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某中学学霸备战高考的演讲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在演讲中,为了激励考生努力,为了告诉家长努力的意义,学霸说: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在学霸,或者说学校领导认知里,学生每天早起、跑步、喊口号,是为了给自己“洗脑”坚定一种思维方式——
穷人家的孩子,只能通过考上一所好大学从而脱离贫困,进行改命。
虽然许多网友都在抨击这种功利主义的学习方式,但在当代利己至上、以钱为本的社会,这样的演讲有错吗?
你很难说,他是错的。但如果以这种目的进行学习,那么在我看来,他已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在访谈中,陈晓楠作为主持,问到了一个当代年轻人都极为关心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困惑,我得赢,我得找到赢得方法。以前大家都说要忠于梦想,忠于自己,但是现在为了避免被淘汰,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妥协,这种焦虑的现状要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跟某中学的演讲如出一辙——
为了让自己考上理想大学,为了避免淘汰,年轻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时间、爱好甚至自我,仅仅为了成绩而学习。罗羽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
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如何过看起来好的一生,那么你对于好的定义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对于好的标准,但是在当下,好的标准却似乎是唯一的——
赚钱即是一切。什么是好的医生?赚钱就是好的医生。
什么是好的老师?赚钱就是好的老师。
如果世界上所有职业的衡量标准都是是否赚钱,那这样做一切职业分工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大家都去做赚钱的工作就好了。人一生是否过得好,不该是外界对你的评判,而是你自己内心的想法——
你要去寻找什么内心的good(好),然后才可以过good的一生,这样才能避免随波逐流,拒绝与人攀比,不囿于他人评判标准的囚牢。
就罗羽自己而言,他认为好的标准千千万万,每个人对于好的评判也都各自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笃定内心,不贪婪的追求过多的good。
因为,一个good是好,复数的goods就变成了商品。这句话,大概就是对演讲里“土猪”最好的回答——
学生、学校当然要完成自身的职责,努力学习考上理想大学,但是如果把成绩当做唯一标准,并且强迫所有人接受这个标准,那么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引导方式。
我更希望看到老师告诉学生——
你可以努力学习,但如果,你喜欢音乐,喜欢下棋,甚至喜欢运动,你也可以努力去做,尝试去做,这并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通往正确人生的道路,也不只有一条。
与其立志拱大城市的白菜,不如做一只知识的“土猪”,会更加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