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0800000163

第一百五十二回 公韧说起西庄财富

5月5日,黄兴、公韧、唐青盈3人由中越边境进入了越南河内,第二天,又从河内到了老开,然后从老开到了云南河口。

在中越边境的一路上,看到的情况真叫人惨不忍睹。由于连年干旱,真是赤地千里,土地龟裂,一片凄凉,成群结队的饥民,衣不遮体,瘦骨嶙峋,在烈日下出逃。

饥民过后,树叶树皮一扫而光,不时地看到一个个倒在路上无人掩埋的饿殍,招来了无数的绿头苍蝇和苍蝇下的一片雪白的蛆虫在乱钻乱爬。那些腐烂的躯体和熏倒人的恶臭又引起了人们更大的恐慌,恐慌不时地把一个个将要饿死的流民又吓倒在死尸堆里。

偶然遇到了一二个米店,黄兴打听打听米价,当时的米价已经涨到了每斤二毛钱,一般人哪里能买得起。当时的二毛钱是个什么概念,丰年时,一头牛也就是两块钱到十多块钱。唐青盈虽然心硬如铁,但这时候也是捂着鼻子,尽量地不去看路旁的饥民。

公韧对黄兴说:“狼恶虎恶不如饿恶,这么严重的灾害,这么多快要饿死的饥民,清政府怎么就不管呢?清政府真是烂到家了。”

黄兴说:“原来我还不相信清政府的兵靠乞讨,靠抢劫生存,这下子我信了。真是官逼民反,官逼兵反,清朝真是老天也要灭它了。”

唐青盈说:“原来有些事我也不理解,现在理解了。我要是一个饥民,在他们堆里,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造反,靠抢,靠杀富人来生存。别的真是没有办法了……”

公韧问唐青盈:“你能理解西品吗?”

唐青盈说:“有点理解了,人,到了一定的环境,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要是有一点儿办法,能干那个吗?”公韧说:“你要这样想的话,就说明你长大了,成熟了。”

唐青盈不满意地瞪了一眼公韧说:“你才比我大几岁啊,别动不动就以长辈的口气教训我,你要是再教训我,我就和你急。”

黄兴笑着说:“你看你这爷俩,哥俩,一点儿正形也没有。”

黄兴又说道:“现在我们这里最缺的是经费,要是有了经费,就凭这里的条件,真是振臂一呼,千人响应,很快就可以集合起几千人,几万人的队伍。”

黄兴说到了这里,公韧忽然想起了西家庄的那桩血案,就对黄兴说:“有件事,一直在我心里存着,也可能是个没谱的事,也可能是个意外的惊喜,不知当说不当说?”黄兴说:“你是我的兄弟,还有什么该说不该说的,有事就说呗?”

公韧就把13年前,发生在西家庄的血案,给黄兴讲了一遍。

黄兴听了默默不语,停了一会儿才说道:“那些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然后把那些不义之财藏起来,以备自己和后世子孙享受不尽,这是极有可能的。不管怎么样,咱们应该把这笔财宝找到才是,如果把这笔财宝献给革命,那对革命事业贡献就太大了。这个事你应该早说才是。”

公韧说:“我认为可能是没谱的事,说了出来,不是糊弄革命同志吗。这个事,保皇党和哥老会的四大堂主,都找我问过多少次了?”

黄兴严肃地说:“现在我知道了这件事,这就成了革命秘密,坚决不能告诉他们。只要打完了这一仗,你要人给人,要枪给枪,你就领着人去挖掘怎么样?”

公韧笑了一下说:“总司令命令一下,我哪敢不从啊。”

3个人一路上说着拉着,很快到了河口大营。

在大营门口,黄明堂、关仁甫、王和顺早在外面等候多时了,这些人和黄兴、公韧、唐青盈都熟,见了面自然亲热的了不得,拉起家常话来没完没了。

进了屋后,黄明堂就对黄兴直入主题:“现在前线军队已经整装待发,就等着你黄总司令一声令下了。不知你带来了多少钱?”

黄兴用手捋了捋那些杂乱的胡须,略微沉默了一会儿,镇静地对大伙儿说:“现在我们士气旺盛,弹药充足,正是大举进攻的好时候。如果我们进展顺利,占领了那些富裕的城镇,还愁没钱吗?”

黄明堂说:“其实不然,河口也是座不小的城镇,我们占领河口后,原以为河口会有大量金钱,没想到盐局、厘局里竟然没有一块银元,你说奇怪不!想来,还不是因为这地方连年灾害,国库亏空,要不就是被那些贪官污吏们挪用、挥霍掉了。为什么清朝的官兵纷纷起义投降革命军?说过来,倒过去,还不是为了钱,为了他们能活命,他们有的已经一年多没发饷了。只要我们有了钱,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可是我们要是没钱,对不起,恐怕前线的士兵就不会听我们的了。”

黄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你们在河口征收税捐了么?”

黄明堂说:“不瞒黄总司令,我们已在河口征收了义捐,这地方太穷,地方又小,只征收了3500元。当时我们在河口起义的时候,已下令杀督办者奖金2000元,占山上炮台及献哨官首级者,奖金2800元,我们不能言而无信,光这两项,就用了4800元。现在我军部队已有3000人,每日每人须发伙食费3毛钱,光粮食这一项每日就得1000元。5月1日,河内托人带来钱2200元,第二天关仁甫的队伍就启程向前线进发。5月3日,河内又托人带来2000元,5月4日,王和顺的队伍就顺利到达前线,现在王和顺的队伍仅有两日的粮食。你不带来钱,前线将士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啊……”

黄兴说:“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黄明堂说:“办法只有一个,那还是钱。原来蛮耗各处的清军,都事先和我军联系过,只要我们发给他们饷银,他们愿意归降。这不,他们听说我们缺乏粮饷,又和我们打起来了。”

王和顺说:“4日的时候,我率领600人进攻古林镇,这些兵都是清朝的降兵,都是生面孔,不好带。军饷用完了,队伍就开始混乱,我恐怕节外生枝,部队有变,只好把这600人又带回来了。”

黄兴听了这些话,皱起了眉头,停了一会儿,眉头又舒展开了,鼓励大家说:“诸位都督,虽然我们粮饷紧缺,但我看形势还是挺好的。趁现在清军还没有回过神来,我们利用这大好的时机,抓紧打出去,只要占领了蒙自、开化、蛮耗,我们就主动了,这个仗也就好打了。如果清军一旦稳过神来,四面云集,把我们困在这个弹丸小地上,我们可就太被动了。至于钱吗,我马上拟稿往河内胡汉民那里催款,让他想法筹款10万元,火速寄给我军。”

公韧马上赞同说:“说得好啊,我们应该利用这大好机会,马上进攻。”唐青盈也附合着说:“听黄总司令的。”

黄明堂极蔑视地看了公韧和唐青盈一眼说:“怎么我说了半天,你们还是不明白,没有军饷还打什么仗?等胡汉民的钱来了再说吧!我的部队现在无钱无粮,又连日作战,疲惫不堪,再也动不了啦。”

黄兴听出黄明堂的话里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要是再督促他领兵去前线作战,恐怕也有些强人所难,只好以商量的口吻说:“黄都督,依你说怎么办?”黄明堂说:“反正再不来钱,我这个兵是没法带啦!”

黄兴想到,自己既没带钱又没带队伍来,实在难以在会党出身的黄明堂面前说话,只好以征求意见的口吻说:“黄都督,你看这样行吧,要不,你在河口坐阵,我去前方打仗?”

黄明堂连声说:“那太好了,黄总司令久经战阵,用兵有方,司令出马,一定会大获全胜。”黄兴笑了笑说:“黄都督不用夸奖,你说,咱们这一支队伍进攻哪里为好?”黄明堂说:“我看咱们不如集中兵力攻下蒙自,蒙自有外国银行,又是大城,不能和河口相比,而且清军又只有2个营,又在铁路线上,交通便利。只要攻下蒙自,粮饷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黄兴说:“和我想的一样,咱们就集中这里的队伍再加上前方的队伍,先攻下蒙自再说。”

商量完军情后,黄明堂就领着黄兴、公韧、唐青盈去部队里查看军情,走不多远,到了一座营房,这儿驻扎着2营官兵。

几个人先到了伙房,看看士兵们吃什么饭。还没到伙房,就看见伙房门口有几百个蓬首垢面的饥民,正在等待着伙房开饭,几个士兵怎么撵也撵不走,有几个士兵拿着枪堵在伙房门口,真怕稍微一松懈,这些饥民就冲进伙房里,把士兵们的饭统统抢光。

就在这些饥民里头,领头的正是云中游和田中草。公韧和唐青盈急忙奔过去,唐青盈拉着云中游的手说:“师傅,你怎么来了?”

云中游嬉笑着说:“我不是说过了吗,要游遍天下美景,偷遍天下富豪,吃遍天下美味,这不,游着游着就游到这里来了。徒弟啊,我真开了眼了,这里美景没有,富豪没有,美味也没有,唯一的就是,快饿死的比吃饱的人多。好不容易走到这里,饿了,闻到这里的饭菜香,就想吃顿饱饭,没想到当兵的不让我进。”

黄兴一些人见到公韧和唐青盈对这两个叫化子这么亲热,感到好奇,走过来看个究竟。公韧对黄兴介绍云中游和田中草说:“这两位就是救过我和唐青盈性命的云中游和田中草先生。”又对云中游和田中草介绍黄兴说:“这位就是我们的总司令黄兴先生。”

黄兴对云中游和田中草极为恭敬,热情地伸出了手,想和他们握握手。没想到田中草连理也没理,云中游更是极其冷淡,摆了摆手对黄兴说:“我们乞丐国和你们大清国不是一个国家的人,我们乞丐国的人别无所求,只想求你一件事?”

黄兴尴尬地收起了伸出来的手说:“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云中游说:“我们只求你给我们施舍一顿饭。”

(欲知这顿饭到底施舍了没有,且看下回分解。感谢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请收藏,请评论,请交友。)

同类推荐
  • 扫水浒

    扫水浒

    《扫水浒》,又名《扫水浒传》,都头郓哥著。金批本水浒续书,共五十回。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整理并参考了历史上关于宋江起义的诸多零星史籍文献记载(正史典籍、文人笔记、墓志铭等)、民间传说、近现代相关水浒研究著作及论文等资料,加以合理想象,力求还原梁山泊大聚义后由盛转衰及梁山好汉归宿的全过程,为读者呈现出了梁山大聚义后,基于历史材料的另一种发展可能性。
  • 思考与人生

    思考与人生

    故事是一个很有哲理性思想道理,善良有一种做人内在美,这种美不是争执,孔家中几个孩儿中最小最为宠爱的是孔融,孔融天性善良和谐,没有邪念,思想品德高尚,从小就立志成才之本。受益为孔子儒家学思想感染,也就是有对做人的道德和仁德之分,做人要讲道理,除恶从善,为人民做善事的基业。“人之初,性本善。” 都是有很深刻的说法,善良创造人类文明的建设,它塑造了人类起初是很古朴的文化,也是自然的朴实,善良,纯洁,对人要友善,对人与人之间,从善弃恶,孔子与老子的思想虽然观点不同,但他们所做的人道理是一样的,做人是以“礼德 ”来学做人,以“孝道”为“仁德志,” 孝敬父母,对朋友要讲信誉和友好往来,待人宽厚,除恶善待对英勇为国献躯立志才能成为有理想,理想是一个人从事在才华出众得到“威望”的人,有所作为的“贤人,”威望是积累的储积,积累毕生的付出努力创造终身智慧潜能才华
  • 定远候班超

    定远候班超

    三十六骑,纵横西域,驱逐匈奴,万里封侯!————————————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汉帝国秋季大熟。从阴历七月十二日处暑前后开始,全国各郡国都进入秋收。处暑这天晌午前时分,班府二公子班超如往日一样,头戴大草笠,身穿短襦穷裤,脚蹬麻鞋,腰悬长剑,顶着烈日策马出了雒阳城夏门,顺着官道奔赴位于邙山北麓的北军大营……
  • 五代群英

    五代群英

    唐朝末年,中国大地上有数十个军事实体先后存在,分别是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还有角逐中原,称王称帝,与五朝或合或离,不相统属的国度,称作十国:吴国、南唐、吴越、闽国、楚国、荆南及前蜀、后蜀、南汉、北汉。他们间不断争夺、残杀、吞并、分裂、兴起、败亡。。。。。。区区53年,中华大地上简直乱成了一锅粥,众强权你方唱罢我登场,直杀得人尽鸟飞,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后来军人出生的赵匡胤,趁着主幼国疑的机会,制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继而又演出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把戏,巩固了赵氏政权,全国逐步统一。然而北方辽、金、夏先后兴起,宋廷积弱难返,北宋两个皇帝都做了俘虏。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最后重蹈覆辙,三个小皇帝或被俘,或死亡,或葬身大海。。。。。。
  • 赵武灵王英雄传

    赵武灵王英雄传

    公元前326年,赵国之主赵肃侯语驾崩。同年,赵肃侯之子赵武灵王雍继位。魏王罂趁着赵国丧主,新主年幼,邀集齐、秦、楚、燕四国,以会葬之名伺机伐赵,瓜分赵国。面对诸侯强兵压境,国内局势不稳,年少的赵武灵王会选择如何应对。这是本人的微信号:1101519224,欢迎和大家一起来聊赵武灵王时期,那段战国三十年的历史。
热门推荐
  • 柿人

    柿人

    少年子页和他的伙伴们都有同样的身份:柿人。他们跟随导师进入凡族世界中才发现,这个身份是这个世间上最卑微、最底层的生命。柿人,百姓,武者,祭司,城主,国主,霸主,帝皇,构成了瑰丽宏壮的玄羽帝国。少年们不愿做地底泥,于是在世间的逆袭之路艰辛开启。
  • 干掉人族联邦

    干掉人族联邦

    魔灾现界,诸族崛起,神明出世,禁忌现。在千年血火战争中,人族联邦创立。律者,魔药途径者,畸变人,魔共同组成了这个禁忌的世界。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联邦失去了最初的信仰。黑暗自人族诞生,嗜血的贵族,贪婪的王座们,他们已经成为了刽子手!
  • 笑傲浆湖

    笑傲浆湖

    梦境里面的一切在现实世界可以说得上是最当初的情景之下最和谐的一面面,据说只有梦境以内的事情可以完美无瑕的进行,但是只要度过了这里的一切以后才知道梦想是什么东西。
  • 海底月

    海底月

    初次写文,文笔超差,s-b作者
  • 拜猪所赐

    拜猪所赐

    一个小朋友气恼祖先不争气,于是派了粉红小猪回到过去帮助祖先,没想到……
  • 十四夜的梦

    十四夜的梦

    该作是以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梦为底子进行改编,有趣的事情不记录下来可不是我的作风
  • 紫红蓝

    紫红蓝

    黎族的枫树之地,有一个巨大的枫树,枫树很大,因为它本生就叫枫树之地,荒族十二部落的黎族就生活在此树上。荒族传说:九黎大神用自己善良和力量之源在此树下创造出一只蝴蝶,蝴蝶也就是荒族十二部落的生母,荒族十二部落称它为“妮耶”,妮耶在枫树上放下一个蛋后诞生了现在的黎族。在黎族诞生后又在根部放下十一个蛋,这十一个蛋就诞生了现在昆族、牙美族、鄂文族、纳西族、毕摩族、犟族、红鬼族、娲族、罗摩族、蒙族和拉美族。本书讲述的是和荒族无关的隔壁大陆天澜大陆天蓝国皇族遗孤的故事。
  • 回到3岁之后

    回到3岁之后

    如果你能回到三岁,你会怎么办?宋明愿想说,当然是逆天改命,走上人生巅峰,不停撩小哥哥啦!哈哈哈“男人,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男人,你在玩火。”“男人,我对你不感兴趣了,别打扰我撩别的小哥哥。”一声低哑的轻笑:“呵,你试试看。”
  • 异世浮游记

    异世浮游记

    洛飞作为五行书院第一废,得到系统后居然觉醒S级天赋!果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我洛飞便是那个斯人。“洛飞同学请你分享一下你的修炼经验。”“其实没有什么的,修炼对于我来说就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你隐忍三年,一鸣惊人是因为什么?”“修炼就是要隐藏锋芒,才能够稳步提高,我已经把这点练到如火纯青了!”
  • 中外科学家故事精讲

    中外科学家故事精讲

    中国部分鲁班的故事张半砍匾张衡的故事华佗拜师的故事古代数学家祖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