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老大李安国去了黑龙江之后,二小子李安邦便在清河小学安心的扎下根来。由于小镇属于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不得不一人多用,他主攻语文与历史的教学。时而还要客串一下地理与音乐老师的工作。忙的不亦乐乎。
开始的时候老大偶尔还会写些信回来,只是后来收到信的次数越来越少!
每个周末都会搭乘大队到镇里采集的拖拉机回到家里看望两位老人。每逢农种的时候都会回家帮忙打理院子里那不到两亩地的菜园子。
由于那个年代是属于一个大集体的年代。家里没有劳动力所以也没有什么工分。家里全靠着他教学赚的那点微薄收入。主要粮食就靠着这院子里栽种的一些蔬菜到了秋收的季节拿去与邻里挨家挨户的换取一些。
日复日、年复年。李安邦勤勤恳恳的工作。本本分分的做人。脸上总是挂着那和煦阳光般的微笑。课余时间小孩子们总会围着李老师叽叽喳喳的说一大堆话。看的出来他们很喜欢这个年轻阳光的大男孩儿。
闲暇的时候也会卷些烟来抽。自从老大去了哈尔滨之后自己烟瘾反而越来越小了。
六年后。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正在破旧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的李安邦瞥见窗户旁走过一道靓丽的倩影。高挑的个子,穿着天蓝色的碎花裙子。怀中抱着几本书。一条马尾扎在脑后。
就是这一瞥李安邦惊为天人!生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何时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孩子。
下课了之后李安邦带着课本走在操场上。远处走来的正是刘主任和那年轻貌美的马尾辫女孩。
刘主任远处便看见了李安邦连忙朝着李安邦招了招手:“李老师!”闻言的李安邦抱着书本朝着刘主任走去。
刘主任拉过李安邦给李安邦介绍着身边的马尾辫女孩儿:“李老师,这是从北京到咱们校支教的孙老师”继而又给马尾辫女孩介绍李安邦“这是咱们学校的李老师。”
马尾辫女孩儿眨着明亮眼睛朝着李安邦伸出手:“你好李老师我是孙锦芳。”
李安邦连忙腾出手并在身上擦了擦握住马尾辫的手:“你、你好我是李安邦”轻轻一握点到即止。李安邦难掩脸上的羞涩。
脸红的李安邦惹的孙锦芳掩嘴轻笑!
正所谓一笑百媚生。人生、初见。如果时光能一直停留在这一刻该有多好。
刘主任对着李安邦说:“李老师你来了正好,你带着孙老师在学校转转.然后带李老师去宿舍安排一下。你们年轻人之间更有话题。我这老古董就不陪着了。”
李安邦没接话!到是一旁的孙锦芳接了话:“好的。刘主任您忙!”
两个人就这样并排的走在校园里的沙场上。
为什么说是沙场呢,。以前的土操场每逢下雨就变得特别的泥泞。后来几个校领导一起研究了一下。到后山的河里用板车一车一车运回了沙子平整在原来土操场上效果显著。
和煦的微风吹在两人年轻的脸庞上。总是女孩儿在问,男孩儿在回答。一切显得那么的融洽。
安排好住处李安邦就告辞离开了。
这一夜,李安邦躺在板床上。脑海里全是马尾辫那靓丽的身影。直到天边微微泛白才睡去。夜里的失眠导致白天上课没有精神头,时常楞神儿。学生偶尔的提问才能拉回他的思绪。
新来的孙老师人长得漂亮。歌声更是像百灵鸟一样。学生们都很喜欢这个年轻的女老师。
半年下来李安邦和孙锦芳渐渐地熟悉了起来。本来这所清河小学的年轻老师就少。所以两个人更谈得来。
李安邦本来就比较其杂博学,喜欢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对古往今来的一些名人的传记,趣事知知甚多。孙锦芳以前许多费解得问题,在李安邦这里也都能得到很好的解答。
孙锦芳也喜欢给李安邦讲山外的世界。每次李安邦总是听得很认真。看着李安邦认真的模样。孙锦芳也总是讲的孜孜不倦。
学校的体育课李安邦偶尔也会代班,在沙场上组织一些室外活动。没有课闲来无事的孙锦云也都会来凑个热闹。经常跟孩子们一起互动做做游戏。
李安邦总是会坐在地上乐呵呵的看着那奔跑的美丽的身影,像跳舞的精灵一样。
大雪如期而至。北方的冬天特别的寒冷。尤其是这大山里更是出奇的冷。孩子们每天都会从家里背些柴火来到教室里生炉子取暖。
宿舍里同样需要生火取暖。这下可难住了孙锦云。北京来的她从小就娇生惯养的何时干过这些。这些都被李安邦看在眼里。每天晚间都会提前跑到孙锦云的宿舍帮忙把火生好然后再离开。聪明的孙锦芳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个好心人一定是李安邦。心里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更多的是那丝感动。
冬去春来。勤劳的劳动人民又开始了一年开始的初种。翻地,种粮。
李安邦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些花草的种子。闲暇的时间就在操场的四周开垦一块块长方形的土地将花种种了下去。
随着夏天的到来。春天的播种换来了收获。操场四周的花争奇斗艳的开着,让人看着赏心悦目。
一天放学的晚饭后。两个人并排坐在操场的石阶上。与其说是石阶其实就是用许多十块堆起来的缝隙间灌了些沙土摸平之后的产物。他们看着远处的夕阳。夕阳映照在孙锦芳那美丽的脸庞,看着孙锦芳的侧脸李安邦一时看的痴了。
孙锦芳转头正好对上李安邦那热切的目光。四目相对,周围一下静了下来。静的都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腼腆李安邦的脸刷的一下子红了。孙锦芳被李安邦的窘迫相一下子逗乐了:“傻瓜。”说完用嘴在李安邦的侧脸飞快的轻啄了一下。脸红的跑开了。留下了呆立当场的李安邦!
这一夜李安邦又失眠了,他不清楚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只是知道很喜欢和孙锦芳待在一起,只是想时刻都可以见到孙锦芳。
几天后他给远在哈尔滨的大哥李安国谢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就是这大半年来与孙锦芳相处的种种,和自己内心之中的想法,理解的或者不理解的,全都告诉了自己的大哥。
由于那天傍晚的旖旎。李安邦总是躲着孙锦芳,偶尔照面也是瞬间脸一红逃开了。
到是孙锦芳气的直跺脚心里暗骂“傻瓜”两个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整个颠倒了。
半个多月后的某天李安邦收到了大哥李安国的回信。
书信十分的正式。
上书:
安邦吾弟!
听你道来,你是到了该婚配的年纪,你的这些心理所想应该让人家姑娘清楚。问问人家的意见。
听你说的这么详细。北京来的姑娘能跑到咱们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支教。从来不喊苦应该是个可以吃得苦的姑娘。
早日向人家姑娘表明心意,哥祝你马到功成!哥在远方静候佳音。钱的问题你不需要有过多的忧虑,我在这边很好。等你确切的消息!确地了日子哥会为你准备一份厚礼!
之后信里些的都是一些要多照顾二老的话让待在二老身边的安邦多多帮忙尽孝!
落款
此致 敬礼
李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