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内,刘墉把御赐人三口铡刀,命人抬到了公堂上。刘兴以及庄亲王,原雍正爷御前太监德林都感到欣慰。
王爷道:“好极了,这下可以好好的整治一下贪官了。”
德林公公对刘墉道:“刘大人,既然皇上让你审理彩云一案,很明显皇上对当年的事情略知一二。”
刘墉道:“也许是,不过得让皇上知道熹妃娘娘尚在人间。”
这时刘兴高兴的从熹妃娘娘屋里出来道:“老爷,大喜啊。”
刘统勋,纪昀、王爷、刘墉以及德林公公,感到惊讶。
刘墉道:“刘兴,什么事情?”
刘兴道:“老爷,娘娘的眼睛看的见了。”
这时众人大喜。
刘墉道:“快带我去看看。”
这时他们来到了熹妃面前。
熹妃娘娘看着刘墉及各位大人还有德林公公说道:“你们辛苦了刘兴真实神医呀让本宫重见光明。”
这时众人跪道:“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刘统勋含着泪道:“娘娘,你还认识老臣吗?”
熹妃道:“刘爱卿,本宫当年离开皇宫的时候你还是年轻的小伙子,没想到你也老了。”
刘统勋道:“娘娘,老臣老了。”
熹妃娘娘看到了庄亲王道:“十六弟,别来无恙。”
王爷跪含泪道:“皇嫂,你受苦了。”
纪昀道:“娘娘,眼睛刚刚恢复,可以注意劳累。”
刘兴道:“对对心情好点。”
熹妃娘娘让王爷起来,看到了德林公公说道:“德林,当年救命之恩本宫来日再报。”
德林跪道:“娘娘,老奴不求回报。”
熹妃扶起了德林,对王爷道:“御弟,当年雍正爷是怎么死的?”
王爷道:“皇嫂,当年先帝得知你被冤枉后…………。”
王爷渐渐的回忆到了四十年前,雍正爷在养心殿,龙床上躺着心如刀割难过,这时他把庄亲王叫到了养心殿。
庄亲王跪道:“四哥。”
帝含泪道:“御弟快快起来。”
王爷道:“皇上你这是?”
帝含泪道:“御弟呀,你说熹妃娘娘怎么会这样对朕,朕对她不薄啊!”
王爷含泪道:“皇上,臣弟早就跟你说过,皇嫂不可能那样做,你完全被刘妃蒙蔽了呀。臣弟早就给你说过当时你也不听劝非要至于她死地啊。”
帝曰:“御弟,朕也知道熹妃娘娘不可能做那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刘妃她亲眼所见她摆下贡品诅咒朕的江山来得不清不楚。”
王爷道:“皇上啊!你光听刘妃一面之词就相信了,你当时怎么不问清楚?”
帝曰:“什么!你是说朕冤枉了熹妃?你有什么证据吗?”
王爷道:“皇上景仁宫皇嫂的贴身丫鬟彩云发誓的告诉我,那天娘娘正在为你祈福,可是那天刘妃正派人暗中监视着熹妃娘娘。所以第二天在你寿辰的时候刘妃才妖言惑众你就信以为真。”
帝这才恍然大悟曰:“朕真是糊涂,御弟彩云怎么样?”
王爷道:“彩云死于非命。”
这时雍正爷感觉心如刀割一般疼痛含泪哭泣道:“熹妃,朕对不起你,朕是个昏君。”
王爷道:“皇上莫急,皇嫂已经被我暗中救下了。”
帝曰:“什么?真的?”
王爷点头道:“对,我还有刘统勋,德林,你赐她死的时候是于忠替代了娘娘。”
帝惊曰:“什么!朕何时下过这样的旨意?”
王爷道:“什么?你没有赐死熹妃?”
帝曰:“朕只是吓唬吓唬她,我没有让她死啊!”
王爷道:“那熹妃娘娘说,是你让马琳传旨让熹妃娘娘悬梁自尽的。”
帝曰:“大胆的马琳,居然敢假传圣旨。”
这时帝气的吐血三口,暴毙而死。
王爷道:“皇上,你怎么了。”
帝曰:“最近朕老是觉得刘妃行为可疑,御弟我问你弘历在哪?”
王爷道:“弘历在庄亲王府。”
帝曰:“好好,御弟朕这就写遗嘱,封弘历为皇太子,朕驾崩后,你和刘统勋,张廷玉,一定要扶保弘历登基,他年号就叫乾隆吧。还有一件事,就是帮朕找到熹妃,迎她还朝,然后替于忠,彩云报仇。”
王爷含泪道:“皇上!臣弟遵旨。”
帝含泪曰:“御弟,替朕拿来一张纸,朕要向熹妃写道歉信,麻烦御弟找到她后交给她。”
王爷含泪道:“臣遵旨。”
于是在雍正十三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驾崩于养心殿。庄亲王与军机大臣刘统勋,还有雍正朝重臣张廷玉,根据雍正遗照拥护爱新觉罗.弘历继承大统。第二年改为乾隆元年。
南书房王爷把经过说了一遍,熹妃娘娘含泪哭泣道:“皇上~。”
王爷把当年雍正写的信递给了熹妃娘娘,熹妃娘娘打开信看到:
当朕得知爱妃蒙冤受屈后,朕悔不当初。
不该听信谗言,将你打入冷宫。
怪朕不查明真相,听信于奸妃,是朕之过也。
也许朕今生不能和你见面,可是你在朕心里的位置永远不会变。
你可以怨朕、恨朕、也可以骂朕是昏君,只求你回来扶保弘历成就帝业,那时朕死而无憾。
写于???雍正十二年八月二十日
熹妃娘娘看完后,泪如雨下说道:“看来皇上还记得本宫。”
王爷含泪道:“是啊!雍正爷没有忘了你,他驾崩前还在惦记你。”
刘墉道:“娘娘,眼里刚刚好,不要过于悲痛,臣这就把真相告诉他。”
纪昀道:“刘兄我和你一起去。”
于是刘墉,纪晓岚二人来到了御书房,这时乾隆皇帝正在批阅。
太监道:“皇上,刘墉纪晓岚求见。”
帝曰:“宣。”
太监道:“是。”
纪晓岚与刘墉来到皇上面前跪道:“臣给皇上请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帝曰:“起来吧。”
“谢皇上。”二位道。
帝曰:“二位爱卿今天怎么突然想起进宫了。”
纪昀道:“皇上,这不是想你了吗。”
刘墉笑道:“是啊皇上我们找你出去喝点小酒去呢。”
帝笑道曰:“哎呦,这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还请朕喝酒。”
纪昀道:“皇上,你整天忙里忙外的我们做臣子看着心疼啊,所以我俩今天来找你出去散散心的。”
刘墉道:“皇上,你整天跟着和大人喝酒,跟他混能混出什么玩意。我们也想跟皇上亲热亲热。”
帝道:“这什么话,说的朕跟你们没喝过酒似的。”
刘墉道:“皇上恕罪,今天臣特意出腰包请皇上吃饭呢,皇上你得给个面子不是?”
帝曰:“好啊,那朕就勉为其难吧。”
这时听到门外道:“皇上,奴才和珅求见。”
刘墉对纪昀道:“得这会不用我请客了。”
纪昀笑道:“哈哈哈,也是。”
帝曰:“和大人来了。”
和珅道:“听说刘墉今天请客怎么会少的了我。”
刘墉道:“和珅,我发现你这个脸比城墙还厚。”
和珅道:“刘罗锅,这是什么话,以前你在我府没少吃吧,吃你一顿能死么?”
纪昀笑道:“和珅,今天我们是请皇上吃饭,你不在其中哦。”
和珅道:“纪昀,咱哥俩谁跟谁,我们是同僚吗是不是?同僚一起吃个饭不就挺好的吗?”
纪昀道:“慢着和大人,我跟刘大人是一伙的。”
和珅委屈的眼神对皇上说:“皇上,你看看纪晓岚跟刘墉联合欺负我。”
这时逗的乾隆帝笑道:“你们三个真逗,行了别闹了我们四个去哪里?”
和珅道:“对了,在前门大街大栅栏里,有一家饭馆,饭菜做的不错我经常在哪吃。”
于是四个人便服来到了大栅栏街里的一家饭馆落了座。
小二连忙招待说道:“四位爷吃点什么?”
和珅道:“小二,把你这最好的酒,最好的菜端上来。”
小二道:“好嘞,你稍等。”
不一会儿,上好了酒菜,他们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帝曰:“刘墉,上次朕交代你的事情怎么样了?”
刘墉道:“回三爷,你是说彩云的事还是找格格的事情?”
帝曰:“眼下先把彩云之事给了了。”
刘墉道:“皇上,彩云当年之死是跟宫里的一桩奇案说起。”
帝曰:“此话怎讲?”
刘墉道:“皇上可否还记得小时候彩云带你去冷宫看一位娘娘?”
帝曰:“朕记得,冷宫哪位娘娘便是朕的生身之母。”
刘墉道:“皇上你可知道当年熹妃娘娘如何被先帝打入冷宫的吗?”
帝曰:“这个朕不太清楚。”
刘墉把当年刘妃如何陷害熹妃娘娘的事情说了一遍,彩云怎么死的,熹妃娘娘怎么逃出去的统统说了一遍。
乾隆爷这才明白为什么当年自己的额娘平白无故的被雍正爷打入了冷宫。
帝曰:“原来如此,怪不得朕登基的事情皇叔给朕说要叫刘妃额娘,尊他为皇太后。原来背后是一个大阴谋。”
和珅道这件事后惊奇得说道:“什么?当今的太后不是皇上额娘?”
帝曰:“没错,当今的太后不是朕的额娘,她就是当年陷害额娘的主谋。”
这时和珅眼瞪的大大的发呆说道:“天地下还有如此恶毒的女人,简直比吕后还恶毒啊。”
帝对刘墉道:“刘墉,彩云之死确实跟当年事情有关?你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人?”
刘墉道:“就是马琳,马琳已被我关押,可是娘娘她……。”
帝曰:“我额娘已经被雍正爷赐死了。”
刘墉道:“不,没有,当年让熹妃娘娘死的不是先皇,而是哪马琳假传先皇圣旨。是被我父亲,庄亲王、还有德林他们暗中把娘娘救了下来。”
帝惊喜道:“什么?这说朕的额娘没有死?”
刘墉道:“没有死,她们把熹妃娘娘救出后他们联手将娘娘送出了宫外。四十年后,臣在苏州府遇见了熹妃娘娘。”
这时帝又惊又喜说道:“刘爱卿,你说的是真的?朕的额娘在哪里?”
刘墉道:“皇上,额娘就在臣的南书房。”
帝惊喜含泪道:“刘墉,这么说是你救了朕的额娘,朕给你下跪谢恩。”
说着皇上要给刘墉下跪,刘墉吓得连忙扶起道:“三爷别这样,君不能拜臣啊。”
帝曰:“刘墉,快带朕去见额娘。”
刘墉道:“好,我得结账。”
和珅道:“我来结账。”
四人结完账后,直奔南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