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听说这雨还会下好几天。”
“吱......”
一辆摩托车停了下来,车头正好在李云龙站的位置。
还没停稳,声音就传递过来了。
“张经理,你怎么在这里了?”
“我正要去见一饭店老板谈点事,远远就看到你了。”
“这两天我也在关注天气预报,报道未来几天都会下雨。”
“这下雨天,对饭店生意还是有很大影响的,也影响啤酒销售。”
“你怕什么,反正是知名品牌。”
李云龙正计划去瑞金路,查看下啤酒在这个店的销量。
“再知名品牌,饭店生意不好,不是一样影响啤酒销量。”
“放心吧,你们啤酒是品牌的,销量不会受影响。”
“李云龙,你们啤酒不是品牌哦,这两天你倒是要多去饭店看看,我先走了。”
张经理发动机器,车缓缓离李云龙而去,他看着逐渐消失的车尾,要是自己能有辆摩托车就好了。
南云市瑞金路上,李云龙正查看着饭店吧台啤酒销量单,他是个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人.
最近几天下大雨,他心里很着急,这一下雨,不仅影响啤酒销量,还可能造成促销人员离职。
“这两天雨特别多,饭店里客人会比较少,你要多去饭店与促销员多沟通,提高销量。”
“好,现在我正在各个饭店走访,查看销量是否受影响。”
“酒店啤酒品牌很多,我们经营的不是知名品牌,需要与促销员多互动。”
“好的,老板,放心吧。”
李云龙也是很担心,毕竟这个澳洲啤酒刚上市不久,现在啤酒市场竞争压力很大,尤其是没有品牌的,消费者接受起来非常困难。
为什么担心?只有李云龙心里清楚,得到这个平台,太不容易了。
李云龙是南云一家商贸公司销售经理,今年24岁,机会难得,别人都这么说。
李云龙也非常小心,一定要做好这份工作,家里还有父母,自己在城里要买房。
一想到父母,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农村,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家里五个兄妹,自己最小,老五。
父母为了养活兄妹,穷得自己两个姐姐,连学都没上,到现在连字都不认识。
两个哥哥,也只有小学文化,就出去打工了。
自己一路走来,好不容易通过努力,找到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李云龙的老家,一个离县城还有60公里,丘陵山路的小村落,据李云龙母亲后来回忆说,出生时由于母亲没有乳汁,只好用大米熬制米汤来喂养。
记得有个晚上,我在喂完时,由于李云龙太小,在喂的过程中睡着了,便把他放置在床上,盖好被子让其睡觉。
农村农活又特别多,不仅要照顾小孩,还要做晚饭,就那么一点功夫,这小子一点也不安稳,竟把被子胡乱扯上,把自己全部弄进了被窝,差点闷死了。
我发现时,他就快没气了,幸亏及时用米汤喂他,才缓过来,要不然,就没有李云龙了。
这小子,小时候多灾多难,从一岁开始头上长胞,口腔里长瘤,一直到三岁。
有时连喂食都难,由于营养不足,五岁前比同龄孩子整整小了半节,又瘦又小,每当回忆起李云龙小时候场景,母亲都忍不住流泪。
小时候,李云龙家里穷。
家里有两个姐姐与两个哥哥。
大姐李芬在李云龙刚出生时,被村对面一个有家室的男人,拐到了河南一村里。
由于男方对李云龙大姐不错,就留了下来。
在李云龙7岁时,大姐把李云龙二姐李惠,介绍给了大姐邻村8里地的一户人家。
从那时起,家里就剩下李云龙与两个哥哥。
三个男孩都是在长身体时,五口家庭只有四亩多地,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都不够吃。
一年中有几个月,都要吃高粱、玉米、红薯来充饥,在那个年代吃这些食物,就意味着家里没有大米了。
大米是李云龙家乡的主食,也是家有粮食的象征,而猪是家庭富裕的象征,一个家庭是否有肉吃、有油吃,就看你家养了几头猪。
猪养的是否肥壮,往往粮食与养猪是循环关系。
能养猪,说明你家有粮食,能养猪,也说明你家有钱,猪可以卖出去赚钱。
有猪了,还可以杀猪过年,在乡下每逢过年能杀头猪,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在平时基本上吃不到肉。
“爸,今年我们家养了两头猪,长势不错,大的长到快200斤了。”
“主要是平时喂得还不错,玉米基本全给猪吃了,加上猪食全部煮熟喂的。”
“今年过年,可以杀猪了。”
“就知道杀猪过年,家里条件不好,你不知道?”
李云龙小时候,特别渴望过年,过年能吃到肉,在乡下也叫吃泡汤,相对富裕的家庭,过年,还可以买新衣服。
“知道啊,爸,不过今年能杀猪过年,当然最好了。”
“今年过年是不会吃不上肉的,作为当父亲的,要确保你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李云龙也深深知道,作为父亲也很为难,有时候不仅仅是吃肉的问题。
由于他家里经济不太好,八岁前,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李云龙基本没鞋穿,一年到头光着脚丫。
一直到八岁后,才逐渐摆脱没有鞋穿的日子。
李云龙父亲,曾对李云龙讲过。
父亲年轻时,学习成绩很不错,字写得特别好。
在他记忆里,父亲学历属于高小,在那个年代,高小相当于现在高中学历。
在战争纷飞年代,条件差的家庭,连学都没有上的,可以看出李云龙的爷爷,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
到了1956年后,已长大的父亲去了兵工厂做会计,由于兵工厂搬迁,父亲当时没有选择跟厂走,回到老家在村里做会计。
为何后来连村里会计也没做了,父亲没有再讲,李云龙也就没有再问。
父亲字写得很好,以至于成了李云龙在学习中模仿的榜样。
“爸,你字写得不错,我也跟你学习,一定把字写好。”
“那是,我做过会计的,要想写得一手好字,就要多加练习。”
父亲勤劳朴实,李云龙上小学开始,一直仅遵父亲教诲,只要有空就勤加练习,没有书本,就用树棍在地上练习写字。
由于母亲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基本是父亲干活养家。
老家水田都是种水稻,除水田以外的土地,根据不同季节耕种不同的农作物。
“玉米、小麦、高粱、大豆、红薯、花生、蔬菜等”什么都种。
“我们这怎么不种西瓜呢,西瓜可以拿到街上卖钱,换取别的物品。”
“西瓜是北方种的比较多,我们这是西南地区,雨水较多,种西瓜气候不是很适合。”父亲感觉最近他请教问题比以往多了些。
“爸,高粱其实很好吃的,我就非常喜欢吃。”
“那行,我给你多留些,其他卖到酒厂去做酒。”
“那还有大豆、花生,尤其是花生,是不是也可以留些下来?”
“就知道吃,我们家现在什么条件,你不知道啊?”
这时大哥插话过来。
“大哥,你不是去干活了吗?”
“我刚回来,就听到你跟爸要吃的。”
“我哪有要吃的,我也知道家里需要钱的,并且学费也要交了。”
由于家里需要钱,一般高粱、大豆、花生、蔬菜、豌豆,都是拿到集市上去变卖,换成钱,给李云龙交纳学费,以及买煤、煤油、食油、猪饲料、化肥等必需品。
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爸,弟弟又看不到了,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程凤,你是不是又欺负你弟弟了?要不然怎么跑了嘛?”
“爸,你不要冤枉我哈。”
“今天程凤确实没有欺负弟弟,我可以作证,你弟弟,不要管他,他自己会回来,他又不小了。”
程凤的母亲正好从厨房走出来,听见说她们父女对话,有些拉偏架道。
程凤出生在观镇一小乡村,父母是农民,有个弟弟,她一叔叔在大良乡粮食站做厨师。
“好嘛,晓得了,那我就是冤枉她了嘛。”
程凤父亲连忙对她母亲承认错误。
程凤父母,勤劳能干,周边亲戚属于条件稍好的家庭。
程凤总是在上课时,无意间回头看李云龙。
一开始,李云龙觉得很不好意思,心里在想,为什么要老看我呢。
“你怎么老是在上课时,斜眼看我呢?”
“你怎么知道,我在看你呢,要是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在看你呢?”
“我才没有看你呢,你坐在我斜对面,我正好看前方黑板,视线是很容易看到你的嘛。”
“怎么啦,还不能看你哈,人长来就是给别人看的。”
或许是程凤次数看得多了。
渐渐李云龙就不再害羞,甚至还有些喜欢,和享受这种感觉。
以至到后来,她再看时,李云龙可以四目相对了。
李云龙跟程凤是初中同班同学,只记得程凤好像是与一个女同学同桌。
那个时代,男生与女生,无论是座位还是玩耍都要男女分开,在教室里可以进行学习与交流,不能早恋。
“程凤,你怎么不与男同学一桌呢?”
“不要乱说,这个是老师不允许的,你不晓得吗?”
“那要是老师允许的话,是不是你就愿意与男同学同桌呢?”
“不告诉你,你也管不着”。
程凤常与李云龙调侃。
李云龙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只能算中等,由于学校离家太远,需走半小时马路,再穿过二十分钟山沟路,才能到家。
每次放学赶到家都已天黑,放下书包就忙农活,基本没时间写作业,温习功课。
“爸,家里煤油快没有了,连火都点不成了。”
“那个说的嘛,我昨天还去街上打了一斤。”
“我还以为没有了呢,要是没有了,晚上就写不成作业了。”
第二天早上6:00点起床,做早餐大约需要1小时。
吃完早饭,赶到学校就8:00点多了,偶尔还会迟到少许。
这样的学习环境影响了李云龙,导致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不理想。
“你中考成绩出来没有?”
父亲在地坝里,用烟杆吸着烟叶,摇着蒲扇,这是乡下乘凉的一种方式。
“还没有,不过上普通高中的可能性没有。”
“你娃儿,平时让你多读点书,你不听!”
“我用心的,现在成绩不是还没出来嘛。”
尽管李云龙在父亲面前这样说,自己心里很清楚,这次中考没有考好,上普通高中的可能行几乎为零。
中考结束后,就进入暑期农忙阶段,以往暑期为暑假,李云龙只顾忙碌农活,内心还是很坦然。
可现在李云龙内心很焦虑,自己落榜了,未来怎么办?复读?南方打工?
一时间陷入了困惑。
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作为男孩,要是没有一番作为,找老婆都很难。
正当李云龙焦头烂额时,突然想到了程凤同学,据说她也落榜了。
在学校期间,程凤曾经给李云龙写了一封情信,夹在书本里。
在放学路上,跟几个同学用书垫在屁股下面,坐在路边草地上玩耍,起身时忘记带走了,结果被其他同学捡走了,就传开了他与程凤谈恋爱的谣言。
那段时间,他情绪低落,毕竟初中阶段发生这种事情,是很不光彩的事。
现在何不去趟她家里看望下她?
一来感受下,她是否真的喜欢自己,二来也想见她,了解下她接下来准备做什么。
李云龙冒着程凤父母是否接受他这位不速之客的风险,踏上了去往程凤的家。
她家是一座平层瓦房,四周墙壁全部粉刷成白色,显得干净利落,这也是农村有些经济基础的家庭,房屋外墙都是采用这种装饰风格。
堂屋整洁大方,显得清爽淡雅,在农村能有这样的整洁程度已是非常好了。
“叔叔、阿姨,我是程凤的同学,今天过来看下她,她在屋头吧?”
“在嘛,这么热的天,进屋头来喝口水,她在里面的房间。”
“哦,没事,我就在这里坐哈,等她出来嘛。”
她父母对李云龙很温和,既没有很不友好,也没有过分热情,或许是因为把他仅仅当作了小孩吧。
“你那哎来了?”
“来看你下,你考上没有?”
“好像没考上,你考好多分嘛?”
“反正是没有考上!”
程凤与他对话时,他内心有些紧张,长这么大,第一次到女生家。
那天程凤从卧室出来与李云龙说了几句话,就很少出来,或许是慑于她父母在吧。
“我现在要去田里干活,你去不去?”
“我当然跟你去噻。”
午饭后,李云龙随程凤去田里收拾稻草,心中想好的话竟然一句也没有说出口。
就这样紧张忙碌的3年初中生活,最后以中考落榜而结束。
他父亲为了学习的事,到处托人。
看能否找到好一点的学校再复读。
作为父亲的,是不希望自己孩子,像自己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
生活比较艰辛不说,还不能够填饱肚子。
农村孩子上学,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拥有一份正式工作,是十分光宗耀祖的事。
人生一大幸事,莫过于“金榜题名”时,从清朝的科举考试,便显得非常重要,多少书生,寒窗苦读,就为高举状元走上仕途。
一天中午时分,父亲十分高兴。
“过几天你可以去大王中学补习了。”
“真的吗?太好了!”
自从落榜后,一直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复读?外地打工?
没有了方向。
“当然是真的,我还能哄你不成?”
“托人给你安排好了,过两天你就可以去了,这次要用点心学习,不能再考不上了。”
李云龙知道,为了这个机会,应该是父亲,到处去求人得来的,他脑海里浮现出父亲求人的画面,内心不由得一丝难过。
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好好补习,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何香,出生于大王镇茧庄村,这个村名称很特别,因为养蚕户较多,离大王镇特别近,乡里有蚕茧收购站,因为这个原因叫“茧庄村”。
村里经济、交通,相对于其它村要好很多,由于离镇比较近的原因,村里的孩子从小比其他村里孩子,接受的教育与生活方式要好一些。
何香也不例外,穿衣打扮都充满了时尚味道,李云龙第一眼见到她时,是一个夏天的中午,她正好出现在“茧庄”村的院子里。
上衣穿着一件有点条纹体恤衫,下身穿一条中长款白色裙子,留着一头长发,眼睛大大的,显得清新自然,一看就与农村孩子有很大区别。
“你是在这里上复读班的?”
“是的,是暑假复习班,暑假上完了之后,看能不能留在这里,目前还不知道。”
何香在院子里,正好碰到李云龙。
何香有个弟弟也在上学,父亲好像在镇上,做些小活帮补家用,母亲务农,一家四口,过得还算安稳。
由于何香与李云龙大嫂何慧是亲戚,补习期间,李云龙住在大嫂家,经常与何香碰面,一来二去,他们成了好朋友。
或许人生命运,充满了很多变数,有些事情来得很突然。
8月中旬,李云龙接到了观镇高级中学录取通知书。
接到这个通知书,李云龙陷入了沉思,这完全不是他想要的学校。
观镇中学不是品牌学校,升学更谈不上,还是一个职业学校,未来上中专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大学。
更重要的是学费还很昂贵,对李云龙这样一个连温饱问题还没解决的家庭,需要拿出一学期贰仟元学费,是何等困难。
“爸,能不去上这个学校吗?这个学校不好,学费也高。”
“既然学校能录取你,说明成绩还不错,愿意培养你,学费的事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
“这不完全不是学费的问题,问题是这个学校。”
他还想对父亲说点什么,看到父亲没再说话,就没继续说下去了。
其实父亲不清楚,这个学校并不是一个常规学校,不是那种努力就可以考取大学的。
或许是天下做父亲的共性吧,只要为了孩子,做什么都愿意。
为了李云龙学费,父亲乘火车去了一趟河南大姐家。
“李芬,你弟弟考上了高中,你知道的,家里经济不是很好,学费还不够。”
“是老五考上高中了吗?这是好事啊。”
李芬与父亲坐在堂屋,还有李云龙的姐夫也坐在父亲旁边。
“当然是老五了,家里就他一个上学的。”
“学费要多少?听说高中需要住校,每个月还需要生活费。”
李芬显得很关心的样子。
“那可是,高中得住校。
李云龙姐夫站起来,去收拾堂屋的碗筷。
“你怎么知道的呢?”
“我咋不知到?不住校怎么上晚自习?”
李云龙姐夫有些讥笑的口气,他知道李芬没有上过学。
“主要是第一年学费高,需要两千多,后面生活费我自己想办法。”
“那没事,正好现在家里有这个余钱,不用担心。”
姐夫对父亲安慰道。
大姐家同意了父亲要求。
父亲这下就放心了,他就知道李芬不会不管这个弟弟的,父亲心里也很感激女婿。
李云龙依稀还记得,当初父亲把贰仟伍佰元现金,放在装满黄豆的编织袋里。
“爸,你怎么把钱放到编织袋里,还以为有很多钱呢。”
“你晓得个屁,火车上,小偷很多,放在编织袋里安全。”
父亲说得对,火车上确实小偷很多,稍不注意,容易被人偷走。
小蓉是观镇新街,张娃的女儿。
张娃是何许人也,是李云龙听整个镇上都这么叫的一个绰名。
至于张娃真实姓名,直到现在,李云龙也没打听出来,只知道张娃很有钱,在镇上新街上,有栋五层楼的洋房,在重庆市做布匹生意。
小蓉在观镇中学上初中,由于家庭比较殷实,穿着很时髦,每天都打扮得不重样,为自己增色不少。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类分”,小蓉有个很要好的同学黄蓉,上学与放学都都走在一起。
黄蓉是银行行长女儿,家庭条件很好,与小蓉是邻居,住在新街口一栋五层楼洋房里,在那个时代,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父亲陪着李云龙走了约一小时的乡间小路,穿过观镇整条正街后,到达观镇中学大门口。
那是一个阴天,前来报名的同学很多。
报名与交费窗口就在学校大门口,大门口有个操场,操场里有一标准篮球场。
到达报名与交费窗口,需要上大约四十个台阶,上台阶后,他似乎听到了父亲重重的呼吸声,隐约感受到父亲身体,正在慢慢变老,由于平时繁重的农耕生活,父亲显得有些疲惫。
高中是寄宿学校,李云龙上街购买生活用品时,碰见了何香与她母亲,看上去何香是刚刚赶到的样子,脸上布满了汗珠,略显些许劳累。
“何香,这么巧,在这里碰到你。”
“是啊,你怎么也在这里?”
“哎,我父亲让我来这个学校读书。”
“这个学校还不错,好像还有机会考入中专的。”
“什么,你确定?我怎么听说,没有这个可能呢。”
“没有可能,也没有关系,最起码还可以学到一些专业。”
看来何香对这个学校知道的比自己还少,真是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这个学校能学到什么专业?
说白了,努力可以学到一些专业,要是不努力,就是混日子的,还学什么专业,真是搞笑。
不过当着何香的面,他不能表现出来,不想破灭她的梦想。
李云龙之所以这么想,他选择的专业是兵役专业,方向是毕业后,去部队服役,再看有没有什么发展。
其实李云龙光凭自己所选专业,来判定何香学习的专业,也学习不到专业东西,也是不对的,每个专业都有它科学性的。
学校还真不小,上完台阶后,再穿过一段3米宽的路,出现一广场,右边是两篮球场,篮球场旁边还有个网球场。
篮球场左边是学校男生宿舍,男生宿舍后面是一大片预制场,在预制场后方是教师宿舍楼。
李云龙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有个好成就。
“一、二、一!”
“一、二、三、四!”
每周有三个清晨7:00点,班主任都会把全班同学集合在学校操场上,简单整理队形后,向观镇老街一路往新街,进行五公里越野跑。
班主任亲自带队领口号,阵势磅礴,声势浩大。
尤其是步伐一致发出的声音,很有旋律与节奏感。
一边跑步,一边用余光看齐队形,做到整齐划一。
“一、二、一......”
喊出的口号,显得非常壮观。
每当通过街道,两旁人越多,李云龙越兴奋,平常一人跑时,两公里都会觉得累,跟着大部队一起跑,竟然每次跑完,还没有尽兴,一点也不觉得累。
拉练跑步,只是其中之一的操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的。
班主任是一名化学课老师,略显消瘦,身高约1.60米的样子,眼睛炯炯有神,声音宏亮。
他对学生要求很严,但从不体罚学生,或许因为这样,才会感到他气场十足,这也是班主任与其他老师的区别。
班主任虽严格,不过也有感性的一面,每当有同学调皮打架,尤其是在校外跟社会上闲散人员打架,都是班主任把同学保回来。
为此,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班主任。
班主任不仅带学生有方,还炒得一手好菜,记得有次班主任生日,部分同学去他家里庆生。
“王老师,你烧的酸菜鱼,味道好极了。”
“还有这道菜“毛血旺”,感觉比饭店的色彩还好。”
“那当然啦,班主任烧菜,绝对是一流的。”
梁军靠在餐厅门边说道。
“你娃儿,就知道好吃,快去跟老师搭个手,帮个忙嘛。”
何都也附和道。
班主任亲自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当菜肴上桌后,那种色、香、味的菜肴。
李云龙从未见过,更别说吃过。
虽然李云龙偶尔也会去饭店吃,但与班主任做的菜肴相比,饭店根本不能企及。
班主任有一个约7岁左右的男孩,在李云龙眼里那是一个长得很秀气子的男孩。
班主任爱人也是一名教师,唯一不同的是,她在中心小学做教师。
师娘是一个性格很好的人,大家都很喜欢她。
班主任家是双职工家庭,这是所有人向往与奋斗的目标。
李云龙在想,要是有一天,自己也能这样该多好。
小蓉与黄蓉形影不离,这天小蓉像往常一样,在课余时间与同学聊天,正当聊得兴致时,一个姓李的同学捎给她一封信,小蓉自初中二年级开始,每个学期,都能收到几封男同学写的情信。
她已习惯。
当她找了个角落,打开这封信时,发现这封信与其他信件不一样,是一位隔壁,高中学校男生给自己写的,署名“李”。
小蓉不由得有一丝欣喜。
一定是李云龙给自己写的。
她心里对李云龙也有一些懵懂,脑海里浮现出李云龙这个身影。
原来这几天,常在中午时分,隔壁高中学校,几个男生端着饭碗,来到教室周围,到处走动,偶尔还对着自己看,一开始她还有点不明白,原来他们来这里是追女兵的。
或许是经常晒太阳缘故,小蓉觉得李云龙皮肤有些黝黑,或许这是小蓉喜欢的原因吧。
小蓉回复了李云龙的信。
小蓉个头不高,大约1.50米的样子。
李云龙记得第一次约会,在学校郊外一处长满植物的树林里,旁边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
那天她上身穿着一件白色体恤,下身穿一条有些颜色的短裙,留着四六分发型,眼睛大大的,体型有些许微胖。
李云龙觉得小蓉好美,尤其是在下午傍晚时,有霞光映照,显得那样妩媚动人。
那天李云龙想亲吻一下,可直到约会结束,他都没有勇气,第一次约会,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学校学习的课程,与县城中学基本是一样的,尤其是高等数学、化学、物理、这些学科,难度还是很高的。
“建国,每次作业,我好多不会的,你给我抄一下哈。”
“你娃儿自己作,我才不会给你抄写哦。”
“我都不会写哈,帮帮忙嘛,再说了,给我抄下,你又不会少斤肉。”
李云龙每次在面临难题时,都想走捷近,抄同学作业。
“你那哎晓得,我不会少斤肉呢,其实最近我就瘦了。”
“看这样行不行,给我抄写下,明天早上,我请你吃包子,如何?”
“那还可以。”
同学在他软磨硬泡下,终于答应,给他抄了。
“李云龙,过几天要开始军训了。”
“你那哎晓得哈。”
“当然晓得噻,你又不是不晓得,我跟班主任住得不远。”
梁军对李云龙说道,
“何大军,你腿酸吗?”
“你说呢?”
何大军不但没回答李云龙的话,反而反问起来。
“你娃儿,爬哈。”
“你自己想想,这么累,怎么不酸呢?”
“那不一定,有些人体质好,就不会了。”
“这有什么呢,再累,坚持下,就好了。”
何大军从地上站起来,向训练场外厕所走去。
李云龙很不习惯,一个动作下来,腿、脚都很酸疼,慢慢觉得还很枯燥。
一定要坚持下来,他很清楚,要想未来有所作为,不管再难都要坚持下去。
学校除了兵役专业,还有财会班、畜牧班等专业,大约五六个专业班。
两个年级,学校人数约有500人左右。
由于每个专业的特色性质,兵役专业全部清一色男生。
财会专业班几乎是女生。
高中生活,同学之间就开始分类来往,经济基础好些的类,调皮打架的一类,中规中矩的一类。
李云龙属于中规中矩一类,很少惹事打架,学习成绩属于中等。
何都与梁军算是李云龙铁杆兄弟。
何都上高中时显得很成熟,看上去约三十岁形象,中等身材,身高在1.70米左右,比较喜欢练武。
梁军略显偏瘦,身高1.73米左右,家庭经济不错,有一个弟弟,他父母是开预制厂的。
“梁军,你家是经济条件是最好的哈。”
“都是兄弟伙,干嘛说这个呢。”
“我说的事实哈,我们兄弟有钱花了哈。”
李云龙调侃梁军道。
“你们莫求说了,都是兄弟伙,不要说钱哈,有钱就多花,没有就少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何都面露凶相地说道。
根据年龄大小,何都排第一,李云龙为第二,梁军最小是排第三,形成铁杆三人行。
在高中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生活方式,经历了许多很深的记忆。
那是一个充满青春的年代,也是有着憧憬与愿望的年代。
何大军距离李云龙老家约三公里左右,有个弟弟。
父母不仅勤劳,待人也和善,家庭经济在农村属于中等,有着六间平层瓦房,外墙装饰用白色石灰水粉刷,显得白白透亮。
农村房屋好坏,决定经济层面,也是邻居对家庭贫富的评价,这样的房屋体现了何大军家,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
每次李云龙去学校走的乡间小路,正好路过何大军家旁边。
正因这样,李云龙与何大军成了要好的朋友。
一开学,李云龙与何大军坐位,排在顺数第二排,是同桌,两人个头差不多1.63米,有着共同兴趣。
学校课余活动很简单,吃完饭打篮球,或者上街打花式台球,逛逛街。
那时候,打花式台球非常兴起,一打花式台球基本是一小时左右,也很有乐趣。
有点钱和胆大的同学,会根据输赢进行赌博,班里不少同学都参与了这样的玩法。
最喜欢赌博花式台球的同学林军、刘海平、熊大华、李吉云,不仅与同学进行赌博,还经常与镇上社会人员进行赌博。
他们花式台球技术很好,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赢钱,经常赌博的同学,除了打花式台球,还经常打麻将,打架。
这些同学建立了一定生活圈,课余时间过得非常丰富,不像李云龙与何大军的课余生活,想去找人赌博,都找不到门路。
或许是课余时间生活不够丰富,校园早恋就成了一道风景线。
小蓉是李云龙同学胡田介绍的。
胡田是学校副校长儿子,约1.70米高,情商很高,能说会道,人也长得不错。
在同学当中,不仅帅家庭背景也比较好,认识不少镇上社会人员。
李云龙很羡慕。
曾经一段时间,胡田、何大军、李云龙三人经常在一起玩,特别是在午饭与晚饭时间,三人一起去隔壁初中学校到处闲逛,看自己喜欢的女兵。
李云龙与小蓉相处那段时间,小蓉经常与黄蓉在一起,偶尔也会提到黄蓉一些事情,渐渐的李云龙有了把黄蓉介绍给何大军的想法。
高中二年级开学,班主任根据个头高矮排座位,李云龙猛然发现何大军排到了最后一排,身高长到了1.80米。
原来过去一年,自己一点也没长,还停留在第二排座位,身高被狠狠拉了一大截。
初中毕业之前的身高优势,受到了狠狠地打击。
营养对一个长身体的年龄是何等重要,可惜李云龙错过了,不免留下了人生遗憾。
男孩是一个很奇怪的结构类型。
身高一上去,人就变样了,李云龙原本没觉得何大军长得有多出众,可身高到了1.80米,不仅有气质,还很伟岸。
李云龙好生羡慕。
“何大军,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吧,女兵很漂亮,家庭也不错哈,住在新街口,父亲是银行行长哦。”
“她是很漂亮,我见过,何大军回复道。”
“你见过?”
李云龙反问道。
“嗯,你跟小蓉那天在一起时,不是黄蓉也在边上吗?”
“原来这样啊,看来你也很留意哦。”
李云龙很惊讶地看着何大军。
李云龙让何大军写了一封情信,让小蓉带给黄蓉。
一来二去,黄蓉或许也觉得何大军长得很帅吧。
她们开始了约会。
周盛开身材高大,1.82米个头,在同学中显得很扎眼,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他是李云龙带点亲戚关系的同学,也是李云龙大良初中学校一个年级的。
住在离李云龙家两公里左右的岩上,家门前有一座水库,周围风景不错。
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周盛开有个哥哥,家里经济也不好,不过比起李云龙家稍微好些。
“何香你去叫李云龙过来吃午饭了。”
周盛开对何香说道。
“你那么快就做好了?”
“那是,又不是象家里还需要煮猪饲料。”
“看你这比喻的,弄得没有胃口了哈。”
“这不是你要问嘛?”
“你?”
邓香,气得不知道怎么了说了。
“你不要说了嘛,快点去喊嘛。”
邓香有点不高兴的走出了大门。
李云龙放午学后连忙往学校旁边赶去。
“你怎么过来了?”
“你还好意思,这不是来喊你去吃饭吗?”
“啊?我这不是过来了吗?”
“以后,你能不能早点,每次都是我来喊你。”
“你看你说的,哪里是每次都喊呢?”
“走!”
“不想跟你说了,快点!”
邓香有些不高兴,今天运气不好。两边都受气。
那是一处两层楼房,藏在街门口往里走二十米巷子里,是何香的远房亲戚家。
亲戚家是做木工家具生意。
李云龙、何香他们要了亲戚家一个角落。
周盛开自备了煤气炉、锑锅、炒菜锅等,一些做饭菜用的工具。
每天中午、晚上,周盛开亲自做饭,解决三人吃饭问题。
何香亲戚一家人待人不错,不仅热情不说,还经常对李云龙们给予照顾。
他们也知道周盛开、何香、李云龙这三孩子不容易,来自农村,家庭经济也不好,为了省钱,也是没有办法,才这样自己做饭的。
那段时间,李云龙经常在晚餐后与何香一起散步,偶尔也到街上逛逛,每逢周末,一起回乡下老家。
何香有一亲戚在李云龙房屋后面500米左右,这也给了李云龙与何香很多相处的机会。
有时何香除了在亲戚家吃饭,偶尔也去李云龙家住下,或许是这样的便利,给予了滋生爱情的环境。
正值青春年少,李云龙跟何香渐渐走到了一起。
这朦胧的感觉,变得让人对未来有些憧憬。
两年忙碌而又充满不确定的高中生活走到了毕业。
李云龙文化课全都在70分以上,这样的成绩虽不是全班最好的,也算是在中等偏上。
班里还有一些同学因为不及格,需要补考才可以拿到毕业证,补考是需要另交费用。
“何大军,过几天要去体检了,你知道不?”
李云龙跟何大军一起走在从观镇回老老家的路上。
“知道,听班主任说了,不过具体哪天,再等通知。”
“也不知道能否体检上?”
“应该没有问题,不要担心。”
何大军加快了脚步,乡间小路在余辉下,显得蜿蜒曲折袅绕的美,尤其是路边的农田,由于灌满了水,显得很透亮。
“我主要是担心自己身高。”
“不用担心,身高在1.60米以上就够了,你没得问题。”
李云龙听这么一说,似乎轻松很多,不过未来到部队里,能否分到好的专业连队,不由得感到有一丝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