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8300000074

第七十一章 一郡试点

“只是陛下,建立社学会动摇国家根本,即便大楚方面愿意同我大梁站在一边遏制大赵,内部一旦出现紊乱,恐怕大楚也不会顾及会盟之时的约定。”

刘常思索了片刻,开口提醒道。

眼下可不是百年前,百年前头上有个圣君压着,各国都是圣朝的臣子,得遵守圣朝定制的规矩。

刘常担心一旦帝国内部动乱了,即便梁楚已有协议在前,也难免楚赵两朝不会乘人之危。

而大梁建立社学,内部是肯定会乱的,民智一旦开化,那么这些读了书的百姓定然不会安于现状,而他们又没有什么上升的途径。

野心得不到扩张,动乱也就来了。

这样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社学其实已经很明显了,他就是要让地方动乱。

“陛下,臣有一法,我们可先选一郡试行,观其成果,再决定是否推广至天下。”

“臣附议。”原先站出来质问梁帝的黄德胜率先开口表忠心道。

梁栋以及黄德胜的话语让刘常更加肯定了心中的猜想。

看来他得早做打算了,皇帝封藩,怎么说也得分一杯羹,就是不知道是哪位殿下被封为藩王。

底下有心思的人不少,他们或多或少的认为自己猜出了皇帝的心思,就是不知道陛下会在哪里建立社学。

此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宰辅突然开口道:“陛下,刘祀令所言甚是,依臣看选择一地试行建学再好不过,我等观其成效再做决断。”

宰辅有自己的小心思,他自以为猜透了皇帝的用意,自然而然的也想分一杯羹。

所以在皇帝面前刷刷脸很重要,只有这样,等到皇帝封藩的时候才能知晓自己为他出了一份力。

除了刘常以及宰辅外,其余人也渐渐的“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自然也不会在做反对,只是在心底暗下决心。

陛下如此做派,想来封藩的王爵定然不小,他们如果不在陛下封藩之前出一份气力到时候吃屎都赶不上热乎。

变法这种东西,搞定了文官,武将跟宗族那边几乎没有什么压力。

武将不关心这些,他们身上的官位不像文官那样是举荐得来的,而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

至于以后不能再吞并田产的事情,那就不吞了呗,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们又不缺那点儿地,只要不是让他们把手里的地交出去,一切好说。

即便皇帝想要他们手里的地,也不是不能商量。

大梁的爵位跟华夏春秋战国的那些不同,在大梁,除了藩王爵位以外,没有爵位能够统治其名下的食邑,他们甚至不能对食邑中的农户们改变其税赋多少,只能享受着食邑给他们带来近乎固定的财富。

也就是蚊子腿罢了。

如果能换成一大笔钱粮,对他们来说还是很乐意的。

至于里面那些没有上过战场的二代三代爵爷,他们也是在模拟战场上历练过的,跟那些动动嘴皮子的就能拿高官俸禄的人不同。

更何况他们的父亲或多或少的占有私田,对他们来说明面上的土地也无关痛痒。

毕竟皇帝建办社学的目的开民智,是为了防止百姓的土地被勋贵们侵占,而不是要没收他们的土地。

宗室就更不用说了,生来富贵的他们原本就站在了制高点上,几乎不用为以后的生计发愁,唯一有点问题的也只占了一小部分。

他们都是第四,第五世爵位的继承者,儿孙是不能继承王爵的,得要自谋出路。

不过他们的话语权小,即便反对了恐怕也达不成什么效果,还会恶了皇帝这个供他们衣食住行的“老父亲”,即便心有不忿也不敢开口反对。

接下来就是讨论建设社学的具体细节与操作的人选,比如哪个部门负责,最高责任人是谁,资金怎么筹备,教师人选如何编排,学校怎么运作,地方势力会有怎样的预期反应等等。

这种事情自然不可能在大朝会上直接敲定,得选举出几人,随后拟出方案,随后经过层层筛选,再由相国整理归化,在交到梁帝手中。

然后这份方案会在下个几个小朝会中改进,再最后在大朝会上拿出来进行敲定。

很快,方案的人选就被选定了。

只是当这个人选被推出来的时候,梁帝心中不由得纠结起来。

李升,农部五品官员,专业是对口了,只是这身份。

梁帝心里明白,这人是裴泯然一手提拔上来的。

而裴泯然又是孙立城的陪读裴青的父亲,这等于是将这件事交给了孙立城去办。

这并不是梁帝想看到的。

他并不想让孙立城在朝堂上的势力扩展的太大。

万一以后真的是孙国瑞继承了这个皇帝的位置,依照孙国瑞的多疑,他辛辛苦苦建办的社学恐怕会毁于一旦。

是,孙国瑞是外藩没错,但像梁帝与楚帝这举动也是天玄史上头一遭,谁能说孙国瑞就成不了皇帝。

凡事都有个万一,万一孙国瑞真的成了皇帝,依照书中的尿性,一旦他感觉朝局脱离了自己的掌控,恐怕会直接血洗整个朝堂,届时不论文武百官,还是勋贵宗亲都逃不了干系。

梁帝虽然从来没有对皇子公主真正表露过心迹,但他也不想自己的儿女被孙国瑞像割稻草一样一划倒一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即便帝师曾教导过他利国舍私,利家舍己的思想,梁帝也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冷血无情。

这也是为什么梁帝会让帝师教导孙国瑞的原因。

他相信,即便楚帝也掌握着梁史,那这个由帝师教导出来的孙国瑞绝对不是梁史中那个没有名师教导的孙国瑞可以比拟的。

这也是他敢于用北河七郡下注的原因。

七郡,大楚吃不到,朕说的。

同类推荐
  • 带着五个孩子发家致富

    带着五个孩子发家致富

    美食 美妆 调香,架空时代她是一位出色厨师和化妆师以及调香师她有这超越的调香天赋对食物的气味异常的敏锐由于公司陷害一场车祸穿越到凤朝。极品亲戚找事?狠毒婆婆欺负自己?家徒四壁被人欺?恨她的孩子?失踪的丈夫?看她如何化解危机,带着孩子发家致富,又怎么收获了一位忠犬将军
  • 大隋:全能败家子

    大隋:全能败家子

    【本书富含搞笑,热血,破案,打杀等元素,且车速有点快,要上车的赶紧了!!!】警校毕业的姜逸辰,竟然穿越到了一个无恶不作的超级败家子身上。既然来都来了,那就随便考个文武状元,顺便成为大名鼎鼎的京城四少之首,令人闻风丧胆的地下审判官……成熟妩媚的御姐,娇小可爱的萝莉,肥美多汁的少妇……各种类型的美女为他疯狂。
  • 废柴世子的逆袭史

    废柴世子的逆袭史

    一场大病过后,林晓变成了同名的镇北王府废柴世子,看他如何在天下纷争,三足鼎立的乱世,通过自己的智慧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并开创出一个新的天地。
  • 军团长的故事

    军团长的故事

    在遥远的百川大陆,随着一次血腥的政变,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强权时代。而在这个血与火的时代,一支军团异军突起,谱写了自己的传说。而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个遥远的大陆开始......
  • 一代天骄之大秦武帝

    一代天骄之大秦武帝

    九州天下,风起云涌,正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强盛一时的大魏王朝在建立一百多年后终究不可避免走向了灭亡,一时间群雄并起,谁又将终结这个乱世……
热门推荐
  • 修仙逍遥谱

    修仙逍遥谱

    此书以死,有事烧纸!
  • 太极天尊

    太极天尊

    这里不是净土,这里有阴谋,有厮杀,有热血,当然还有亲情。一个少年,背负血海深仇!在报仇途中却发现这世界居然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食天地灵气,他们御剑飞行,他们缩地成寸,翻云覆雨无所不能,他们叫做修真者!且看这少年怎般在这神奇世界崛起!(作者保证每天一更,不定期爆发,咳咳,不定期哈!喜欢的可以收藏,可以签到啥的)
  • 团宠女主
  • 团宠女主
  • 秦皇记

    秦皇记

    碧宵宫弟子秦云、青瑶奉命缉拿魔族余孽 。青瑶为了保护秦云,舍生忘死扛下了魔族的七杀阵,生命垂危。秦云为了救青瑶,窃取去了碧霄宫的镇宫之宝九转仙丹。事情败露后,秦云、青瑶在碧霄宫大长老唐风的逼迫下,跳下了断天涯。秦云开启神秘系统,两人化险为夷,正巧遇到落日宗举行收徒大典,两人心念一动,决定参加……秦云没想到离开碧霄宫,他的修炼之路再次开启……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清晨安语

    清晨安语

    这个世界上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一见钟情,可是当她不经意间看到他时,惊鸿一瞥,自此终生难忘,灵魂的颤抖,让她突然明白心动的感觉就是:在那一刻,心不动了。于是那一年她对他说:“喂,小子,姐看上你了。”他笑了笑说道:“放心,我也看上你了。”她嫣然一笑,说到:“那么,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她是蠢毒恶女,害人不成,反被收拾。但蠢毒心肠,难掩她绝世美貌。美貌如她,怎堪忍受的悲惨命运?一场征服战,惊心动魄,一波三折。她成功逃跑,逃离了三个男人的残酷统治。她松了一口气,以为逃出生天之时,三个男人却从天而降,她终是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与此同时,她又多了一位夫君。四位夫君,都是冠绝当代的天之骄子。他们正义感十足,牺牲小我,拯救世间男儿。他们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誓要度化她这恶毒女子。她不堪重负,哭喊着求饶,“我再也不害人了!”夫君们笑而不语,缠绵吻去她的泪水。
  • 长孙无垢又来了

    长孙无垢又来了

    长孙无垢又开始修炼了,太恐怖了!一群人说着说着都跑起来,赶着回去修炼!再不修炼,明天又要被长孙无垢一人群挑!
  • 神话镇守所

    神话镇守所

    三天前,赵阳面试上了一家博物馆管理员的工作,古怪的是,这家博物馆内只有一个藏品。那是一张名为‘第十日’,看起来像是青铜质地的长弓,赵阳的工作就是看守这张弓,并且接待来观摩这张弓的客人。这本来只是一份三个月的短期工,但赵阳刚刚入职一天,就恨不得立马离开这里。……“神话未必都是虚构的,也许,那一切看似夸张、不切实际的文字,只是为了掩盖恐怖的真相,同时,也是为了在不惊动某些恐怖的前提下,给后人留下警醒。”——《永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