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800000277

昔太公封齐……故事引申(一)太公封齐

姜尚,字牙,或尊称子牙,其先人伯夷封于吕,以国为氏,因而也称吕尚。史称他“生而早慧,预知未来”。自幼喜好学道修礼,画阵比战。年长后进一步精研传统推数之术,善于洞察时事,分析形势,应时权变,是殷周间的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改革先驱人物。后求贤主入西周,周文王拜他为师。他以文韬武略,以首功封齐,创建了东方大国——齐国的千载基业。

姜尚虽抱补天凌云壮志,但仕途不畅,曾经历了“屠牛朝歌、卖食棘津”,长期流荡和隐居避世的生活。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 “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归周西伯。”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才遇西伯姬昌访聘归周,开始了他佐周文、武两王修德安国、强兵兴邦、兼济天下的宏图大业。

姜尚入周,先是佐文王姬昌表面上做殷的顺民,暗中以德治政,举贤任能,争取民心,联络诸侯,强兵以备攻伐。公元前 1055年,在经过长期的军事及舆论准备之后,为了预测一下伐纣可以集结的军事力量,于武王九年,太公辅佐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命诸侯带兵前往集结会盟。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出发前武王依传统先祭兵主天星,申明出兵要义,恳请上苍庇佑;并举起了文王的旗帜,自称“太子发,奉文王遗命伐纣,不敢自专”,以号召天下诸侯。祭毕,又把文王牌位车载军中,以震慑诸侯,鼓舞士气。当然这些都是太公的安排。大军出发时由师尚父姜太公为三军统帅,他左手举着统帅三军的信物黄钺,右手举着指挥各军行动的令旗,向三军下达命令。要求全军将士,听从指挥,奋勇向前,后到的斩首。军纪严整,号令森严,大军直奔孟津。行军途中,每到一处,无不受到士民欢迎,武王乘船渡河,行至中流,有一条白色的鱼跳入船中,过河宿营,又有火光芒覆于武王帐顶。传说中的这些吉祥征兆大大振作了士气,鼓舞了军心,到了孟津,“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检阅车、舟演阵,各诸侯军配合默契,攻战自如,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诸侯们都主张顺势一鼓灭殷,但姜尚却有不同看法和打算,他认为,灭殷的时机还未到, 让武王诏告会盟诸侯,各自回兵待命。

公元前1052年,也就是姜尚87岁时,姜尚了解到殷纣王昏乱暴虐到了极点,重臣微子多次谏纣王修仁行义,纣王不听,微子含泪离开了殷都。箕子再次劝谏,纣王把他囚禁起来。王子比干身居相位,看到朝纲紊乱,国政残暴,民不聊生,入宫强谏,三日三夜长跪不起,纣王怒而命人剖挖比干之心。

太公姜尚看到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向武王提出: “天命勿违,遇时不疑,即刻发兵伐纣。”武王于是通告诸侯,选精兵良将,总计兵车达4000余乘,除内地诸侯外,边远蛮夷邦国,也多半参战,武王与姜尚率周军居中,有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诸路并进,浩浩荡荡,直取殷都朝歌。在大军刚出发时术士用龟甲、蓍草占卜此大举进军的吉凶,卦兆不吉。又恰遇大风大雨,随军众臣皆生惧心。姜尚面对众人的疑惧、武王的不决,深知大军缓行将失去战机,于是态度坚决地折断蓍草,踏碎龟壳对众臣说: “龟壳朽骨、蓍草枯叶,怎么会预知吉凶呢广大军至刑丘,大风把武王的车楯折为三截,武王的乘马被雷震死,暴雨三日不停,行军十分困难。武王动摇了决心,产生了疑惑。但太公坚定不移,说服了周公和众臣,他说: “楯折为三,是天示意我们分兵三路进军;大雨三日不停,是在为我们的军队洒扫清道;而震死乘马,是示意此马不好,让我们换良马快行。全是吉兆。应顺从天意安排。”武王听后也坚定了信心,决定照师尚父的指挥安排行动。姜尚为了防止再有人生二心,影响士气,遂采取断然措施,过桥毁桥,过栈烧栈,渡完最后一条河,把船全部沉毁。他向三军宣布: “太子(武王)为民伐罪,为父报仇,我等要怀必死的决心去换取伐纣的胜利,只有前进没有退路。”于是大军个个争先,人人拼命,各路诸侯也效法周军,义无反顾,直扑殷都朝歌。

在殷郊牧野,姜尚率诸侯联军,与殷纣王的17万大军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旷古稀有的大战。太公引武王入殷都朝歌,斩纣王和妲己头以示众。遂诏告天下,宣布殷朝灭亡,周王朝诞生。

周王朝定鼎,武王封赏功臣谋士,师尚父姜太公凭着在兴周灭纣中的首功被封于齐。太公封齐,是武王与太公靖边安周的重大决策之一。当时,齐地方国林立,势力强盛,其中实力强大者不下十余国,如莱国、杞国、谭国、蒲姑国、奄国,还有熊国、夷维等国,这些地方邦国世居东夷,繁衍生息,根深蒂固,又因他们的居地犬牙交错,而且广交天下,形成了宽缓阔达、尚武崇仁、凝重自信的民族性格。殷商曾多次征讨,均未能臣服他们。由于他们不附中原已久,周朝建立以后,他们也仍然因疑忌周王朝的征讨而与周对立,这样周王朝的东部边境就难于安宁。因此,让一个熟知东夷地理风土、人情,且又智谋权变之人去镇守东方,那是再好不过了,而太公姜尚出身东夷,熟悉当地情况,且又老谋深算,机智权变,正符合这一要求。况且太公佐武王伐纣兴周,为西周三公首辅大臣,功盖天下,正可以封齐以奖其功,也可以威慑诸夷以靖边患。

公元前1051年,也就是武王二年,88岁的姜尚封于齐,都营丘。领封之后,太公带领文武百官,携家人侍从,车乘辎重,浩浩荡荡,东行就国。他们昼行夜宿,走了好几天还没进入齐地境内。这天他们住旅馆不久,就听店主人说: “有道是机会难得易失,这些人行动不紧不慢,哪像个赴国建都的样子。”太公知这话中有话,预料前途可能有阻碍,随即命令一行人,夜衣而行,黎明至国。到达营丘才知,果然已有外患发生,莱人听说太公来营丘建都,急发兵来争。太公先礼后兵,一场大战,击败莱侯,占领营丘,建都称齐。

太公建都营丘后,又遇到了内部“顽民”的阻扰。一个是《春秋繁露》记载的“诛司寇营汤以定齐国”事件。司寇营汤,巧言令色,对太公的政令缓办慢行,对百姓暴虐滥杀无辜。但口才很好,能言善辩,且阳奉阴违,惑乱百姓,满口“仁义”。太公劝说他,不听从,太公令人把营汤斩首,以正政令。 《韩非子》又载:太公封齐时,当地有被时人称为“贤人”的居士狂矞、华士兄弟,他们扬言: “我们不为天子臣,不做诸侯官,自己耕种粮食吃,自己掘井饮水,自食其力,不求名不求利。”太公入齐后听说此二人有贤名,三次登门拜访,想让他们为国家效力,但二人闭门不见,拒绝聘用。太公为了政令畅通,下令处罚他们。消息传到周公那里,周公派人传话给太公: “听说二人有贤名,处罚贤人恐怕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太公回答说: “他们宣扬不为天子臣,不为诸侯做事,不为国家尽任何义务,这是贤人的行为吗?如果所有的人都像他们那样,国家的法***就无法实行,那么,国还像国吗?这样的人不但不是贤人,而是害群之马。害群之马不除,怎能使群马为我所用?”于是太公下令诛狂矞、华士兄弟,从此再无违抗命令法规之事发生,局面迅速安定。五个月后即向周公“报政”,即汇报封齐定国后的安定局面,周公闻报十分惊讶,在这样一个民族关系复杂、土著人性格难驯的地域,在这么短的时间能使大片疆域安定,确实是一个奇迹。据记载,齐国初封面积已达方500里。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称: “昔吾先君太公,受之营丘,为地五百里。”周公问治齐之方略。太公回答说: “尊贤尚功,因俗简礼,凡是有德有能的人,不管氏族同异,愿为齐出力的,均安排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东夷传统礼俗,允许沿袭使用,若有改变,也是向利于民的方向发展。所以很快就得到士民们的拥护,实现了朝野归心。”周公听了太公的话,感慨地说: “为政简易,便民顺情行政,民人自然乐于接受并为之效力,鲁国的后代恐怕要面北朝齐了。”

太公安定了大局之后,立即着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营丘经济自然地理条件并不好, 《史记?货殖列传》载: “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而人民寡。” 《盐铁论》则说: “昔太公封营丘,辟草莱而居焉。”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对经济的发展不利。太公以其超人的谋略智慧,结合当地实际,确立了务实求功的基本指导思想。制定了三大基本国策: “举贤尚功”, “因俗简礼”, “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

举贤尚功,就是选拔有才德、有建树的人,给爵位,授实权,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均用其所长,并督创实绩,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事实证明,太公这条“举贤尚功”的用人路线,是他超越时代的先进思想的表现,突破西周“尊尊亲亲”的正统思想束缚,举贤任能不计亲疏,唯才是举,从而为后来“齐日大至于霸”的业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因俗简礼,就是因东夷土著之俗,简化西周的繁礼,以适应当地的民情。齐地是中国早期开发区,伏羲、炎帝、蚩尤、共工均曾居于此,所以这里虽农业滞后但却是制造舟车、冶铸兵器的肇始之地,有尚武重仁的传统,蕴藏着全面发展的无穷潜力。太公深知,要发挥这一优势,就要调动广大士民的积极性。因此,太公采取了“敬其众,合其亲,因其明,顺其常”的策略,要求官吏们对民要“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同上)以争取民心,激发士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周礼,既保持了它的权威性,又简化了一些繁琐程序,从齐地民俗的特点出发,两相结合,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太悖于周礼的新制,从而调动了齐民兴齐建国最大的积极性,开改革开放的先河。

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太公封齐之初,营丘一带原是一片荒凉的草莱之地,虽然齐无膏壤千里,但也有自己的优势。营丘西境有盛产高品位的优质铁矿石的商山,因出铁矿著名又叫铁山。迤东有杜山,储铜矿丰富。北境靠清河临济水,两水入海处构成了天然的鱼盐产区,地潟卤宜种桑麻,纺织品早已知名,从而构成了齐地发达的丝麻纺织业。太公依此制定了有利于发挥这些优势的经济政策,即: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实行农、工、商并举。他在注重发展麦、黍、稻生产的同时,又大力发展桑麻种植。舟车兵器制造,劝女工极技巧。 《论衡》说: “齐女世刺绣,恒女无不 能。”说明当时已有规模可观的纺织、刺绣手工业。与开发矿业和冶铁相匹配的,就是煮盐捕捞,向河海求利,盐是人的生活必需品,市场广阔,因而很快成了齐国的支柱产业。河海之利进一步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农、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

太公把“通末业”作为富民强国的根本保障之一。 “末”即指工商业,这里特指商业。太公一方面重视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发展桑蚕丝织,发展鱼盐捕捞,积累了大批的商品资源。另一方面,重商业贸易,必使齐国货物遍利天下,发展与各国的通商贸易,以实现财蓄货殖、富民强国的目标。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使一个“地薄人稀”的荒僻之地变成“世为强国”的大齐。

太公封齐治齐,正欲大展鸿图之时,接到西周讣告:武王驾崩。太公看罢,十分震惊。刚灭殷二年,天下未稳,世子姬诵年仅10岁,难以临朝执政,若不及时定王权、安天下,新生的政权将吉凶难料。此时可谓西周的存亡之际,事关重大,不容迟缓,太公当即赴京奔丧。至周廷先见了留朝辅政的周公,二人对王权有所安排后,又与诸重臣商议立王与治丧事宜。大家议定,立世子诵为王,即成王。在其年幼不能摄政期间,暂由周公摄政,待成王年长后还政于王。成王即位,诏告天下,改元更始。夏六月,安葬武王遗体于毕地(今陕西省咸阳市北),大事既定,太公匆匆返齐。

太公返齐不久,就有消息传来,说管叔、蔡叔、霍叔散布流言蜚语说: “周公将不利于成王。”也就是说周公摄政实为夺权,将来还政于成王,不过是一句空话。这流言影响极广,使朝野人心浮动。周公于是对太公、召公说: “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行王政,是恐怕天下叛周,没有脸告慰先王在天之灵,所以才辅佐成王。” 《齐太公世家》中也记载当“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之时,成王曾命太公“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太公深知,管、蔡、霍三人为武王胞弟,因是王室中最可靠的人,才让他们监视殷纣王子武庚,故称“三监”,他们若对周公疑心并妄动为 乱,诸侯有人乘势而起,后果将不堪设想。太公接周公书信,知道事情严重,一面表示支持周公,一面部署力量,以备不测。

成王元年, “三监”果然与殷纣王子武庚内外勾结叛周,由于武庚的乘势而入,这场西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之争,在性质上变成了殷商遗民复仇、旧朝复辟的叛乱了。特别是乱发京畿,外邦诸侯有人响应,形势就更加严峻。武庚起于殷(今河南汲县境),管叔发于庸(今河南郑州市北),蔡叔发于卫,霍叔起于邶,对周室王城形成三面进攻之势。而南境淮上九伯皆叛,东夷实力强大的“五侯”蒲姑和奄、熊、盈、徐也先后相应起事。

太公以其雄韬伟略,与周公兵分内外,两线出击。周公率京畿之兵,伐诛武庚“三监”;太公奉成王诏书讨伐五侯九伯。3年败武庚,诛管叔,流放蔡叔,太公继以齐军降淮上九伯,并迁其君;灭蒲姑平息东夷五侯之乱。武庚残部窜入东海上,靠将领飞廉骁勇顽抗,太公“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擒杀了武庚。之后太公顺势一鼓作气,又平定了不顺者50余国,从而使周转危为安。正是太公立下了二次安周大功,所以齐成为专征伐大权的东方主盟国家。

平叛胜利之后,周成王把蒲姑领地又封给太公,使齐国版图大大超过了500里。而齐专征伐大权,权力所及, “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于无棣”,成为雄踞东方的大国。

同类推荐
  • 从万历到永历

    从万历到永历

    不看此书,不知道为什么懒皇帝亡不了国,勤皇帝却要亡国?明朝真是亡于万历吗?不看此书,不明白东林党为什么会受到两代帝王的打击?他们真的是正人君子吗?不看此书,不清楚那支打败倭寇的明军为什么会屡屡败在女真人手里?女真人真是满万不可敌吗?不看此书,不理解袁崇焕为什么会被处以极刑?他真的是民族英雄吗?看了此书,就知道万历、天启并非人们描绘的那么不堪……看了此书,就明白魏忠贤其实也有很多可取之处……看了此书,就清楚努尔哈赤崛起靠的是卑鄙手段……看了此书,就了解李自成流氓无产者的一面……
  • 博弈初唐

    博弈初唐

    发前人所未发,写前人所未写,将老故事发掘出新内涵,旧人物塑造出新形象,让读者于轻松阅读中了解历史,了解隋末唐初众多风云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尤其是描述了一个与传统说法更为复杂、更加多面化的李世民形象,是本书的最大亮点。寓历史真实于小说情节中,既具可读性,更具历史文化底蕴与厚重感 。把小说写得像电视连续剧一样精彩好看,是作者永远不懈的追求。本书绝大部分情节都可以直接搬上影视屏幕,欢迎各相关单位联系改编采用。本书由17k网编小鱼特邀驻站。
  • 东周策

    东周策

    风卷云涌,雷震九宵,随之周室王朝大厦倾倒崩塌,一幅波澜壮阔历史长卷,展现于世人眼前。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混战,大争之世,中华文明复兴之时!其时,诸子百家,各施其义;文坛巨匠,著史流芳;将士豪杰,浴血沙场;王侯将相,决胜庙堂!前后历时五百余年,成就无数不朽佳话,百世传颂
  • 洪荒明月

    洪荒明月

    在中秋之后的清晨,于高桥可见日月同辉,直线对射,可为何月亮不反射出满月? 地球到底是如何运转的?长城真的有多少防御力的吗?它到底是为何而建?白公山有十五万年前的铁管?飞来峰竟然是这样‘飞’来的?医学竟可以如此简单,病毒都无所遁形?神秘洪荒,三千大道,战国风月,诡谋先秦。这是一本只存在于枢密院中的书!这是顶级机密!
  • 大宋燕王

    大宋燕王

    绍兴十一年,南宋君臣赐死岳飞,收缴张俊、韩世忠等武将兵权,宋金议和,断送了大宋收复北方领土的最后机会,在不远的将来只能在苟延残喘中,一步步走向灭亡。而此时,不知道自己身负特殊使命,被安排来到宋代的杨丛义,路遇不平拔刀相助,却被冤进死狱,面对未知危险,看他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从囚犯到入仕为官,与赵构、秦桧等南宋君臣斗智斗勇,得陆游、辛弃疾等辅助,最终统御天下军马,挥剑北伐,逆改南宋天下!一统东方沃土,功成名就!
热门推荐
  • 仙君我要报恩

    仙君我要报恩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舜璟,天上地下,人间地狱,深海天涯,我已为你走遍。我一直朝你奔去,却始终走不进你心里。”“菀菀,你以为你在朝着我走,而我眼睁睁看着你在我心上走来走去,一步一血印。我的心已千疮百孔,却仍对你束手无策。”曾几何时,她制下一盏琉璃灯,双手奉上。他盈手裁下一缕月光安入盏内,照亮伊人。十年长灯,若情深。心烬,灯灭。当爱深入骨髓,恨亦四海潮生。浮屠塔内,遍体鳞伤。她耗尽一生,亦解不开他亲手置下的绝情枷锁。云雪之巅,坟墓冰封。他默默长眠一世,陪她共挨风雪,并承天谴。相爱相杀,拔剑相向。生死一战,但求尽兴。可还记得——天山池畔,那一朵白菀花开,以身赠君,惊鸿初见。九重天上,那一场神恩浩荡,碧落黄泉,以命相还。
  • 变成书怎么在异界愉快玩耍

    变成书怎么在异界愉快玩耍

    草菌疼是一个出生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普通公民。但现在,他不普通了。“别人穿越都是卡车,为什么我是因为上厕所?而且还tm变成了一本书?变成书也就算了,但是废土里怎么会有人看书啊!”在这个废土的世界里,秩序崩塌,而混乱···支离破碎·······毁灭···是它的代言词“兄弟,初来乍到,久闻营主大名,那么他到底帅不帅”“他是一本书”"???"草菌疼看着自己建立的营地陷入了沉思“我保证我原本真的只想着种种花花养养草”
  • 暖春日记

    暖春日记

    随心随笔!(短篇小叙)
  • 落相思

    落相思

    什么!!!穿越了??? 等等,穿就穿了,为什么还有老公。虽然老公英俊貌美但是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看完身体原主对老公做的事。啊啊啊啊啊啊,可恶!!!这么帅气的老公都残忍虐待,看我把老公冲上天。男主看到突然转变的女主露出邪魅一笑,对着手下的杀手说我倒要看看这个女人在耍什么花招……
  •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记载了羊城已经尘封了千年秘笈和宝物的《城宝图密码》,在即将被公开之际,遭不明势力干预和企图独吞。误打误撞获得线索的少男少女们,能否解开谜题,保全财宝,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 雪满怀南路

    雪满怀南路

    从小被父母散养的温怀南一直不爱学习,为何又要进京科举?为了调查哥哥的失踪,他来到京城,得到的结果却让他大为吃惊。这个安城来的少年一路走来发生了什么,请诸君在书中一探究竟。
  • 十二末

    十二末

    人体变异后所创造出的12生肖人物来处理未来各种事物
  • 穿云

    穿云

    有着无限可能的东之大陆;有着卓越智慧的西之大陆;生命与神秘的代言词——南之大陆;以及覆盖着冰封极地的北之大陆。世界遵循着规律运行着,而如今,一个关键的存在正徘徊于毁灭与守护的边界,随时都将改变这一切规律。现在,肩负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杨云踏上了一场奇妙的冒险之旅。
  • 先婚后爱,萧夫人她甜又飒

    先婚后爱,萧夫人她甜又飒

    【先婚后爱+宠妻+萌宝】男女双洁甜宠文。林兮妍怎么也没想到在一起三年的男友竟然绿了自己,这怎么能忍得了?拎起一桶水就朝那对狗男女泼去,爽快!拉着闺蜜去喝酒,结果一不小心招惹上了大佬,从此天天追着她,“女人,你夺了我的初吻,就要负责我一辈子”。说好的霸道总裁呢,怎么就变成了黏人的小奶狗?
  • 深院清秋

    深院清秋

    清秋时节凄冷何人忆往昔他年幼失母是个不受宠的皇子她年幼失忆阴差阳错开始了另一重人生交错的重叠可否唤醒她沉睡的记忆可否唤醒他忘却的秘密幕后的操纵可否影响他们最终的结局命运会指向何方架空历史,请勿考究作者小白,头一次写,还有很多要进步的地方更新速度比较慢,因为没有大纲/(ㄒoㄒ)/~~简介无能,还请各位看官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