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良外公虽然很小就成了孤儿,但他从小到大一直受到叔婶和姑姑的关心和疼爱。所以,当他病危时还念念不忘这几位老人的恩情。
他奶奶去世了以后,是两个叔和老婶(二婶早逝)把他抚养成人。自从老叔迁到西安之后,他结婚、治病这些大事二叔在经济上、二姑在精神上给了他很大的资助和关怀。他把叔叔视为慈父,把姑姑和婶婶当成慈母,把沈阳、西安,营口当成自己的家。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每隔两年就申请回去探亲。他每次回去都要尽力给亲人带黑龙江这边的特产,大包小裹的,上下火车,爬天桥,累得满头大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时期,没什么东西带,他就背回来土豆和粉条。这是他用好长时间积攒供应卷买来又没舍得吃的物品。
每次他还要带几瓶当地酒厂产的“北大仓”白酒。大家品尝的时候,他一边给斟酒,一边夸说这“北大仓”名酒的味道如何好。这是他带回去的唯一值钱的贵重礼物。这个不会用权的人,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求人买几瓶好酒,不知他为了多少难,费了多大的劲!
纯良外公每次去俞杰外公家,俞杰外公的母亲都要打开他的手提包找出要缝补的东西,戴上花镜,一针一线地给他收拾好。有时看他穿的棉衣不平整了,便拆洗重新加厚做好。知道他愿吃海产品,就尽量买些海物给他吃。纯良外公每次回家探亲,都要提前几个月攒点钱,先到沈阳,后去营口,一路就花的剩不多了。俞杰外公的母亲怕他没钱受憋,想给他点钱,每次他都是推来推去的不要。俞杰外公的母亲就嗔怪他“这大鳖犊子,真犟!”,然后在他临走前,乘他没注意,还是把钱塞进他的包里。
俞杰外公结婚以后,纯良外公回去探亲,就住在二姑(就是俞杰外公的母亲)那屋。到了晚上,纯良外公和姑姑有说不完的话。每当他要回去的前几天,姑姑提前把他要带的东西都一样一样的打点好,不放心的事,一遍一遍的嘱咐,临走那天,早早给他做好饭菜,站在他跟前看着他吃饱。然后把煮好的鸡蛋放进包里,让他带到路上吃。
把纯良外公送出大门,眼泪汪汪地望着他走过北大道,拐进惠和里胡同。纯良外公也不断的回头向她挥手,实在是难舍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