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0600000082

第八十二回 应妖梦圆明园遭劫 颁哀诏文宗帝大行

话说恭亲王闻报洋兵杀来,僧、瑞两军,不战自溃,吓得半晌说不出话。忽报内务府大臣文丰求见。恭亲王跺脚道:"什么?还要见我做怎么?回掉他,我不得闲呢!"太监入报:"洋兵要进园来了,桂中堂已经避到广宁门去了。"恭亲王道:"老桂真是坏东西,他腿也不知互我一声儿。"随命备马,带了三五个从人,奔出园门,加上两鞭,向长辛店一带奔去。随后大学士瑞麟、步军统领文祥恰也奔到。一位亲王,两位大臣,只好暂时屈尊,就在长辛店居住。暂时按下。却说内务府大臣文丰求见恭亲王,太监回出话来,说是不得闲。文丰正在没好气,忽见脚步声历乱,侍卫人等轰传恭亲王爷、瑞中堂、桂中堂、文大臣都走了,咱们也各自儿散吧。文丰耳闻目见,都是全躯避难之徒,长叹一声,顺着花荫走去。正是镂月开云地方,楼阁重重,宫廷寂寂,那四春娘娘,早已随扈热河去了。文丰到此,惆怅沉香亭畔,艳想杨妃;徘徊濯锦江边,悲怀蜀帝。春宜一院,痛此际愁绝宫中;月落三更,慨往日痕留枝上。血点芳枝,魂销宝帐,不胜今昔盛衰之慨。正在凭今吊古,忽听得排枪声响,排枪过后,随一派西洋军乐之声,由远而近,渐渐进园来了。园丁飞报洋兵抢进则春门,直向正大光明殿来了。文丰闻报,不慌不忙,跪下地去,向北叩了九个头道:"微臣无能,只有一死报国了。"叩罢头,向堂后池里只一跳,两个水旋花,沉下池底去了。洋兵进了圆明园,殉难官员除了总管内务大臣文丰外,还有清漪园外郎泰清,全家十六口,合室**;中营千总燕桂,全家十六口,同时遇害。

洋人僭居御园的消息,传到长辛店,恭亲王急极,忙与瑞、桂二中堂商议。桂良道:"洋人不肯和议,大约为巴夏里未释的缘故。论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怡亲王当时原也欠于斟酌。"恭亲王道:"释放之后,不知他肯就咱们的范围不肯?"桂良道:"推情度理,总比不释放好一点子"。恭亲王道:"事到如今,除了这个,竟也没有别的法子。"于是一面照会英人,一面行文顺天府尹叫把巴夏里开释,就派恒祺陪送他回营,约定次日开议款事。谁料巴夏里拘着,洋人还有个顾忌,一朝放出,宛似苍龙入海,猛虎归山,咆哮搏噬,猛烈得无可言喻。这一夜,海淀地方,火光烛天,焚烧竟夕。恭亲王派人往探,说是御园左边的民房,被洋人纵了火。次日,军探报称,洋兵移营在安定门外,御园宫殿已被他们抄掠了个遍,狼藉到不忍言说。恭亲王此时,除了顿足浩叹,也没有别的法子。忽门上送进一角文书,却是洋官照会。拆开瞧时,要求全权大臣入城会议和约的事。恭亲王皱眉道:"这又是很难的难题目。"桂良道:"听说留京王大臣合词奏行在,请旨趋王爷入城速定抚议呢。"恭亲王道:"上节旨意,究竟没有下,我总遵旨办事是了。"从此豫亲王等屡来催请,恭亲王切时不睬。后来催请的人愈变愈多,碍于情面,没奈何,移驻广宁门外之天宁寺,总算跟都城又近了一闸子。行止犹豫,进退维谷。正这当儿,忽地接到行在密谕,密谕大意:略称此时断难入城办抚,且令择地驻扎等语。恭亲王喜道:"明见万里,真是尧舜之君。"从此恭亲王安居城外,每日只领恒棋等跟英人往来辩论。此时英法两国,开出条款,英国除八年所定五十六款照行外,续增九条;法国除八年所定四十二条照行外,续增十条:大意在加索赔款,多占码头,以及天津通商,京师寄住等事。恭亲王答应奏请圣裁,一俟奉到批回,即行订期换约。似此有求必应,总无枝节可生。不意一波乍乎,一波又起,怡王擒获巴夏里时光,所有巴夏里的从人数十名,悉数囚送刑部讯供,监禁大兴、宛平两县牢狱。这一班洋人,平日卫生一道,都是很讲究的。中国黑暗地狱滋味,哪里尝的惯,二十多天工夫,早监毙了十多名。此番和约成功,例须释放回营,洋将大怒,行文责问,就要渝盟兴师。恭亲王皱眉道:"洋人真不好弄,事到如今,说不得吞声饮恨。"立遣恒祺前往谢罪。

洋人不肯答应,声言要攻打紫禁城,恭亲王大惊。这夜圆明园忽然火起,烟焰冲霄,火光爝天,熊**炎,直红了半片天,愈烧愈厉害。烧到天明,火得了风势,更得飞扬跋扈,倒壁摧墙,厉害到个不堪收拾。恭亲王派人探视,回报是洋兵纵的火,守园丁役,排龙灌救,都被洋兵开枪打退。这圆明园真也广阔不过,从景山焚起,昆明湖一带,直烧了三日三夜。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百余年积蓄,数万里的收藏,刚被洋人小小一点火,就烧了个精光完结。前儿还是兰宫桂殿,风阁龙楼,曾几何时,就变了数堆瓦砾,一片荒凉。只剩得颓垣破井,留在天壤间,徒供后人凭吊而已。最可惜是若大一座园林,凿水堆山,植卉种木,一应布景,经营意匠,都是四海文人,两江才子。往后就有这个物力,要恢复旧观,人才消乏,可也万万不能够了。赫赫宗周,莽莽禾黍,光景也是天数呢。当下恭亲王惊恐异常,忙遣恒祺到法国公使噶啰那里,请他居间排解。恒祺回来,说法使已经应允了,大致不过多花掉几两银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恭亲王听了,心始稍宽,法使英营去了三次,反复辩论,总算说了成功。回告恭亲王,要中国抚恤死者银子五十万两,恭亲王一口答应。照会英人,请定换约日子。英使照复前来,须俟恤款交清,然后立盟修好。于是搜括京师内外库,勉强凑足了五十万,特派恒棋解赴英营。英人答应准十一日,在京城礼部大堂换约。恭亲王立刻传谕该部备办供帐。

九月十一黑蛋,恭亲王奕訢率同大学士贾桢、周祖培、尚书赵光、陈孚恩、侍郎潘曾莹、宋晋等各带护卫入城,到礼部衙门等候。禁兵人等都在正阳门外排队站立。候到辰牌时光,才见洋兵整队而来。间以洋乐,声情激越,闻之令人气壮,公使参赞坐的是八人大轿,其余翻译人号都是四人轿。轿子到大门,恭亲王率同众官拱手相迎,公使额罗金、参赞巴夏里,就在轿中行了个免冠礼。出了轿,恭亲王陪着,分东西阶入内,陪到大堂,筵席早已设好,恭亲王与额罗金分左右入座。作乐上莱,樽俎之间,彬彬有礼。那张和约,就在席间调换了,礼成而散。次日,就与法国换约,一应仪注,悉与英国相同。不过法国公使噶啰,只坐得四人肩舆,却比额罗金稍逊了。条约中最要紧几款,是特许英法两国派遣公使领事常驻中国,赔偿英国银一千二百万两;法国银六百万两;除五口通商外,增设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天津等为码头。恭亲王办妥之后,专折奏闻行在,不多几天,奉到上谕:恭亲王奕訢等奏互换和约一折,本月十一、二等日,业经恭亲王将八年所定和约及本年续约,与英法两国互换,所有和约内所定条款,均着逐款允准,行诸久远。从此永息干戈,共敦和好。彼此相安以信,各无猜疑。其约内应行各事宜,即着通行各省督抚大吏,一体按照办理。钦此。

英法换约之后,接着就办俄罗斯国换约事宜。约中重要的是一此后通商,不论恰克图及现准英法二国通商之各海口,悉听该国水陆自便;其通商条款税则事宜,概照英法办理;中俄两国边界,东自黑龙江及西疆交界之处,应各派大臣秉公查勘,以防异日争端。只有美国,已于上年钤印换约,约中词意,很为恭顺,通商居住都有限止,只不过转笔灵活,中国依旧没有得着便宜。如第五款限止京师居住;第六款说道:嗣后无论何时,但中国大皇帝愿与别国立约允准之处,以及在京师居住,或久或暂,应许美国来使一律照办,同沾此典;第十五款,限止贸易下,就接笔道:倘别国有按有条约更改者,即应一体均同;第三十款内载明现经两国议定之后,倘大清还有何惠政思典,施及他国,或关涉船只海面通商往来等件,为此条约所无者,亦当准美国官民一体均沾。凡此重言絮语,不厌反复叮咛,无非预为道地,包扫一切,你道他乖不乖,巧不巧呢?和议既成,特下上谕,罢掉南中劝王之举。此时在京王大臣等联衔恳请文宗回跸。不意上谕下来:本年天气渐趋严寒,朕拟暂缓回京。俟明春再降谕旨。钦此。

京外大臣,有奏请西行的,有请于陕代之间暂设行在,俟洋兵全行退出大沽口外,然后奉迎返跸的,文宗悉数留中。这其中原来有一个大大的原因,此时朝中执掌政权的,共是三位大臣,第一位是怡亲王载垣;第二位是郑亲王端华;第三位是协办大学士户都尚书肃顺。载垣、端华,都系咸丰初年袭爵为王,历任宗人府宗令及领侍卫内大臣等职;肃顺是端华的同母昆弟,由郎中供奉内廷,荐升至协办大学士。这三个人聪明相等,志趣相同,互相吸引,互相保卫,真是同保富贵,共享荣华,休戚相关,患难与共。肃顺更有一桩好处,礼宾下士,爱才如命,知名之士被他吸引的倒也不少。肃顺常向人道:"咱们旗人都是混蛋,不很足忌,汉人明白事理的多。"他那管笔尖儿也很厉害,因此旗人跟他,更是不很相合。肃顺才高气盛,哪里放在心上,上年二月里,借着科场搜弊名目,杀掉大学士柏骏之后,胆职愈壮。又借铸钱局事情,兴起大狱,户部司员,尽都褫职逮问,京师自缙绅以至商店,株连破家的,不可胜数。威尊势盛,权重令行,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也难尽述。敌骑西来,乘舆北狩,一大半也是肃顺的尽筹硕画呢。当下,文宗接到京内外大臣恳请回銮的章奏,召集随扈各大臣,共同会议。各大臣遵旨,都到避暑山庄行过殿见礼。怡王取出奉旨交议折件,递给众人阅看,随道:"此事应准应驳,咱们从长计较,众位不妨各抒所见。"众人都道:"我们伺候王爷,听候王爷钧谕。"怡王道:"不是这么说,这是奉旨交议事情,自应大家发抒意见,从长计较。"众人还没有答话,就见肃顺开言道:"此事从我看来,上头意思,是不愿意回跸呢。"顺王道:"这话就对了,如果愿意回跸,批准了就是了,何必交议呢?"怡王笑向众人道:"诸君听此论如何?"众人都道:"王爷高见,某等万不能及。只有一桩奇异处,每逢王爷发出的议论,某等初听,总不很为然,等到细想了去,才觉头头是道,句句不错,可见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原是勉强不来的。"顺王笑道:"诸君自不思耳,圣上平素最不喜是大内里头祖制严重,规矩烦琐,起居一切,很是不方便,所以一年四季,都住在园子里。现在圆明园被洋人烧掉了,回銮之后,一来是居住不方便,二来是瞧见了颓垣败井,烬柱破砖,也要伤心呢。"众人尽都唯唯,只有太常寺少卿焦佑瀛是新由肃顺吸引,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当下就迎合道:"为了圆明园的事,圣虑十分焦劳,恳请回跸,是做臣子的不但不能分忧,反倒添忧。"怡王道:"就在这里,圣心也很郁郁,因为东南军报不很利,宁国、严州相继沦陷,周天受又死了,经不起再添上这无谓的忧闷。"议了好一会,公决恳求御驾暂缓还京,文宗自然欢喜。从此文宗就在热河避暑山庄行宫总理万机一切。此时英、法、俄、美等国,都派遣公使,驻扎北京,办理交涉。**大臣事务纷繁,不暇兼顾,于是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专管洋务。特命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文祥入内办理。并于内阁部院军机处各司员章京内,满汉各挑取八员,作为司员定额。再命崇厚为办理三口通商大臣,驻扎天津,管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从此北京、天津又多了两所洋务衙门了。

却说文宗帝聪明天慧,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很欲大大干一番,无如民乱如毛,国家多故,用尽精力,使尽心思,依旧不得太平。奋发有为的小尧舜,当着这个时势,怎么不要心灰意懒!于是纵情声色,聊以解闷驱愁。女色这东西,究竟是断丧身子的,何况仓促出狩,月露风霜,未免失于调养。又闻海淀被焚,少了个悦性怡情所在,虽说是圣度汪洋,究竟有点子可惜。如此堆三聚五,凑四合六,竟然成功一病,睡梦不宁,茶饭懒进。初时还挣扎着坐朝听政,后来一天重似一天,卧在寝宫,竟不能动弹了。热河地方又没有好医生,开上方儿,无非是麦冬人参等腻补东西,投下去哪里有点子效验?怡亲王等几位王大臣趁着文宗有病,正好专断发行。因此休戚相关的,一个也没有。今儿挨明儿,明儿挨后儿,挨到咸丰十一年七月里,看看要挨不过了,壬寅这日,文宗自知不起,命召宗人府宗令载垣、右宗正端华、御前大臣肃顺、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十八人到寝宫,托孤道:朕躬不德,不堪奉祀社稷,得罪天地祖宗,以致外患恁陵,内乱蜂起,颠越播迁,以至于此。尔等千里追随,相同患难。朕与尔等,名是君臣,情过骨肉。现值乾坤震荡,天下鼎沸之秩,朕没于此,人心不无浮动。皇子载淳,年岁过幼,万机一切,均赖尔等竭力赞襄。苟能削平群寇,重致升平,朕死九泉,亦暝目也。

众人听了,尽都感泣,当下承遵朱谕,册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此时皇太子年方六岁。六岁的孩子,懂得什么,瞧见大众哭泣,也跟着哭泣,才罢,却又嘻笑如常。这日无事,到癸卯寅刻,文宗两眼一翻,双脚一挺,大行去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等钦承遗诏,扶皇太子就柩前即了皇帝位,是为穆宗。尊皇后及生母皇贵妃那拉氏均为皇太后。旋上皇太后徽号,名叫慈安皇太后;生母皇太后徽号,名叫慈禧皇太后。新皇帝年号,拟定是"祺祥"两个字。新皇帝通只六岁,大小政务,悉由怡亲王等专断专行。因文宗托孤,曾有"赞襄"两个字,怡亲王等八个人,遂自号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哀诏颁发到京,留京王大臣等恸哭失声,恭亲王拜折恭慰新主大孝,并请来热河奔丧。怡亲王等私议道:"奕訢系大行皇帝胞弟,于宗支最近,我等赞襄政务,两宫太后颇不为然。他一来此,怕与两宫协同谋我,我们可就危了。"郑亲王道:"所见极是,趁他没有动身,快降一道旨止住他。"于是立刻拟旨,只说京师地方重要,该王大臣留守责重,毋庸来热奔丧等语,才待颁发,忽见一人,匆匆奔入道:"我等祸事到了。"众人瞧时,正是赞襄政务大臣焦佑瀛。怡亲王就问:"什么祸事?"焦佑瀛道:"才得着一个很紧要消息,听说两宫皇太后有垂帘听政的举动。"怡王道:"你这句话从哪里听来的?"焦佑瀛道:"是家人告诉我的。"肃顺道:"谁的家人?"焦佑瀛道:"是我家里的家人。"郑亲王笑道:"焦佑瀛,你做了赞襄政务大臣,连一个家丁的话也会相信,我真替你惭愧呢!"焦佑瀛道:"王爷休要笑话,我那家丁他这消息,是从他哥哥那里得来的。"郑亲王道:"他哥哥又是谁?"焦佑瀛道:"他哥哥也是一个家丁,却在安太监家里当差的。"怡亲王问:"谁是安太监?"焦佑瀛道:"就是西太后身旁的安得海安太监。"众人听了,宛如顶门上轰了个霹雳,不觉都默了。

同类推荐
  • 何博士备论

    何博士备论

    该书对战国至五代的兴废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寻求历史借鉴。它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明“穴研斋”抄本,下同),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合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智”——正确的谋略。认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有高明的战略策略,所以战胜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对“智”在战胜中的作用,作了多方面的论证:认清主要敌人,以战国时六国之亡,“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为鉴;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晋灭吴所以胜、刘濞之所以败为例证;主张灵活用兵,“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因而推崇韩信、曹操 “出奇应变”,多谋善断。 为了以智胜敌,主张用“谋夫策士”组成自己的智囊,东汉末孙坚所以“功业不就”就是无人“发智虑之所不及”而致。它还提出君将要和谐,应赋予将领机断指挥之权,认为孙武、司马穰苴、周亚夫、诸葛亮、王猛等历代著名将相都是“深得于君”,权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
  • 曾胡治兵语录

    曾胡治兵语录

    全书分将材、用人、诚实、勇毅、严明、公明、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治心等,系统地反映了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清末湘军统帅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思想和治军方法。
  • 八阵总述

    八阵总述

    《八阵总述》是西晋马隆编撰的一部兵法。作者马隆,生卒年不详,字孝兴,东平平陆(今山东汶上北)人,西晋名将,兵器革新家。
  • 金三角之谜

    金三角之谜

    20世纪50年代末期,潜伏在大陆的国民党特务组织梅花党蠢蠢欲动,配合盘踞在台湾的蒋帮阴谋策划各种破坏活动。在东南亚金三角地区有一个特训班,从1948年起每期只招40个学员,其中20个男学员,20个女学员,来自世界各地,两年一期,毕业后分赴世界各地执行特殊任务。毕业生名单藏在金三角特训班教务长黄栌的书房里。深夜黄栌经常被书房里的警铃惊醒,是谁潜入书房企图盗取梅花图?是中共特工,苏联克格勃,还是美国的FBI?
  • 南北史演义

    南北史演义

    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旨,历时十年,创作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记述了中国封建时期2166年的历史,以内容丰富、取才翔实名重一时,深受读者青睐。
热门推荐
  • 禁欲上将被雷劈后,半夜站起来了

    禁欲上将被雷劈后,半夜站起来了

    全星际都知道巫泠鸢爱上将封廷寒爱得死去活来,封廷寒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有一天,一道天雷劈下,封廷寒意外拥有了读心术,他才知道……巫泠鸢温柔贤淑——是假的。巫泠鸢一无所长——是假的。巫泠鸢家徒四壁——是假的。就连巫泠鸢爱他——也是假的。但是,巫泠鸢有张乌鸦嘴是真的,说让他被雷劈就被雷劈了,说把他裤子变没就真的没了。她还想杀了他继承他的遗产,封廷寒薄唇一勾:呵,别闹了,先想办法揣个继承人再说吧。
  • 龙逆天下

    龙逆天下

    龙逆天下 笔控天下
  • 太极天尊

    太极天尊

    这里不是净土,这里有阴谋,有厮杀,有热血,当然还有亲情。一个少年,背负血海深仇!在报仇途中却发现这世界居然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食天地灵气,他们御剑飞行,他们缩地成寸,翻云覆雨无所不能,他们叫做修真者!且看这少年怎般在这神奇世界崛起!(作者保证每天一更,不定期爆发,咳咳,不定期哈!喜欢的可以收藏,可以签到啥的)
  • 西游最强师徒

    西游最强师徒

    什么?我王枫居然穿越了?这里是哪里呀!宿主看这里,我是系统金手指呀!恭喜宿主穿越到唐太宗贞观元年。也就是唐三藏刚取经的时候,太好了,我王枫要和西游四人组拜把子,宿主呀!您就是主角呀?本系统全名最强西游修改系统!那我要法海当唐僧,我要二郎神当猪八戒,我要金翅大霸当沙悟。至于孙悟空吗?当然是我当了,哈哈哈!从此西游最强师徒成立,取经去了……
  • 朝如青丝

    朝如青丝

    故事发生在震旦大陆,千年前,大陆上的生灵遭遇天道清算,新纪元到来,旧事物毁灭。人族为保生存,利用其它四族,血祭一半的生灵,修成神机逃过天道。而其它四族,则惨不忍睹,近乎灭绝。千年后,神机蒙蔽的天道清算再次袭来,千年前血祭生灵怨气亦将反噬到人族,震旦大陆,再次岌岌可危。面对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的祸源疾患,少年医者柏舟相信,除去祸除疾只是医者的过程,类天地、序万物、正人伦才是医之终极。人可医,万物可医,天地亦可医!于是少年背负苍生命运,裁成天地道,辅相万物宜,走上了一个生灵从未涉及的领域。
  • 神兽金刚之王者降临

    神兽金刚之王者降临

    王者降世,惊动黑暗军团,得知秘密,神兽战队誓死守护。
  • 夏初和她的姐妹

    夏初和她的姐妹

    夏家有四姐妹,都出生于70年代。围绕四姐妹发生的平凡故事。
  • 一念成佛一念魔

    一念成佛一念魔

    - 佛魔无区别,一念之间,正人行邪法,邪法便正,- 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成佛或做魔,唯心而已。-- 以上解释书题,以下诠释文章:--懵懵懂懂已半生,不知天时道真意。幸得多方高人助,一朝悟道晓天机。-奈何古仙逆阴阳,身不由己争命狂。乱世之中成神通,世间皆敌无甚恐。-脚踩大地剑指天,顺则昌之逆者亡。天地不容道欲除,便是逆天又何妨。-欲要得知前后事,佛魔一念需细读。此篇尽藏道精意,一旦错过悔莫及。-字数旁边入书架,便是所谓滴收藏。动动您的纤细指,小邪日日焚高香。-----------------------------------------------------------焚邪。
  • 北极光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