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
在直隶有一大户人家,家资巨富。
有钱人自然重视教育,便准备聘一位老师,教自家孩子读书。结果这天忽悠有一个秀才登门拜访,毛遂自荐。
主人把他请进屋内,自然要考验一番。跟他聊了一番,发现此人言谈举止开朗豪爽,心中很是喜欢。请教名姓,秀才自言姓胡,名不值一提。主人看他确实很有才学,若只是单独教自己的孩子未免有些大材小用,当下便从家中划出一间屋子,给付师资让他开了个学堂,把乡里乡亲的孩子都弄来一起上学。
胡秀才授课之时,主人也来偷偷听过几次,发现他勤勤恳恳,学识渊博,跟其他那些文人秀士的有天壤之别。更特别的就是这位但凡出去玩,总是大半夜才回来。那时馆中早已闭门上拴,杂役们也早就睡下,这位不知怎么就能进来屋内。第二天准保把众人吓一跳,因为谁也没有起来给他开门。
时间一长,众人就议论开了,都认为这位搞不好是个狐狸精。但是主人却不以为意,毕竟从来没见这位害过人,况且如此才华横溢之士,便就是狐狸精又如何?依旧是对他以礼相待,并没有因为这些奇怪的事情对他不敬。
胡秀才知道主人家有一位女儿,很是漂亮贤惠,心中有意娶她为妻,于是便有事没事的暗示主人自己的这个想法。主人也不傻,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却不想把女儿嫁给他,便假装不懂。
就这样过了些时日,有一天,胡秀才请了几天假出门办事去了。第二天就来了一人,此人骑着一匹黝黑发亮的大毛驴,来在门前把驴拴好,请见主人。门房请教名姓,这位也不说。只说有要事求见。门房只得赶忙进去通禀。
主人出来迎接,一看这人年纪五十上下,衣着光鲜整洁,神态怡然优雅,定不是一位凡夫俗子。赶忙迎进正厅,落座看茶,一问来意,原来是给胡秀才做媒的。主人沉默了良久,说道:“小生与胡秀才交情莫逆,虽非亲兄弟,也差不了多少,不必再用联姻来加深我俩之间的感情了吧。何况小女早已经许配他人,还是劳烦先生回头代我谢谢胡公子的错爱吧。”
来客喝了口茶,说道:“胡秀才对令媛是真心倾慕,而且我也知道令媛并没有婚约在身。我们两家结亲不正是亲上加亲的好事一桩么?先生何必用此借口来敷衍我呢?”
主人摇头不语,来客便又再三请求,主人始终不同意。
来客这时脸上就有点挂不住了,说道:“我胡家也是名门望族,哪里比不上先生家呢?何况胡秀才本人也是仪表堂堂,博学多才,又是哪里配不上你家小姐呢?”
主人这时也让他缠的有些烦了,一时气上心来,便直截了当的说道:“我也没别的意思,就只是觉得胡秀才实为异类,我们两家联姻实在是不合适。”
不曾想此话一出,那来客气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指着主人鼻子就开骂了:“你这匹夫!说谁异类呢?我看你才是异类!我们仙家异人,论相貌,论才学,哪点不比你类强?与你联姻那是看得起你,你竟然口出如此不敬之言,太混蛋了!”
主人也烦了,噌的一下也站了起来,指着来客也骂上了:“你们这些禽兽之徒,修炼歪门邪道迷惑苍生,干的坏事还少吗?还敢自称仙家?还想来攀亲?真正是不要脸到极点!你才是混蛋!”
“你混蛋!”
“你混蛋!”
这两位骂的欢,那家人院工的能听不见吗?一会儿功夫就都聚过来了。但也只是看着,不敢上前劝解。
这时来客忍不住了,首先动起手来,一下跳过来就要抓主人的衣领子。这位主人反应挺快,抽身躲开了,接着喊了一句:“你们都愣着干什么?等着你家主人挨打吗?还不赶紧给我把这个畜生打了出去!”
这一声令下,众人有的拿扁担,有的拿铁锹,有的拿着擀面杖就下了手了。这谁能顶得住,那来客见势不妙抱着头就跑了,栓门口那驴都不要了。
众人撵到门前,便没有再追。回头看这毛驴,大耳朵长尾巴,个头真是不小。有人过来想把它牵进院中,却怎么拽它也不走。另一人便在后面拿着棍子照着它的屁股来了一下,结果这驴顺势就躺到了地上,嘭的一声起了一阵烟雾。烟散之后众人再一看,哪里还有大黑驴,只有一只嘤嘤叫着的小草虫而已。原来是障眼法。
主人觉得跟这位来客如此一闹,他必定会回来报复,于是赶忙花钱雇了十几位身强体壮的小伙,把自家宅院守备了起来。果然就在第二天,一队狐兵奔着他家就来了。粗略一数,大概有三四十位。这些畜生大多跟人无异,也有一些没有修炼完全的。狐头人身的,还有的虽有了人面,但是耳朵眼睛的还是那狐狸模样;还有的整个就是狐狸样子,不过能够站立行走罢了。这些狐兵,修炼的成了人型的就骑着马,那些没大有人形的便步行。手里都拿着家伙,有刀有剑,有戈有弩。马嘶狐鸣,浩浩荡荡,来势汹汹。
早有探子来禀报主人,他赶忙命人把大门关好,拴上门闩,还顶上了两根大粗木头。狐兵来在门前,围着院墙转了一圈,没找到好进攻的地方,便开始叫阵,扬言再不出来受死,就要放火烧房子。
主人害怕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他雇的那些壮小伙里有几位勇猛果敢的,便招呼众人拿起家伙冲了出去与狐兵战在了一处。只见这两帮人打的那个热闹,刀枪棍棒你来我往,投石射箭飞来飞去。双方是互有损伤,却倒是没人死亡。终于狐兵抵挡不住,丢盔卸甲的逃跑而去。众人也没远追,看那狐兵遗落的兵器,铮铮发亮跟那霜雪一般,过去捡起来一看,却原来只是高粱杆子叶子之类的东西。
众人都乐了:“原来这些畜生就这点本事。”不过还是担心会再回来报复,于是戒备更加森严了。
果然又过一天,众人正在一起安排这日的事务之时,忽然一个巨人从天而降,落在院中。这巨人身高一丈(三米多)开外,身宽数尺(一尺大约33厘米),手持大刀挥舞着见人就砍。好在这巨人动作有点慢,人们都躲开了。接着众人便抄起弓箭石块的朝那巨人就下手了。一番乱揍,终于把那巨人打倒在地,又是一阵烟雾散去,再一看原来只是个稻草人。
众人这回更觉得这帮狐狸没啥了不起了。这一战之后,连着三天狐狸没有再来骚扰,这防备就有点松懈了。结果这天主人正在茅房里上大号呢,忽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几个狐兵朝他奔来。这位吓得裤子都没来得及提起身就跑。狐兵搭弓抽箭,对着他就一阵乱射,全都给他扎在了屁股上,疼得他大喊大叫。众人闻声而来,拿着家伙把狐兵打跑了。再一看主人的屁股,跟刺猬一样了。叫来医生拔出箭矢一看,原来只是些蒿草杆子而已,没什么大碍。
如此这般的闹腾了一个多月,狐兵来去无常,虽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伤害,但是整日的这样戒备森严、提心吊胆的也是让主人苦不堪言。
这一天,胡秀才亲自领着一帮狐兵来了。主人也率众来在门外,胡秀才看见了他,慌忙躲避进狐兵背后藏了起来。主人早就看见他了,便呼喊着让他来前答话。胡秀才没有办法,只好来在主人跟前。主人说道:“我自认对你一向以礼相待,从来没有亏待过你,你为何要兴兵来与我对峙呢?”
胡秀才面有愧色,低头不语。有几个狐兵以为他受了训斥,便举弓要射,胡秀才赶忙制止。主人看他也不是不通情理,便上前拉起了他的手,将他请进屋内,命人摆下酒宴,入座相谈。
主人给他倒了一杯酒,不慌不忙的说道:“胡先生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应当理解我的心情啊。话说如你我这般的交情,我自然应该是非常高兴的将女儿嫁于先生。但是先生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跟普通人实在是大相径庭,小女身单体弱,想必先生也能觉出这样的姻缘并不合适吧?况且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先生为何还要这般的执着呢?”
胡秀才脸已经通红,也不知道是酒劲还是羞愧,低头不语。主人又接着说道:“不过话说回来,你我如此大闹一场也没有太大关系,并不影响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先生若是不嫌弃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我膝下还有一子,正在先生门下读书。如今已是十五岁了,愿得坦腹床下,不知贵府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
题外话插播。上文中有一句书中原文:“愿得坦腹床下”,这里有一个典故,叫做“坦腹东床”。说的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字逸少,小的时候就声名在外了,都说他风度翩翩,颇有节操。当时的太傅郗鉴有一女儿,到了嫁人的年纪。他便让门生跟丞相王导(这位是王羲之的大伯)说一声,准备从他家的孩子中选一女婿。王家的孩子们听说了之后,都精心修饰打扮一番等待着郗鉴来选。只有王羲之不在乎,依然敞着怀露着大白肚皮在东床上躺着乘凉,神色自若。郗鉴来到就被他的大白肚皮迷住了,说道:“这位不错,我喜欢”。过来一问,正是王羲之,便把自己女儿嫁给了他。此后这个成语便成了女婿的代名词。
胡秀才听他这样一说,一下子变得高兴起来,说道:“这自然是好。在下有位小妹,比公子小一岁,长相并不难看,将她许配你家公子正合适,先生觉得如何?”
主人当然应允,起身拜谢,胡秀才也赶忙起身还礼。两人这就算说开了,于是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的就开喝了,尽释前嫌。主人还命人搬来好酒,又摆下两桌酒宴,将胡秀才带来的哪些随从也款待了一番。席间主人问到胡秀才的住处,准备择日命人带好聘礼上门提亲。胡秀才却婉言谢绝了:“小妹如今还尚未到婚配的年龄,不过有您的口头之约我就放心了。待到小妹适婚之时,我再来与先生约定提亲的日子也不迟。”。主人也不在多言,还是继续喝酒聊天。一直喝到天黑,点上灯又继续喝。直喝到众人都酩酊大醉才告辞离去。从此主人家中便安定了下来。
日子又过去了一年多,胡秀才始终没有再出现。旁人都认为这位准是忘了婚约了,都劝主人再给公子另择人家。但是主人却坚持再等:“我已跟他立下约定,怎么能不讲信用?我相信胡公子,他一定会来的。”
又过了半年多,胡秀才突然出现了。两人一番见礼,厅堂落座,寒暄了几句之后,胡秀才说道:“我家小妹已然成人了,请先生择吉日,到时我先把小妹送来府上与公子成亲,侍奉公婆。”
主人很高兴,便请来方士掐算了个良辰吉日,两人又简单商议一番,胡秀才便告辞而去。
到了那天夜里,果然来了一队车马。都是用红绸装饰一新,一看就是送亲的队伍。来人先把新娘子搀扶进屋,然后就是一件一件的搬嫁妆。这嫁妆多的,几乎都要把屋子摆满了。接下来就是仪式典礼。公婆看了看这新娘子,真是温柔贤淑,美丽端庄,高兴的嘴都合不上了。来送亲的是胡秀才和他的一位弟弟,这位也是一表人才,谈吐风趣优雅,酒量也大得很,一直喝到天亮才离开。
这位新媳妇本事也不小,能够预知将来的年景好坏,所以家中的生产经营都是让他做主。那自然有赚无赔,家资比以前更加充盈了。胡秀才兄弟两人也时常陪着老夫人来看望女儿,邻里邻居的也都见过,都说这家是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