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19年。
庆元帝于439年一统南方,取国号为大庆。国始,庆元帝爱勤于国务,精于用人,万泽天下,深受子民爱戴。各朝廷大臣皆为忠臣良臣,地方行政也都忠于职务,贪官污吏者极少,使得百姓安康,没几年大庆国力昌盛,经济、科技文化繁荣,百般学家层出不穷。各诸侯皆为庆元帝政法天下时之心腹,个个骁勇善战,大庆刚建,庆元帝之手便以伸至北方匈奴。整个大庆呈一片和谐繁荣之盛景。
但好景不长,庆元帝晚年好权术,对各大臣诸侯百般欺压,企图巩固自身帝位,导致人心不稳,又因庆元帝已入晚年,各大臣诸侯对其之畏惧已甚微,故贪官污吏渐渐产生。原先跟随庆元帝征战天下的心腹也因入晚年将其诸侯之位传至儿孙,其中现诸侯更有大逆不道者,残忍杀害自己的父亲与爷爷,叛出大庆,妄谋帝位。国内各世家官人欺凌百姓,社会动乱不堪,百姓生活于水生火热之中。
—————————————————
宫廷中。
庆元帝正号召全体大臣于朝堂进行朝议,今年突发干旱,大庆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民不聊生,故有无数大庆臣民上书,请求庆元帝开放国库,施行救济粮,缓解灾情。
朝堂外。
一长相秀气俊美的孩童正站着面对朝堂大门,双手负备,双眼直勾勾得盯着朝堂,皱着眉头,嘴微微蠕动,低语:“啧,一个饥荒就要会谈这么久,都整整两个时辰了,现在国库粮食充沛,不仅能保证我们宫廷之人的吃喝,还有大量多余,都已经堆的跟山一样,哪怕只是给出去那山顶也够宫外吃上几个月的了。”说罢,孩童的眼中露出了深深的厌恶。
此时,一位老太监从朝堂左下通往后宫的大门匆匆赶来,冷汗如雨般自他头上滑落,显然急的不行。老太监一眼就望住了那位站在朝堂之下的孩童,双眼瞪大,加快速度猛地跑到了孩童跟前双手一把握住了孩童:“哎呀,殿下呀,您可让老奴找得好苦啊,您要玩老奴不是陪您玩呢,怎么非要来这办事的地方呢?皇上在里面办事嘞,要让皇上发现了老奴让殿下您在这里皇上他会打死老奴的,快随老奴回去吧!”
老太监已经被吓得冒了冷汗,去给皇后接杯水的时间这太子殿下人就没了,吓的他差点三魂六魄都给飞了出来。老太监用手握紧了孩童,转身拉着孩童向后宫内走去。孩童不语,随着老太监向宫内走去,只是双眼依旧一直盯着朝堂,他咬紧牙,握紧了拳头:“庆元帝还有那群老不死的东西,这大庆迟早会灭在你们手上!”
虽然孩童说的很小声,但是老太监的耳力非常好,倒也听到了个七八,顿时被吓得打了个激灵,双眼瞪大,冷汗前者未完后者又是涔涔冒出,老太监弯下腰急忙对孩童说:“殿下,您可不要这样说呀,您这样说是要杀头的呀!”老太监握住孩童的那只手不自觉地握紧,在孩童那稚嫩的手上握出了一道道红痕。孩童转脸低头看了看自己被握住的手,又抬头看着老太监。老太监立马会意,急忙松开了握住孩童的手,低头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老奴太用力了,不过殿下您可再也不要说出那种大逆不道的话了呀,那可是真的会被杀头的!”孩童深吸了口气,叹了出来:“放心吧,李伯,我还没那么蠢。”
老太监叫李葵生,今年63岁,是孩童的贴身奴仆也是玩伴。
孩童与李葵生一同走向坤宁殿,路上,孩童问李葵生:“李伯,您还记得去年的鹿山之战吗?”
鹿山之战,鹿山是大庆的重要据守点,因为北方匈奴只要攻破了鹿山便可直指皇城。鹿山四面环绕,山脉纵横,易守难攻,以往匈奴不会从鹿山进攻,但大庆38年匈奴却一举攻破了鹿山,兵围鹿城,鹿城死伤无数,最后还是皇城与鹿城背后的虎城进行援兵才将匈奴打跑。
“记得。”
“那您给我讲讲鹿山之战吧,我真的想不明白,鹿山对北呈谷状,且北方匈奴想要入内必须爬山几百米,为何鹿山依旧被破。”孩童皱着眉头,满脸不解。
“听闻啊,是北方匈奴里有武力高强之辈,这些武力高强之辈率先爬山,其余人皆在下等候,他们有些不仅身中数箭仍生龙活虎,有些爬山时更是如鱼得水,不仅爬得快,而且弓箭手们不管是射箭还是滚石根本就射不到,最后被这些人爬上山以一抵十将弓箭手全部干掉了,随后大军攻城。”李葵生一边徐徐说道,一边双手比划着冒似当时战时的样子。
“那鹿城被围呢,我记得那里是鹿山王镇守的吧?鹿山王武力高强,身经百战,胜仗无数,且鹿城兵力雄厚,怎么可能会败?”孩童依旧皱着眉头。
“唉,老奴刚才说了对面有数百武力高强之人,那些人一入战场便好似狼入羊群,一路厮杀,鹿城死伤的十万兵力中至少三成是这数百人杀的,那数百人个个以一敌百,杀到最后鹿山王发现根本打不赢,而这时匈奴那边发话说可以将对将,鹿山王欣然答应了,谋求一线生机。随后鹿山王麾下18将军对战匈奴方18高手,那十八高手皆是前面老奴说的武力高强之人,最后十八将军惨败,鹿山王战死,鹿城被破。幸好鹿山王机智,早在匈奴攻破鹿山关之际就已经迅速派人马会皇城报信,不过可惜援兵到时鹿山王已战死,是鹿山王之子在主持战局一退再退才勉强支撑,不过最后鹿山十万兵力也只剩下数钱,鹿城子民全部惨死。”李葵生一边说一边咬紧了牙握紧了拳头,充满了对匈奴的恨意。
孩童听罢,顿时停了下来,李葵生一惊,问道:“殿下,您怎么了?”话音刚落,少年仰头大笑:“哈哈哈哈!笑死人啊,我数十万雄兵却被数百人杀了个半,这是何等天大的笑话!是那所谓的数十万雄兵吃屎的吗?还是怪匈奴太强?而那所谓十八将军上去将对将却被碾压,可笑,实在可笑!”李葵生低头不语,只得叹气:“唉,殿下……”“可是话说回来,往年我们与匈奴打仗却从未见过那些武力高强之人,为何鹿山之战却突然出现呢?并且我们也还未曾将匈奴逼至要亡国的地步呀?”孩童若有所思地问道。“这个……老奴也不知。”李葵生支支吾吾地答道。
突然,孩童转头将脸对着李葵生,郑重地道:“李伯,我想好了,我要离宫,我要去招募一群可力压那些匈奴中所谓武力高强之辈的人,然后封他们为将,力攻匈奴!”说罢,孩童转头就跑。李葵生又被吓了个激灵,赶忙去追,一边追一边大喊:“殿下不要啊!您不能离宫啊!皇后娘娘已经担心死殿下了!您要再不随老奴回去见娘娘老奴可能会被杀头的啊!”
谁知孩童早已想好了对策,他一边跑一边取下腰间的锦囊头也不回地往后扔,一边道:“接着!这是我的贴身锦囊,里面有我给母后的话,你把这带给我母后我母后绝对不会怪罪你的,至于我爹,你就躲着吧,我在母后殿里的花园内挖了个洞,就在凤凰亭下,唉反正什么事我都在锦囊里面写好了安排好了你直接带回去给我母后看就完事了。”
李葵生老了,跑不动了,离孩童的距离也是越来越远,他知道自己追不上了,但是也没有喊人,只是将自己的随身囊袋取下扔向了少年,喊道:“殿下,记得带盘缠啊!要注意安全啊!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孩童闻声,回头顺手将囊袋拿下,然后继续头也不回地跑,道:“唉行了行了我都安排好了我身上盘缠多着呢,也多谢了啊,我正愁没玩意儿放盘缠。”然后一边跑一边将放在衣服里面的金元宝掏出放进囊袋内。
李葵生见状人都懵了,不过眼见追不上了也就没追了,回头找皇后娘娘交差去了。他似乎并不担心孩童如何突破重围走出宫门。
不一会儿,孩童便来到了宫门前,路上碰见了许多宫女,那些宫女都很疑问,不过还是都喊了声“陛下”。孩童理都没理,一路往宫门跑去。终于有宫女明白少年的意图了,有些宫女赶忙上前阻止,有些宫女大喊:“来人啊,殿下要离宫啊!”孩童翻了个白眼,然后只一个滑铲便突破了宫女们的重围,在孩童滑铲到宫女们胯下时宫女们个个吓得尖叫。孩童突破重围后终于临近宫门,宫门高十米,孩童身高只150,肯定是爬不上去的,爬上去了也下不来,不过好在宫门内外都有一棵柳树跟宫门差不多高,也不知道哪位好心人种的(此时正在朝堂上主持朝议的庆元帝打了个喷嚏,众大臣想笑但是又不敢,好在个个演技精湛,庆元帝愣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孩童一把抓着柳枝,顺着树干一路向上爬。“这柳枝真给力!”孩童一边爬一边夸赞道。就在孩童快爬向树顶之时,他纵身一跃用手抓住了围墙的顶部,随后一个翻身又顺手抓住了宫廷外的另一棵柳树,然后按照刚才爬树的方法顺势而下。就这样,孩童在宫女们的尖叫声中华丽地跑出了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