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城主到底想干什么,所有人都在猜测。众说纷纭,议论纷纷。
其实李大城主什么也没干,只是坐在院子里抱着孩子晒太阳,顺便将一群孩子指使的团团转。
一成山庄脚下农家小院,李胜身着一身简单的装束,抱着周雪刚出生的小儿子,坐下院子里看着周雪的一儿一女带领着几个小家伙比赛干活,女孩子由李悦领头扫地,男孩子由李贺领着劈柴。
柴要劈的大小一致,摆放整齐,地要扫的干净,一尘不染。李胜抱着小娃娃做监督和评判,谁干的认真,做的仔细,就算赢。
李胜看着两队小孩,感叹小孩子真好,元气满满的,做什么事都干劲十足、全力以赴。
怀里的小娃娃还在睡觉,姐姐和兄长的争夺完全不影响他的睡眠。
李森从院外走进来,就看到大小姐在一片火热朝天的比赛中稳坐钓鱼台,看小孩子们的玩闹看的不亦乐乎。
李森走到李胜身边,李胜从茶壶里倒出一杯水递给李森,笑道“先喝口水。”
李森接过茶杯,一饮而尽,笑道“在小姐这里,看来是喝不到茶了。”
李胜笑道“在茶楼里喝的还不够?”
李森放下茶杯笑道“这不一样。”
然后正色道“小姐,跟踪的人已经全部甩掉了。跟踪咱们的一共三波人,第一波人是从北城就一直尾随着咱们,第二波是从茶铺才开始尾随咱们的,是那位小杨将军派的人,第三波人是李郡守家的人派来的,从咱们离开郡守府就一直跟着咱们。”
李胜问道“怎么甩掉的?”
李森回答道“第一波人让李一引走了,第二波人直接打跑了,第三波人我将他们的头颅送还给郡守夫人了。”
第一波人一直在北城活动,虽然没有恶意,但是不知道背后的主事之人是谁,小姐一直想查清楚,这次小姐离开北城,他们也一路尾随,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查查,看看他们的背后之人到底是谁?
至于第二波人,小姐曾经夸赞杨家军训练有素,实力强大,兄弟们早就想和他们交手了,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厉害,值得主帅夸赞。和他们切磋,兄弟们可是踊跃报名,若不是顾及以后身份暴露,和杨家军结仇,就不只是将他们赶走,会好好教训教训他们,让杨家军知道北城军的厉害。
至于第三波人,镇北侯府虽然没有成年的男丁,但是还有城主这位大夫人,周小姐岂是她们能够欺负的,看来上次给他们的警告还不够,这次就将这些人头送给郡守夫人,让她警醒警醒,若还是不知收敛,北城府不介意与李郡守为敌。
听到李森的回答,李胜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看着认真比赛的孩子们,李胜对李森说道“这些孩子精力旺盛,等咱们回去的时候就将他们带回去。”
这些孩子除了李悦和李贺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在街边乞讨,李胜看到了就将他们捡回来,养起来,如果他们愿意就送他们去北城,不愿意就送他们离开,这一路走来,李胜已经收养了无数孩子,将他们送回北城,现在院子里的是最近几天收养的。
北戎地方荒芜,经年打仗,人口奇缺,北城建立后,李胜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当地人生育,引进外地人在北城安家落户,收养大量无家可归的孤儿等一些列的措施来促进人口的增长。
为了促进当地人和外地人和睦相处、尽快融合在一起。
北城各地在思想上宣传大家各方的优良作风,倡导大家相亲相爱,团结合作共建美丽和谐的家园。
在行动上,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劳动、合作、聊天说笑。
渐渐的当地人和外来人在原先的相互戒备和纷争不断中开始变得友善、团结。
随着关系的友好,双方之间也开始联姻、交友,并携手共进、认同了北城的统治。
由于前几年战乱不断,虽然这几年北城人民的生活的到改善,婴儿不断的降生,也改善不了北城人人口严重缺少的这一缺陷。
一个地方要发展、要繁华,人口资源一样也不能少,更何况北城这样一个与夏朝相比也小不了多少诸侯国。
想当初,李胜消灭北戎,大夏朝举国欢腾,谋划着怎样统治北戎,瓜分北戎的财产、土地、资源。
北戎虽然荒凉,但是疆域辽阔,盛产马匹、牛羊,还有各种矿产,自然是惹人垂涎。
以前北戎自成一国,是敌对关系,要防备、抵御,大家不会多想。现在北戎灭亡,锋利的爪牙被除掉,只剩下柔嫩美味的果实供人们采撷,所以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得到最多的一份。
所以各方势力纷纷出手,一致对外,将这次消灭北戎的功臣李胜排除在外,不让李胜再插手北戎的事。想要将北戎收为己有。
可惜他们千算万算,算错了李胜的能力和心性,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万般筹谋,百般计划都落得一场空。
李胜自己招兵买马、筹集军饷,朝廷未出过一兵一马,就想夺取李胜的劳动成果,也得看李胜愿意不愿意。
李胜消灭北戎,名震大夏,三十万大军雄据北戎,无人敢戳其锋芒世间无数名臣良将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
朝廷的那些搅动是非,想要谋取胜利果实的各方势力被李胜连打带削地收拾了一顿,才消停下来,不敢再招惹李胜,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周家十一人封侯,李胜却只是被封了一个超品夫人的原因。
超品夫人无职无位,对于深宅夫人来说,是天大的荣耀,但是对于手握三军,能够消灭一个国家的元帅来说,那就是侮辱。
在那场你争我夺、杀人不见血的硝烟中,李胜虽然获得了胜利,掌握了实权,但是朝廷也没痛快地册封李胜,让李胜这位北城城主始终有实无名。
也让李胜虽然掌握着北城的实权,是位势力强大的诸侯,却始终无法与其他的郡守、王侯相提并论。
虽然天下皆知李胜才是北城王,朝廷只是想用名分压制李胜、警告各地藩王郡守,但是就是不明白李胜为什么就乖乖地接受了?
要知道以当时李胜的威望、势力和手段,想要得到一个北城王的封号,那可是轻而易举的事,李胜怎么就乖乖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