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沫冰就这个疑问问了当时对李沫冰还算温柔的婆婆,虽然这个温柔很假就是了,泼妇怎么能装成大家闺秀呢?婆婆理所当然的说:“廖嘘嘘是他们十月怀胎生下的独生子,自然得好好疼爱哦,不像你没有妈”!李沫冰当时还小,听不懂这句话里面的问题。李沫冰解决了疑问自然是什么都没有问了,其实李沫冰还想问一句:“我难道就不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吗?实际上算是独生子吧”?但是终归还是什么都没问。
因为李沫冰知道这么问,婆婆肯定会保持沉默问不出或者是得到一个令自己伤心的回答。现实如此,长大了也不在乎这些了。
李沫冰当时觉得廖嘘嘘很有孝心,也许对自己来讲不是彻头彻尾的坏蛋?但是李沫冰那时候显然懂得不是很多,太有局限性了。
多年以后,李沫冰偶然得知了一个叫妈宝男的词语,廖嘘嘘虽然也长大了,但是还是那副妈宝男的样子。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潘老师趁着下课在办公室审问李沫冰和廖嘘嘘,廖嘘嘘依就哭得梨花带雨,嘴巴都是揉成一团的,鼻涕与雨水混合着。
潘老师,这还是第一次看见廖嘘嘘这一套,潘老师略有耳闻廖嘘嘘平时在班上的行径,但是总归还是没亲眼见过不敢相信哭的这么有委屈的孩子会主动找别人麻烦。说实话,廖嘘嘘估计是因为很忌惮班主任这个名头,所以从来都不敢在潘老师的课上造次。
而我已经因为小凉凉的事情给老师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廖嘘嘘虽然也因为钟无艳的事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是廖嘘嘘那神乎其技的演技是盖的吗?
廖嘘嘘不停的在嘴里重复的一句话:“老师不是我是她在欺负我”!李沫冰有点震惊,这是恶人先告状啊。
李沫冰看了看潘老师,决定等潘老师的发言。潘老师原话是这么说的:“看他演的也不假呀,但是他平时品行也不端,姑且相信他一次,这次也不换座位了”!
李沫冰尚来是个心思细腻的女孩,以往潘老师出了事情对李沫冰钟无艳一些班级地位低下的孩子都会说一句,你们都有错,怎么怎么样。
但是对于那种班级地位比较高的孩子不管他们做过分的事情什么都不追究,家里有钱,或者是学习成绩实在太好。虽然李沫冰学习成绩也算比较好的了,但是不算最好,家里也穷。
长大了,李沫冰甚至开始怀疑当时的潘老师为什么不追究,得出来的结论总归都是不好的。当年,李沫冰幼儿园的老师,只要学生调皮一下下也都会打骂学生,每次吃中午饭,不管哪个学生表现的不好都要被骂那么一句。幼师以温柔耐心著称都敢这么做,潘老师,到底是为什么就这么不管了呢。
李沫冰心里有了模糊的答案,但是还是肯定不了吧。总归是不想管,也没那个精力去管吧。
李沫冰从办公室里出来后,下下节课就是语文课,潘老师的课。廖嘘嘘的因为这几天的事情,还有兄弟们,出去约架忘记看课程表了。潘老师素来有偷看同学们没上课时的状态, 全班同学也是直到三年级的时候才发现潘老师有这个习惯的。
结果世界上总是有那么多巧合,廖嘘嘘在语文课即将上课的时候在那里打李沫冰,还把潘老师的粉笔头偷偷拿出来一点,嘴里中二兮兮的大吼一声“飞天炸炮,哦吼”!粉笔头猛然打到了钟无艳的脸上,粉笔头近距离扔到脸上可能没那么痛,但是稳稳当当的从远处飞过来砸向别人可能就痛的不敢想象了。
钟无艳吃痛的“啊”的一声尖叫起来,门窗外偷听的潘老师心里一急,连忙推开大门呵斥廖嘘嘘!顺便还检查了一下钟无艳的脸上,虽然看上去脸上并无大碍,但是脸上的青色淤痕里头透着深深的死血。
如果破相了还好,至少流血了好的快,但是这种青色的淤痕可是最不容易好了,更何况还有深深的死血在里面。当时李沫冰记得钟无艳脸上的青色淤痕过了三四个月快一学期才好呢。
最重要的是,这种青色带血淤痕不小心磕到了碰到了,那么大范围那得有多痛啊,就算不磕到碰到,只要一天不恢复疼痛在所难免。
钟无艳因为疼痛神色稍微扭曲,强忍住泪水。径直走向廖嘘嘘,钟无艳本来想报复一下廖嘘嘘,一口咬在廖嘘嘘脸上让他知道厉害。但是廖嘘嘘家长这么护着熊孩子,待会来了不好说。
所以也没打算报复,这件事也归放学后的潘老师管了,钟无艳的家长对着廖嘘嘘家长大吵一架。
第三天,钟无艳生病请假没来上学。到了第四天钟无艳手臂上包着药,听钟无艳说,那是钟无艳婆婆为了惩罚钟无艳到处惹事请用皮带打的,全班大多数人围着钟无艳饥笑:“哈哈,难怪身上又脏又臭,有这样个家暴的家长能活着就算差不多了”!
当然也有同情的,当时的声音挺嘈杂的,李沫冰只记得这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太多太多纷杂的声音都已经不堪回首,但是好在大多数的都忘记了。这类恶心的话,李沫冰听过了无数遍,但是没想到有一个小女孩说了一句话,让李沫冰很是惊讶。
到那还相对而言是比较好心的,但是也别想让这个班级有一个人是绝对暖心的,小女孩指出来劝告李沫冰:“别跟她在一起玩了,如果硬要在一起玩的话,小心一点”。这时候禽兽瑞妍也来劝李沫冰:“哈哈,你总有一天要遭!别怪我没有好心提醒你,别再跟她一起玩了”!禽兽瑞妍这时候不恰当的出现,让李沫冰在心里曲解了小女孩的意思,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
多年以后,李沫冰才知道小女孩也许真的是好心,不因为别的因为小女孩是李沫冰的老师,也是李沫冰在这个班上第二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