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香刚来,在东旺的厨房只能做做洗菜摘菜的活,连帮忙切些个凉菜卤菜都不够格。
过了用饭时间往大堂里角落一坐,跟着一起用饭,却一直没见到罗丰儿的影子。她忍不住又打听了起来。
“老嫂子,我给您打听个人,我有个侄女儿,今日要同我一道来咱们酒楼里做工的,姓罗的,可我在楼里做了这一大早的都没见着她。老嫂子你早上来得早,我可想着跟您打听打听听没听说过这丫头来楼里应招。”
王红香向厨房里做事的婆子打听自然是打听不到什么的。
后厨的人都在后厨忙活,哪有闲情逸致到大堂看有没有人来应招?
但是婆子听王红香语气讨好的,还是忍不住用“前辈”的口吻跟王红香说了几句。
“要是你的侄女儿打定了是来东旺这做事儿的,那一大早便跟你一样到后厨来忙活了,怕不是掌柜的看她不老实不肯干的没收用吧。”婆子一副见识广博的样子。
王红香一下子就从心底里认定了是那小丫头年纪小,没见过什么世面,早上赶早来应招了又怎么样,还不是没招上?心里对崔宁坐着牛车来镇子,而自己只能走大老远的来镇子上的那点儿子怨恨就这样散了。取而代之的还有点儿得意。
她想起早上自己站在人家的大门口不敢进来的那副样子,心里更想着,说不定罗丰儿只看到东旺里头这么大的厅堂,就已经吓得回家了。
王红香不知道,她的侄女已经做了少见的女账房。
崔宁坐在储物间做账目,一坐便是一个上午,刘掌柜叫蒋志杰把账目都抱来她这里,一箱子慢慢当当的购销册子,记得模糊不清的账,虚报了价钱的账也很有一些。
崔宁重算账目,一入神连过了午间用饭的高峰时间,刘之言亲自来喊她吃饭去都没听到,刘之言只好叫蒋志杰把饭菜送到她这里。
等崔宁写好了两册账目,抬头一看,大约已经到了下午两三点,饭食已经冷了很久了,她看着那冷了的饭食,肚中打鼓。
刘之言还没见过崔宁能吃的样子,于是崔宁决定明天再让刘之言见识见识。
这个时间,大堂里已经没什么客人,厨房在准备着晚上的饭菜,崔宁把已经冷却的饭食吃完。
崔宁把碗筷收拾了一下想送到后厨。
然而后厨同储藏室这头隔着伙计,帮厨,婆子们住的院子,崔宁一时也不知道这碗筷往哪里送。
蒋志杰从伙计住的后院出来,看崔宁一副苦恼的样子,上前便接过崔宁的碗筷:“我来吧小先生。”
“小先生?你叫我?”
“是啊小先生,你是我见过年纪最小的账房先生,我们也不好叫你的名字。”蒋志杰带着崔宁经过前厅。“小先生,下次再吃饭您就到大堂吃,就是在后院吃完了也可以放在大堂这桌子上,我们会收拾的。”
“谢谢啊,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崔宁看蒋志杰明显的一副套近乎的样子,也顺着他说话,同店里的人打好招呼不是什么坏事。
“蒋志杰,哎小先生你这算账的本事是打哪儿学的?”崔宁没想到这伙计倒挺八卦的。
崔宁早想过说辞,只说是在村学学了算数的方法。
“小先生,可我看掌柜算账都得用算盘,可小先生你怎么算账不用算盘呢?”蒋志杰只是好奇,但也是真的像听听崔宁的回答,像这样的本事,就算是学到一星半点儿的也能令人受用无穷。
崔宁看出蒋志杰的想法,自己也没想藏着掖着,只是普通的算数而已,心算算这么点数儿,对这些“古人”来说或许很难,可放在她的世界,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几乎只要上过几年学的孩子都会。
“我有自己的一套算数的法子,你要是想学,我倒是可以教你。”崔宁稍稍一想,自己也不会永远在这里做账房。蒋志杰听了倒是喜出望外,急忙道谢。
崔宁回到储藏间,继续做着账目。
光同蒋志杰说定有些微妙,在这个世界,虽然男女大防不重,可是她还是不好同蒋志杰有“一对一”辅导。
崔宁和蒋志杰找到刘掌柜的说了这件事儿。
刘之言知道崔宁愿意把自己算数的方式教给店里愿意学的伙计也颇感意外,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独门技巧”教给别人的,更何况还是教给刚认识不久的人。他对崔宁早上展露的这手不需要算盘就能算清账目的本事很好奇,可是考虑到有很多高人对自己的技艺的珍重,他也没有多问。
现在听说崔宁愿意把自己的能力教授给其他人,刘之言惊喜之余自己也忍不住问崔宁能否把这套算数的方法也教授给他。
教一个人是教,两个人也是教,刘掌柜的本身就是会算账的人,教他并不费力,崔宁很爽快地同意了。后来谈着谈着刘掌柜直接敲定了让她来给东旺的伙计授课,授课的费用崔宁只是意思着收,一节课便只收三十文。
要知道这时代的文人学课,普通的小私塾,按人头数算,一个人一个月大致需给先生一两银子做束脩,也就是一千文钱,加上修课,每日上课便约要五十文,这还是一个人的价格。
而崔宁要教授是一门外头学不到的技艺,又是以一节课来算,不限人数,整个东旺伙计就有四个,帮厨三人,大厨子两人,加上今日刚来的王红香,厨娘婆子有三人,还有刘之言这个掌柜的,就是只来刘之言和蒋志杰两个人学,那也是很好的。
于是定好每次来,早上人少的时候她便在后院婆子伙计住的院子里讲课,每次只讲一个时辰。愿意听的人可到后院听学,可是,也不能为了逃酒楼的工作来听学,崔宁会在每次讲完课后布置题目,来听学的人需要在崔宁下次来之前做好题目,交给崔宁,她会批改之后在课上讲解。
这下连刘掌柜也跟着蒋志杰叫崔宁“小先生”了。
到了晚间,店铺里迎来晚用餐高峰。人一下子又多了起来。
这里的人用晚餐早许多,到下午四点多就有人陆续来东旺用餐。大概和这里的人夜间的娱乐活动并不算多有关。
刘之言看时辰不算早了,出于敬重崔宁的意思,说什么也给崔宁拿了一百文做为她给授课的定金,趁着来用饭的人还不多,很是尊敬地把崔宁送出了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