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易守难攻。两军对峙,秦王亲自督战,在函谷关上看着五国联军,面不改色,秦国别无选择,只有一战。秦王身旁是相国张仪和有秦国智囊之称的嬴疾,还有秦国大将嬴华。
五国联军的统帅是昔日的秦国大良造公孙衍,如今他配五国相印,率领韩赵魏楚燕五国攻打秦国。他原本就是魏国人,如今眼看秦国坐大,想要维持战国七雄的均势,游走列国,促成今日之战。
“公孙先生,别来无恙!”秦王居高临下向公孙衍喊话。
“谢秦王挂念!秦王还是担心自己吧!今日衍率五国伐秦,秦王若是开关投降,秦国百姓可免受刀兵之苦!”
“公孙衍!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狂妄至极!明年今日便是你的祭日!”嬴华怒怼。
“不得无礼,公孙先生,大才,昔日也曾为我大秦立下汗马功劳,是寡人怠慢了公孙先生。”
“王上仁厚,但是这公孙衍今日竟率五国攻秦,即便王上再惜才,公孙衍也不能再为秦效力,留着,便是秦国大患。”嬴疾建议秦王于此战杀了公孙衍。
“战国,群雄并起,一国独强,无趣。留着公孙衍,留着一个够格的对手,能让寡人胜不骄,败不馁。一个强大的对手,能让自己更加强大。通过不断与强大的对手交锋,不断知道自己的短处,难道不是好事?”秦王心有大志,也爱才惜才。
“王上大志向大胸襟,张仪拜服。战胜强敌不易,留着强敌鞭策自己,更难!王上王霸天下,只待时运,天意若在秦,非他一个公孙衍所能阻拦。”
“嬴华将军,秦国战神,此战将是你最后一战,若是吃饱喝足,就速速出来受死!”公孙衍在函谷关下叫阵嬴华,因只他脾气爆,想故意挑衅他。
“可恶!王上,臣去教训他!”嬴华气极。
“慢!”秦王拦住气头上的嬴华,继续说道,“坚守不出,非寡人王命,不可出关!”
“为何!”嬴华不解。
“回营。”秦王没有作答,只让众人回主帐再议。
秦王回到军帐,只见嬴稷已在军帐中,朝秦王跑来,“父王!”
秦王根本就没想到嬴稷回出现在这里,顺势抱起嬴稷,关心问道:“稷儿,你怎么来了?”
“我是跟相国来的。”
“张仪,这是怎么回事?”
“王上,稷公子想来函谷关与王上并肩御敌,臣便带上他了。”
“胡闹,稷儿还小,这不是他该来的地方!来人!”秦王爱子心切,还是第一次呵斥张仪。
“父王且慢!五国攻秦,秦国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孩儿年纪尚小,不能沙场报国,但是我嬴稷身为秦国公子,筹钱济军,理所应当,亲临现场,与将士同心,更是本分,出谋献策,力所能及。”嬴稷字里行间透着一国公子应有的担当。
“何人教你?”秦王见嬴稷说得头头是道,不像一个五岁小孩应有的言辞,本以为是他母亲或者张仪所教,便问嬴稷。
“心中所想,不需人教。”嬴稷答道。
“是吗?”秦王看了眼张仪。
“公子聪慧,臣哪教得出来啊,王上雄才大略,公子天资过人,天佑大秦!”张仪顺势夸了秦王和公子嬴稷。
一边的嬴疾见状又喜又忧,公子嬴稷确实聪慧,秦王也偏爱,可是他的母亲却不是王后,他只是庶子。而王后也有一个儿子,周天子虽然衰微,但是诸侯间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依然传承至今。将来嬴稷若是被立为太子,王后必不会善罢甘休,秦国将有腥风血雨。嬴稷若是个纨绔子弟倒好了,只做个秦王宠爱的幼子。但他作为嬴稷的亲叔公,有这么个侄子,倒是想不高兴都难。也罢,王储之争,日后再说。
“王上,为何坚守不出啊!”嬴华不死心,依旧缠着秦王要一个解释。
“五国联军,山长水远,粮草未必接济得上。坚守不出,消耗他们的粮草和军心。而且时间一久。五国此生嫌隙。”嬴稷转了转两眼珠说道。
“不亏我儿!嬴华,懂了吗?”秦王听完嬴稷的说辞,喜上眉梢,想不到嬴稷小小年纪,竟然能比大人还要有远见,另外也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嬴华数落一通。
嬴华这才收起暴脾气,乖乖等候秦王发出允许进攻的命令。嬴华,在战场上万夫莫敌,可惜谋略欠佳。
“公子有远谋,韩赵魏有宿怨,在此之前,魏国攻打了韩国两城,赵国占领魏国三城。战国距此相对较远,粮车需经魏国运至函谷关,韩国则有灾荒,收成不好,不出三月,恐怕三国便会因粮草分配不均而分道扬镳。”张仪分析现下的局势,韩赵魏可静观其变。
“燕国路途遥远,士兵从北境至中土,水土不服,不能久战,粮草接济不上,且齐国此次并未出兵,燕国不敢倾巢而出,他们的探子还需时刻关注齐国的动向,一旦有变,他们便会回援。”嬴疾补充分析燕国在此战中的角色。
“楚国虽然兵强马壮,为五国中的强国,但是楚人贪利忘义,世所共知,且楚国文臣武将不和,武将征战在外,可派使臣到楚国的朝堂上分析厉害,劝楚王退兵。楚国若退,剩余的四国,不值一提。”张仪提出可与楚国再度结盟。
“张子建议再次盟楚?这楚国已成五国之首,岂会轻易与秦再盟?”嬴疾问张仪。
“若是今日三晋可依附楚国打败秦国,他日三晋必定不会让楚国坐大,转而联合齐国攻打楚国,楚国又能否招架得住?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秦国要东出,就要攻打三晋,秦国要守关,也要三晋作为秦的屏障。”
“张仪伶牙俐齿,颠倒黑白,寡人佩服,如此,寡人便派你出使楚国,且看你唇齿一碰,能否退敌,即便无法退敌,寡人也不惧,你尽管一世!”
“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