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
第二天余日成睡了个大懒觉起床,胡乱吃点东西,然后开始列出购置年货的清单:鲫鱼肯定要弄个七八条;肉总要买个十五六斤;汤团总要做个三十斤糯米粉(所谓汤团就是大汤元,一次性做大量的熟汤元,然后养在水里,这样农村正月里早晨煮稀饭时从水里捞起来放几只进去,每天都能吃到,最初的汤团全是实心的,后来条件好了,才包什么豆沙、芝麻馅);馒头做个二十斤面粉;米饭饼做十斤米粉;豆腐百页总要做个十斤黄豆。有人说还少写了糕,其实做糕是苏南人春节的传统,后来才慢慢传入苏中苏北,90年代初还没有。
这些靠余日成是做不出来的,他列好清单后出门找姑妈去了。余日成姑妈就在本村,门到门也不超过三百米。
姑妈说鱼肉可以让你姑父一起到街上买,汤团、馒头、豆腐百页可以两家合起来一起做,但你得过来帮忙,否则像做豆腐时氽浆、做汤团馒头时不停换蒸笼布什么的,你姑父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也是大小伙子了,不上学都快要结婚了,不要整天游手好闲的。
余日成说是是,您教训的是,您看还什么要交待的?
姑妈说,你看看,刚说你两句,你就没个正型了,好的学不会,坏的一学就会,你看人家谁谁谁多好!
当年姑妈结婚时,余日成还不到四岁。有一天下午余日成和姐姐这两个小活鬼不知道怎么摸上门去了(小活鬼在苏中农村并非全是骂人的话,有时也有疼爱的意思)。姑妈高兴,赶紧给侄子侄女热饭吃。中午吃的肉,还剩下几片肉和半碗肉汤,姑妈一会给侄女挟一块一会给侄女挟一块,忽略了余日成的感受。这个不到四岁的小人突然站起来把小桌子给掀掉了,桌子上的碗儿盘儿全掉地上了。小余日成大概想:不给我吃,那大家都不要吃了!为了这事,姑妈记了一辈子,总感觉这个侄子有点不上路子,成不了气候。
姑妈又说,其它还行,但我做的米饭饼你妈妈嫌弃,你要不等你妈妈回来,要不找其它哪个婶娘帮忙。
余日成说好的,米饭饼我自己想办法,其它就合起来做,米面黄豆什么的,我下午称好拿过来。
姑妈说今天晚上要过来帮忙。余日成说好。
米饭饼不仅仅是春节做,苏中农村中秋也是做的。余日成在路上仔细回想了一下母亲做米饭饼的流程。
做米饭饼是有讲究的,米饭饼的质量往往能看出主妇是拙婆娘还是巧媳妇。
首先和成的米糊要发酵,发酵的时间节点很难把握。发不足,饼做出来死板板的,饼中无孔,看相不好,也不爽口;发过了,吃在嘴里一股酸溲味。
其次锅处理很重要,做米饭饼通常是用尺三锅或尺四锅,如果不处理,饼会沾锅,不好铲,铲出来的饼也是破皮烂肉的,处理办法就是做饼前给锅擦菜籽油,可油太金贵了,一家人一个月才吃多少油,哪能随便用呢?有心的主妇提前准备一个干丝瓜囊子,把一点点油均匀涂在囊上,每次倒糊做饼时,先用囊子沿锅刷上一圈,这样起锅时饼就不会沾锅。
然后就看做工了,所谓做工,其实很简单,就是拿个普通的吃饭碗舀起米糊沿着锅边沿往下倒,说起来很简单,但巧媳妇随便倒倒,出锅的饼便会上厚下薄,整齐划一,就像是一个模子做出来的,拙婆娘做的则是大小各异,厚薄无规则。
最后就看起锅时间节点的把握了,时间过了,就会枯(糊)了;时间不足,则是一个米糊团子;时间刚好,则爽脆喷香可口。
母亲是个巧媳妇,这些程序余日成以前站在妈妈旁边看都记得特别清楚。他想了半天,好像没有哪个婶娘的手艺比较好,他咬了咬牙,自己回去试试手,自力更生吧!
五十二
余日成下午在家里,凭着记忆中的方法和了几斤米粉,加上酵母,放在一个缸里。然后找了个旧棉袄把整个缸包起来放在厨房的稻草堆里。
余日成吃过晚饭后到姑妈家去帮姑父忙,一直忙到凌晨两点多钟。姑父说你先回去吧,这边差不多了,还有点收尾我自己来。余日成答应一声,打了个招呼回家。
余日成回家走到厨房里打开缸看了看闻了闻,感觉差不多了,一个人夜里在家开始做起了米饭饼。
他一会儿上灶台一会儿给火塘里添加稻草忙得不亦乐乎,因为灶前灶后温度都比较高,不一会儿他就出汗了。
开始不熟悉,经过几个来回后,他越做越熟练,渐渐地有些母亲做出来的米饭饼的样子来了。他不由得开心起来。又一次给锅塘加稻草的时候,锅塘里的火光映红了他青春年少的脸,他忽然想起了许若雨,不禁好奇:她现在干吗呢?
余日成第二天一直到中午才起床,起床后听到外面有人正在吆喝要不要做米酒,十斤糯米加工费五块钱。他想了一会儿出门叫师傅,说我家做呢。然后整个下午他就配合蒸酒师傅蒸糯米饭、清洗糯米饭、加酵母菌搅拌、装缸压实,然后缸外面包上旧棉袄放在稻草堆里。师傅临走时一再叮嘱,一定要过七天后才能打开,要不然走气了,出不了米酒。
余日成不管三七二十一,第二天就偷偷地挖了一勺尝,还是米饭;第三天又挖一勺,吃起来像是变质的米饭;第四天有点甜味了;第五天完全就是米酒了。所以余日成的实践告诉自己,米酒其实是第五天酿成的,不是酿酒师傅讲的七天!
年货忙得差不多了,余日成到代销店拿了几张红纸回来,然后裁开写了许多各个位置的春联,放在家里晾干,他知道到大年三十爷奶叔伯会来拿。
看看没什么大事了,余日成跑到东庄去。
首先找余维华,余维华已经辍学了。余维华说到了高三,已经完全学不进去了,和老师谈好了,到时去参加毕业考试,上大学什么的想都不要想了。余维华憨厚地笑了笑,说高中最大的收获是谈了个对象,春节后准备和对象一起到苏州投奔对象的叔叔去,她叔叔是搞建筑工程的,需要个会计和现场项目经理。
余日成出来又到余梦家。余梦妈妈看到余日成来了,眼泪不住掉,说梦梦走了快一年了,难得你这个孩子还能记得她!也许是梦梦在天上保佑我们,我和她爸爸结婚二十多年了没有生过孩子,但今年怀上了!余梦妈妈后来生了一个女儿,余日成见过那个小孩,真的长得与余梦小时候一模一样!怕引起余梦妈妈伤心,余日成后来再也没有踏进余梦家半步。
余日成最后去找余风,余风高三了。余风说大学肯定是考不上了,但我不能像余维华一样,我要念完三年,然后去当兵考军校去。余日成说对,高中毕业后当兵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余风后来果然当兵考上了军校,而且与余日成同年毕业,一个少尉一个中尉。
回到西庄后余日成又去找了余良,问余良最近模考怎么样,余良把最近几次模考的分数单拿出来给余日成看。余日成认认真真看了,嘴皮动了一下却又忍住没说。余良说余日成你说,我们还要客气嘛,你有什么想法你直接讲。余日成说那我说了,说得不对你不要见怪!余良说这有什么,别人说什么我都能接受。
余日成说那我说了,我有个建议。余良说你说。余日成说你看你这几次,数学稳定在100,物理化学稳定在85,生物稳定在55,这四门加起来已经是325了,正常专科省控线在520左右,也就是说你政语英平均65分就可以了,你语文可以接近80分不是问题,政治也能及格,那你英语如果能考50分,基本大学就稳了。
余良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说我英语分太低了。余日成说是的,你基本稳定在35分左右,建议你针对性地冲一下。余良说好的,你讲得对的,我学到英语头就疼,看不下去,相反,数学做得再多我都有兴趣。
五十三
在余日成没到3班(高一时是4班)前,宋青词是班上第一名,虽然这个第一名在全年级打不进前十,含金量低了一点,但毕竟是第一名,存在感还是满满的。
余日成加入3班后,情况变了。因为余日成太耀眼了。余日成简直是巨星,领先的身位太明显了,他是班上第一名,也是年级第一名,而且看起来以后还将会是第一名。
但宋青词并没有妒忌,一是他服气,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二是宋青词无所谓,他对成绩无所谓。
宋青词是黄沙岗宋村的。其父宋光荫原来是村小学校长,现在的黄沙岗中学李副校长那时还在宋光荫手下呆过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也是宋青词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家里条件好,衣食无忧,许多新鲜玩意宋青词也是全村小伙伴中第一个拥有的,按现在的说法宋青词那时是时尚的引领者是时尚的风向标。
但所有的这一切在宋青词13岁那年彻底改变了,改变源于宋光荫。
宋光荫高中毕业,这在七十年代初期算是高材生了,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本村小学代课老师,由于他肯努力肯下工夫肯钻研,他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很快得到上级和同事们的肯定,很快不仅转正而且得到重用。在宋光荫教学生涯最巅峰时担任了学校校长。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宋光荫动了心思,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他不安的骚动的心,他反复审视自己,自己有文化有能力有闯劲有人脉,不是村里一般农民可以比拟的,他下海活下来的机会比别人要大得多。何况伟大时代赋予伟大任务伟大时代要有伟大作为,自己作为新一代农村人怎么可以观望?
就这样,宋光荫在别人讶异的眼光中毅然决然地辞职,离开小学校长的职位,转而承包了村里的砖瓦厂。
第一次由于烧砖窑复水过程出现问题,红砖出窑时全部焦黑色,只能作为铺路的辅料;第二次则因为火候过了,出来的红砖全部红不红黑不黑的;第三次宋光荫全天候地守着,最后出来的红砖仍然达不到正常标准。
三次折腾让宋光荫所有的积蓄全部化为乌有。他不服,他放弃了砖瓦厂转而承包了村里的鱼塘。
他觉得烧砖瓦可能是自己不懂行所致,但养鱼则简单得多,村里的农民都可以随便养好,自己能吃苦爱学习,与一些渔业专家沟通又方便,应该可以无忧。
第一年里下河地区雨水厉害,他的鱼跑了一半。第二年因鱼苗先天不足,到年底捕出来的鱼只有别人家的三分之二大。第三年倒是大丰收,但那年鱼价低得离奇,养鱼的恨不得白送给人家才好!
经过几年折腾,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而且外债累累家徒四壁。宋光荫也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不再意气风发不再勇往直前也不再心存理想和激情。他沉沦了,他变得沉默寡言了,他一下子回到他祖辈生存的状态中,每天日出而作日出而息。
但亲友可不管你经历了什么苦难你是怎么想的,人家要你还钱,于是吵上门来的越来越多,渐渐的,所有的亲情友情也在债务纠纷中消耗殆尽!
宋青词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从锦衣玉食、亲友哄着捧着开始,行进到受尽白眼、无人问津的状态。他慢慢地把自己封闭起来,躲进内心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
高一全班第一也好,高二杀进一个余日成也好,与他都无关。他本来对一切都无所谓!
五十四
宋青词到黄沙岗中学报到的时候,是宋光荫送过来的。
宋光荫想自己和李副校长总有些香火之情,当年自己可没有亏待过老李,现在虽然自己落魄了,但儿子的前途更重要,儿子能考上大学是自己这个家庭目前唯一的期盼了,自己再清高,但为这事求人不丢人,于是宋光荫难得地出门送儿子到黄中报到。平时他可是除了下田劳作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报到那天,宋光荫专门到李副校长办公室拜访。李副校长很热情,说中午要请老宋吃个便饭,但马上要开会了,老宋你坐我办公室等一会儿。
结果等了一个小时也没见人回来,宋光荫一想,人家可能就不想见我,我还剃头挑子一头热干吗?脸都不要了吗?这么一想,他就惭愧他就后悔他就感觉到一刻也不能呆了,他就悄悄地走了,跟儿子都没打一声招呼。
宋青词性格内向,也有些孤僻,他不想讲话不想与人沟通不想与人交流。但他爱抬杠,跟关系好的抬跟关系差的抬跟同学抬跟老师也抬,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怼天怼地怼人!似乎其它人什么都不对就他一个对,但他内心知道其实他自己也不对。
他的学习他作主,老师的节奏他跟不上,他也不愿意跟,但一个学期下来,他基本也能把要求的内容全部过掉,而且有些部分他研究得很透,当然也存在有些部分他忽略了。他就这么特立独行地进行着。
他学习上拖拖拉拉。他衣着也很随意拖拉,穿衣没个正型。他一年四季总圾拉着布鞋,似乎一直没有拔上去过。慢慢的,同学当面背后都叫他“阿拖”。
余日成到班后,他观察过,一开始他看走眼了,他感觉余日成除了着装比较板整外跟他应该是同类人,应该内向不善于交流,但后来他才发现余日成爱说爱笑爱闹,与他完全是两类人。
再隔一段时间,他又发现余日成虽然一开口中气特别足,状态特别昂扬,气场特别强,但其实话语间还是很分寸的,并没有咄咄逼人的感觉,这让他有点亲近感。后来发生了唐晚诗事件,他不知道中间的关门过节,但他觉得余日成不唯权暴敢于抗上,这让他平添了许多喜欢!
但他与余日成并没有交集,余是全校红人,他犯不着主动亲近,余也没有主动亲近他。两个人碰到了,余日成会含笑点个头,他虽然不笑,但一样会点头致意回过去。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不欠你的,宋青词想。
跟宋青词关系最好的是两个体育特长生。宋感觉他们没什么花花肠子,好沟通,对人坦荡通透,他最烦心思太多的人。
有一次体育特长生易大彪跟宋青词提过,余日成这小子学习成绩确实好,你与他多交流,这样对你有帮助。
宋青词没吭声,心想我跟他有什么好交流的。
五十五
凡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宋青词很快就和余日成产生了交集。
高二下学期,全校各科都举行了一次竞赛。其它科都是一人一卷单打独斗,可物理别开生面,各班选派三名代表组队参加竞赛。
竞赛并非笔试而是由主持老师读题,各代表队抢答。首先要抢,抢不到就没有机会;其次要对,错误倒扣分。
每个班都需要三名选手,余日成首当其冲。后面再选只能是宋青词了,宋青词也知道这没办法推,只能硬着头皮上。第三名选手三班实在挑不出来,只能安排体育特长生易大彪上。
余日成一年沉浸下来果然不同凡响,前五道题他主动出击,全部抢下而且都答对,三班一下子领先其它班50分,然后余日成开始优哉游哉作旁观者。如果宋青词和易大彪不动,事后来看,三班已经拿下冠军了,总共才30道题,后面错错对对的,得分并不高。
但宋青词关键时刻凡心动了一下,他想我也是代表之一,总不能一声不吭就结束了吧?中间有一道他觉得特别有把握就抢答了,哪知道一下子卡壳,选手之间又不允许互相提醒,余日成只能干着急,结果倒扣10分,变成了40分。如果宋青词就此按兵不动,三班仍然还是冠军,但老宋同志的执拗劲发作,他想我丢的分,我得抢回来呀!这就像赌徒一样,越输越没底。一会儿功夫三班积分竟然负20分了。
等余日成重整旗鼓再次披挂上场搏杀时,已经只剩下最后5道题了,而且拼了老命只抢下四道题。为时已晚,无力回天!
三班观战的开始是群情激昂最后是鸦雀无声!本来以为冠军在即,转眼却垫底了。这种大反转大家一下子接受不了。
宋青词最接受不了,因为余日成打下的大好江山被他给败光了,他虽是代表却一直在做负功,所以他的心里很不好受!
宋青词懊恼之情溢于言表!他恨不得马上扇自己两个耳光。他都没敢往余日成那边看。余日成那时如果摆个臭脸给他看,纵然他个性倔强,但肯定连回嘴的勇气都没有。
唯一的安慰就是比赛最后不仅积班级总分,还积个人得分,余日成一个人拿下90分,力压同侪,拿下个人单项冠军。
选手谢幕的时候,宋青词耷拉着脑袋上台,余日成从后面拍了拍他肩膀轻轻地说:“没事的!把头抬起来,我们可是代表三班的,输也要输得有精神有骨气,不能让人给瞧扁了!”
换作平时宋青词一定会理解为余日成隔岸观火,但这一次他听了感觉特别舒服特别温暖,他平时表面是个怪人,但实际上是真性情之人,一刹那,他心里有些松动了,开始接纳了余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