退休职工建立了活动室;为铁路和新华各修一个门球场,以及老年节旅游、退休旅游和各种文体活动的补贴,为企业减少了经济负担。
我们利用建起的实验室,还进行了L-350的废水处理实验,将氯化钠和醋酸钠进行了分离,既得到了两个化工原料,又处理了COD高达7万的污水,减少了大量的污水处理成本。还为两氨煤提废水找到了用途。
总之,老有所为的“新华老年技术咨询服务公司”为企业、为社会做出了独特的、突出的贡献。实现了“老有所为、化废为宝”的社会职能。这正是: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张奎根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