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王朝三年一次的殿试如期而至,王小林在结束占卜之事后没有立刻回胶州,也真是因为文清王留自己一起观赏殿试,当然,程公公、郭总督也被邀请。
每逢殿试,朝廷上下都会精心装点皇宫大殿,既是为迎接春闱举人到此一展才学,也是为迎合京都豪门贵族喜好文学的子弟们。
今年殿试之前,文清王府诗会上,陈平生一首《春江花月夜》传遍京都乃至大江南北,又称为宰相门生,所以今年殿试京中的文人墨客都期待这位“热门状元”能否在皇宫大殿上再创佳作。
殿试之日,皇宫大殿早早便有宫女,太监来进行布置装点,因为与平时上朝相比,京都的皇亲贵族也都会来,而且高高在上的龙椅难免让各路才子们心生畏惧,只怕会影响临场发挥,不过此次令群臣震惊的是,皇帝的龙椅换成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草席,而且用的草,也尽是一些干柴杂草,殿中无人敢议论,也无人敢先坐下,终于,皇帝和皇后一同走来,身后还跟着三位超品大臣,见皇上十分自然的坐在草席上,其他人才敢入座。
随后,宰相王文臣代替圣上宣春闱举人入殿,王小林在一侧静坐观察,十分惊讶——当初巴蜀路的十位秋闱举人中有七位来参加殿试!其他人也小声议论,看来都被巴蜀路的才人所震撼,想必总督赵润土见到这番情形,怕是笑声能把皇宫大殿的琉璃盏都震碎吧!
等到春闱举人依次入座后,殿试才真正开始,相较于以往,今年殿试省去了许多繁琐无用的形式,宰相核对好人员名单后,便等纹帝出题。
“朕……这几日心性散乱,看天是天,看地是地,看人是人,一切都顺其自然,所以,诸位才子,就随意发挥,可以是诗词歌赋,也可以是国策论文,一切皆不受拘束,最终的评判,由我…由朕,皇后,宰相,以及各太学大学士一同进行。”
草席龙椅之下,众权贵纷纷听出端倪,今时今日的纹帝似乎已无心做帝王,而宰相更是敏锐的发觉纹帝越来越追求平近百姓,而且明年纹帝要前往龙虎山一事只有三位超品大臣知道,眼下,身为百官之首,朝政大权以及家国安稳的重任已即将落入自己手中,一时间宰相也略有失向。不过王文臣知道,纹帝如此做,就必定有来制衡自己的势力,王朝北部,可能是西北东南的两位大将军,外部,西胡,匈奴也不断抛头露面,若要替纹帝打理好朝政,固然是一件伤神费力之事,甚至……会牺牲一些人。
此次殿试,文清王怎么能错过,能与春闱举人一较高下,求胜欲望激起了文清王的斗志。
“王道长、程公公、郭大人,这次殿试如此好的机会,我们怎能错过,快与我一起大展风采!”
程公公意识到情况不对,赶忙上前制止:“殿下三思,您几日前的伤还没有好,今日就不作诗了吧!太伤元气了!”
“哎!程公公,莫要拦我,今日正是本王向圣上展示的时候!”
“殿下!不如这样,您与我们三人,咱一人一句,汇成一首诗,如何?”
文清王一惊
“咦!甚妙,那么就我先来吧!”
王小林、郭佳玉二人面色俱灰,王小林不必说,三次乡试落第,而郭佳玉,是司法科出身,当年国策中举,哪懂诗词!
“啊!今日大殿来赴会!”
程公公见王小林、郭佳玉还在呆滞,便先来接下句。
“京都群英如荟萃”
王小林刚想接下句,结果被郭佳玉抢断
“春闱一事展才华”
王小林此情此景又不自主的想起当年三次乡试不中的悲惨,于是便接出最后一句
“其间多少英雄泪!”
纹帝见四人声音颇大,便于皇后过来看了看情况,皇后一见文清王便知这小子又要在众人面前“大展风采”,刚要拿来诗作批评,谁知却为之动容。
“今日大殿来赴会,京都群英如荟萃。春闱一事展才华,其间多少英雄泪!好诗!”
见皇后都赞美了,纹帝也凑来看看,宰相更是前来赏析
“今日四人来到皇宫大殿来观看殿试大会,来的都是京都的文人墨客,如荟萃一般多,通过春闱这一事来到此地一展才华,可谁知,这背后,又有多少落榜才子的伤心泪。好诗,尤其最后的回转,着实出其不意。”
纹帝也在一旁说:“确实不错,如果没猜错,这最后一句是王道长所作吧!”
几人一惊,纹帝竟然在大殿上称王小林为王道长,而且上次修身宫之后,朝中官员似乎都好奇王小林与纹帝究竟说了什么,而今天纹帝如此尊敬王小林,其他人心里大概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宰相王文臣倒不是很惊奇,附和道:“王道长这般才华,为何不通过科举谋得一官半职做做呢?”
每次提起科举,王小林心中就有种痛彻,但当着皇上和宰相的面,也不方便发牢骚,只能口是心非的回答
“回宰相大人,鄙人相较文学,更爱游山玩水多一点。”
“不如这样,让王道长担任京都鸿胪寺提司,既能体尽王道长之才学,又可以游山玩水,岂不美哉。”
宰相王文臣的这一提议顿时解了纹帝一大烦扰,让王小林担任鸿胪寺提司,既可以让他以鸿胪寺提司的身份去往胡人匈奴之地,会一会那“空心道人”,也可以让他常留京都,在宰相和百官之中起个制约作用。
纹帝龙颜大悦,当即准了宰相的提议。而另一边,几位太学大学士惊呼不断,看来是殿试举人们的答卷已经完成。
程公公凑到王小林身边开心到:“太好了,你也是鸿胪寺提司了,改日,我带你去见大提司孟子轩孟大人,他可是行过千万里的旅人!”
“单单一个你就够我心烦的了,没想到还有一个?”
“不不不,我不过是驻外使节,孟大人可是精通西洋文学的人!”
另一边,文清王如上次诗会那般反复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ps此词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诗一出,满朝文武为之动容,在这个冷兵器时代,竟有人用一首词作将皇宫大殿众人通通镇住。
此诗无论辞藻还是内涵都丝毫不输文清王诗会中的《春江花月夜》,然而在众人沉浸其中时,宰相王文臣十分欣慰,因为他知道,这必定是自己门生陈平生所作,其实这次殿试之前,宰相已想好对策,无论陈平生能不能中状元,凭他一首《春江花月夜》都可以成为状元,不过这次殿试陈平生所作的《水调歌头》也着实让宰相出乎意料。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纹帝反复吟诵这一句,似乎陈平生所写正与他此时所追求的不谋而合,自己身为帝王,但却不愿居高临下看待世人,只希望以帝王之姿融入天下黎民,追求“道”,甚至为此可以放弃帝王。
“陛下,几位大学士已经排好次序,只等陛下做最后的旨意。”王公公见纹帝有些许出神,便上前提醒到。
纹帝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出神,便又端庄起来,回到殿上的“草席龙椅”,纹帝拟订了最终名单,果然,陈平生凭借这首《水调歌头》摘得状元。
随即消息告召天下,王朝状元——陈平生,今年也是巴蜀路连续三次出状元,于是纹帝以此为由,免除了巴蜀路未来三年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