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见韩信镇住三军,这才转身入账。
“这韩信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几句话就把我那几个弟兄们给忽悠住了。”
刘邦坐在帐前,看着对面坐着一白衣书生,缓缓说道。
这白衣书生不是别人,正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大谋士,张良,张子房!
“大王还记得当时大军去南郑时,临时改变行军路线的事情吗?”张良慢慢将刘邦面前一尊青铜杯添满茶后,平声说道。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萧何跟我说过,就是这个韩信自作主张,提前在行军路上安排好了粮草。”刘邦满脸含笑,缓饮一口茶。
“所以说萧大人在月下追这个韩信,追的太划算了。”张良微微一笑。
“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走?”
“大王既然已经想好了,就不该再来考验在下。”
“你这个人精,跟你透个底儿,我下一步准备出巴蜀,东进!”刘邦声音一低,脸色郑重。
“出谋划策,定计天下,大王可以与我商量。但定国安邦,攻城略地,却不是我的长项。您不是刚刚拜了个大将军吗?这事您可以问他。”张良皱了皱眉。
“要不是你提醒,我都差点忘了。”
“我还记得韩信当年在项羽的手下干过执戟郎中,而且他对项羽的熟悉程度比大王强。”张良放下手中杯子轻声说道。
刘邦听到张良之言,急忙宣人叫韩信去了,不多时丁帆已到了账内,入座后,三人一番闲聊。
“韩信,我可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把你送到这个大将军的位置。你也看到了,下面很多将军们不服气啊,尤其是我那帮沛县老弟兄。不过你也不要生他们的气,毕竟他们随我东征西战,出生入死。论功劳,那个个都是战功赫赫,突然把你推上这个位置,他们心里不服,有情绪,也可以理解。”
刘邦心平气和的跟丁帆侃了一通。
“大王,放心。我保证不让你丢脸。”丁帆听着刘邦言里言外的,无非就是想说,你现在是大将军,总得拿出点真本事,就算我把你封为大将军,你自己没本事,那也等于个屁。
毕竟下面的将军们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你要不给力,那我也保不住你。
“那你看下一步计划应该怎么走?”刘邦一脸求教之色。
丁帆心里暗笑,你和张良二人早就在大帐里面商议好了,有这么个大辅助奶着你,你还来问老子?明摆着考验老子。
好在丁帆在外面封将立令的时候,已经仔细回忆了韩信当年的行军路线,以及兵法阵法,不然真能栽在刘邦这家伙手里。
“出巴蜀,入关中,定三秦!”丁帆对答如流。
果然刘邦悄悄与张良对视一眼,似乎彼此心照不宣,但眼神中已有赞许之意。
“可是我们师出无名啊。”刘邦脸色一难。
“您是汉王,关中本来就是您的属地,您在自己的属地走走犯法吗?”丁帆还真不知道当年楚汉之间具体的猫腻,随口这么一说。
刘邦哈哈大笑不语。
“大王因何发笑?”丁帆不解。
“项羽和章邯,董翳可不会这么认为。”刘邦道。
“不会这么认为那就打到他们这么认为为止,这天下就是看谁拳头大。项羽拳头硬,他就有话语权,如果大王比项羽拳头还硬,那不就是您说了算吗?”
丁帆这番粗浅的道理几乎让刘邦的张良笑掉了大牙。
因为这么粗浅的道理刘邦和张良岂会不懂?此时此刻两人看着丁帆就像是看着一个傻子。
刘邦心里后悔的要死,怎么就选了这么个蠢猪当了大将军呢?
“大王为什么用这种眼神看我?”丁帆又不是傻子,他可不认为刘邦这种眼神是在佩服自己。
“你说呢,老子拜你为将,你半天就憋出这么一句话来?要是老子能打得过项羽还用你教?”刘邦瞬间嘴里开始彪脏话,一副小痞子的嘴脸一览无余。
丁帆见刘邦也没个大王的样子了,反而瞬间觉得聊天自然了,这语气就对了嘛。
“大王说的是,不说项羽,就连章邯、董翳之辈,你也打不过。”丁帆想了想说道。
“韩信,你怎么跟大王说话的?章邯是秦朝名将,大王打不过也就打不过了,但那个董翳,咱们大王还是能打过的。”
一旁的张良见丁帆说了大实话,忍不住驳斥。
张良这么幽默嘛?这是夸奖大王呢,还是在臭大王?丁帆一脸懵逼。
只见刘邦的脸色忽青忽紫,好一阵才开口:“你们说的对,老子打仗是不在行,可你们说说为什么老子就成了那项羽的眼中钉,肉中刺呢?”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大王得人心的手段厉害,所以用的是上兵,项羽攻城厉害,用的却是下兵。单从谋略上来讲,那项羽跟大王您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他十分忌惮您。”丁帆直言。
“行了,少拍马屁!”刘邦嘴上这么说,心里可受用至极。
“大王每下一城,得到的都是民心。项羽每下一城,失去的都是民心。从这个角度出发,项羽得到的土地越多,失去的民心越多。而齐地老田家反叛就是个例子,也可以说是各地反楚的导火~索。”丁帆细细讲着,有理有据。
“什么索?”刘邦没听明白。
“导火~索就是说炮仗上面的那个引线,我称之为导火~索。”丁帆的现代化语言毕竟和楚汉语言稍有出入。
“有新意,你接着说。”刘邦现在觉得丁帆有点见识,原来这小子是个慢热型的。
“这个导火~索一旦点燃,那将是遍地爆炸。所以我们要趁机出巴蜀,定三秦。”丁帆定语道。
“可你不是说我打不过章邯吗?”
“大王你是打不过,这不是有我吗?再说章邯、董翳、司马欣三王有个致命特点,他们的封地都在秦地,属地的百姓都是秦人。那项羽当年坑杀了二十万秦军,而这三王都是先秦旧将,他们不想着为秦军报仇反而还投降了项羽,结果还全都封了王。请大王想想,秦人是不是恨三王更甚于恨项羽?”丁帆继续说道。
“精辟。”刘邦点头。
这时那边坐着的张良都听得心神一震。
“秦人苦楚久矣,我敢打赌,大王只要进军关中,责令士兵不犯秦人,秦人应该会放着炮仗夹道欢迎。”丁帆越说越顺畅。
“照实说吧,你需要多少兵马?”刘邦被丁帆一阵分析竟然觉得自己此刻已经赢了。
“大王有多少我便需要多少。”丁帆愣了愣道。
“好你个韩信,胃口不小嘛。我分兵五万给你,数月内击破章邯!”刘邦没有说具体时间,只是说了数月。
……
“报告大王,具细作探报,刘邦在蜀地招兵买马,似有东进迹象。”一士兵上前报告。
一紫衫中年正在书房中缓笔写字,听到有人报信,慢慢停下了手中毛笔。这人满脸沧桑,一副颓废之色,但听见刘邦有东进动作后,颓色尽去,双眸登时放光。
这人正是秦末名将章邯。
“哼,齐地老田家刚有点小动静,这刘痞子就按捺不住了。”章邯说完已派人通知董翳和司马欣。
是夜,几人已在章邯府上聚齐。
三人席地而坐,饮酒谈事。
“刘痞子若要东进,眼下只有五条道可走。即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还有祁山道。傥骆道和褒斜道就交给司马兄了,那里地势险要,只需两千精兵便可挡千军万马。剩下的三条道,我们相机行事,毕竟摸不准刘痞子的进兵路线。”章邯放下酒杯凝神道。
“我听说前段时间刘邦拜了一个大将军,叫韩信。”一旁的司马欣忽然说道。
“韩信?”章邯凝神半晌,回顾当世名将一圈,也不记得有这么号人物。
“曾在项王手下做过执戟郎中。”另一边的董翳咳嗽两声道。
“从未听过韩信有什么战绩,刘痞子肯用此人为将,汉军危矣。”章邯摇了一阵头,满脸失望。
三人酒过三巡,已有下人来报。
“大王,细作探报,樊哙、周勃各引一万余人正连夜抢修栈道。”
“你消息可准确?”章邯精神一振。
“万分准确,据说已经修了好几天了,抢修栈道的士兵都摔死了十几个。”那下人斩钉截铁的说道。
“刘痞子自毁栈道三百余里,秦岭栈道极为难修,没有一年半载绝不可能修通。” 章邯说完转看两人。
……
刘邦正在内室中与丞相萧何,大将军丁帆,参谋长张良等人商讨进军路线。几人从时机选定到行军路线,从具体战术到风险评估,一一进行了深刻的讨论。
“韩信!你他娘的糊弄老子?”
内室外忽然冲进一人,只见那人肩宽背阔,横眉圆目,正是樊哙。樊哙腰悬佩刀,进门一声断喝,把四人吓了一跳!
樊哙身后跟着周勃,周勃也是一脸怒气。
刘邦见樊哙进门甚是无礼,脸色一变正要怒斥,却听见韩信先开了口。
“樊将军,我又哪里得罪你了?”丁帆不明所以。
“大王起兵时间定于八月初,距今只有不足俩月,老子专门找来三十位当地名匠帮着修道。刚刚得知栈道要想修通,今年年底也完不成。你忽悠走老子的两万兵马做些无用功,不是糊弄老子是什么?”
樊哙这话说完脸都紫了。
“喂,什么你两万兵马,那不是还有我的一万么?”
樊哙身后的周勃急忙叫道,生怕樊哙把他那一万弟兄给顺手牵羊了。
“嘿嘿,咱哥俩谁的兵那不都一样么。”樊哙抓了几下腮,嘿嘿憨笑着。
“樊将军,你怎么知道那两万兵马做的是无用功,你又怎么知道八月初会误了大王出兵时间?”丁帆倒也不生气,平静的问道。
“那些带头修道的工匠们可是一等一的大师傅,他们修桥筑路难道比不上你?”樊哙哼了一声。
“这样吧,如果你们连夜加班尽心尽力的干到八月初,栈道没有修完,误了军机大事,大王砍我,与你们无关。如果是因为你们造谣生事,偷奸耍滑,故意拖延工期进度,我砍你俩。你们敢答应吗?”丁帆依旧平静的说着。
“有何不敢?”周勃、樊哙二人齐声喊道。
“那你们俩还在这愣着干什么?是等我治你们故意拖延工期之罪吗?”丁帆眼神犀利的扫了樊、周二人一眼。
待二人退下后,刘邦忽道:“韩信,你小子不会真要老子砍掉你的脑袋吧?”
“当然不会。”韩信说完将几人带到地形图前。
“诸位请看,东进关中,我大军需要穿越秦岭。而穿越秦岭有五条道可走,其中有两条道狭窄险恶,粮草无法运过,因此大军行不通。而子午道正在抢修,所以陈仓道和祁山道是我们理想的进军路线。”丁帆正色道。
“兵贵神速,大军东进,走子午道可直逼关中。可是我来南郑之时,听从子房建议烧掉了秦岭上栈道,现在虽然已经在修,但消息只怕已经传到了章邯的耳中,这让我们很被动啊。”刘邦说罢不住叹息。
“当时楚强汉弱,大王听从张先生的建议是非常明智的,否则项羽早带兵杀到汉中了。刚才大王又说怕修栈道的事情会传到章邯耳中,其实我最怕的是消息传不到章邯耳中。”丁帆声音一转。
这番话把刘邦惊得下巴掉了一地。
“这话怎么讲?”
“如果大王是章邯,听见我在修道会怎么做?”丁帆反问。
“当然会派兵驻守子午道,不过要看你的修道进度。”刘邦微微沉吟。
“如果七月初我突率大军奔袭陈仓,你又能怎么做?”丁帆不动声色道。
“那绝不可能。”刘邦摇头道。
“很有可能。”一旁的张良忽然接口。
“你修栈道是假,命灌婴率大军出祁山也是假,只有这兵渡陈仓才是真!”刘邦转脸看着张良,瞬间懂了,不由暗暗吸了口冷气,觉得眼前这人用兵之深,令人匪夷所思。
仅凭这一计,刘邦庆幸项羽当年没有重用韩信。
“大王,十日之后你带领大军集合在南郑校场,天亮前务必穿过七十里老鸭谷。因为我已经派人在那里扎下了三十座大营,粮草辎重萧大人都已为你备好。七月七日前必须到达陈仓。”丁帆看着刘邦冷静的说着。
“这时间会不会太急了?”
“一点都不急,三十日内行军千里,就算是乌龟都跑到了。”
“我说的是出兵太急。”
“大王,战机稍纵即逝,时间越久,越不安全。出兵前,我们的口令暗号是‘明修找道,暗度陈仓’,切记兵马未动之前,这口令只有我们四人知道。”丁帆再次嘱咐了一遍。
“明白。”
刘邦,张良,萧何三人齐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