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莽,一个布子(乞丐)出身的皇帝所建立的国家。
洪文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二十六岁登基的皇帝赵宣民已经在位十七年,赵宣民在位期期间大力鼓励民生,囤积粮食军械,高建城墙,但却从未对外发动战争,勉勉强强算的上一位明君。
只不过,最近几年,不知道这为皇帝出抽了什么风,突然要在原先官员举荐制的基础上,又添加上唯才是举的科举制,这事一宣布,就如同在平静的池塘边丢下一枚石子,一时间整个士林便躁动了起来。
直到,那北莽京师的菜市口血流成河,这件事情的风波才得以平息,同时也让世家和天下人知道,这位宽厚仁慈的皇帝,也是会杀人的,听说那几日的砍头匠都累晕了几个人。
在北莽颁布科举制的一年后,天下另外两个大国,南庆和燕国也相继推出了科举制。
更加巧合的是,路上在推出科举制不久后,这两个国家的首都也都得菜市口也都是血流成河,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
然而令天下人所不知道的是,这位皇帝最自豪的事情,并不是他让整个国家的国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也不是他推出改变天下的科举制,而是他生出了自己眼前这个儿子,九皇子,赵顾元。
“老头,我已经十三岁了,应该可以让人教我武功了吧,实在不行给我本功法让我自己练练也可以呀。”
此时的养心殿内,赵顾元座在批阅奏折的赵宣民对面,手中拿着一串葡萄,一边的吃的,一边好似漫不经意的向面前的赵宣民说到。
而皇帝身边的太监,刘瑾,听到五皇子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也并未露出任何惊讶表情,显然是已经不知道经历多少次了。
而赵宣民一边在养心殿中批阅的奏折,一边不仅不慢的说到
“你可知,你八岁的时候曾向我提出习武的请求,我为何拒绝。”
听到自己眼前父亲的提问,赵顾元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选择吃起了葡萄,将自己左手中的那一串葡萄,一个一个的送在自己口中。
那赵宣民丝毫没有在意那赵顾元无理的行为,而是选择自顾自的批阅起了奏折,没有人知道那低头的赵宣民此时脸上是何种表情。
良久,赵顾元终于在最后一粒葡萄送入自己口中后,终于开口说到。
“我的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太医说是突发疾病去世,你信吗?在这皇家的深宫大院里面,一个有才能而没有母亲庇护的皇子,想必是活不了多久的,我说的对吗?我的皇帝陛下。”
听到赵顾元的回答,赵宣民一直批阅奏折的手突然停顿了一下,像是被什么刺痛,随后便继续自己批阅起奏折同时说到
“梁王,起兵谋反了,张皇后推荐郭子元带兵去平叛,你怎么看老九。”
“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的,关我什么事。”
很明显,赵顾元的回答并不让皇帝满意,而赵顾元也不傻,既然自己无心皇位,那这种糟心的事情,他自己自然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你去试试吧,等你把梁王灭了,你就外封当梁王,我也就管不到你了。”
听到皇帝的话,赵顾元瞬间感觉自己突然看不透眼前的父亲的了,让我去平叛,让一位从来没有带兵经验的毛头小子去带领大军,亡国昏君都没有这么干的吧!
一时间,赵顾元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起自己眼前这位皇帝,这是要亡国的征兆呀!
见赵顾元久久不回应,那在座位上的皇帝,终于是停下了自己手中的笔,抬起头对着赵顾元说到
“去还是不去,那在宫中你这辈子也不要想练武。”
赵顾元抬头,看着眼前咄咄逼人的皇帝,他知道,眼前的这位皇帝陛下已经是开始摊牌了。
“去,能有出这皇宫的机会,不去是傻子,不过你总是要给我安排几位护卫吧,方便兵败的时候好逃命。”
看着眼前已经要做好失败逃命打算的皇子,赵宣民也并没有生气,只是平淡的说道
“你回去准备,准备吧明天,就出发至于护卫,东厂会给你安排几名高手的,我也会在禁军中给你挑选出一队给你做为亲卫。”
“那谢过陛下了,我就先撤了。”
听到皇帝的安排,赵顾元知道,这是早就打算安排他去了,没有办法,形式压人,他也只能屈服了。
看着眼前,座着和自己说皇帝陛下下的儿子,赵宣民也没有生气,只是挥了挥手。
“快滚回去准备吧!”
在赵顾元退出养心殿后,一直站在皇帝身边的太监刘瑾,突然的对皇帝说到
“陛下,相信九皇子一定会明白陛下的用心良苦的。”
皇帝,也并没有接接话而是对刘瑾吩咐到
“护卫,就由朕来安排,至于那亲军就从那禁军中的千牛卫中挑选,你去准备吧。”
听到皇帝的吩咐,刘瑾急忙回答到
“是的陛下,老奴这就去。”
说吧,那刘瑾也从养心殿中退了下来,在刘瑾退下之后,这偌大的养心殿中,竟只剩下皇帝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