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55200000052

第五章 脱下学士袍换上葛布衣 东坡雪堂有居士

苏轼的故交马正卿也来到黄州,所以经常来临皋亭看望苏轼。

“子瞻兄,在黄州作何打算?是权宜之计,还是长远之计?”

苏轼望着窗外:“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盈窗。到哪里去找这美景呢?”

“饮食起居,柴米油盐可有进项?”

“俸禄不足,只有向山林田园讨些野菜充饥了。哈哈,造物主不会让我们饿死的。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如今我学学颜回,不也很好吗?”

“随遇而安,好一个‘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到东坡去看看。那里有一片废弃的营地。”

“探古寻幽啊?”

马正卿说的东坡是指城东外的山坡。“子瞻兄,这片旧营地有五十多亩,花些气力开垦出来,种上稻麦、蔬菜、果树,一家人的生活就没问题了。”

苏轼摇摇头说:“哈哈,正卿老弟,我哪里有钱买地啊!”

“不用买,白送。”

“痴人说梦;如果是白给的话,你就给我个世外桃源吧,那多好啊。”

“不是开玩笑,真的给你。前日,我把你的经济情况对徐太守说了,大家知道赠你钱财你不会接受,徐大人说把这片旧营地给你经营;并且还筹备了点钱让你买种子、农具,再买一头牛。”

“谢谢太守大人,我在黄州多亏太守及各位关爱。”

“我们边走边看,规划规划。”

这片营地处在平缓的山坡,坡顶有三间旧房,一条小溪在半坡横贯营地,流入下面的水塘。

苏轼说:“西面的洼地可以种粳稻;东面高可以栽栗树;南面种竹子;靠近柯家的那地方有个水塘,可以养鱼虾。”

两个人站在坡顶,眼前出现未来美好的蓝图:稻田、竹林、鱼塘。

在朋友的帮助下,一切就绪了,苏轼立马动手开垦东坡。

苏轼脱下学士袍,换上芒鞋、葛布短衣,头戴一顶隐士帽,带上农具就和苏迈、仆人还有两个小儿子苏迨、苏过一起奔东坡去了。

马正卿也带人来了,有潘大临、潘丙兄弟俩,古生、郭生几个小伙子,他们都是苏轼在黄州的学生。

方山子也带人来了。

苏轼、马正卿等上年岁的人刨土挖石;那几个壮小伙子就用箕筐运碎石瓦砾;方山子带人把碎石瓦砾砌起来,然后填上土整平;苏迨就带几个孩子把荆棘杂草砍掉,燃烧。

各司其职,干得热火朝天,那废弃的荒地喧闹起来,劳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排除了淤积在苏轼心中已久的郁闷。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叫喊着,说着风趣话。

方山子说:“子瞻,拿惯了笔墨的手拿镐头,是不是有点不适应吧?”

马正卿说:“方山子,你以前可是只知道弯弓搭箭,现在不是一样拿锄头吗?”

“我与子瞻不一样,我是性本爱山野。”

苏轼说:“我现在可是东坡一农夫了,以后的日子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了。”

那边苏迨、苏过喊起来:“快来看,这里有泉水,有泉水。”

“啊!有泉水?”苏轼他们高兴地跑过去。

一丛绿油油的荆棘下面,掩蔽着一个洞,洞中一汪泉水。这是废弃的泉水,只要清清淤泥,清冽的泉水就会沽沽而流。

泉水连着那条小溪。泉水就是东坡这片营地的生命之源。有了泉水就有了希望,大家干劲更足了。

苏轼的腰很痛,直起来用手背捶捶。看看马正卿,汗流浃背,手中的铁锹慢腾腾地举起来,很吃累。

苏轼说:“马通判,我们歇会儿吧,这那里是你干的活。”

马正卿放下铁锹,艰难地直起腰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只有农夫知道其中的辛苦。”

方山子说:“家有良田,躬耕自足,虽然粗茶淡饭,葛衣芒履;但是,要比为五斗米折腰,侍乡间小儿开心啊!”

苏迨累得坐在地上对爸爸说:“爸爸,歇会吧,累死了。”

“好,我早就想歇了。喂,大家歇会儿了。”

众人一起到大树下休息。苏过跑去找妈妈,也不累了:“妈妈、姑姑。”

王闰之、朝云来给大家送水,看见大家都累得躺在地上,满脸汗水带着泥土。看着送水的来了,却不愿意动,王闰之、朝云逐一给倒上水送到眼前。

王闰之看见马正卿累躺在那里,心里很不过意:“慢慢地干,有的是时间,又不是一天两天活。子瞻,你就别让马通判干了,他哪里是干活的材料?”

马正卿笑笑说:“嫂子,先生都干我这做弟子的怎能不干?我就是做了宰相也还是先生的弟子。”

方山子说:“干就干吧,没有什么。我都干了这么多年了。”

是啊,想想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做了自耕自食,自织自衣的方山子。

苏轼说:“季常,你杏花村做了方山子;我就在东坡做个居士吧。”

“东坡居士,好,好一个东坡居士。白乐天在忠州东坡说‘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不开口。’”方山子拍手称快。

“先生是想做白乐天啊。”马正卿说。

“白乐天当年在忠州躬耕于东坡。”苏轼还没说完,潘大临插话,“先生,白乐天在忠州东坡留下不少诗句,我还记得《步东坡》:‘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

潘丙说:“先生在黄州东坡也一定要留下更多更好的诗句。”

“是啊,先生一定会的。”众学生都符合说。

“我不能跟白乐天相比啊,他在忠州东坡是刺史,我是没有官俸的人;他身边有爱妾樊素和小蛮。哈哈,处境不同,心情也就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方山子说:“你身边不是有朝云吗?我看樊素和小蛮两个也不如朝云。”

苏轼说:“季常,说什么话!人家朝云还是黄花姑娘呢。”

方山子说:“子瞻,你是说你不想纳朝云为妾了?那好,我家的侍女任你挑,俩换一个;朝云归我了。”

王闰之制止两个人说:“行了行了,你们两个贫嘴别拿人家姑娘开心了。”

苏轼说:“我还是做陶渊明吧,以耕田为业,真想写诗的话,就写陶渊明那样的诗,免得因诗得祸。”

苏迨见大人说话感到没意思,嚷嚷开了:“为什么不让姑姑唱歌呢?我想听姑姑唱歌。”

有人应和:“对,让朝云唱歌,大家轻松轻松。”

苏轼说:“如果要唱,我看就唱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迨儿和过儿也唱,我给你们击拍。”

两个孩子也不谦让,就唱起来,苏轼拿过孩子玩的牛角,击牛角为节拍。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众人齐心协力,东坡这五十亩旧营地就开垦出来并修整好。坡顶种植枣树、栗树,南面种植竹子。

经营了一年的东坡有了生机。第二年的清明时节,黄州下了一场细雨。

雨后天晴,山林润翠,绿竹欲滴, 百鸟齐鸣。

西邻的古老汉来约苏轼:“东坡先生,稻子好抽针了,去看看吧?”

“好。”苏轼与老汉一起来到东坡的稻田。

阳光和暖,空气清爽,深深地吸一口五脏六腑都舒畅。

踏在松软的田埂上,这心情就象在云彩上行走。

平展展的稻田,让春雨滋润得象是要往外冒油。嫩黄的稻芽象金针一样从润沃的泥土里钻出来,露珠在针尖上顶着,阳光下象颗晶莹透亮的珍珠闪闪发光;风儿不小心蹭了稻芽,露珠便滚下来,融入泥土中。

苏轼与古老汉蹲在田埂上,眼巴巴地瞅着稻苗一节一节渐渐长高,成熟,收获……

古老汉“吧嗒,吧嗒”抽着烟,烟圈在面前缭绕着,袅袅地飞走了。他的脑海里有着与苏轼同样的画图。

就这样,苏轼白天耕于东坡,夜间宿于临皋亭。时常有朋友来访:如太守徐君猷,通判孟亨之、马正卿,故交方山子等。东邻西舍,常常相聚以话农事。

同乡巢谷也自陕西来到黄州苏轼家做家塾先生。苏轼真正过上了陶渊明般的生活,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坡居士”。

耕田锄禾混迹于渔樵之中,在山野酒家举杯把盏,纵情于山林田园。

黄州的九月,夜间江风吹来已有了些许凉意。不知睡了多久,苏轼慢慢醒来,睁开眼,满天的星星,月已西斜。

看看星斗,大约是三更天。四周静悄悄地,只有草丛中的秋虫在唱着眠歌。苏轼坐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四下瞧瞧,原来是在从东坡到临皋亭的路上。

“哈哈,是醉了。这是在哪里喝的?想起来了,是在古生家里。我亲自做的猪肉。对了,他们还说这就叫东坡肉吧!在古家还没有醉,没醉,肯定没醉。是在郭生家醉的,是到郭家去品尝新酿的酒。哎?在郭家也没醉啊。不对,醉了,在那里睡了一下午,郭生还给我醒酒汤喝。后来醒了,还把做东坡肉的方子给他家留下: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哈哈,醉了我还能记得。离开郭家时还不黑天,郭生把我送到村外……后面的事就不记得了,不知道又到谁家去了。这酒真是迎风倒。不想了,反正是一个醉字。回家喽!”

苏轼伸手摸到竹杖,穿上芒鞋,晃晃悠悠地走着唱:“夜已深,秋意浓,酒意浓。”

到家了,上前敲们,没人应;再敲,还是没人应。“都睡了,到临江的房间去喊小三和迨儿吧。”

苏轼在窗下喊,窗内传来响亮的鼾声,就是没有人给苏轼开门。

“青年人觉沉,算了吧,反正也睡不着,到江边走走。”

夜空茫茫,江水浩荡;岸边渔舟,灯火点点;月光洒在江面上,泛起粼粼银波。江水东流,日夜不息。人就象江中的一滴水,一芥草叶;自己不能主宰自己,只能任外界抛掷。

苏轼沿着江边走,漫无目的。芒鞋也走丢了,葛衣也扔了。裸身一任江风吹拂,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是一滴水,是一缕风,是一只秋虫……

苏轼赤足裸身,引亢高歌:“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却不应,依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一条小舟划过来,舟上人喊:“先生,先生,您怎么在这里?”

潘大临、潘丙兄弟二人。

“先生快上船吧。”

“你们又去捕鱼?”

“是啊,黎明前撒网,到天亮就可以收网了。先生,下午我们给您送鱼。”

“不要的,天天吃你们的鱼,这鱼儿也该骂我了。”

“先生,您起这么早……?啊,先生,您的衣服、芒鞋呢?”

苏轼笑道:“先生喝醉了,哈哈。”

“先生,您上船,让弟弟去给您找衣服。”

潘大临在船上照顾苏轼,潘丙去找衣服。衣服和芒鞋找回来了。

“先生,到樊口了,前面就是我们家,做鱼汤给您暖暖身子。先生您教我做的鱼成了‘潘家酒楼’的招牌菜。客人都冲着‘东坡鱼’去的,生意可好了。您今天尝尝我的手艺怎样。”

小船载着苏轼划向潘家酒楼。

同类推荐
  • 社会制约论

    社会制约论

    天对地,雨对风,富裕对贫穷,漫漫人生路,未知吉与凶。有人挑灯夜读,有人无师自通,有人鸢飞戾天,有人四大皆空,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相逢,肉食者鄙未曾远,独善兼善忘心中。
  • 五胡乱华之石勒篇

    五胡乱华之石勒篇

    历史传奇玄幻武侠兼有睥睨群儒,《大秦》之后有历史?嗟叹众生,金庸既殁无武侠;《权游》虽好,奈何产地不中华我有帝王绿,遍寻识玉人
  • 史书三国传

    史书三国传

    以民间传说及史实为资料,详细介绍了三国鼎立之前的故事,不一样的的三国,尽在《史书三国传》中
  • 周世宗郭荣

    周世宗郭荣

    五代郭荣承继郭威大统,不负使命,击败各种陈腐势力,敢于跟各种黑暗势力代表人物宣战,所向披靡。郭荣文武全才,知人善任,赏罚分明,有雄伟之抱负,经天纬地之才,老百姓系于心上,希图统一中国,然而天不假年,撒手西去,留下千古遗憾。赵匡义窥视大统,早已密谋在心,即使先皇获知,也无可挽回,铸成大错,大势业已所趋。
  • 望西山读书笔记
热门推荐
  • 冷宫废后求和离

    冷宫废后求和离

    实验室爆炸后醒来,竟穿越到冷宫废后身上。没事,凭着现代的脑子,随便帮皇上解决个问题你就是老大!在了解中皇上竟爱上她,不想因爱情耽误赚钱脚步的她天天要求皇上与自己和离,可皇上却附在她耳边轻笑:“皇后,这招可叫欲情故纵?”
  • 山道

    山道

    写一个山村中学毕业生在所有希望破灭之后,绝地反击,最后走出深山走向社会的励志篇章。
  • 独孤剑说

    独孤剑说

    一条天地唯二的龙一个离家出走的人一把转世重生的剑三千迷离世界三世变幻轮回铸就一段三界六道的传说※※※※※※※※※※【17K签约作品敬请收藏支持】※※※※※※※※※※※透露下剧情:第一卷 《俗世尘缘》主角命运的第一个转折以及凡俗的那些事儿第二卷 《云中之界》修行世界中,修士间的事儿第三卷 《天魔神界》第四卷 《轮回》第五卷 还没起好名字以上不定,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或许会有变
  • 重生:傅少宠妻无度

    重生:傅少宠妻无度

    上一世,她以为自己只是被他囚禁在金笼中的玩物,拼命的想要逃离,直到自己将死之际,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回自己,她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蠢,重生归来,她决定好好的爱他,他的温柔缱绻,只为她一人,她才知道,虽然最爱自己的人不善言辞,但是每个深夜里那些爱意,是藏不住的。
  • 人鱼幼崽三百岁!上岸种田当奶包啦

    人鱼幼崽三百岁!上岸种田当奶包啦

    三百岁的人鱼崽崽上岸发家致富啦!身为人鱼族的第三代少主,百里弯弯每天晒晒小鱼干、甩甩鱼尾巴,日子过得那是潇潇洒洒、快快活活。但是没想到要入世历练呀!一个海浪把人鱼崽崽冲上岸边,失去人鱼族记忆的弯弯被万家捡回家,成为了团宠小奶包。“你们救了我,要报恩哒~”吃的鱼鱼这么少,一定很穷吧,就让弯弯来帮你们发家致富呀。下海摸鱼,珍珠贝母通通都有;上岸开店,海鲜刺身样样不缺。渐渐的万家分店开遍全国,成为了皇朝首富,百里弯弯这才发现,家里原、来、根、本、就、不、穷!爷爷、叔叔、婶婶、哥哥们摸摸鼻子:“我们家就是比较节俭……”百里弯弯:“哼!”某男:“弯弯来我怀里。”众人双眼喷火:“你这个臭男人,把弯弯还来!”
  • 磨卡味轻风

    磨卡味轻风

    “小丫头,在看什么啊?”叶星泽悄悄地趴到郭楚欣的耳朵旁说,这个时候郭楚欣吓了一个啰嗦,郭楚欣脑子转.“我...在看书!”好像是感觉他发现她在悄悄在这里看帅哥她就要死了一样,“呵...呵”“哦”叶星泽弯下腰,“在看那边的帅哥?”“......”
  • 傲气的学生

    傲气的学生

    十九岁少年金林,曾经被所有人嘲笑排挤欺负,但这一天他逆袭了
  • 穿越之我和大佬一线牵

    穿越之我和大佬一线牵

    【钢铁直女vs傲娇直男,又名《穿越女与傲娇龙的恋爱故事》】女主版简介:刚开始时,符苹误以为是穿越进了《万里姻缘一线牵》的游戏世界当中,想要通过刷好感度的方式通关,直到抓到了一只会变成人形的“小白熊”,被坑去当了隐藏大佬的“灵药”,才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是真正的仙侠世界。之后,符苹便在大佬的带领下踏上了修仙之路(恋爱之路)。男主版简介:纯情而闷骚的龙胤的内心OS:虽然她长得美,会做饭,还很喜欢他,但他是不可能会喜欢上她的!PS:男主前中期有“萌娃”马甲,原形是白龙。注:本文为汤圆签约作品,因网站停运转发至此。
  • 祸国妖后绑定了爱国系统

    祸国妖后绑定了爱国系统

    穿越成为大周第一妖后,苏若还没来得及享乐,小命就要没了。爱国系统找上门,要她匡扶幼帝,改变大周灭亡的命运。???她可是人人喊打的妖后啊!先不说小皇帝如何不学无术难以成器,要她和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唱反调,是嫌自己活得不够长?爱国系统:刚刚的刺杀是摄政王搞鬼。苏若:……给我刀!任务接了!没别的,她记仇且必报。后来,路人甲:听说了吗?太后和摄政王有一腿!路人丙:你知道吗,摄政王的脸不是猫抓的,是太后挠的!……爱国系统不懂这是什么报仇方法。苏若一脸高深莫测:这叫爱情的苦。
  • 从1977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