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嗒”
漆黑的墨汁滴上了有些泛黄的宣纸,姜云垂下眼帘看了看,“众妙之门”,“众妙之门”。“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紫色笔杆放上笔架,站起身来,渡步走到书房的东面。清晨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撒进房间。绚烂的光线照射下,一张棱角分明,剑眉星目的青年,身着点缀几片竹叶素色衣衫的长发青年,炯神盯着墙上那个大大的“道”字。轻微的皱起了眉头。
“想我上山十年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自己的众妙之门”。记忆翻涌而来,十年前,父母将自己寄养在唯一姑姑家中后,外出打工赚钱,只为给自己更好的生活。天有不测,福祸夕至。一次车祸,父母离他远去,一年后接踵而来的厄运降临在待他入亲子的姑姑身上。癌症病魔带走了她。姑父深受打击,整日以酒度日,精神恍惚,对他不闻不问。最终在一次出门购买生活用品时,将他遗忘在了商场。那个时候九岁。从小寄人篱下使得小姜云有些内向,他一个人漫无目的走在大街上,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他明白,也没有在心里责怪姑父。当华灯初上时,掏出口袋里仅存的零花钱买了面包和水,一个坐在一家银行台阶上慢慢吃着。想了很多,想了很久,父亲,母亲,姑姑......
眼泪不争气的划过稚嫩的脸庞,抬起头,看着黑夜繁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止住泪珠,慢下思绪。“孩子,你愿意随我修行么?”,铿锵有力的声音灌入了姜云的脑海,他这才发现距自己一米远站着一个穿着长袍,头上用泛着紫色的竹制簪子,挽起长发的中年人。那人长发披肩,眼神睿智,包罗万象似的。
十年了,每每回忆起当初,总是感慨自己的幸运,才能跟随师傅踏上修行,到现在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至于师傅,总觉得他知识渊博,道法高深,虽然自始至终他从不显露,但姜云依旧相信的自己的直觉。师傅从小在武当山修行,是清微派当代传人。这些年师傅不但传授自己道法,教导自己为人处世,还有些一技之长。在现代,人们普遍以为道士就是诵经修行,如《玉皇经》、《真武经》之类而已。“道法”,要真说在修炼,世人听了一定嗤之以鼻。其实不然,清微派自古也是道教流派之一,典籍收录的修炼之法自道教三清之首老君所著《道德经》。只不过不是众所周知的那篇,清微派自古流传有《道德经》修神练仙之法三篇,直指仙道。只不过现在末法时代,能修炼到金丹已是超脱了。
“师傅常说:道法自然,重在无为,十年了,我还是参悟不透,至今还处于练气境,也不知何时才能筑基,或许是天资吧!算了,先不想了,心不静,功课也做不好,先去后山散散心”。
姜云推开书房大门,依着晨光,向后山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