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别人的故事并不了解。虽然我的故事现在还不多,但是我想说说自己的故事,不知道读者会不会感兴趣,并且耐着性子读下去。
毕竟,万一哪天我成了什么大人物,有谁非常正经地拿着纸笔、电脑记录我的言行,给我作传啥的,到时几乎全都忘光了,那不是很尴尬吗?
那样也很遗憾啊,搞得好像我就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一样。
迄今为止,我的人生并不长,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即便是平淡的小事,似乎也忘记了一大多半。人或许是奇怪的,可能有的是别人眼中再小不过的事,在自己眼里那就是天一样的大事。
今年是我第二个本命年,毕业了两年多,正在奔三的路上。当我从爸妈的头上看到一半以上的白头发时,我突然意识到了原来岁月真的就这样一点点地溜走,他们老了,我也长大了。
十八岁之前,我并不是一个勤奋的学生,这一点可以通过我几乎把市面上的全部叫得出名的网络游戏都玩过来了加以证明,我也看过很多被列入“闲书”之列的小说,比如《诛仙》《龙族》《凡人修仙传》《斗破苍穹》等。我也曾经无限地向往着小说中那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大神通。但不得不说的是,美梦之后留下的往往都是空虚,原来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还是得做一些符合地心引力定律的事情啊。
小初高中的琐碎之事难以细表,但不得不说的是我在高考之前,爸妈花了差不多一万,给我报了一个补习数学的课外班,结果这次补课还真的为我高考的数学科目增加了四十分,那也是至今为止,我爸妈觉得最值的一笔投资。
后来,我参加了高考,堪堪超过了一本线不到十分。在此后,我以家乡本地生源文科倒数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我家这边的一所师范类院校,开始了我四年的大学生活。
高考成绩出了之后,我反倒是对自己将来要学什么专业没有什么特别准确的认知。说来惭愧,决定我开始学习法律的,大概有两点:第一,我妈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带着我看一个叫做《今日说法》的栏目;第二,当时我的分数恰巧就是报这个学校最为合适。
我还想过学学外语啊什么的,现在想想真是侥幸没去学,要不然能毕业都困难。
上大学之前,我对大学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很多人跟我说过,上大学就可以好好玩四年,可以好好谈一场恋爱啊什么的。
结果上了大学之后,感觉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异,只不过还是会时常为期末考试犯愁和突击。不仅如此,大家还要为考四六级、考研、考公务员、考国家司法考试(到我报名那一年,调整为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结果其中,我仅仅侥幸地成功通过最后这一项法考,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我的人生轨迹也注定会因此而转变。
在此我还要简单地交代一下我的恋爱史。有一个女生,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四年。毕业之后,因为我自己的原因,我对生活的很多看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我离开了她,也无疑是辜负了她。后来我的一位老师和我说,她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可靠的物质基础(那是包括现在的我,都给不了她的东西,尽管她从来都没向我要过这些,但我最后的选择是逃避,这也是我迄今为止做过的最懦弱的决定了吧),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结果到了毕业之后,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我又谈过两个女朋友,但也都基本因为我的原因而仓促结束……衷心希望她们以后一切都好。
回想我自己,相貌平平,体态一般,收入不高……我有什么可挑剔的呢?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吧。
再说回我的大学时光吧。
大学时身边的朋友,似乎都觉得我是一个“学霸”,主要表现为我喜欢看书,喜欢在微信朋友圈中,以法律之名“高谈阔论”,动不动就搬出“子曾经曰过”那套,引用一下某知名法学家的论断。虽然大家都喜欢叫我“教授”,但我倒是从来没有将这当回事。因为按照现在的主流标准,是不是“教授”,得看发了多少文章、有没有职称,而不是自封。况且,我远未达到能以“教授”自居的学识和研究成果。
但我确实是喜欢看书,我的阅读口味发生过一个变化。起初,我喜欢看一些经典,当时甚至已经到了把一堆书放在自己的宿舍床旁边,和自己挤着睡。但实际上,我并不能准确地理解这些著作当中的含义,因为其中诸多表述都是数十年甚至百余年前的人所说的,再加上中间有人翻译了一遍的原因,未必能够好理解。后来,再读了一些经典著作的皮毛后,只能作罢。
之后,我就开始搜集各个学科的教科书。我坚信,一本好的教科书,能够塑造关于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引导我以后更好地解决实务中发现的问题。大学的四年中,我养成了对刑法学的浓厚兴趣,并立志今后成为一名刑事方面的杰出法律工作者。说实话,其实我很想成为一名国家公诉人或者刑庭的法官。
然而那时候年轻,反倒从来没有想过考公务员的事,因为我觉得公务员对应的“体制”,容易滋生官僚主义,“清高”的我真的是待不下去的。还有就是我对自己多少还是有一些自信,我觉得我在律师行业也能混出一番天地。现在想想,其实也是因为我的人生阅历不够,想问题也过于片面而导致的。从我从事的法律职业角度来说,如果能先考入检察、审判机关,数年后再辞职做律师,会有更好的业务积累和人脉关系。
不过我最适合考公务员的年纪已然过去,且此时已经有了所谓员额制,赶上不好的光景,五到十年都未必能混上一个所谓“员额”,没有这个东西就不能去办案,不能办案也就没法坦坦荡荡地说自己是一名法官或者检察官了吧。有时,这个称谓也是回事儿呢。
也许,是命运指导我作出了选择?
大三下半学期,我报名参加了改革之后的首届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从这次考试开始,考卷分为主客观考题两部分,通过客观题后才能考主观题,客观题的有效期是两年。客观题出成绩当天的凌晨,我查到了自己的成绩,在数次刷新确认后,终于确信自己擦着合格分数线通过了法考客观题。此后,主观题也有惊无险地通过了。
毕业那一天,我参加了毕业典礼,现在想想,其实当时应该请我的爸妈来见证这一刻。然而,我也不是有资格去当时站在台上发言的那些优秀毕业生,或者是保研到其他学校的优秀学生,我有什么可让爸妈见证和自豪的呢?不来也好。
当校领导结束了自己的发言,说出那句“同学们,再见!”时,我突然就流下了眼泪。因为我知道,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就这样结束了,我失去了“在校大学生”身份的庇护,以后的路必须由我自己来走了。
那天回家后,平淡地和爸妈说了自己毕业了,过几天去学校把剩下的东西拉回来,爸妈应允。饭团则在旁边慵懒地睡着。
对了,和大家再介绍一下饭团。饭团是一只柴犬,是在我大三开学之前来到我家的,现在当然也是我家的一份子,它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在我们吃饭时准时坐到一边,然后通过挠人的方式提醒我们,该给它喂吃的了。
说起来,直到现在,我还有一个小遗憾,就是没能抱着饭团,和我的父母一起,在我们学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下面拍一张照。现在正值疫情,学校出入有所管制,希望能早日恢复正常,圆了我这个小遗憾。
毕业之后的两个月里,我待在家里,名义上是想准备当年年底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际上当时我早就神游天外,想体验一下社会的险恶。实际上,我可能也错过了最好的找工作时机,当别人在大四的时候找实习单位时,我在学校里见天神游,也不复习功课,每天睡到自然醒。
终于有一天,我自认为已经考虑好了前程,和爸妈提出我想出去找工作,做律师。
在迎接了老妈的“狂风骤雨”后(她非常希望我能考研),我坚持了我自己的决定。
半个月后,我来到了我们当地最大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应聘实习律师。现在看来,可能并不是因为我的专业水平有多高,毕竟简单的面试并不能看出一个人到底有怎样的专业水平。我现在初步断定,当时我之所以能顺利入职,理由大概有三:我是本地人(生活成本低)、我是男的(有体力条件,且不用考虑产假问题)、我有法律职业资格证(这是最为基本的条件)。
说来巧合,这里是我来的第一家律所,现在回头想想,作出在这里入职的决定是有些仓促,但我却从中有失也有得,并就此开始了自己的律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