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诸葛亮和姜维,崇祯拿起刚才丁午阳派人送过来的折子,里面记录了钱谦益到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崇祯看了一眼就扔到了一边,他早就料到了钱谦益他们的狂妄,和知道静坐的人下诏狱时的惊恐,
因为看似东林党的首领是钱谦益,但是东林党实际的掌权人在南京,钱谦益只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自以为是的傀儡,要不是崇祯现在还没有彻底的掌握朝廷内外,不然早就对这群蠢货痛下杀手了。
崇祯揉了揉太阳穴,起来活动活动,长时间的静坐对身体不好,崇祯可不想晚年一身病,就在崇祯在大殿之内参观活动的时候,王承恩领着一个长相端庄大气,看着就柔情似水的女人进来,
崇祯一眼就看出这是周皇后,在崇祯的记忆里前身是非常喜爱周皇后的,因为周皇后知礼仪,懂进退,从来不让崇祯操心,而且周皇后为人非常的节俭,崇祯三番五次的向朝臣募捐的时候,是周皇后看不下去,把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首饰全都给卖掉了,卖了五千纹银。
让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崇祯的老丈人周奎在朝堂上带头捐款,没想到周奎这货居然还贪了两千,只捐了三千,而且在大明灭亡的时候周奎不仅带头投敌而且还把自己的孙子卖给的建奴。
周皇后在宫女手里接过一小锅鸡汤,放到龙案上,宫女拿出碗筷,崇祯看着这个陪伴自己多年的女人,时间没有在这个女人脸上留下任何印记,但压力有,周皇后美丽的脸上有着挥之不去的疲惫,崇祯叹了口气,自己也知道为什么,一是关心崇祯,崇祯睡不好觉,周皇后也睡不好,天下一出事情崇祯就要发罪己诏,二就是自己的老丈人天天来这里哭穷,为那些涉事官员开脱,在周皇后面前装可怜。
崇祯叹了口气,轻柔摸了摸周皇后的秀发,不顾她的反对,直接把她抱起来放在榻上,周皇后不肯还想起来伺候崇祯吃饭,崇祯眉头一皱,严肃的和周皇后说道:“婉儿,你听我的,你在这里好好睡一觉天塌了有夫君顶着,什么事情等你睡醒了咱们再说行吗?”
周皇后如同一只乖巧的小猫一样点了点头,崇祯就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周皇后,等她睡着之后,给盖好被子,温柔的看了她一眼。
坐在龙案边上吃着周皇后亲手炖的鸡汤,周皇后送来的每一顿饭都是她亲手做的,虽然崇祯已经不饿了,但还是一口一口仔细品尝着爱妻顿的鸡汤,
说实话鸡汤顿的一般,但就是这一点简单到不能在简单的鸡汤,周皇后自己一个月都不舍得吃一回,却隔三差五的就给崇祯送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鸡汤了这里是周皇后对自己的爱。
崇祯心满意足的喝完最后一口鸡汤,把小锅放到一边,对着一旁的王承恩说道:“承恩,你过来朕有事情要你去做。”
王承恩连忙快步向前走到崇祯身边侧耳倾听,
崇祯刚才还很温柔的脸上突然变得非常冷漠,崇祯严肃的说道:“去把,周奎家抄了,抄出来的钱就直接送到皇后哪里就行了皇后跟着朕过了太多苦日子了也该享享福了,另外除周奎和其妻子以外的所有人全部处斩,周奎幽禁在其府邸,另外告诉他那两千两银子的事朕可没忘。”
王承恩领命离去,崇祯也知道周皇后非常的孝顺,但就是因为这种孝顺会害了她,周奎仗着自己女儿是皇后,干了多少怨天尤人的事,周家上下几百口人,但凡是能和周奎沾上一点亲戚的,
那个没做过坏事,那个不鱼肉乡里,所以说就算把周家都杀光都没有一个冤枉的,虽然说有点几岁的孩子没干过坏事,但他们花的钱,请的奶妈那样不是百姓的血肉,既然和周家有分不开的关系,那么被处斩也无可厚非,毕竟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崇祯也不想天天有人惦记自己的项上人头。
安排完周奎,崇祯告诉王承恩的徒弟小甲子晚上安排晚宴,饭菜做得丰盛一点,去通知一下各个妃子和皇子。
把事情都安排完了,崇祯终于有时间,好好看一看在皇威商店里买什么,
今天一早丁午阳就把钱给押了过来,在二十八位官员的府邸中共抄出现银一千八百万两白银,户部尚书家和兵部尚书家里分别抄出一百二十万两和一百三十万两。
其他官员最少的一个也有三十万两,不是因为他良心发现少贪,而是当官的时间还是太短了,没有时间去贪,
其他的五十万两的五人,六十万两万的十一人,七十万两的九人,就这还不包括田地,古董字画等等,要知道现在朝廷一年的税收也才两千八百万两,这群硕鼠居然贪了将近大明朝大半年的财政收入,要是加上土地,商铺,古董字画之类的肯定超过一年的税收了。
崇祯有气又喜,气是因为他没想到这群人居然能贪污到这种程度,而且这群人里有一半都和建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有的人已经开始密谋跑路了。
喜是因为这么多钱军饷肯定是足够了,而且还绰绰有余,省下来的钱崇祯还要干很多大事,比如说大力制作燧发枪,然后各地还要赈灾等等,总之使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崇祯先打开打折商店但是没有什么好东西,皇威商店一看自己居然有两万四千皇威了。
其中的一万八是来自于抄家的银子,抄出的银子只要已入库就直接兑换成了皇威(银子不减少),银子和皇威的比例是一比一千,而剩下的六千则来自于崇祯对东林一党的沉重打击。
崇祯好不容易的有点余粮了,赶紧看一看现在有什么能买的,崇祯好好想了想现在应该是什么人才能帮到自己,
现在锦衣卫有丁午阳,宦官有王承恩,内政有诸葛亮姜维师徒,打仗岳飞杨再兴等人,运输军饷有辛弃疾,崇祯实在不知道该选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