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满两岁的时候,全家都到了郧县城,路过柳镇时,忠国特意带娲娃找到许蛰存先生的墓,听说还是余大个子派人修整的,娲娃内心对余大个子感激不尽。
除了崔麒麟一个人在崔家沟看顾庄稼、猪、鸡、驴子和一些粮食,其余人都高高兴兴离开了崔家沟。
每个人都对离开崔家沟的生活充满了幻想,尤其是娲娃,她要给孩子们最安全的爱,不一定是最好的。
在郧县过江码头那里,大家看中了一个大宅子,由二房出大头,大房象征性地出了一点资金,雇佣了一个厨子做饭,其余的都亲力亲为。
关键是一家人每天都能见面,地菜和朝阳都顺利进入小学念书去了。
安家后不到一个月,娲娃就有了身孕。一个个接一个地生娃,像娘一样,娲娃有点害怕。忠国安慰她“不怕,我们挨着郎中住,二叔不就是郎中吗?还怕生娃搭上命?”
据说婆婆金镶玉就害怕再生娃了,向崔麒虎要了什么方子,不会再有娃了。
等娲娃的第三个娃一落地,举国欢腾,原来是日本投降了,这个娃真正是个祥瑞之人。
当时郧县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这个男娃当然叫“晴天”了。
晴天长得很气派,不愧是县城出生的娃,见过大世面,吃了不少时令蔬菜水果,小小的眉眼比哥哥姐姐还灵动。
有了三个娃,加上自己以前的遭遇,娲娃对陌生人很是警惕,基本不和人来往。她每天的任务就是三个娃不离眼,时时刻刻盯着三个娃,还有地菜。
娃们在眼皮子底下,娲娃才放心。全家人对这点很放心。
毕竟是在郧县码头,热闹是热闹,但人多眼杂,还是小心驶得万年船为好。
在娲娃的坚持下,砌了院门,门锁也换成最扎实的。
晴天这小崽子最机灵,谁哄他,他都不会信任别人,只认自己的娘。
娲娃想起自己的娘,看看三个娃,尤其是晴天,体会到当娘的不容易,更体会到自己当娘,和谭家韵当自己的娘,还是有很大差别。
娲娃总是抱着晴天,牵着红豆,送菜地和朝阳上学。
新式学堂就在码头附近五百米的地方,沿着汉江走一会儿就到了。
娲娃执意每天亲自接送,连晴天都知道,到点要出门,小手指的方向分毫不差。
崔麒麟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来县城一趟,送一些粮食和蔬菜,为家里节省了不少开支。
忠国心疼他爸,金镶玉更疼她男人,就说“晴天他爷爷,还是住到一起吧,相互有个照应!”
“我要为晴天他们留个大后方,万一哪天世道又乱了,还有个去处。”崔麒麟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
“日本鬼子都投降了,逃回日本了,还能有什么乱子呢?是不是,小晴天?”忠国一脸不在乎。
晴天咬着小指头,嗯嗯啊啊地回应着。
娲娃喜欢在忠国休假的日子抱着晴天,带着婆婆金镶玉,带着小姑子地菜,带着大儿子朝阳,老二红豆,一起沿着汉江慢慢走,沿岸不是来来往往的人,就是各种摆地摊的,有糖人儿,有皮影,有针线盒,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物。
在晴天满周岁时,全家去照相馆照了一张合照,二房的人都回来了。诗国、书国、乐国相继成了家,娶的都是郧县城关的姑娘,时尚得很,家道也殷实。
照合照的时候,晴天尿了娲娃一身,不过,娲娃还是很满意,她第一次穿上了一件粉底白花的旗袍,虽说是在码头的地摊上买的便宜货,比不了诗国他们二房三个媳妇穿的订制旗袍,但总算是喜庆的。
都为了晴天聚在一起,还拍了照,这点事理,娲娃还是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