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这边也很快收到了消息,他也知道,这才是最关键的一次战役,只有挺过了这次地魔族的进攻,起义才有可能成功。
战争开始之前,先来对比一下双方的实力。
渡边次郎这边率领四万精锐军队,训练已久,装备齐全,为了防止发生之前临阵倒戈的情况,一个人类也没有,一水的地魔族士兵,而且不少士兵经过灵石强化,战力非凡。
而林江这边,看似也有将近四万大军,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跑来的难民,拖家带口,一打起来不知道是打仗还是要去找老婆孩子。
装备极差,只有原来的护城军有一些武器和铠甲,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一根大棒子,要不是附近树木多,估计连木棒都没有。
还有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就是粮草,这么多人要吃饭的,这些难民为什么来,还不是因为有粮食吗,现在粮食也撑不了几天了。
既没有精锐的士兵,也没有好的装备,还没有粮食,这仗怎么打?
所有人都在告诉林江,赶紧跑,带领军队向南方撤。
但林江力排众议,坚决反对撤退,这么多难民撤离速度一定不快,一旦被追上,将演变成一场大的溃散。
林江亲自挑选一万五千最精锐的士兵,配齐装备武器,带足粮草,进驻刚刚打下的金城。
此处是渡边次郎率军南下南康的必经之路,如果不拿下此城,渡边次郎绝对不敢进军南康,
放任1万多人在身后驻扎,这将是天大的灾难。
而他的父亲林江率领剩下军队南下夺取地盘以及粮草,趁机发展壮大。
率领孤军进入死地,这在别人看来,林江是拼命为父亲南下脱离时间,只有林江知道,现在必须要置之死地而后生。
现在的人族已经在地魔族的统治下苦不堪言,但是为什么少有人反抗,因为他们畏惧,以前统治这么多年的龙鱼帝国覆灭了,近几年神族和魔族也被地魔族压住了。他们缺少胜利的信心,缺少反抗的勇气。
现在就让我来给他们信心吧。
只要金城没有被攻破,各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们起来反抗,只要金城没有被攻破,地魔族军队没法南下,父亲在南方就会势如破竹,越来越强。
但他能守住吗?
在战斗开始之前,林江把所有的将领喊到了一起,开了一次作战会议。
林江正坐在正中间,下面是15个大队的将领,每个大队一千人。
之前从来没有当过兵的他,身上散发的气质竟然震撼了所有的将领。
“我知道你们都对我这次鲁莽行动有意见,认为我是带领大家送死,但是没关系,渡边次郎的军队就在外面,你们可以出去投降,我不拦着。”
“但是我想问问在做的各位,之前在地魔族手下的日子好过吗,帮着地魔族欺负自己人舒服吗?被乡亲父老瞧不起的感觉好受吗?之前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反抗地魔族。”
“今天我告诉大家,很简单。为了我的儿子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在路上,不需要对任何一个地魔族点头哈腰。
今天我们在这里浴血奋战,是为了以后我们的后代可以远离战争,从今天开始整个大陆所有人族的命运都在我们手中。”
“城破人亡,一死而已,城破之前,望诸君坚持。”
金城城小,只有四门。林江在每个城门安排了三千人防守,留下三千人随时支援。
很快渡边次郎率领四万地魔族军队抵达金城外。修整了一天,第二天发起了进攻。
第一天的战况就及其惨烈,先是城内的士兵用早就准备好的石头木头往外砸,地魔族缺少攻城武器,身上的铠甲显然也不能抵抗的住大石头的冲击,地魔族损失惨重。
这种情况持续了整整一天,地魔族也没有任何收获,渡边次郎暴跳如雷,只能下令准备攻城器械。
第三天,战况更加惨烈,准备的石头木头已经差不多用完了,地魔族的攻城器械到了,顺着梯子,地魔族不断爬进城墙,起义军和地魔族开始短兵相接。
刚开始起义军还有些害怕,但是看着同伴一个一个被杀,后无退路,一个一个冲了上去,两方厮杀在一起,很快就杀红了眼。
渡边次郎看机会来了,亲自带领人员攻击,妄图一举破城,双方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关键时刻,林江带领一千后备部队冲上城墙,把地魔族又一次赶了下去。
之后的十天,渡边次郎多次指挥军队进攻,可是都被赶了回去。守城的军队虽然伤亡惨重,但是剩下的人员仿佛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平时基本上都摊在城墙上一动不动,节省体力,只要攻城的号角一响,立马就来了精神,爬起来作战。
面对灵石强化过的地魔族也是毫不畏惧,刀剑不太好伤,那就抱着一起跳下城墙。他们已经开始蜕变成一只精锐部队。
尽管人数上装备上还是地魔族有优势,但是气势上已经起义军已经不输分毫。
第二十八天,城内的起义军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进攻,到处都是伤员,几乎找不到完整无损的士兵了。三千预备队也已经早就分配到各处城墙上了。城中所有的青壮年已经被动员起来,站上城楼,从地上随便捡起一件武器就可以作战了。
而城外的渡边次郎也不好过,连续一个月的不断攻城,四万军队损失过半。他不理解这座小城只有一万多弱小的人,怎么能够抵抗这么长的时间。
现在双方只能咬牙坚持,只剩下意志的较量。谁能坚持的最后,才能取得胜利。
但是时间是站在起义军这边的,连续一个月的时间没用攻下一座小城池的事情已经传的到处都是,原本的畏惧慢慢变成了讥笑。
失去了敬畏之心,也就失去了统治的基础。
中都城的嘉禾野望听到消息,立刻给渡边次郎命令,十天之内必须拿下金城。
渡边次郎又立即从望江城调来四万军队,准备再次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