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晨在考虑如何应付曹军的征讨时,忽然想起了诸葛亮,让他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负担,而后将对抗曹操的重任交于诸葛亮手中,自己更多的是为刘备寻求荆襄的助力。吴晨自认这场曹刘之间的对抗,荆襄必然会出兵相助刘备,却不知蔡瑁早已心存不臣之心,甚至自己为了打击荆襄蔡氏家族而极力促成的荆襄与东吴之间的战斗,却是曹操于蔡瑁谋划已久的事情,而刘备很有可能因为得不到太多的帮助,而不得不独自承受曹氏的怒火。
这场吴晨一直在谋划的荆襄与东吴之间的战争,表面上看似仅仅是双方之间的利益争夺,而深层次却是吴晨帮助刘备夺取荆州控制权的过程,但吴晨都不知道,这场战斗暗地里却隐含着蔡瑁与曹操之间的协议,曹操并不敢贸然攻打刘备,毕竟此时大汉天子可是在刘备的手中,如果曹操不能一战成功,必将后患无穷。如果战败,曹操不仅要承受来自世人的舆论压力,更要承担战败之后刘备军士气大涨的巨大威胁。
曹操对于刘备这个人的评价很高,知道刘备是一个能够隐忍,野心极大的人,不然也不会认可刘备是与自己一样的当世英雄,而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刘备还远没有现在的势力。如今刘备不仅坐拥汉献帝,手下更是兵精将广,再加上诸葛亮的加入,让刘备的实力前所未有的强大起来。曹操已经看到了刘备这些年的成长,自然不甘心看着自己的劲敌继续强大下去。曹操早有就有忍不住了,但是却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自己如果贸然进攻,而刘备以汉献帝的名义,高举“勤王”的口号,自然会有众多诸侯前来相助,而曹操最为忌惮的莫过于荆襄刘表和东吴孙权,因为这两位不仅有兵有粮,而且忠君报国的态度十分诚恳,最起码表面看起来是这样,而一旦刘备求援,东吴和荆襄必然率先响应,而其他的小势力自然不敢再有他念,那时曹操所要面对的就不是刘备一个人,而是天下众多诸侯了,曹操并没有自信到可以对抗天下的程度,因此他不会做这种傻事。
可是刘备的存在,无法让曹操安心平定河北之事,在焦虑万分的情况下却恰恰等到了蔡瑁派来的使者,曹操是多么聪明的人,很快就知道了蔡瑁遣使的目的,而蔡瑁的所求之事,倒是和曹操担心的事不谋而合,于是曹操便与蔡瑁达成了协议,双方暗中互相帮助,双方虽然达成了协议,但却苦于没有点燃战火的理由,就在曹操为此苦恼的时候,吴晨却帮了他一个大忙。如今时机一到,蔡瑁便寻机与东吴开战,其目的更多的还是牵制东吴的力量,而曹操则直接出兵汝南,攻伐刘备。
东吴孙权送给汉献帝的重礼,在荆襄境内遭劫,进而引发东吴与荆襄之间矛盾升级,最终刀斧相向,终于让曹操找到了出兵汝南的机会。荆襄有蔡瑁的存在,刘表想要出兵相助刘备,也绝非易事,而蔡瑁在前线牵制住孙权,孙权也无力帮助刘备,荆襄、东吴都没有力量帮助刘备的情况下,曹操要面对的阻力可以说就降到了最小,不得不说,吴晨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着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但是在长远规划方面,依然无法和曹操这样的奸雄相比。正是吴晨算漏了蔡瑁和曹操之间的秘密协议,才让黄忠出兵新野的计划无疾而终。
吴晨达到新野之后,便开始等待荆襄的消息,同时也在关注着曹操那边的动向。而此时吴晨之前在汝南建立的消息网分站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消息第一时间准确的传递到诸葛亮手中,方便他及时调整对抗曹操的战术,而刘备军的调动情况吴晨自然也是了解一下,对此吴晨反倒并不是特别担心。而此时让他揪心的却是荆襄内部的问题,蔡氏、蒯氏两大家族联合起来,力主对抗东吴而非出兵援助刘备,他们的理由,一是荆襄在长江沿岸、长沙等地囤积了重兵,此时与东吴之间的战斗极度胶着,想要脱身也没有那么容易;二是,即便是与东吴停战罢兵,在把兵马调往荆襄北部、汝南地界,需要消耗的时间、人力、财力都很大,并未一蹴而就的事情;当然荆襄北部并不是没有兵马,但是蔡氏、蒯氏却并不愿意动用,因为荆襄北部距离许昌也很近,万一将驻扎在荆襄北部的黄忠、文聘部队调往汝南相助,万一曹操调转矛头,进攻荆襄北部,倒是就没有办法应对了,而这也是蔡氏、蒯氏不愿意出兵的第三个理由。除了这三个主要的理由之外,还提出了很多疑问。
虽然旁氏面对众人的态度据理力争,但是终究是寡不敌众,即便是刘琦从中帮助,依然没有能够改变最终的结局。而得到消息的吴晨,实在有些意外,他没有想到原本应该顺利成章的事情,最终却变成了一种奢望。而早有些跃跃欲试的黄忠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更是直接拍断了桌角。
吴晨并没有黄忠那样的能力,所以他也不可能以那种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当然吴晨此刻也很愤怒,但是他却尽可能的保持冷静,吴晨经过这一次与蔡氏、蒯氏的交锋,又重新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蔡氏、蒯氏依旧是现在荆襄的核心势力,尽管吴晨已经努力了好几年,但依旧无法和这两大家族相比,甚至自己加上旁氏都不行,吴晨再次认识到,想要控制荆襄,真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事情。
尽管出兵新野协助刘备的事情被蔡氏、蒯氏否了,但是吴晨并未就此放弃希望,此时能够依赖的或许也只有黄忠了。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个念头很快的就冲进了吴晨的脑海里,但是吴晨却犹豫了,虽然他渴望黄忠成为刘备对抗曹氏集团的助力,但也不能因此而陷黄忠于不忠不义的境地。况且,吴晨对于黄忠与刘备之间的交情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认识,要知道在这种时候,若是期待黄忠做出违背刘表命令的决定,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勇气二字。他相信黄忠的人品,可也正是因为他相信黄忠的忠义,才不敢断言。
黄忠曾经在长沙破城之后选择在家里“养老”,是对韩玄的忠,与关羽在长沙城外大战,本拥有百步穿杨之功的他却仅仅将箭射在关羽的头盔上,这是对关羽的义,这样的人,吴晨若是执意让他违背主公刘表的命令而帮助刘备,真的可能实现吗?
黄忠发泄完自己的愤怒之后,似乎在等待着吴晨的表态,经历之前的长沙之战后,黄忠对于吴晨这个人还是非常认可的,而黄忠也正是在此之后有幸结识刘备刘皇叔,黄忠自认他被刘备感动了,知道曹操出兵汝南的事情之后,他早就已经做好了出兵相助的准备,可偏偏事与愿违,他并没有得到出兵的命令,反倒是接待了死守新野的命令,这让黄忠心有不甘。而此刻他的心中也在激烈的争斗中,若是违背了刘表的意思,那就是不忠,而以黄忠对于刘备的认可,而拒绝出兵相助,却又是不义,而这忠义两难全的选择,让黄忠也不知该作何选择,他很是希望吴晨能够帮他做一个决定,甚至不需要特别充分的理由。当然在黄忠的心中还是有些倾向的,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这种倾向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时间一分一秒,两人的心中都在发生着极其激烈的斗争,而表面看上去却是分外安静,这种极静极动之下却左右着刘备军的未来发展。
“将军如何看待此事?”许久之后,吴晨才冒出了这样一句不痛不痒的话。
黄忠听到吴晨开口,本来激动的心情,在听完之后,也像是被水熄灭的火一样。“将令如此,夫复奈何......”黄忠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对于吴晨也是有些失望。
吴晨本来就是想要试探一下黄忠,而看到黄忠如此这般,心中自然有了一些想法,有些事情不怕难,就怕没有希望,而黄忠的言语真的给了吴晨一点希望。于是吴晨继续说道:“将军与刘皇叔相识于长沙,可识得一二?”
“刘皇叔到长沙之日,便于某人相交甚欢,皇叔之心甚合我意,只恨相识甚晚。”黄忠一边说一边又摇起了头。他在长沙不仅认识了刘备,更是和关羽、张飞等人打过不少交道,对于这三兄弟自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而刘备在长沙的所作所为,黄忠都一一看在眼里,他知道刘备是真正的仁义之人,是在乎百姓生死的人,是立志匡扶汉室的人,而刘备营救汉献帝的行为,更是让黄忠钦佩不已。他只恨自己没有早一点认识刘备,若是早些认识刘备,他必然加入到刘备阵营,全力辅佐。但现在的他身在荆襄,而忠臣不事二主,黄忠只能日日感慨。
吴晨听完黄忠的话,知道这件事情真的有可能实现,而吴晨自然不能耽误了黄忠,因此必须要替黄忠想好未来的路。
欲知黄忠是否能够出兵新野,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