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今年冬天的雪来的很晚却下了很久,小年以后居然突突兀兀连着下了三天。和大多数人冬天里对雪翘首以盼的心情不同,高云飞对雪充满了恐惧,妻儿发生车祸的那晚也是五年前的一个雪天。似乎从那天开始,北安市也再没下过这么大的雪。远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化作锋利的尖刃不断扎刺着高云飞的内心。没有五年前那场大雪,儿子此刻应该和他们一样正在雪地里纵情奔跑。
“高队,有个人来报案,说是怀疑弟弟的死另有原因,指名要您负责”。刘森推门进来,打断了高云飞的思绪。
高云飞没有答话,收敛一下心神,跟随刘森来到了询问室。
报案人名叫胡向东,年龄四十岁左右,死者是其表弟胡广林。胡广林三天前突感身体不适入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医院采取的施诊方案和抢救措施经过复检不存在明显的失当之处,但胡向东坚持认为表弟向来身体健康,平日里头疼脑热的小毛病都极少,根本不可能突发不治之症。
通过常识性的认知去否定专业性的判断是很多自以为是的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胡向东的坚持让高云飞他们感到有些为难。刑事大队接手承办的案件多为凶杀命案,然而胡广林的死,明显属于突发疾病导致的自然死亡。把本就紧张的警力浪费在医患关系的处理上,未免有些小题大做甚至有些师出无名。
“警察同志,你们一定要相信我。我表弟平时身体好的很,年纪轻轻的,咋可能突然就死掉呢,里面肯定有问题的。”看到高云飞进来,胡向东更是拔高了声音,一股不予立案誓不罢休的气势。虽然不情愿,然而只要报案人所报案件涉及到人命,高云飞他们也只能给予立案。
而胡向东似乎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
第二天宋文川递交的胡广林的尸检报告却着实出乎高云飞的预料。
“云飞,死者确实是死于某种不治之症。但这个病不是原发性的,而是通过药物引发的结果。也就是说,死者很可能是被投毒致死的。这种不治之症是投毒的结果,但表面看起来同自然发病而死并无区别。”
“如果是投毒,毒药必然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剧烈的生理反应,死者不可能一直毫无知觉,为何非要病入膏肓才去医院,而且以现在医院的设备水平不可能诊断不出病人真正的死因。”
“还记得那个王刚吗?同样没有任何生理表现。本案中的胡广林,应该是被人长期慢性下毒,凶手心思细腻手法巧妙,别说医院,没有上次那个案件作为参照,就是我们法医组也未必能看出病人死亡的真正原因。而这还不是最可怖的地方......”
高云飞面色平静地盯着宋文川,已经猜到他将要说什么了。
“胡广林致死物色谱分析的结果和上次完全一样。王刚和胡广林死于相同的毒物。这才是最让人感到害怕的地方。”
接连发生两起中毒死亡案件,且致死物完全一致。故作镇定的高云飞同宋文川一样,莫名的恐惧感充满了全身。相同的毒药,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施毒手法,造成毫不相关的两人短时间内接连死亡。王刚背后的戴梦雪给高云飞留下了一层迷雾,胡广林的死亡让这团迷雾更加的真实和厚重。
要揭开这层迷雾,当务之急是要确定胡广林案件背后的凶手。而报案人胡向东面对表弟死亡耐人寻味的态度使得高云飞怀疑,报案人背后隐藏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然而进一步深入的调查询问以后,胡向东报案的原因却很简单甚至有些可笑。而针对胡向东是否自作聪明转移警方视线的怀疑也没有丝毫可以成立的动机。
胡向东跟表弟合伙经营着一个小型运输公司,经过几年打拼,生意逐渐步入正轨蒸蒸日上,兄弟二人在北安市也算小有名气的有钱人。作为大股东的胡广林性格外向能说会道,公司大多数的业务都由胡广林出面沟通协调,胡向东主要负责打理公司的内部事物。胡广林的前妻三年前因病去世,身边只有一个读大学的儿子胡思宁。胡向东报案的初衷,只是希望警方的介入可以拖慢侄子接手公司的进度。
而胡向东本人确实也没有杀死胡广林的任何理由:兄弟二人性格相反,一个敢想敢干一个沉稳踏实,性格方面的互补使二人的合作很是融洽。精明的胡向东深知没有胡广林,性格内向的自己是没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运输行业站稳脚跟的,全民刨钱的时代,没有人会对自己的金主痛下杀手。
此刻,面对警方出具的胡广林真正死因的调查报告,胡向东却给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怀疑对象:
胡广林的儿子:胡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