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此话当真?这立储关乎江山社稷,百姓能否安居乐业,怎能轻易废立!我看阁下恐怕是道听途说,不足为信吧。”文质彬彬的男子颇为不信的说道。
“就知道你不信。说实话,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也不信。可是事实却是皇上昨日颁布圣旨,让八位柱国大人三日后在文宣殿公议此事。”大汉煞有其事的说道。
此话一出,满座皆然变色。不少食客纷纷议论开来。
“听说汉王前日进京了。这次事情恐怕跟汉王有关联吧。”
“可不是吗?众所周知,圣上最宠汉王,如今太子下落不明。要真重新立太子,汉王肯定当仁不让了。”
“就是就是。要说这太子也是走背路。刚刚当了几年太子,眼看就要继承大统,节骨眼上却遭遇不测,真是命运叵测啊!”
“嘘。这事大家心里有数就行,千万别大声说出来,以免祸从口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热聊了开来。赵小川静坐角落,众人所说的话,一字不漏的全部听了进去。汉王杨谅!这个名字赵小川也不陌生。杨谅是杨广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排在最小,深的杨坚的宠爱。历史上,杨坚死后不久,杨谅便公开造反,可惜被杨广派杨素一举镇压了下来。此人性格优柔寡断,喜爱阿谀奉承,至于统帅兵马、治理国家根本就是个外行。要不是有杨坚给他撑腰,杨广早就想除去此人了。
这一次自己遭遇刺杀,肯定和此人脱不了关系。仅凭直觉,赵小川就可以断定这点。原因很简单,赵小川回京途中,经过的势力范围刚好是杨谅的地盘,这一点本身就是疑点。其次,历史上杨谅一直对杨广当上太子耿耿于怀,要不然最后也不会被逼的起兵自保。可以想象,一旦有机会刺杀杨广,杨谅绝不会手软。
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次杨广非但没死反而因祸得福。杨谅的如意算盘要落空了。如今赵小川还没有露面,朝廷官员人心不稳,杨谅此时进京,意图非常明显,浑水摸鱼趁着杨坚还剩一口气,让他立自己为太子。
赵小川想明白杨谅的算计后,觉得时间所剩不多了,必须要赶紧行动了。决不能让杨坚废了自己。一旦自己被废,杨谅上位,名正言顺的太子,到时候就算自己回归也于事无补。
“小二,结账!”
“好嘞!客官一共是二两银子。”
“拿去吧,赏你的。”
“谢谢客官,客官慢走!”
出了东来客栈,赵小川一路眉头紧锁,这让一直跟在身后的辰东内心一片焦虑。想说话,又不敢说。
“你是在怕我一时冲动,急忙赶回东宫吗?”赵小川停住脚步,背向问道。
“本来是有点怕,但你既然说出来,心里恐怕早有了对策,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辰东听到赵小川如此问到,心头一松,轻松的说道。
“当然。杨谅既然来到了京城,此时我若匆匆回到东宫,行踪必然会被知晓。此举,虽然能够保住我太子之位,但是却不能解决长久之患。”赵小川胸有成竹的说道。
“小川兄所说的长久之患指的莫非是汉王?”辰东问道。
“他,还不算。杨谅此人心胸狭窄,无德无才成不了气候。即便坐上了太子登基为帝也会被朝廷其他人架空。终究是为他人做了嫁衣。”对于这个“亲弟弟”赵小川不可谓不知底。
“那小川兄的意思是?”
“如今皇上病重,而我又下落不明,朝堂之上肯定有一部分人借机见风使舵投靠汉王。这些人心中没有半点忠君报国理念,只会为了一己之私丧失尊严道德,寻求富贵庇佑。他们就是我大隋的蛀虫,一步步侵蚀大隋的根基,这样的人留着何用?我登基为帝必回彻底清除这些帝国的蛀虫。现在杨谅来了,正好给我一个一网打尽的机会。也正好借着这次看看这朝廷当中,那些人是真心拥戴我。杨谅终究是个跳梁小丑,翻不起多大浪花。不过既然他能收买刺客半路截杀我,想必背后有人替他谋划,这点不得不防。”
“小川兄高见。那么你下一步准备怎么办?”
“未雨绸缪、拉拢人心。有替杨谅呐喊的,肯定也有替我稳固地位的。这些人当中也许也会有偷鸡摸狗之辈,不过眼前是用人之际。有人替我卖命,那么无论如何也要让这些人心中有个着落。我这个主心骨该是出来安慰下他们了。走吧,跟我去见一个人。”赵小川老神自在的说道。
楚国公府,府外一片寂静。府邸门前宽广的道路不见人群。
自从杨素被册封为楚国公后,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如此状况。一朝天子一朝臣,世间的功名利禄、人情冷暖让昔日无比喧闹热腾的府邸一下子悄然肃静。
汉王进京,太子至今下落不明。太子乃国之储君,地位意义重大。太子现已失踪一月有余,朝廷大臣内心惶惶。皇上病重期间决定召文物大臣讨论东宫之主。
整个朝堂重臣随着汉王的进京,如今已分裂两派。一些善于投机、察言观色之辈暗中已经投靠了汉王。他们纷纷表示效忠,短短数日这些人围绕在杨谅身边在朝堂、京城形成一股重要的力量,并且为杨谅造势。
杨坚深知太子之位关系重大,不容有失。内心虽然喜爱杨谅这个小儿子,但涉及江山稳固,杨家能否传承万代的重大原则上,态度仍然飘忽不定。要不是朝中数位大臣联名上奏,恳请陛下早日决断,杨坚万万不会同意重新册立东宫。
最后杨坚决定召集八位柱国大人共同商讨太子之事。八位柱国分别是大元帅高颎、许国公宇文述、上柱国贺若弼、大都督鱼俱罗、昌平王邱瑞、下柱国韩擒虎、靠山王杨林、楚国公杨素。
八位柱国都是大隋的军神,为大隋建立统一天下立下了不朽的勋章。杨坚让这八人进京商讨太子之事,可见这八人在大隋的分量。圣旨一发、除去楚国公杨素、许国公宇文述、元帅高颖在京城,其余五人均在外地。随着杨坚的这道圣旨的颁发,整个大隋开始笼罩在紧张、焦虑的气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