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炎夏
金色的日光肆意地洒在赵府的牌匾上,褶褶生辉,门前的两座石狮子比成年男子还要高出半个头,雕工虽算不上很精细,但气势磅礴,张牙舞爪。两个门丁手持木棍站在赵府的朱红大门前,虽说是赵府的下人,但宰相门前七品官,他们衣着光鲜,不怒自威,审视着眼前来来往往的路人。
赵姓,赵国的国姓,眼前的这座赵府必定沾着皇亲国戚。不知是传的第几代王爷,虽不似京城亲王府邸般金碧辉煌,倒也算得上此地的豪门望族。赵府小姐宅心仁厚,每月十三都会亲自给穷人百姓施粥,赵府在远近也因此有了一个好名声。
在隔着赵府两条街的几栋破茅草屋里,聚集着一群乞丐,因为再过一会就是赵府施粥的时候了。离赵府太近,徒增人厌,虽然赵府小姐好说话,但赵府门丁的棍子可不会和你讲这么多道理,要是离的太远的话,肯定连汤都赶不上,所以这群乞丐就选了这么个落脚点。
“咱们赵国真是硬,听闻前几日赵国大将军赵武阳率着八万大军是杀得韩国十万兵卒片甲不留,韩王吓得立刻割地赔款,那黄金财宝几车几车的往咱们赵国运,赔的钱够买几座山的大白馒头了。”一个瘦骨嶙峋的乞丐兴致勃勃的说。
“张瘦猴子,你别扯淡了,瞧你那点出息,就知道馒头,人家达官贵人哪会吃这些东西。我可听说了,皇宫里的皇上妃子吃的都是烧鸡烤鸭,那鸭子可是烤的流油,想吃多少吃多少,一年四季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这句话刚落,便引起了一片吞咽口水的声音,周围的乞丐纷纷对描述的神仙日子投来了羡慕的眼神。
被叫做张瘦猴子的乞丐不甘示弱,“王癞子,你不也是个臭要饭的,你就吹吧,你怎么知道皇上吃什么,小李子,你当乞丐前不是不是读过书吗,你给评评理。”
在这群乞丐的边角处,有一个算不上起眼的小乞丐,看上去大概有十四五岁的样子,长相普通,他双手放在头下,敞着衣服,露出他那瘪的不能再瘪的肚子,裤子鞋子上都是破洞。眯着眼睛,看上去好像是饿的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个被称作小李子的乞丐是有名字的,原名叫做李日升,取自红日初升,旭日东升。其实他算不上读书人,只是上过几个月私塾,认识几个字。在他十二岁的时候,父母得了热病,双双暴毙。李日升的私塾也念不了了,他年纪不大,力气不足,种地当然也种不好。加上赵国连年征战,还有个什么“官绅不纳粮”的狗屁规矩,所有的赋税就压在了百姓身上,为了交税,李日升只能卖地补税,这一来二去地也卖光了,只能上街乞讨。
李日升听到有人叫他,微微抬起了眼皮,心里想:“皇上吃什么关我屁事。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再怎么样受苦还不是咱们这些平民百姓,真不知道这二位爷哪来的这么多力气争。”
李日升刚要说话,外面就传来一阵敲锣的声音,“放粥了,放粥了!”声音一响起,这些乞丐不管是躺着的,争论的,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往外冲,李日升虽然看上去瘦骨嶙峋,但可能是因为年轻的缘故,速度一点都不比其他乞丐慢,很快就冲到了赵府门前。
“都他妈的别挤,排好队,你们这群臭要饭的,要是碰到赵小姐,看我不打断你们的狗腿。”一名赵府的门丁一边大声骂道,一边用棍子殴打着这群乞丐。过了一会,这群乞丐虽然还是乱糟糟的,但终究是勉强排好了队。
李日升这种场面经历多了,就选了个中间靠后的位置,一方面是因为那两个门丁在队伍前面,太靠前的话少不了几棍子,最重要的是前面的粥都比较稀,锅里的粥是越靠下面越稠,更能填饱肚子,可要是太靠后了粥都没了,今天就白来了。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终于轮到了李日升,看着碗里满满的稠粥,赶紧和赵小姐道了声谢,然后捂着碗小跑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大口的吞咽起来,由于李日升年纪较小,虽然饿了不短的时间,但吃了大半碗粥之后,也填饱了肚子,剩下的小半碗粥可以保证他明天不挨饿。
吃饱喝足后,李日升倚靠在在墙上,目光转向了赵小姐,心想:“这赵小姐可真是如花似玉,好像天女下凡一样,心地还善良,不知道什么样的公子哥才配的上赵小姐。”不知是因为赵小姐的的善良还是他们间巨大的阶层差距,李日升从来没有对赵小姐生出什么非分之想,只觉得吃完粥再看看赵小姐就是一件幸事了。
正当李日升兴致勃勃的欣赏赵小姐的时候,看到一个老乞丐端着空碗,拄着拐杖向他走来。李日升立刻反应到,粥施完了,这个老乞丐什么都没赶上,一定是看到他碗里的剩粥了。李日升心里暗叹了一声:“老乞丐,可千万别怪我,小子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饿死了,这粥可不能给你。”
李日升不想和老乞丐纠缠什么,便站了起来,捂着碗小跑到了另外一个墙边,又瘫坐了下来。老乞丐见状,便明白了什么意思,又向别的人走去。李日升看着老乞丐要么被赶跑,要么被其他乞丐躲着,心里虽有不忍,但自己也无能为力,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自己的明天又会是怎样。
突然,又是一阵锣声响起,李日升又把目光投向赵府,只见赵府的管家大声喊道:“赵国前线战况焦灼,我赵府奉圣旨,要押运一匹军械粮草前往前线,征三十个人,你们这些乞丐有福了,只要给我赵府运送军备,每天都有粥喝。”
赵管家话音刚落,便有一群乞丐冲了上去,“张瘦猴子,别挤,踩着你爷爷脚了。”“刘癞子,就你这小身板还押运东西,半路上就得累死。”这些乞丐互相推搡,咒骂着,都生怕晚了别人半步。突然传来一阵冷哼声,抬头一看,赵府的门丁正一脸冷意地瞪着他们,刚挨完揍的乞丐们立刻老实了许多,乖乖拍好了队。
“就你这样的走路都费劲,一边呆着去。你都多大岁数了,你也不行。”赵府管家一个个挑选着,“看你还算是有点力气,行了,去后面登记去吧。”
不一会,就轮到了李日升,李日升立刻走上前去,尽可能的挺着身板。
“你个小娃娃,瘦的只剩下骨头了,也不行。”管家不耐烦的说道。
“这位爷,小的虽然年纪不大,但胜在年轻,还是能干活的,力气恢复的快,吃的也少,小的还识得几个字,到时候给押粮的大人跑个腿也方便。”李日升露出一副讨好的笑容,急忙说道。
“你这小乞丐竟然还识字,好吧,去后面登记吧。”
李日升闻言立刻道了声谢,跑到后面去登记了。又过了一会,赵府管家终于挑完了三十个乞丐,说道:“你们三十个今晚就在赵府门前过夜吧,明天一早就出发,我先把丑话放在前头,要是这批军械粮草出了什么问题,把你们都宰了也洗不清你们的罪过,一路上都给我勤快点。”说罢,赵府的大门便关上了。
不一会,人群就都散去了,李日升找了个墙依躺下来。正当他要再次眯眼时,又看到了那个老乞丐。李日升想到:“我明日就去押粮了,押粮的时候天天有粥喝,剩下的小半碗粥不如给那个老乞丐。”于是,他便走到那老乞丐面前,将剩余的少半碗粥倒进了老乞丐碗里。
老乞丐见状,连忙弯起身子,对李日升说道,“这位小爷生的一副菩萨心肠,谢谢您的大恩大德,好人有好报。”
李日升没想到这个快死的老乞丐能突然爆发出这么大的精神,哑然一笑,也懒得再搭理他了,回到自己的地方,倚靠在墙上,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