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寄出的家书
——致敬父母和那个年代
作者:张华
那个晚自习,张华一直坐在教室里没有动窝。中间休息时间,同桌王军和隔壁桌子开始聊起了电影《红高粱》,昨天学校刚组织看的。这两天大家闲聊的话题大多会说到这部片子。张华没有心情跟他们一块聊,可是也没办法安神看书。
自打国庆节回了一趟家,直到现今,他就多了一点心思。
国庆节的前一天下午,天快黑的时候,他从大巴车上挤下来。自己家离街上很近,走几分钟就拎着包进了家门。妈妈是刚从街上的面粉厂回家,他见了喊声妈,把包袱搁下来放在堂屋西墙边的木板凳上。妈妈在同龄人里头是属于个子高大的,身材高,又有点中年女性的富态,脸也是圆圆的,她见到儿子,开心的笑了笑说:“我们马上做饭”。
家里的房子是在张华念初二的那一年盖起来的,两层的小楼,比起原来的那栋两间的土砖平房好多了。厨房是在屋后搭起来的一层小平房,平时是烧柴生火做饭。他记得读小学的时候,爸爸作为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带头在家里搞起了沼气。通火的那一天,村子里来了不少队干部和邻居,大家看着蓝色的火苗从铁疙瘩灶台冒出来,都感觉新奇的不得了。只是后来没过多长时间,差不多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沼气停了,又继续用稻草、树枝儿作原料,在灶台上生火做饭。
晚饭的时候,桌子上有几样菜,荤的素的都有。张华心里清楚,爸妈知道自己国庆节会放假回来两天,一定是提前买了鱼。
晚饭吃完,张华帮着收拾碗筷,妈一个劲的说“不用”。他还是把妈妈洗好的几只碗往橱柜里放。昏黄的灯光下,柜子里黢黑,张华看到里面有两只盛着菜的碗,那样子是咸菜疙瘩什么的,可能是吃了还几天没吃完的,昏暗光线下看起来更黑。张华没吱声,收拾完回了楼上自己屋。
从家里到县一中的路程并不远,不到三十公里,不过每回坐大巴车去来都挺不容易的。车太少,人太多,好几次人都是被从车窗户里塞进去。一路颠簸,走走停停,差不多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县城的车站。
这样的路程往返,在高中生的眼里不算近。最开始上高一的时候,是一个月能回来一趟。后来上高二了,功课太紧张,周六也上课,有时候就隔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回趟家了。学校大食堂里的饭菜实在是没油水。每次回家,除了带大件被褥换洗,就是指望着打打牙祭了。毕竟妈妈做的饭菜才香。
这次从家里回学校后,张华脑子里时不时浮现橱柜里的那两碗黑菜。他以前也应该看到过,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看到时,心里突然感觉不是滋味。
好几天过去了,可张华心里一直放不下那个镜头。旁边的同桌还在有滋有味的说着那个高粱地的画面。他默默的跟自己说“爸妈该多吃些新鲜菜好菜呢”。他又默默的想了想,拿起笔,开始写:“爸妈,我这个月末赶上学校运动会,会有一个周五加周六,我没有报名参加项目。这个月底我就回来一趟… …”
那个月底周末的时候,张华没有回家。
起草于1988年冬某一天
修改于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