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师中受困通会关的时候,他的另外两路人马却是一路高歌,挥师直进河州和熙州,右军顾定国拿下庆平堡和南川堡之后,现在已经在熙州兵临城下了,相信不用多少天,这熙州又将落入我大宋的掌握之中。
左军丰平经过循化的一场恶战之后,休整几个时辰,然后一路急行军直插怀羌,轻轻松松地夺得怀羌城,与种师中形成了犄角之势,只要他们再进一步,夺得通会关和河州之间的宁河城,那么,无论是是河州还是通会关,均可以在宋军的掌握之下。
种师中在出发之前,曾与顾定国和丰平说过,要是他的中军受阻通会关的话,丰平则不要经南川寨进河州,而改以取宁河城,顾定国右军则在取熙州之后出当川堡进军定羌城,牵制住河州守军,不让其增援宁河和通会关,三军最后在河州会师。
当西北各军按照吕惠卿的指示到达各自的指定地点时,吕惠卿大喜,马上向京师汴京的皇上和枢密院发去八百里加急捷报。
我在那几天却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朝中的一些大臣已经风闻吕惠卿在西北大动干戈之事,正在准备给皇上上奏呢,他们认为皇上是少年不更事,给吕惠卿胡闹。
今天在早朝没有什么大事,宗泽似乎是有话要说,但好象有所顾忌的样子,差不多要结束之时,却见上次的给我克了一顿的礼部右侍郎叶祖洽有本要奏。
这一次叶祖洽学乖了,没有上一次那么张狂,也不敢递什么奏本,启步到丹陛下说:“启禀陛下,微臣听闻西北的吕惠卿在没有兵部和枢密院的指示下,在熙河两州大动干戈,与西夏人战成一团,现在是胜负未知,请皇上明查。”
我故作大吃一惊地道:“什么,这吕惠卿好大胆。高永年,这是怎么回事,你兵部知道吗?”
高永年可是深知吕惠卿之事的,见皇上发问,哪有还不知道是怎么回答的,很明显皇上现在在还没有知道西北的战事之前,是要自己先把这个黑锅背起来。
不过高永年也不傻,他虽然知道现在是皇上要自己的兵部背黑锅,但这么多的大臣,要是他们突然对自己作难起来,就算是皇上,也要先听听众臣的意思,这种苦楚他哪会一个人受,怎么也要找枢密院来和自己的兵部一起。
皇上是绝对不会责难自己,这是替朝廷背的黑锅,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高永年也不敢多想,上前道:“皇上,吕将军辞行前还是种尚书在主管兵部和枢密院,自微臣接手兵部之后,曾接到过吕将军从西北报来的一些行文,微臣也略为知道,说是本来西夏的卓啰和南军司近期有一些动向,似乎是要挥军南下的样子,说不定是吕将军在防范西夏人才调动军队的,还请陛下到西北军报前来时再议此事。”
我沉吟了一下,知道高永年说的也有道理,现在是情势未明,无论众臣怎么说都是猜测的,他们也是风闻奏事,不过想起枢密院,我想到刚才宗泽欲言又止的模样,心中笑了。
“枢密院右直丞孙寒。”
孙寒也是三朝老臣了,作为一名文官,自神宗朝后期开始他便一直担任着右直丞之职,见皇上召唤,忙上前道:“老臣在。禀报陛下,臣在枢密院已有经年,院中历来是枢密使和左直臣在视事,臣并不曾与闻,如今种师道副使有疾,杨燕云左直丞又到了河北,至于韩似、郑河山、石家荣三位通判又远在军营,西北之事,老臣委实不知,请皇上恕罪则个。”
本来大宋的军制十分复杂,分为三块来管理,枢密院掌握全国军队的调动权,但手中没有军队。兵部呢,只是负责军队的文书来往和后勤工作。以前还有两司三衙是有军队在手,但他们只是负责管理和训练军队,却没有调动的权力,而后来的皇帝害怕武将权力过大,还将这三部门的首长长期空缺,成为空职。就连后来的枢密院枢密使,也是长期空缺,军队却是真正的掌握在皇上的手中。
孙寒说的也是实话,现在的枢密院确实只有他一个人在支撑着,而且他是一名真正的文官,对军事可是一窍不通,要他处理枢密院之事可还真的是难为他了。
“哦,孙爱卿起来吧,朕并没有怪罪你,说起来也是,今天诸位就议一议这枢密院之事,也该补充一些人马到那里去了,各位有什么合适人选,不妨提出来让大家议议。朕要的是能担当枢密使一职的人选,替朕分忧。”
皇上的这话一出,朝中是一阵震惊。
枢密院枢密使,那还了得,这是和丞相一样的人物啊。首先是宗泽,他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昨天皇上和他说了,要他在朝会时提出要对枢密院增添人手,不料到皇上是要增个枢密使,现在皇上自己已经提出来,就不用他饶舌再绞尽脑汁组织语言去说了。说实在的,他对枢密使这个职务也不存在幻想,现在他已经算是位极人臣,又极得皇上的信任,再说他也没有资格担任这个职务。
韩忠彦和他的一些亲信则是大吃一惊,皇上这是怎么了,看来是对自己极其信任,连一向对宰相之位最具有杀伤力的御史台都不要了,莫非又不信任自己了,再搞出一个枢密使来牵制丞相。
而最震惊的当属四王的这一伙人马,鉴于早些时日蔡王出事,他们安静了一些,而皇上对于蔡王也是遵照八王爷的意思进行了冷处理,只是让五城兵马指挥对蔡王府进行重点监视。
宗泽可是知道皇上的意思的,他的兵马指挥对整个蔡王府进行严密控制,凡是要进入蔡王府的,需凭皇上诣意,凡没有皇上令诣的,一律不得进入蔡王府。并且还以有人当街行刺朝中大臣京师不安全为由,在蔡王府左右的国丈府和集贤殿修撰李夔的李府各建一座驻兵的雕楼,严防有人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