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0600000067

第六十七回 徐广缙坐镇广州府 洪秀全起事金田村

话说督院徐广缙,从洋船回来,立邀抚院到署,商议战守事宜。叶抚院道:"咱们不必慌张,一到辛卯日,洋人自然会退去。"督院惊问:"何以知道?"叶抚院道:"兄弟叩问过吕祖,吕祖在乩台上判明,所以知道。"徐督院笑道:"吕祖是仙人,凡间事情,怕没工夫管理呢。"说着,巡捕官呈上名片,说团练董事许祥光来拜。督院忙请相见,随向抚院道:"此公总为洋人入城的事。"一时引入,见过礼,许祥光就问:"英使文翰要求入城,大公祖可曾应许?"徐督院道:"没有呢。"许祥光道:"没有最好。洋人性情,贪得无厌,就依了他,也总有别的枝节生出来。粤省虽然五方杂处,众心齐一,敌忾同仇,很可以振兴鼓舞。"徐督院道:"宾翁所办团练,共有几多人马?"许祥光道:"眼前只有十多万人,捐集的款子,也只数十万。如果要开仗,还可以号召,还可以捐募。"徐督院道:"眼前可以不必,万一洋人挟兵要求,到那时借重团兵,同事防守也未晚。"许祥光道:"照治晚浅见,还是由团董出面,写一封信给洋人,狠狠的劝他一番,答应了最好,不答应,先礼后兵,咱们也没什么不是了。"徐督院笑问抚院:"此策如何?"叶抚院连声称妙。督院道:"如此很好。宾翁起了信稿,最好先给兄弟瞧一遍,再行遣发。"许祥光道:"那一定要就正的。"当下辞去。次日,果然送了一纸信稿来,徐督院接来看时,只见上写着:盖闻事不深思,终贻后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天下事有始意以为可行而其后终不能行者,有常情以为易行而其势又实难相强者,如贵公使与我大宪所议入城之事是也。前年贵国德公使,坚请入城之议,耆相国定约两年之期,此安知非相国深知其难,而姑缓其期,以为一时权宜之计乎?又安知非德公使明知回国,预存卸责之见,而欲诿其过于后来受代之人乎?不然,则入城之事,无待再计而决,何难即日举行,而必待至两年之后耶?或谓粤省通商二百余年,各国商人皆在十三行居住,城外既无间华洋,则入城又无分畛域。不知省会之地,民居稠密,良莠不齐,往往倚主凌客,遇事兴波。于是闲人之积愤生事者有之;土匪之乘机抢劫者有之。民情习俗,均非上海、福建之可比,此贵国人所共知也。今贵使胶执前约而不深思远虑者,不过欲以贵国体面,夸耀于人,以为入城则荣,不入城则辱耳。不知无端而招众怨,举足而蹈危机,是慕虚名而贾实祸,智者必有所不为也。或又谓不许贵公使入城,乃素不安分之徒,借以蛊惑众心,赖官绅有以弹压而开导之。抑知民情之真伪,非可徒托空言也。即如贵国所与交易之匹头、棉花等行户,皆安分业生之良民,彼以巨万之血本而谋利,若歇一日之业,即亏一日之资,何以一闻入城之议,遽停贸易,不约而同,谁使之然耶?今城厢内外,家家团勇,户户出丁,合计不下十余万人。而且按铺捐资,储备经费,合计不下数十万金,岂尽为防御土匪而设?苟非众志成城,何以一闻入城之议,踊跃乐从,不谋而合,又谁使之然耶?此皆民唯一心、众怒难犯之明证,固非官吏所能强而齐之,又岂刑法所能禁而止之也?乃外洋纷纷传说,有谓贵使如不能入城,必将与拂构怨,以图一逞。此尤不可信。何者?二十一年之结怨兴师,贵国有激而成,所关者大,实出于不得已。今为此小节,经动干戈,若只以现在**二三千之众,而抗全城数百万之人,则众寡不敢。若遽调各港之兵,且科众商之饷,则因小失大,愚者亦不屑为。现在匪徒凯舰生心,动籍公愤为口实,万一酿成焚烧洋楼之事,殃及各国远人,玉石不分,咎将谁诿?黄竹歧赤柱之事,其前车也。若以为他处滋扰,可以挟制广东,俾罢入城之禁。不知省会之区,众流所汇,设有缓急,彼此相援,此又同仇敌忾之可信者。在贵使深思远虑,必无不先见及此而肯举轻妄动耶?我等绅士亦知贵使计必不如是之左,特恐不肖之徒,播造谣言,激成祸变,于以使其借端滋扰之谋,殊可寒心耳。总之,做事贵循天理,尤贵顺人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故民心之向背,即可验天心之从违。我大皇帝以中外为一家,怀柔远人,无分畛域。现在钦奉谕旨,亦以民心为重,盖顺民心即以顺天心也。且贵国来粤通商,历有所年,全靠地利人和,方能获利。近年生意冷淡,亦由民遭兵燹,财穷力竭使然。亟宜培养元气,充裕财源。贵使为国干城,各国航海而来,无不同深仰望。正当图远大之计,为外洋各商兴利于无穷,更不宜以此无益有损之举,而蕲薪于荣辱计也。若能体察民情,相安无事,则我粤贤士大夫,必将敬礼有加,即乡曲愚民,亦必颂扬无已,荣莫大焉,固远胜于入城万万矣。是以钦差大臣徐,洞悉舆情,确见民心如一,公论同符,开心见诚,直言相告,其所以保护贵国之苦心,与夫顾全粤民之深意,至周且密也。何贵使末之悟耶?我等绅士,世居省城,因见停贸易者不乐其业,谋捍卫者不安其居。民情汹汹,势将激变,于贵国既为不利,于粤民亦不聊生。两败俱伤,隐忧殊切。特将实在情形,明白布告,贵使如幡然省悟,中止不行,我等绅士,必当开诚留公,劝谕各行户,照旧贸易。务使中外商民,共敦和好,尽释猜嫌,相待以诚,相交以信。并钦遵议旨,为贵国善谋保护之方,以期共享升平之福。凡此披肝沥胆,言出至诚,毕有明证,情无欺饰。贵使固可访察而知也。若仍固持己见,不听良言,必将专恃威力,妄启衅端,是不顾礼义,不讲情理,则非我等绅士所敢知者耳。

徐督院连声称赞,许祥光自然欢喜,当下就差人送了洋人那里去。不意这封信才发去,火轮兵船,就叩头接尾,闯入省河来。合城兵民,人人气愤,个个激昂,携炮装枪,争先赴斗。督院怕闹出事来,忙备单舸,径迎洋船,谕以众怒难犯,切勿冒冒贾祸。英公使文翰,与水师各将密谋,劫住了督院,再要求入城的事。正在商议,忽见省河两岸,团民义勇,呼噪的声音,动地摇天,撼山震岳。文翰唬得面如土色,向左右道:"不料广东民气,这么的厉害,就是开仗,彼众我寡,也难定操胜算,只好将来瞧机会再要求罢了。"于是罢兵修好,不敢再提入城的话。督、抚两院,乘势与他立了一张不准入城的约,办理完毕,随即据情入告。不到一月,奉到一道很荣耀的廷寄,督、抚两院,都得着世袭罔替的爵贵,劳并辟土,功等开疆,真是圣主隆恩,兴朝异数。

上谕洋务之兴,将十年矣。沿海扰累,糜饷劳师。近年虽略臻静谧,而驭之法,刚柔不得其平,流弊以渐而出。朕深恐沿海居民,有蹂躏之虞,故一切隐忍待之,盖小屈必有大伸,理固然也。昨因英人复申粤东入城之请,督臣徐广缙事迭次奏报,办理悉合机宜。本日又由驿驰奏,该处商民,深明大义,捐资御侮,绅士实力匡勷,入域之议已寝。该洋人照旧通商,中外绥靖,不折一兵,不发一失。该督、托安民抚外,处处皆抉摘根源,令该洋人驯服,无丝毫兔强,可以历久相安。朕喜悦之忱,难以尽述。允宜懋赏,以奖殊勋。徐广缙着加恩赏给予爵,准其世袭,并赏戴双眼花翎。叶名琛着加恩赏给男爵,准其世袭,并赏戴花翎,以昭优眷,发去花翎二枝,着即分别只领。穆特恩、鸟兰泰等,合力同心,各尽厥职,均着加恩,照军功例交部从优议叙。候补道许样光、候补郎中伍崇曜,着加恩以道员尽先选用,并赏给三品顶戴。至我粤东百姓,素称骁勇,乃近年深明大义,有勇知方,因由化导之神,亦其天性之厚,难得十万之众,利不夺而劳不移。朕念其翌戴之功,能无恻然有动于中者乎?着徐广缙、叶名琛宣布朕言,俾家喻户晓,益励急公亲上之心,共享乐业安居之福。其应如何奖励,及给予扁额之处,着该督等第其劳勋,赐以光荣,毋稍屯膏,以慰朕意。余均着照所议办理,该部知道。钦此。督抚两院,得着这意外的爵赏,愉快之情,难以尽述。却说宣宗帝即位到今二十九年,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很愿身致太平,比隆尧舜。无如国家多故,广州条约,金陵条约,两回和战,开出非常变局,失掉无数利权,圣心不免悒悒。加之吴、楚水灾,川中番乱,所遭都是不如意事,积忧成疾,圣躬已经不豫。到这年十二月,皇太后又病故了。宣宗是纯孝的人,哀毁逾礼,病势又加重了几分。太医院医官,轮班入值,悉心调治,哪里有点子功效?延至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自知不起,命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内务府大臣文庆,到圆明园寝宫御榻前,谕令到正大光明殿,取下金匣,公同启视。诸臣不敢怠慢,取下金匣,敬谨开看,见龙凤翔舞的杏黄缎上,御笔亲书"奕詝"两个大字。原来宣宗共生九子,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俱早殇。奕詝系钮祜禄氏所出,排行第四。皇五子名奕琮,皇六子名奕詝,皇七子名奕詝,皇八于名奕治,皇九子名奕詝。宣宗平日,最爱的是奕詝,金匣缄名,几乎要书奕詝的名儿。有一回听说已经书就了,却被太监在阶下偷窥,见末笔一竖很长,猜定是"訢"字,遂到奕訢那里报了喜,闹的宫内外都知道了,宣宗心中很是不乐。此时上书房众师傅里头,有一个滨州人姓杜名受田的,足智多谋,很想建立非常,干一番旋乾转坤大事业。事有凑巧,一日,宣宗恰命众皇子到南苑校猎。祖制,皇子念了书,奉命外出,临行时光,总要诣师傅跟前请假的。这日,皇四子到上书房请假,恰只杜受田一个儿在那里,作过揖,受田就问:"阿哥到哪里去?"皇四子道:"奉上谕南苑校猎去。"受田回头见没人,悄悄道:"阿哥请过来,有几句很要紧的话嘱咐你。"随附耳道:"今儿到了围场里,万勿发一枪一矢,并当约束侍卫人等,不得捕获一头生物,只坐观别人驰射是了。"皇四子道:"这又为什么缘故?不得禽兽,上头问起来,拿什么话回答呢?"受田道:"上头问时,阿哥只要奏称,时方春和,禽兽都有孕育,不忍伤害物命,以干天和,更不愿以引马一技之长,与诸弟争强斗胜。阿哥照我的话奏上,定能上契圣心。这是一生荣枯关头,切记切记,千万别忘了。"皇四子大喜,谨遵台命,到了围场,并不出手。

这日,皇六子奕詝,猎得禽兽最多,据鞍顾盼,很是得意。

见皇四子端然默坐,问道:"哥为什么不出手?"皇四子道:"我身子不爽快,不敢驰逐呢。"猎了一镇日,众皇子回宫复命,獐儿、兔儿、雉儿、雀儿,都有献纳。只皇四子空手而返,宣宗问他,他就照着杜受田的话回奏。宣宗大喜,不觉脱口道:"这真有君人之度了。"于是决意立奕詝为太子,金匣缄名,訢字遂变成訢字了。

当下群臣捧出御书,遵照祖制,册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延到正中午刻,宣宗御驾竟然大行去了,遗诏后世母奉配郊祀。皇太子即了皇帝位,是谓文宗。拟年号,叫咸丰,以明年为咸丰元年。大行皇帝卜葬山陵,拟上尊谥,是宣宗成皇帝,尊母钮祜禄氏为皇太后,封弟奕琮为悼亲王,奕詝为恭亲王,奕詝为醇郡王,奕诒为钟郡王,奕詝为孚郡王。

文宗帝即了帝位,酬庸报德,第一桩要事,就是拔擢师傅杜受田,立升他为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大小政事,无不咨询,恩遇之隆,莫与伦比。杜受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鞠躬尽瘁,倒也十分忠恳。几桩洋务冤狱,林则徐、达洪阿、姚莹,都亏了他,得以平反转来。文宗帝是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的,到今恰好二十岁,华年玉貌,正是春风得意时候。偏有那凑趣的内监,先意承志,知道文宗生长禁中,自小儿跟旗下女子厮混,定然嫌烦憎腻,倘选汉女入侍,定蒙刮目相看,苦于祖制森严,未由得献。皇天不负苦心人,穷思极想,竟被他想出一个新奇法子,只说圆明园地处郊外,天下多事,禁御间彻夜宜加严密,园中内监不敷分派,拟雇民间女子入内,以备打更守夜。一面派人到苏、浙两省,选购妙龄女子几十名,献入圆明园。文宗乐得什么相似,众汉女分居亭馆,各有专职。得幸最甚的,共有四人,都各赐有名号,什么杏花春、武陵春、牡丹春、海棠春,当时号为四春。后人有诗叹道:纤步金莲上玉墀,四春颜色斗芳时。

圆明劫后宫人在,头白谁吟缃绮词?

文宗赋性虽是风流,听政很有特见,因此臣下起了他一个美号,叫做小尧舜。谁料命途多舛,即得位没有几个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竟闹出大乱子来。倡乱的首领,姓洪,名秀全,广东花县人氏。蓄发易服,开堂传教,志颇不小。从来大乱之兴,都由天灾人祸,相拶相逼,逼迫成功的。广西这地方连年饥馑,官贪吏狠,百姓苦得要不得。洪秀全于是乘机而起。起先有一个姓朱名九涛的,倡设一个教会,名叫三点会,也叫上帝会。劝人入教,叩拜上帝,称上帝为天父,天父名叫耶和华。洪秀全与同邑人冯云山,首先入教,后来教众推举洪秀全为教主。秀全因势利导,伪死七日,谎造经文,谬称上帝长子是救世主耶稣,次子就是自己。千八百年前,因为世人罪恶滔天,派遣耶稣降生救世,现在又派自己入世救人。又说某年月日,天降大难,蛇虎伤人,人畜都要灭绝,解救的法子,只有入教忏悔,一时被诱入教的,累万盈千,声势十分浩大。贵平人杨秀清、韦昌辉,贵县人石达开,合了秀全的妹婿萧朝贵。这几个人,都是三点会里头的金梁玉柱,互相标榜,四出诱劝。入教的人,男称兄弟,女称姊妹,一例平等,并没有贵贱上下。道光未年,广西一带,提起洪秀全三个字,已是无人不知,没个不晓。地方官吏,知道这些人都是祸根了,放出霹雳手段,把洪秀全等一班人,拿捕下狱,办成个妖言惑众之罪,申报到省。碰着抚院郑祖琛,是个著名老佛,戒杀放生,视为因果。见此案株连太多,起了个不忍的念头,谕令全数释放,修德行仁,竟至酿成大祸。这里头光景也是天数,听说郑抚院从某省按察,任满回京时,在山东旅次,有一个二十年前的同学友,忽来拜访,传请入见。那人一揖之外,默无半语,问他话,唯唯而已,举茶送出,霎时间又来投刺,抚院颇为疑讶,转念此人或未娴官场仪则,不敢贸然直陈,也是有的。遂令家人导入,不意逊坐后,依然默默无言,等到送出,却又投刺求见。郑始拒不肯见,那人哓哓哀求,不得已,再命传入,作色道:"尔二次求见,默不作声,果为何事?"那人厉声道:"恭喜梦白,此番进京,包管升任广西布政使。然天下数万万生灵,都在你一个儿手掌中,你须留意!你须留意!"抚院见他语无伦次,不觉忿极,大声喝拿。家人奔集,那人忽然不知去向。抚院大骇,入都陛见,奏称旨,上谕下来,果然授了广西布政使。忆及那人的话,愈益忐忑不定,从此皈依三宝,镇日跌坐在静室里,佛号千声,喃喃不绝,一切政事,尽都不管。遂致盗贼蜂起,地方大乱。这年升授广西抚院,偏又慈悲,把洪秀全等几条猛虎,纵放归山,遂致酿成十三省糜烂的大祸。

同类推荐
  • 何博士备论

    何博士备论

    该书对战国至五代的兴废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寻求历史借鉴。它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明“穴研斋”抄本,下同),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合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智”——正确的谋略。认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有高明的战略策略,所以战胜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对“智”在战胜中的作用,作了多方面的论证:认清主要敌人,以战国时六国之亡,“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为鉴;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晋灭吴所以胜、刘濞之所以败为例证;主张灵活用兵,“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因而推崇韩信、曹操 “出奇应变”,多谋善断。 为了以智胜敌,主张用“谋夫策士”组成自己的智囊,东汉末孙坚所以“功业不就”就是无人“发智虑之所不及”而致。它还提出君将要和谐,应赋予将领机断指挥之权,认为孙武、司马穰苴、周亚夫、诸葛亮、王猛等历代著名将相都是“深得于君”,权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
  • 曾胡治兵语录

    曾胡治兵语录

    全书分将材、用人、诚实、勇毅、严明、公明、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治心等,系统地反映了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清末湘军统帅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思想和治军方法。
  • 元史演义

    元史演义

    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旨,历时十年,创作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记述了中国封建时期2166年的历史,以内容丰富、取才翔实名重一时,深受读者青睐。
  • 东观奏记

    东观奏记

    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收录唐人笔记两种。 一种《明皇杂录》二卷,补遗一卷,由唐郑处诲撰,记载了唐玄宗一代杂事,偶亦兼及肃、代二朝史实。本书内容涉及颇丰,文字生动,唐玄宗早年的励精求治,思贤若渴,晚年的不理朝政、恣情声色,权臣的炙手可热,忌贤妒能无不跃然纸上。对我们研究开元、天宝的理乱兴衰史,颇有史料价值。所记异闻琐事,亦可资参考。
  • 蛮书

    蛮书

    《蛮书》十卷,唐樊绰撰。书中记载自唐朝进入云南的交通路程、云南的山脉河流、重要城镇、六诏和其他民族的概况、当地物产以及农业生产状况、民族生活习惯、特殊制度等,还涉及和南诏毗邻各国的情况,其中对南诏的情况记载尤详。宋代以后研究云南历史,历来重视此书。
热门推荐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
  • 梦恋之姻缘

    梦恋之姻缘

    一九八七年代梦,玄幻天地一层层;花开人欢笑,筝琴飞声;双双情浓,光阴过客都匆匆。丑女相亲受窘,晕入梦穿世界中;她像狗尾花的容颜变成粉玫瑰,不时羞红。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行,他艰苦工作奋斗不停;成对双影,不料饱尝人间爱苦情……
  • 仙帝归来

    仙帝归来

    秦风在被公司女总裁逆推后,竟意外觉醒前世记忆;“我秦北冥,何时向别人低头过!”北冥仙帝,从来都是杀伐果断,今世更不例外;
  • 黎夜之鸣

    黎夜之鸣

    从前,来不及等待,现在,不舍得错过,如果人间奔波许久,心里也渐渐有了人影…记忆里的往事早已成了泡沫,可我希望,爱的人,永在身边…
  • 意花,亦安

    意花,亦安

    你知道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只出现在黑暗中,斩妖除魔;他们暗中守护人们,却从未被记住;他们无法逃离命运,注定永世轮回……人们称他们为——镇魂师。生于黑夜,死于黑夜,这,便是镇魂师的宿命……
  • 损仙

    损仙

    光怪离奇的大陆,飞天的仙人,千古凶兽,魔道鬼怪混乱世界……男主睁开眼已发现自己穿越成为靠山宗一名叫张小蔫炼气士弟子身上。懵逼之下,随后坦然接受自己新的一世,什么炼丹、修道、升级打怪,寻宝探险。什么阴险狡诈毒辣的招数,只要能在这个异世大陆活下来,无所不用其极,步步坑神、一损到底、最终成就无上大道~
  •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刘元穿越三国,本以为蛰居小酒馆,签到满三年,就能回到曾经的繁华盛世。没想到却被刘备发现,能够听到这位绝世高人的心声。“刘元兄弟!跟我走吧!”听过抬棺打仗的,没听过带着酒馆打仗的。不去!我要做咸鱼。“刘元兄弟!知道白玉美人糜贞嘛?我亲自为你撮合!”“什么?糜贞!”刘备名下的女人,我真的能得到嘛?那岂不是说,貂蝉,大乔,小乔,孙尚香……我是那贪色忘义的人嘛!我是那见到美女走不动道的人嘛!我是那……好吧我是!什么时候动身!
  • 天罡混元决

    天罡混元决

    乾元修真界,强者为尊,弱者任人欺凌,强者可以为所欲为,在这里没有什么同情弱小可言,有的只有追求强大的实力。
  • 归零,重启

    归零,重启

    来自宇宙深处的归零者机器人,将文明的进化史作为游戏,被文明视为希望的一代成为游戏的玩家。失败者淘汰,胜出者继续角逐着冠军。冠军的奖励固然诱人,但败者的代价也异常惨重!从远古的部落矛盾到星球战役,从简陋的石斧石刀到激光武器。文明的进化不曾停止,生命求生的本能也从未断续。我们即将追寻着千百年前先祖们所走过的那条道路,人类数千年的光辉历史将会重演,文明的火光将永不熄灭!要么文明归零!要么重启世界!
  • 孤城闭(热播剧《清平乐》原著)

    孤城闭(热播剧《清平乐》原著)

    由朱朱编剧,张开宙执导,侯鸿亮任制片人,王凯、江疏影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清平乐》原著小说。北宋的太平盛世,春风上国繁华。她是皇帝的爱女,依在父母身边窥帘望去,一时多少人杰:他原本是清俊的少年,穿梭于名臣和高士之间,人生拟是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倏忽十年,相误桃源路。这似乎是来自父亲的一意孤行,而这痛苦的父亲虽然富有天下,却也在自己布下的复杂棋局面前别无选择。有娇媚的宠妃相伴,风流天子对贤惠睿智的皇后若即若离,在婚姻与政治中彼此斗智斗勇,展开一场十数年的持久战,一个“爱”字却总难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