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处,沿着算不上宽阔的小公路,就可以轻松的将沿途村庄串连在一起。如果步行丈量,那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远也不近,刚刚好让人们可以产生联络,约定俗成日期的集市、喇叭里的村民须知、承载中华历史和传统的“吃了吗”,这是长长久久万物共生的成果,小天地中充满着世事洞察的学问和人情练达的文章。而这一切都包容在周围的矮山中,山外又延伸着其他小公路,同样被村庄依靠......
或许因为临山靠海,村落的空气中时常点缀青雾,深凹处丝丝缕缕微泛紫气,村庄还在沉睡,在远山的隐雾中叮铃作响的是春耕的老乡吆着牛儿悠悠前行,音调沉厚似是岁月倾诉岁月。东方温润,在雾气中点点折射,照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光里,此时院落间炊烟缭绕,万物不及正是人间烟火。
宽窄不一而幽深的胡同在坐落有致的房屋间伸展,各家门前一段都被精致得管理过,少有杂草和石子,院落主人们的勤勉在此事中便可被窥见一二了。身在此间仰望天空时,那天空便也是细长的样子,麻雀在屋顶之间跳跃,微风拂云而过,偶有飞机经过,把呼啸声留在远远地身后。远离城镇的村落总会被一种沉静力量裹挟,但也总有某些时刻会彰显出这些窄巷子的生命力,当拥有了学生身份的孩子们准时准点地涌入时,巷子和晒太阳的老人,端详着年幼的他们跑着,跳着,嬉闹着......幼稚可爱的声音此起彼伏,不谙世事的脸庞粉妆玉砌,再没有什么比畅快的灵魂更引人入胜。
孩子们的嬉闹声渐息,太阳橙黄的的余晖更加耀眼,映衬着周围显现出美好的剪影。远山轮廓分明,一直绵延至目之不及的地方,从山顶一直蜿蜒到山脚的小路在暮色中微微泛着银色,山脚的林子也静静的,只有鸟雀跳动时树梢才微微颤动。而此时劳作一天的人们归家的脚步匆匆,互相见面招呼,萦绕着柴火味道的空气总能让人格外安心,团团烟气从烟囱升腾,被微风徐徐吹散在深蓝色夜幕。未经意,繁星洒落,站在此刻某处,仰头便是宇宙,大约夜晚是通往银河与星云的捷径,但庸碌总能让人们忽略如此重要的事。
有能力与自然相融,实在是这小村落最有趣味之所在,趣味最浓厚处大抵是在这片连绵的小山里。上山的小路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有的路段上竟有宽阔平坦的岩石裸露出来,被山风吹得平整干净,不消说,必定是山路上休息的好去处。矮小的酸枣树喜爱山坡的石缝,为了保护自己它总长在蹊跷处,且每根枝条上都布满尖刺,要吃它的果实确有些不易的。山里各种青草山花散发的气息混合在一起,其中有一种格外清新浓烈,唤名曰:山藻。从前有人因爱极了它的气息,便移入家中盆栽,不料竟全然失去它别具一格的特征,没有了一丝气味。由此便可想见,山里杂草丛生的环境必然是遂了它的心意,与天地同乐便将本能全然释放予天地,要驯服这样高傲的生灵可要付出失望的代价了。但这农田中的庄稼却是被我们驯化的十分得体,虽是丘陵地貌,只要用心培植,庄稼不仅长得高大还能生出壮硕喜人的穗子,从前也足以养活这方水土的人。
半山腰有一块开阔的土地,正好位于避风处,当地农户就在上面建了一座小小的砖瓦房,房子四周种满了桃树,优雅且繁茂,一眼便能看出种下已有许多年岁了,当年栽种的原因是他的夫人喜欢桃花。显而易见,怀着爱意便能收获爱意,在这依山傍海处,等待花开,收获果实,慢慢看着树叶变得金黄,挂满雾凇...你一定会说这样的故事只由人编造,可故事的主人并不这样认为,他只想送给妻子的满树桃花,而且这桃花是深深扎根、年年盛开的。得知了这简单的故事后,约有一刻钟的时间便可来在山顶,站在此处细细地看,每一户都能看的清楚,自然是能够辨认出自己家的具体方位,这样的事竟也能让人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骄傲情绪。而相比于这样无用的骄傲,方才故事中的爱意更让人觉得实用了。
山顶有一座小小的庙宇,是哪一个朝代修造已经被遗忘了,在翻新前那些断壁残垣展现着他的年代感。门口的两棵银杏树,据说有雌雄之分,雌树因在某一年遭到雷击已经只剩下半截空心的树干,被依偎着的雄树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依然会抽出嫩芽,这是一棵400年的合抱之木,树木能够抵抗过的岁月长度真是令人惊叹,擅于静止或许就可以拥有接近永生的能力。从小石门进入庙宇后,两边的石门处用鲜艳的青色绿色刻画着栩栩如生的青龙和白虎,以及其他不知名的神鬼像,那来自久远年代的犀利笔触竟能让人望而生畏。再往前走便是安置神像的正堂,虽说是正堂,但早已遍地瓦砾,只清扫出了供香客跪拜的位置。在旁边有一颗叫不出名的树,丫丫叉叉的并不高大美观,大概是遵从了什么说法,会有人用红绳拴着指腹大小的馒头挂在上面,这种做法似乎是用来许愿或者有其他的用处吧,有的老人大约是知道其中门道,还会取下其中一块给孩子吃,据说是能够祛病消灾的。转身从一旁的矮阶梯上去,就看到一方小小的钟楼,当然里面的钟早就不知所踪了,钟楼正对着一道窄窄的走廊,从建筑的痕迹可以看到从前是有木质护栏的,这二楼的走廊可供人们参观山中景色,虽然现在依然可以站在其上观景,但须要十分小心才是了。
小庙在一年中大多数日子里都是寂静的,但是一到正月十五前后便要热闹起来,因为这一天会有一个小小的集会,周围村庄的人都会赶来山上送香火纸钱,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孩子们对于这种集会格外在意,他们可以见到比平时多的人,买到形态各异的鞭炮小烟花,晚上在自家院中,或者三五成群在土路上,就能十分明了地欣赏到它们瞬间的光彩了。正月十五虽然热闹非凡,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又不免有些烦恼,因为过了十五便是上学的日子,他们内心又不免忧虑起来吧。大人们的脸上似乎总看不出太多忧虑的情绪,一定是因为他们不用每天都披星戴月地去学校,只要送孩子去上学就好了,他们一定不能体会小孩子们解不出题目的烦恼的。
在山的一侧,远远的蒙着雾的是大海,站在这里最高的山顶望去也是一望无际的,只是这里的近海都用于养殖业,这令它失掉它波澜壮阔的本性,况且这里的滩涂多为泥滩,上面布满忙碌的脚印以及木船拖过的痕迹,就连海水的颜色也并不是想象中的深蓝色,而是有一些灰白和浑浊,大约为了生存总要舍掉一点浪漫。透过夜晚的窗户眺望海的对岸时,总能看到闪烁的灯火,那对面有什么,这样想着就容易令人陷入沉思...在无数次观望和沉思后,终于在初夏某一天的清晨,我乘着船跨越了这片看起来是一望无际的海面,于是后来脑海中一直残存着很多关于海对岸的模糊的印象,那是一座小岛,人们临海而居,我们去拜访的主人家拥有体型庞大的渔船...
当晚应该是下过了雨的,因为第二天清晨睡醒后女主人抱着我出门,是拿着雨伞的,但是后来雨伞没有用上,因为太阳出来了,把刚被雨水洗刷过的新世界照的闪亮,也照在搭好的戏台上,台上的角儿们穿着像电视中一样的衣裳,也像电视上那样咿咿呀呀的唱着。台下的观众们或坐着或站着,姿态万千,我被女主人抱得高高的,她想让我也能看得见,我被这热闹景象迷住,没有意识到我手中的伞不小心碰到看戏的观众,那是一个中年妇人,她转过头看向我时露出笑容,并且来牵我的手,代表她并不介意我的失误,我的心在她牵我手的那一刻也放下来,我们终于又开始看戏。除了这美妙的戏台,记忆中那里有我从未见过的巨大西瓜,切开了装在像脸盆那样大的容器中;两棵树之间的吊床让我十分羡慕,我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要去坐一下,还是因为身高太矮没能实现这伟大的愿望;出海回来的小伙子们从船上跳下来,皮肤晒得古铜色,都是海上的勇士,出海归来后主人家热情招待...这纷纷扬扬的场景与我们的日常极为不同,跨过大海到达对岸,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果真与我想象中的一样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