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东北93年的某一天,正赶上农忙过后,一辆破旧的老式捷达在路上扬起一串的尘土,急匆匆的开进了破旧的村子。正值上午,村里的人都刚吃完饭,这时候没有什么娱乐设施,闲来无事的凑到一起侃大山。
“咋地了?这是”
看到车急匆匆的开过去,好奇的村民互相询问着。
有几个好信的妇女急忙跟过去,不一会的功夫就有人把消息传了回来。
“老刘家二儿媳妇要生了,要去县里的医院”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五棵树村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三百多户千余人口,都是土生土长的老乡亲,几乎都认识,哪家有个大事小情几乎都知道,平时看着刘家二儿媳妇挺着大肚子,算算日子也差不多就是今天了。
新生命的出生历来都是一个种族最关注的事,知道了这个消息,虽然跟自己没关系,但是朴实的村民们还是露出了笑容。
刘家人急匆匆的把儿媳妇送到县城,在产房门口焦急的等待起来,刘家也算是个大户,爷辈哥四个,父辈哥五个只不过老三还小的时候触电不幸去世了,此时几乎都赶到了门外等着。
随着产房内一声婴儿的哭声,众人的心终于踏实了起来。
“是个男孩,恭喜啊”医生出来出来说的话,更让一家人兴奋起来,90年代虽然生男生女的观念没有以前重了,但是一个男丁还是意味着传宗接代有指望了。
不一会的功夫孩子在经过简单的检查后,就被抱了出来,一家人兴高采烈的接过来,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东北汉子形象,大眼睛,高个子,国字脸,有一个很有他们小时候那个年代特色的名字:刘卫国。
此时的婴儿皮肤皱巴巴的像个小老头,不哭也不闹,按说刚生下来的孩子的眼睛是看不见东西的,但是此时的孩子却用一双水汪汪的小眼睛四处打量着,让一家人惊奇的同时,也只能用清澈来形容婴儿的目光。
“二啊,给孩子起个名字吧”刘卫国的大哥突然说到。
“啊……啊……好”刘卫国还没有从兴奋中恢复过来,本来想好的几个名字这时都忘了,那个年代在孩子生下来之前是不会告诉你男孩女孩的,本来准备的几个名字此刻看着孩子的眼睛,刘卫国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就在这时两个护士从产房里走出来,小声的说这话。
一个小护士说:“刚才那个小孩挺好玩哈,这么多年了,头一回见到生下来捏着兰花指的”
另一个说道:“你别瞎说,啥兰花指,我看有点像电视剧里道士的手势”
“就你知道,你咋不钻电视机去呢”
说完两个小护士笑嘻嘻的打闹着走远了。
虽然声音小,但是刘卫国的耳朵正专心想名字呢,还是听到了,看了一眼正用水汪汪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孩子,他心头一震,这个年代正是港台武侠、西游记等电视剧热播的年代,他也看了不少,正值二十多岁的他有时候看的也热血沸腾,有些恍惚的说道:“像道士!叫刘修道?”
“啊?”一旁的大哥没听清又问了一遍“二弟,你说啥?”
刘卫国回过神来想了想自己刚才说的名字,中学文化的他突然觉得这个名字,还挺文雅的,就又一次说道:“我说叫刘修道吧”。
“刘修道?”听了这个名字,大哥愣了一下仔细思索着。
“我看行,听名好养活”一旁二人的母亲开口说道,大哥听了也只好点点头。
刘卫国得到母亲的肯定,对着婴儿开口说道:“儿子,你就叫刘修道了”。
说来也怪,这句话刚说完,本来看着他的孩子,突然闭上了眼睛大声哇……哇……的哭了起来。
一旁的医生以为出了什么事,急忙跑过来,接过孩子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
“嘿嘿,没啥事这小家伙咋滴了刚才好好的咋突然哭上了”医生笑着说道。
刘卫国几个人摇了摇头都不清楚。
“没事,别担心,你家孩子挺健康的,可能是你没抱好”医生开口说道。
众人这才放心,正好这是刘卫国的妻子也被推了出来,刘卫国急忙上前,看到满头是汗,头发湿漉漉,面色苍白的妻子,心中很是心疼,开口说道:“媳妇,你辛苦了,没事吧”
妻子虚弱的摇了摇头问道:“孩子没事吧?”
“没事,医生说挺好的”刘卫国抓住妻子的说。
“儿子叫啥名了?”
“刘修道”刘卫国急忙回答道。
“你把孩子抱过来,给我看看”妻子欣慰的说。
刘卫国急忙从医生手中把还在大哭的婴儿接过来,送到妻子的眼前。
“这孩子哭啥啊?”妻子越看孩子越觉得幸福,可听见孩子的哭声又非常的心疼。
“医生说没事,正常,放心吧”。
把妻子送走休息,医生也把孩子抱走进一步检查,忙碌了快一天的一家人这才有时间去吃了顿饭。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等他们过了大概一个小时回来的时候,却被医生通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婴儿的呼吸系统可能出来问题,孩子不哭了以后,竟然出现了哮喘的症状,一家人都别吓了一跳,急忙去查看。
到了婴儿的房间,才发现此时小小的婴儿,正大口的用嘴呼吸着,还发出了类似于嗓子卡痰的声音,乍一听好像是上了年纪气管不好的老年人才有的声音。
“医生这是怎么了?”刘卫国慌张的问道。
“我也不知道!”医生一脸茫然的说。
“你特么说啥?你不知道”刘卫国激动的一把抓住医生的衣领,激动的说道。
“二弟!你快撒开”大哥急忙把刘卫国拉开。
医生没有过多计较,只是奇怪的说:“我刚才已经给他检查过了,鼻腔、口腔都没有问题啊?”
“那现在咋办?”刘卫国已经冷静了下来开口问道。
“可能是气管有炎症,等化验和x光结果,晚上打针吧”
一波三折的状况,让一家人彻底乱了方寸,刘卫国和大哥好说歹说才把母亲劝回家,两个人在医院轮流看护。
等到晚上医院也没有准确的检查结果,只能决定晚上先打消炎针看看。
但是后来一家人才发现,这件事并不像他们想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