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8000000052

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报翰林出品(上)

国子监祭酒陈鉴,陈鉴为文辩博,笔札遒劲典雅,在当时很有名气。但为官不是其所长,加上好谈论,喜讦人隐私,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正统戊辰科进士,首甲三人,状元彭时,出生于书香门第;榜眼陈鉴在神乐观当过道士,因出家的缘故,年34岁仍未娶。 探花岳正的生母为妾,父亲去世后,受到母亲曾带他居住在大兴隆寺,虽未出家,但因长期住在寺庙里,所以被戏称为和尚。因而此科有鼎甲三人儒、道、释三教俱全的口碑。

陈鉴平生无婚配,直到为官后,才有一妻一女,家中所藏多为书法、名画、器物。陈鉴痴迷书法,书法劲健奇古,临摹古人真迹,几可乱真。

林编修找到陈鉴详谈国子监印坊出书,投其所好,把书名让陈鉴题词,这事就算是成功了。

章子俊曾跟林编修商讨过书名,什么《集汇院》、《品香斋》、《历代会翠》、《八股集》等等这些书名,让章子俊笑掉大牙,最后又是嘴贱脱口道:“何不叫《大明月报》每月一集,直观明了,这个月后还有下个月,财源不断才叫买卖啊,关于里面的内容,不限八股,凡是文人文章、诗词多可以上集,特别是一些精品,这样可以让天下文人印版不起书,而把许多文章埋没了,实属可惜,现在有了林大人的月报,那就不一样了,最重要是能发扬广大,让许多士人看到,想必没有“稿费”也自愿啊。呵呵,哈哈。”

林编修一怕脑门,唉呀,吾怎么没想到,这就有趣了,朝中许多大人想必会争破头了,呵呵,哈哈。有意思,很有意思。

此时在明代印刷使用的主流还是雕版,不是说宋朝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了么?为什么到了明朝还在用雕版?原因是雕版技术成熟,而活字印刷出来的书质量不行,有缺字的,规整不一的,印刷模糊的,活字印刷大多数用在佛经上,而正规的书还是使用雕版。

活字印刷在国子监印坊也有,用的是铜活字,成本很高,最后为了补字及一些大小字体弄的开消很大,在永乐年间渐渐转成雕版。

想想也是,一些常用字要备用几百个字,还要分字体、大小等等,一套铜版下来,需要铜几千斤。

反而雕版成本很轻,一版印刷完后,重新刨平重复刻版,只要付点人工费又是新版了,就是速度慢了点。

雕版印刷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

宋代,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全盛时代,各种印本甚多。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因此,对刻印无价值的书,有以“灾及梨枣”的成语来讽刺,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可见当时刻书风行一时。

雕版印刷开始只有单色印刷,五代时有人在插图墨印轮廓线内用笔添上不同的颜色,以增加视觉效果。天津杨柳青版画至今仍然采用这种方法生产。将几种不同的色料,同时上在一块板上的不同部位,一次印于纸上,印出彩色印张,这种方法称为“单版复色印刷法”。用这种方法,宋代曾印过“会子”(当时发行的纸币)。

明清两代,南京和北京是雕版中心。明代设立经厂,永乐的北藏,正统的道藏都是由经厂刻板。清代英武殿本及雍正的龙藏,都是在北京刻板。明初,南藏和许多官刻书都是在南京刻板。嘉靖以后,到16世纪中叶,南京成了彩色套印中心。

所以说雕版到了明代,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刻工人数众多,也是一门手艺活,从事此行业的人相当普遍。

这就是明代独有的手工业,打铁、磨豆腐、木匠、泥工、油漆匠接下去就是刻印了,而刻工的门槛很低,大多数的刻工不识字。

即是月刊,那么要求出书的速度快,前期做到有存稿,比如八月出的书,其实在六月份就得备好,而且古代的书没有什么国家标准,各种大小都有,长宽比例也各不相同。同一套书一般是一样大的,但是即使是同一个人刻的不同的书也经常不一样大。

这就要看纸的尺寸,在古代没个作坊生产出的纸尺寸也有许多大小不一,一张纸的大小,就代表了后期书的大小,比如有4尺整张的,有3尺整张的,对折再对折后,再裁剪就是书的大小。

那么《大明月报》的页数定为每期八页为最佳,不浪费纸张,古代读书只是少数人的专利,穷人家的孩子是不起书的,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小故事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特别喜欢读书,为了读书就到富人家去做工,趁机还能偷偷地看书。凿壁借光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种情况产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那是后书的价格太高了。

为了表示对先贤文人的尊敬,看到地上的纸都要捡起来。虽然东汉末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是对于古代社会来说,造纸术已经算得上是高科技了,所以大多数人还是用不起的。 雕版印刷术的工程量非常的浩大,就是先把要印刷的东西雕刻到一个版面上,如果有一个字刻错了就要重新再来。这样以来,书的成本中的人工费部分就非常高了。

在古代典籍中有记载,南宋的淳锡年间,苏州地区印刷《大易粹言》而是册,就耗费了1300多张纸,不光纸张,其他的材料棕墨糊药,印背匠工人的吃饭的钱就有1.5贯,赁本钱,1.2贯,成本总共是大约3,3贯,这样成本的书,标定的售价是8贯, 如果把贯换算成人民币的话,一贯相当于人民币300元,怎么样,是不是很震惊。一本书需要人民币2400元,是不是普通人接受不了呢。

在清朝有一个叫徐增的人在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一部《元气集》一共是40页,整部书共印了100首诗,这本书的成本价在16两白银。在清朝年间,白银内流,导致通货膨胀,银子的价格下跌,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150元到200元,这样算下来,这本书的价格就在2400元。

晚清的大官曾国藩落地后在当时的金陵看中了一部《二十三史》。狠狠心咬咬牙,把自己的衣服都当了出去,又借了一部分钱,才买下了这部书。他的父亲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特别的高兴。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在古代读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明朝的官员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面写到,家里穷没有书可以看,于是就从家里有数的人家把书借来,然后在自己手抄书,很多穷苦的子弟就是靠借书抄书学习的,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出现了一代代的明人大儒 。

寒门难出贵子是古代读书人的真实写照, 古代的读书标配就笔墨纸砚,但是笔墨纸砚的价格,首先来看文房四宝之首,拿笔中的名牌南宋湖笔来说,“五十两兰蕊”、“四十两大屏”,“三十六两上条”,“三两寸楷”,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两”是指几两银子,古时湖笔以百支计量,价值即银子的两数冠于笔之前。拿这里次丐版的“三十两上条”来说,就是每100支上条笔可卖36两银子,在《水浒》第14回,吴用见阮氏三兄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四个好汉够喝的一翁酒估计不少,那个时代粮食产量低,就按西风六年算,两瓶也得300多,20斤生熟牛肉,至少800元,一对大鸡100元,总共购买力折合1200多元,而36两买100支笔,每支笔妥妥的400元 ,让章子俊泪目的自己从幼儿园到现在,破坏掉的笔都得好几万?

再来看看古代墨的价格,墨的价格贵的“一螺值万钱”,即10两白银,便宜的则要算一番,北宋沅州公使库重修整雕补刻《续世说》时提及,今具印造《续世说》一部,计六册,一印造纸墨工食钱,共伍佰叁拾肆文足。古书一页80字左右,用今天的话来说,六本书大概600页,48000字印下来花了534文钱,第一项主要花费包括用墨和工人吃饭,平均下来用墨按267文钱来算,1文钱可以买个烧饼,一个烧饼按1元算,总共花267元,这还是劣质省墨的印刷用墨,手写墨估计得翻好几倍。

在古代,纸全部是手工做的,效率很低,而且做好后,运输到外地,是靠牛马,在南方还有保存问题,所以纸的成本是很贵的,为什么古代人擦屁股都是用厕筹、树叶。那是不得不为之,就说北宋的大青白纸每张7.33文。简单说,就是16张A4纸相当于7个半烧饼,一张A4纸5毛钱,听着好像不是很吓人,但是问题来了,毛笔写,每页几十个字,一个硕士论文写完,再用毛笔画些插图,光纸钱就得几千块钱,前提是别写错任何一个字…… 。

砚台早在古代就可以当收藏品来供养了,所以价格可想而知,哪怕在五百年后机械化水平如此之高,一般的砚台仍旧几十到几百不等,稍微精美的洮砚等四大名砚价格早就过千,也是,谁小时候还没有个拿漂亮铅笔盒的梦?再结合墨和纸的价格,古代一个砚台的价格最起码估计也是成千或者上万。

同类推荐
  • 荣兵日记

    荣兵日记

    一位轻度抑郁的战友一封黑客盗取的电子邮件一口神秘的时光朗姆酒一程生命中多出来的黄金十年一段十八世纪黑暗的列强殖民史一幅加勒比海明媚旖旎的风光画卷优雅与做作,丑恶与善良一位千禧青年眼中的那些岁月光明与黑暗,是非与梦想一段尘封的往事和被涂改的真相
  • 宋怪

    宋怪

    南宋绍兴十二年,顾文之从2019年回到了宋朝,我不是海王?不对,不是从海里飘走了吗?怎么又飘到了河里?岳霖你知道36E是什么意思吗?你有个妹妹?认识一下?
  • 灭倭

    灭倭

    一个普通人有了时空穿梭的能力,看到了开元盛世,亲历了安史之乱,,,
  • 嘉天下

    嘉天下

    中赵:外有邻国侵占国土,内有外戚干涉朝政。十岁少帝登基太后垂帘听政,跋扈将军威吓朝野,天下苦不堪言只有几个老臣苦苦支撑。明帝十五岁重夺大权,整治朝纲,整粮马欲夺回三郡失地。南越:夺了一郡十七城领土后整军欲再战,国内瘟疫横生无奈退兵,国内又因苛捐重税和官吏欺上瞒下爆发了起义,年仅二十七岁的嘉泽率一众老弱病残打破了两城,其愿天下无饥饿,欲反天下士族而卫农耕百姓。赵明帝赵贞,南越嘉泽,宿命之战一触即发......
  • 呈唐继师

    呈唐继师

    盘古开天地,人皇画八卦。世间诸妙法,皆不得永生。当初人族内战,生灵涂炭,一位圣人以血肉之躯捍卫了华夏传承,可也差点将世界全体格式化。
热门推荐
  •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她是蠢毒恶女,害人不成,反被收拾。但蠢毒心肠,难掩她绝世美貌。美貌如她,怎堪忍受的悲惨命运?一场征服战,惊心动魄,一波三折。她成功逃跑,逃离了三个男人的残酷统治。她松了一口气,以为逃出生天之时,三个男人却从天而降,她终是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与此同时,她又多了一位夫君。四位夫君,都是冠绝当代的天之骄子。他们正义感十足,牺牲小我,拯救世间男儿。他们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誓要度化她这恶毒女子。她不堪重负,哭喊着求饶,“我再也不害人了!”夫君们笑而不语,缠绵吻去她的泪水。
  • 本源能量

    本源能量

    在200多年后的未来世界,“负物质”也就是本源能量的发现为人类科技带来了质的飞越,这个发现的意义不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人类的影响超越特斯拉的“交流电”。它是能量,是意识、也是物质,它为人类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门后是天堂,还是地狱?唯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化为无坚不摧的利刃,破除一些虚妄,终见光明……
  • 记忆的浮沉

    记忆的浮沉

    难忘!难忘!为什么这么难忘!好痛苦为什么想忘忘不掉!以桃——你怎么这么傻忘了吧!他不值得
  •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记载了羊城已经尘封了千年秘笈和宝物的《城宝图密码》,在即将被公开之际,遭不明势力干预和企图独吞。误打误撞获得线索的少男少女们,能否解开谜题,保全财宝,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 重生之天才修仙者

    重生之天才修仙者

    杨阳是从玄幻小说中醒过来的,醒过来后发现自己地处一座山上的洞穴,这是一处比较隐蔽的洞穴,杨阳还拥有了神念之力。
  • 东西晋演义

    东西晋演义

    东西晋演义 【明】杨尔曾
  • 道家末裔

    道家末裔

    ——言出既是祸,舌尖挂着邪这是别人给我奶奶一生所做的总结。且就在她死的那天,我在她坟里挖出了她老人家这一辈子的秘密。自此之后,我也走上了“咒口”这一条路。
  • 霸道总裁的打脸之路

    霸道总裁的打脸之路

    男主追妻火葬场文,男女主在多个异世界相遇相爱的故事。腹黑霸道男X沙雕辣妹女
  • 域主追妻,凤家嫡女要翻天

    域主追妻,凤家嫡女要翻天

    她是凤家嫡女凤雪银,无霜国天才少女,一朝被害成为废柴,出门游历被族妹派人追杀身亡,22世纪的风雪银穿越而来,且看她如何逆风翻盘;他是神域域主蓝陌倾,因千年前与魔族大战,神识一分为二,一半沉睡,一半来到无霜国;他是魔族魔主慕颜凌,千年前的大战让他流落到天呈国,他们的相遇是命定,亦是缘分。
  • 逆天狂凤:藐视天下

    逆天狂凤:藐视天下

    穿书的顾某某,居然被抹!杀!了!是的,你没有听错,顾某某想抱大腿,却没有报成功,唉,咋把命搭上了?不过不要急(?′ω`?)顾某某跟原主,共用身体,放心放心,原主想尽了办法,让他们给分开了,等等等等,男主角到底是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