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7000000001

发展心理学

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代表心理学已从哲学中脱离出来。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普莱尔的著作《儿童心理》问世,这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胎儿、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0~6岁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格塞尔

实验:同卵双生子爬梯

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 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

格赛尔的研究更着重于成熟。

实验证明: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促进作用。儿童的学习取决于其心理的成熟程度,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

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著作:《梦的解析》

他根据性本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中投放的身体部位的不同,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①口唇期(0~1岁)

② 肛门期(1~3岁)

③性器期(3~6岁)【俄狄浦斯情结】

④潜伏期(6~11岁)

⑤青春期(12岁以后)

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

观察学习就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的学习,这里的“他人”又被称为“榜样”。

依据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功能,主要是表象】

①泛灵论【幼儿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和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即认为一切事物都与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的活的东西】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及以后)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2~5岁)

(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3)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

皮亚杰,客体永久性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简称:ZPD)的思想。

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其发展的前面。

①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②儿童可能的发展水平

客观性原则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不能脱离儿童生活的客观因素

②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等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方法。

日记法或传记法是观察法的一种变式,它们是一种长期而全面的观察方法。

测验法比较简便,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顺序性.

3、不均衡性.

4、个体差异性

关键期

康罗德·洛伦兹

即个体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期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如2~3岁是婴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危机期是指个体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心理常常发展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是个体不学而能的,是个体建立用以应答外界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的基础。

常见的无条件反射有: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眨眼反射,惊跳反射。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1.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分化动作(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 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动作发展到边缘部分动作(近远规律)

4.从无意动作发展到有意动作 (无有规律)

5.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大小规律)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0~3岁幼儿的典型特点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①好学、好问

②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③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①从不齐全到齐全

②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②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大致上能够分两类:一类是客观因素,主要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一类是主观因素,主要是儿童心理内容的因素。

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②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2)生理成熟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心理发展

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①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环境制约着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尤其是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是人类特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是与人类的语言机能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

3~4岁幼儿 一般只能注意 3~5 分钟 注意对象也比较少。

4~5岁幼儿 注意集中可达 10 分钟 。

5~6岁幼儿 可延长到 10~15 分钟。

5~6岁的幼儿不仅能注意外部的对象,对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内部状态也能予以注意。

幼儿的注意广度比较狭窄。

幼儿对于有趣生动的对象可以长时间注意,总的来说 3~6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转移是有区别的。

多动和多动症是有区别的。多动是指一种过量的,无法自控的活动。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过程,其实质是回答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感觉和知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到了幼儿期,反复的疼痛刺激也会对幼儿的心理,性格等产生较大的影响。

记忆是个体对经验识记,保持和恢复=回忆=再认 再现 的过程。

记忆的种类

①形象记忆 ②运动记忆 ③情绪记忆

④语义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在 1 分钟以上甚至保持 终生 的记忆

再认是指当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面前时,能够回想并辨识出其是之前感知过的

再现是指当曾经感知过的事物没有出现在面前时将其重现出来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1)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

(2)记忆提取的方式逐步发展

(3)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4)记忆内容逐渐扩大

(5)记忆的目的和意图逐渐明确

(6)记忆策略逐步形成

想象的功能:

①预见功能 ②补充功能 ③替代功能

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是潜藏欲望的表现。幼儿往往通过梦来满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得到满足的欲望.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1)积累感性经验.

(2)举行游戏活动.

(3)开展文学艺术活动

(4)创设问题情境

(5)营造宽松氛围

思维的发生先于语言.

思维的特点:

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

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是生活活动的基础

(2)是认知过程发育齐全的标志

(3)是认知过程产生质变的原因

(4)是情感,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基础.

(5)是意识和自我意识出现的标志

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思维,然后是具体形象思维,最后是抽象逻辑思维。

这种概括性的动作已经成为幼儿解决同类问题的手段,即直觉行动思维的手段。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进行的思维,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是幼儿期的典型思维方式。

自我中心性

皮亚杰 “三山实验”

①不可逆性 ②拟人性 【泛灵论】

③经验性

幼儿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的。

这个发展顺序是固定、不可逆的。

可以根据言语活动的不同持征将其分类,通常分为外部言语,内部言语。

书面言语产生的基础是口头言语。

所谓“知之深,爱之切”,人们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是喜爱还是厌恶,都要基于对其的深入了解才能对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状态,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是人类用一定的道德准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个体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追求真理时,因为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个人 情感体验。

新生儿一出生就会有情绪方面的表现,如哭、安静、四肢划动等,这些都是原始的情绪反应。

新生儿在出生一两天后就会有笑的反应,但这种笑的反应只具有生物学的意义,属于自发性微笑。婴儿的微笑从生物学意义转化为具有社会性意义(社会性行为)。

陌生人焦虑是幼儿开始形成自我保护,辨别父母与陌生人的标志。

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 丰富化和深刻化、稳定化、表情的社会化三个方面。

成人在幼儿面前应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这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幼儿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

防止和疏导学前儿童消极情绪的途径和策略:

(1)注意力转移法

(2)自我调节法

(3)不良情绪发泄法

(4)递减消除法【入园焦虑方法】

(5)冷却处理法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双趋冲突:当个体追求同时并有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实现只求其一时,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劳动、游戏和学习(早期学习)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 。

个性并不是各种心理活动随便拼凑而成的,它是各种心理活动有机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

个性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个体的个性虽然表现出很大的稳定性,但现实生活非常复杂,随着社会现实和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变化,及个体年龄的增长、主观的努力等,个性也可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到了18岁左右,个性才基本定型,在个性定型以后,还有可能发生变化。

希波克拉底最早将人的气质根据体液的不同分为四类型: ①胆汁质 ②多血质

③黏液质 ④抑郁质

巴甫洛夫根据人的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的不同也将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 ①兴奋型 ②活泼型 ③安静型 ④弱型,这四种类型分别应于胆汁质,多血液质和抑郁质。

气质特点:

胆汁质: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 精力耗尽时情绪会一落千丈。

多血质: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 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不够耐心。

黏液质:平静.有耐久力,埋头苦干.不卑不吭.不爱空识.严肃认真 不够灵活.缺乏激情。

抑郁质:沉静、涂沉、易相处.人缘好.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 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独、行动缓慢。

幼儿一出生就表现出了气质类型的差异,发展变化最缓慢。

幼儿出生后即表现出气质的个体差异,3~6岁时就已经比较明显的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个性。

幼儿的气质在教育程度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下会逐渐发生改变。

基于幼儿气质特点的教育

①要了解幼儿的与质特征

②不要轻易对幼儿的气质类型下结论.

③巧妙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幼儿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教育的目的不是设法改变幼儿的原有气质,而是要克服其气质的缺点,发展它的优点,使幼儿在你有气质的基础上建立起优良记个性特征。

依恋: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不能建立起人对己的信任,是因为缺乏依恋。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有意伤害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不良的社会性行为

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代表心理学已从哲学中脱离出来。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普莱尔的著作《儿童心理》问世,这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胎儿、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0~6岁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格塞尔

实验:同卵双生子爬梯

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 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

格赛尔的研究更着重于成熟。

实验证明: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促进作用。儿童的学习取决于其心理的成熟程度,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

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著作:《梦的解析》

他根据性本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中投放的身体部位的不同,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①口唇期(0~1岁)

② 肛门期(1~3岁)

③性器期(3~6岁)【俄狄浦斯情结】

④潜伏期(6~11岁)

⑤青春期(12岁以后)

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

观察学习就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的学习,这里的“他人”又被称为“榜样”。

依据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功能,主要是表象】

①泛灵论【幼儿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和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即认为一切事物都与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的活的东西】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及以后)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2~5岁)

(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3)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

皮亚杰,客体永久性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简称:ZPD)的思想。

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其发展的前面。

①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②儿童可能的发展水平

客观性原则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不能脱离儿童生活的客观因素

②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等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方法。

日记法或传记法是观察法的一种变式,它们是一种长期而全面的观察方法。

测验法比较简便,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顺序性.

3、不均衡性.

4、个体差异性

关键期

康罗德·洛伦兹

即个体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期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如2~3岁是婴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危机期是指个体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心理常常发展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是个体不学而能的,是个体建立用以应答外界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的基础。

常见的无条件反射有: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眨眼反射,惊跳反射。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1.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分化动作(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 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动作发展到边缘部分动作(近远规律)

4.从无意动作发展到有意动作 (无有规律)

5.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大小规律)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0~3岁幼儿的典型特点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①好学、好问

②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③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①从不齐全到齐全

②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②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大致上能够分两类:一类是客观因素,主要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一类是主观因素,主要是儿童心理内容的因素。

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②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2)生理成熟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心理发展

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①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环境制约着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尤其是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是人类特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是与人类的语言机能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

3~4岁幼儿 一般只能注意 3~5 分钟 注意对象也比较少。

4~5岁幼儿 注意集中可达 10 分钟 。

5~6岁幼儿 可延长到 10~15 分钟。

5~6岁的幼儿不仅能注意外部的对象,对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内部状态也能予以注意。

幼儿的注意广度比较狭窄。

幼儿对于有趣生动的对象可以长时间注意,总的来说 3~6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转移是有区别的。

多动和多动症是有区别的。多动是指一种过量的,无法自控的活动。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过程,其实质是回答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感觉和知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到了幼儿期,反复的疼痛刺激也会对幼儿的心理,性格等产生较大的影响。

记忆是个体对经验识记,保持和恢复=回忆=再认 再现 的过程。

记忆的种类

①形象记忆 ②运动记忆 ③情绪记忆

④语义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在 1 分钟以上甚至保持 终生 的记忆

再认是指当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面前时,能够回想并辨识出其是之前感知过的

再现是指当曾经感知过的事物没有出现在面前时将其重现出来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1)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

(2)记忆提取的方式逐步发展

(3)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4)记忆内容逐渐扩大

(5)记忆的目的和意图逐渐明确

(6)记忆策略逐步形成

想象的功能:

①预见功能 ②补充功能 ③替代功能

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是潜藏欲望的表现。幼儿往往通过梦来满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得到满足的欲望.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1)积累感性经验.

(2)举行游戏活动.

(3)开展文学艺术活动

(4)创设问题情境

(5)营造宽松氛围

思维的发生先于语言.

思维的特点:

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

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是生活活动的基础

(2)是认知过程发育齐全的标志

(3)是认知过程产生质变的原因

(4)是情感,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基础.

(5)是意识和自我意识出现的标志

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思维,然后是具体形象思维,最后是抽象逻辑思维。

这种概括性的动作已经成为幼儿解决同类问题的手段,即直觉行动思维的手段。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进行的思维,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是幼儿期的典型思维方式。

自我中心性

皮亚杰 “三山实验”

①不可逆性 ②拟人性 【泛灵论】

③经验性

幼儿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的。

这个发展顺序是固定、不可逆的。

可以根据言语活动的不同持征将其分类,通常分为外部言语,内部言语。

书面言语产生的基础是口头言语。

所谓“知之深,爱之切”,人们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是喜爱还是厌恶,都要基于对其的深入了解才能对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状态,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是人类用一定的道德准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个体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追求真理时,因为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个人 情感体验。

新生儿一出生就会有情绪方面的表现,如哭、安静、四肢划动等,这些都是原始的情绪反应。

新生儿在出生一两天后就会有笑的反应,但这种笑的反应只具有生物学的意义,属于自发性微笑。婴儿的微笑从生物学意义转化为具有社会性意义(社会性行为)。

陌生人焦虑是幼儿开始形成自我保护,辨别父母与陌生人的标志。

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 丰富化和深刻化、稳定化、表情的社会化三个方面。

成人在幼儿面前应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这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幼儿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

防止和疏导学前儿童消极情绪的途径和策略:

(1)注意力转移法

(2)自我调节法

(3)不良情绪发泄法

(4)递减消除法【入园焦虑方法】

(5)冷却处理法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双趋冲突:当个体追求同时并有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实现只求其一时,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劳动、游戏和学习(早期学习)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 。

个性并不是各种心理活动随便拼凑而成的,它是各种心理活动有机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

个性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个体的个性虽然表现出很大的稳定性,但现实生活非常复杂,随着社会现实和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变化,及个体年龄的增长、主观的努力等,个性也可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到了18岁左右,个性才基本定型,在个性定型以后,还有可能发生变化。

希波克拉底最早将人的气质根据体液的不同分为四类型: ①胆汁质 ②多血质

③黏液质 ④抑郁质

巴甫洛夫根据人的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的不同也将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 ①兴奋型 ②活泼型 ③安静型 ④弱型,这四种类型分别应于胆汁质,多血液质和抑郁质。

气质特点:

胆汁质: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 精力耗尽时情绪会一落千丈。

多血质: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 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不够耐心。

黏液质:平静.有耐久力,埋头苦干.不卑不吭.不爱空识.严肃认真 不够灵活.缺乏激情。

抑郁质:沉静、涂沉、易相处.人缘好.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 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独、行动缓慢。

幼儿一出生就表现出了气质类型的差异,发展变化最缓慢。

幼儿出生后即表现出气质的个体差异,3~6岁时就已经比较明显的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个性。

幼儿的气质在教育程度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下会逐渐发生改变。

基于幼儿气质特点的教育

①要了解幼儿的与质特征

②不要轻易对幼儿的气质类型下结论.

③巧妙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幼儿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教育的目的不是设法改变幼儿的原有气质,而是要克服其气质的缺点,发展它的优点,使幼儿在你有气质的基础上建立起优良记个性特征。

依恋: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不能建立起人对己的信任,是因为缺乏依恋。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有意伤害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不良的社会性行为

同类推荐
  • 香消玉损1:姐姐

    香消玉损1:姐姐

    寻常家庭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贵族学院,没成想却成了同学们欺负的对象,一个男生的出现让她看到希望,但是又让她陷入深渊,短暂的幸福依然无法改变悲惨的结局
  • 不透气的屋子
  • 穿越三秦大地的爱恋

    穿越三秦大地的爱恋

    90后出生的我们现已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们有过迷茫、有过失望、有过后悔、有过太多太多我无奈与诀别。我们的青春就这样逝去,感叹余生,是否因为现在的抉择而做了自己一生都幸福的人生,又或者因为现在的抉择而错过了自己最爱的人呢?几年以后我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抉择而后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应对事务想法与做法,每当自己迷茫的时候是否又因为自己懦弱和纠结的内心而挣扎过呢?有太多太多的抉择需要自己去做决定,有太多太多的结果是因为自己当时的决定,而决定了以后自己的人生的走向,我们的决定是否会在以后的人生后悔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向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纠结与难舍。而当我们回味自己的青春是否又有许多的遗憾呢?本篇个人随笔小说是根据主人公自己亲身经历书写,带你们走进一个陕北人的虐恋爱情。
  • 光的黯淡也许会是开始

    光的黯淡也许会是开始

    堵河金(男主)是救赎的光,也是解不开的结,那个停留在初中时代的白月光,看似暧昧不清却毫无关系,班中同学和年级同学都在磕他们cp,张微柔(女主)单相思两年有余,途中增添恋情试探男主,那段恋情让徐志旭(男二)等人心增愤怒,男主也疏远女主,但他们的互动难免会让班里的"老八婆"们议论,不过临近毕业得知他和她刘雅琪(女二)的恋爱关系,并发现到他们很早就开始了,但外人并不知情……他们会是be吗,但张微柔(女主)最后看到他离去的身影……和那句"不去"…… 张微柔(女主)的光似乎也随之黯淡……女主抱着Will he appear in my future?的想法继续并期待着……
  • 做一片云

    做一片云

    如果可以,下一次做一片云吧,高高地飘在天上。开心的时候就围着太阳转圈圈,不开心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下一场雨。星星拽着我玩捉迷藏,就连月亮也会在我怀里小住。
热门推荐
  • 次元追击

    次元追击

    我没要名字,也没有爱好,至于梦想吗?……哼!早就支离破碎了。
  • 血狱魔尊

    血狱魔尊

    先天武力为零,沦为废人,烈辉被万人嘲讽。机缘巧合下获得血狱魔之传承,逆天崛起!修罗星辰,吞天噬地,我当为血狱魔尊!烈辉始终忘不了那绝美的小女孩,紫色的大眼睛裙下笔直的玉腿,不知令多少人魂牵梦绕等着,我一定会去带你走!书友群:1087319291
  • 怒剑狂刀

    怒剑狂刀

    中原八豪忽然接到一张请柬,八月十五八豪齐聚,没想却是丧命之时。消失了二十年的怒剑山庄又重出江湖,刚出道就挑战英雄楼主。正在此时,振威镖局的百万镖银无故消失。一切都在怒剑狂刀
  • 家是河南
  •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记载了羊城已经尘封了千年秘笈和宝物的《城宝图密码》,在即将被公开之际,遭不明势力干预和企图独吞。误打误撞获得线索的少男少女们,能否解开谜题,保全财宝,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 混在都市里修炼

    混在都市里修炼

    在都市里,我是个小小平凡人。但有一天!我可以修炼了!且看我怎么混在都市里修炼!
  • 一只绣花鞋(II)

    一只绣花鞋(II)

    九月的武汉传来炸桥案,深居简出的楚剧演员竟成为人体炸弹,美丽多情的残疾少女却被恋人推下渡轮,桥梁设计师收到意外的礼物,案案相扣,梅花再现,龙飞专案组面对着一桩桩惊心动魄的悬案……
  •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刘元穿越三国,本以为蛰居小酒馆,签到满三年,就能回到曾经的繁华盛世。没想到却被刘备发现,能够听到这位绝世高人的心声。“刘元兄弟!跟我走吧!”听过抬棺打仗的,没听过带着酒馆打仗的。不去!我要做咸鱼。“刘元兄弟!知道白玉美人糜贞嘛?我亲自为你撮合!”“什么?糜贞!”刘备名下的女人,我真的能得到嘛?那岂不是说,貂蝉,大乔,小乔,孙尚香……我是那贪色忘义的人嘛!我是那见到美女走不动道的人嘛!我是那……好吧我是!什么时候动身!
  • 杀戮剑魂

    杀戮剑魂

    剑之初,四方恩仇起风云。冰封剑魂已成过往之谜,四大禁地更是成为远古神话,究竟为何?是人心所向?还是造化弄人?环环相扣的因果宿命,在奇幻大陆上不停地演化!看看一个受尽凌辱的家族,如何屠满天下人,只为保护自己的女人!远古四大禁地!远古冰封剑魂!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