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睡足了时辰的李义,在听到大街上晨锣敲响的时候,第一时间便醒了过来。
起床收拾好床铺,来到房间外面,李义不知道张伯起来了没有,也不好去敲门,于是就这样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着。
过了快一盏茶的功夫,终于是听到了旁边开门的声音,转头一看正是张伯。
幸好李义身上的衣服还算厚实,不然以他的身子骨,肯定会被冻出毛病来。
张伯看到他身上的雪花,微微有些诧异。
“你等很久了吗?不好意思,人老了又带着病,有些贪睡起不来。”
“没有,我也是刚刚起床。”
张伯点了点头,道:“跟我来吧,我先带你去吃早饭。”
临安府冬日的辰时还带着刺骨的寒意,即使是姜家的下人,现在已经起床的也不多。
因为姜平对待下人较为宽厚,规矩也不严格,所以下人们大多比较自由,只要做好了分内的事,其他的时间都比较轻松。
李义跟着张伯,来到厨房旁边下人用饭的饭堂,见大桌前只坐着两个四十左右的中年妇人正在用饭,桌上放着一大盆稀粥还有一筐馒头。
那两个妇人昨日并没有见到李义,所以有些好奇。
张伯开口介绍道:“他叫李义,是小姐带进府里的,以后做少爷的伴读书童,你们多照顾一下。”
微胖的中年妇人放下碗筷,点了点头,对着李义说道:“我管着这厨房里的事,你叫我王大娘就是了,这位是贴身伺候夫人的,你叫她赵大娘。”
体态稍微瘦些的妇人也放下碗筷,点头对着李义打了个招呼。
“你先在这儿等我一下,我去给你拿副碗筷来。”
目送张伯离开后,李义转身看向了桌前的两人。
“王大娘,赵大娘。”
“李义是吧,站着冷得很,快过来坐。”
“是。”
李义应完,随后来到桌前坐在了两人的对面,只是不知道说些什么,只得低头看着手心沉默不语。
体态稍胖的王大娘微微一笑,道:“你不要紧张,这姜府中的人都很好相处,府里的规矩也不多。”
李义看着她轻轻点头,依旧没有说话。
“来,尝尝我做的馒头,还热乎着呢。”
王大娘说完,起身从筐中拿个一个白面大馒头,李义见状赶忙跟着起身,将馒头从她手中接了过来。
“多谢,多谢王大娘,我自己来就是了。”
李义刚说完,身后张伯走了进来,手中还拿着一副干净的碗筷。
“拿着用吧,老爷是开粮铺的,所以这府里吃的也都是管饱,你不用拘束。”
“是,多谢张伯。”
将碗筷拿给李义后,张伯从旁边架子上取下了自己的碗筷,随后舀了一碗粥,跟着坐在桌前慢慢的喝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年老又带着病,张伯的食欲并不大,仅仅是喝了一碗稀粥便没了胃口。
等去厨房洗好了碗,张伯回到饭堂,将碗筷放在了木架子上。
“你先在这儿吃饭,吃完饭后,碗筷洗好也放在那里,记住位置到时候别拿混了。”
“是。”
起身目送张伯离开后,李义重新坐了下来,拿着手里的东西仔细的吃着,连掉在桌上的馒头碎屑也没有落下。
对面的王大娘见状,在心中暗自点头。
虽然张伯说不用拘束,可李义也不敢真的放开了吃,所以吃了两个馒头,一碗稀粥后,李义拿着手里的碗筷站了起来。
“王大娘,赵大娘,我吃饱了,你们慢用。”
“再吃一点啊,看你身子骨这么瘦,这怎么行?”
李义微微摇头,谢绝了王大娘的好意。
“小子食量不大,吃这么多已经够了。”
知道李义大概是小姐从街头上带回来的的流浪儿,还有些放不开,所以王大娘和赵大娘也没有再说什么。
“那你洗好了碗在这坐一会儿,张伯去老爷那里了,估计还要等一下才会回来。”
“嗯。”
李义起身拿着碗来到厨房,见地上放着两个装满热水的大盆子,应当便是洗碗用的了。
刚洗好碗起身,却见赵大娘也走了进来。
“赵大娘您也吃好了吗?我来给您洗吧。”
“不用了,你忙自己的吧。”
不知道是因为性格冷淡还是不喜生人,李义感觉赵大娘似乎不怎么爱说话,也不怎么和人交流。
回到旁边饭堂,只有王大娘一个人在慢慢的吃着东西,李义则坐在凳子上静静地等候着,听到王大娘的发问,他这才回过了神来。
“李义,你今年多大了?”
“前两日刚到十三。”
李义指的前两日,便是他重生到这南宋来的时候,也刚好是年三十。
王大娘微微思索,回道:“这么说来和少爷的年纪相同,他只比你大了一个月。”
李义回道:“王大娘您能给我说说这府里的情况吗?”
“当然了,我给你细说一下:咱们老爷叫姜平,是这钱塘县的粮商,做的是粮食买卖,老爷只有一个夫人,叫秦蓝,生育有一女一子,小姐是大,叫姜玉娘,便是带你进来的那人,少爷叫姜玉君,待会儿你见到他就知道了。”
李义点头,犹豫了一下,继续问道:“还有,今年是哪一年?官家是哪位?”
王大娘愣了一下,回道:“今年是建炎四年,官家是……赵构……”
转头看了一下周围没人,王大娘这才轻声将后面两字说了出来。
与李义的猜测倒是没什么出入,不过南宋赵构时期更多的事,他便不怎么清楚了。
“多谢王大娘了。”
“没事。”
王大娘说完,慢慢的嚼着嘴里的馒头,就那样看着对面低头沉思的李义,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直到张伯进来开口惊醒了他。
“跟我来吧。”
“是。”
点头向王大娘示意后,李义跟着张伯离开了饭堂。
来到后院,张伯停在了一个房间外,随后掏出钥匙打开房门,领着李义走了进去。
到了里面,李义看到屋中放着一张书桌,桌后是一个摆满了书的大书架,不过那些书看上去都是整整齐齐,严丝合缝,显然平时并不怎么被人翻动。
“你就在这儿等着吧,那里有鸡毛掸子,你看哪里落了灰就打扫一下,待会少爷起床吃了饭就会过来,你听他吩咐就是了。”
等到张伯离开,书房中便只剩下了李义一个人静静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