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萧然叫来下人收拾好房间,待灵儿睡下后,便又另行要了隔壁的厢房过夜。由于两人互相表白了心迹,仿佛这世界有了可以互相关心与信任的人,内心感到无比充实。
这一夜,竟然睡得香甜。
第二日一早,两人用过闻香楼精心准备的早点后,便从包袱中拣了必要之物,裹了一个小包,便于继续赶路。临行前,掌柜还特地叫来了马车送行。
对于闻香楼的殷勤款待,灵儿直到现在还未习惯,啧啧称奇的时候,不断询问那掌柜,梵阅究竟是何许人。掌柜却只是笑而不答,急的她直拿眼瞪他,他依然笑脸相迎。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灵儿小声地嘀咕,道:“然哥,你说那个叫梵阅的会不会有所图谋不轨啊?”
萧然见她一副较真的样子,不知为何觉得可爱了些,便笑道:“我们无钱无势,两袖清风,人家能图我们什么啊?”
“那可不一定,那梵阅能让闻香楼如此厚待我们,肯定是不缺钱,不缺势的主儿,若是要图谋我们,必然与钱财地位无关,指不定是其他什么东西。”说着,便俏媚紧锁,当真在思索自己身上有何事物会让人惦记。
萧然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自己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无论对方想要什么,怕也是早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得到了,就权当是给了饭钱酒钱了。
是以,见到灵儿如此较真,也不去劝她,毕竟两人均是第一次出来,多多思考总是好的。见马车准备妥当,便对那掌柜认真谢过,然后携了兀自还在纠结琢磨的灵儿上了马车。
一阵马鞭响起,马车哗啦哗啦地往抚苑之都行驶起来。
马车颠簸之中,想起昨日的酒后真情表露,两人均是害羞矫情,两人反倒不如之前显得亲密,在马车当中面对面地坐着,互相觉得对方的眼中似有光芒,不敢对视,一个偏了头看窗外,一个则闭目养神。
良久,萧然才干咳一声,打破了车内的尴尬气氛,似是问灵儿,又似是自言自语,“不知道这抚苑之都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灵儿本来也觉得很是无聊,听他这么一问,便道:“我曾听小……”她本想说“听小姐说过”,旋即才不该提起,悻悻地偷瞧,见萧然脸色如常,并未气恼,又或是神情难过,便赶紧继续道:“那‘抚苑之都’,号称‘文娱’之都,你可可知它名字的由来?”
萧然自然不知,微笑摇头。
灵儿嘻嘻一笑,俏皮地道:“那么你可知道在武威天尊以前的文明么?”
萧然自然知道,在武威天尊以前的文明消亡了上千年,大陆分隔成许许多多的部族,正是武威天尊背弃家族,将天英族的学识财富广为散布,才统一了大陆,创建了现在的繁华文明。
灵儿不知萧然心中所想,见他不知,便饶有兴趣地继续道:“在上一代文明当中,文学艺术极其繁荣,后来随着文明的消亡,也都被埋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武威天尊常常引以为憾,便召集了许多对此有相同兴趣与学识的人,将仅存的文学艺术整理成典籍——《苑》。”
“苑?”萧然不明白其中含义。
“苑,就是文艺汇集之所的意思咯。”灵儿很是高兴自己能与他解说当中的含义,见萧然恍然的样子,更是讲得开心了。
灵儿自小便与南宫凝霜作伴,常常是灵儿讲一些趣事给她听,这讲故事的本领自然驾轻就熟。此番又是与心仪的人讲,心中更是欢喜异常,竟而有些亢奋,眉飞色舞,恨不得将自己所讲的事物尽数搬到萧然面前。
萧然能感受到她心中的喜悦,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并且是有心而发,与在南宫世家的时候比起来,算是极其罕见了。
“即便《苑》已编著而成,又大又厚,但是武威天尊每逢见到该书,仍自叹息,说这经过了无数人心血,又经过成千上万年积累的文化,直到现在只剩这单薄之册来传承了,便以手抚书,兀自叹息不止。”
“后来,武威天尊便将该书传给了阮姓弟子保管,从此担负起继续挖掘整理遗失的文化的使命。而这本书,在武威天尊仙逝之后,念及他的功绩,又因为他未能补全人类的文艺结晶,常自抚《苑》叹息,就将《苑》改名为《抚苑j集成大典》,而阮姓弟子世代镇守的城市也就成为了‘抚苑之都’。
灵儿口齿伶俐,将此中典故简洁而不失重点地讲完。因为涉及了武威天尊,萧然听得尤其认真。这是第一次听到关于武威天尊另一面的故事,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武威天尊这份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胸怀,若是换做自己,论才华固然不会服输于他,但这样的宽大胸襟和无私抱负,自己是否能及的上他呢?
他但毕竟从小就听了他太多与家族仇恨的事,即便自己也十分赞赏武威天尊,但心中却依然认为,这不是他背叛家族,对家族大开杀戒的借口。
萧然从小只在父亲那里学过基本的语言与认字,却从未接触过任何文学艺术相关的东西。其实,整个大陆,世人都奉行“尊武御道”理论,都只对武学有兴趣,没人会对一无是处的精神粮食有兴趣,所以真正懂的这方面的人,也是极少的。
武威天尊之所以提出“尊武御道”的理论,也是为了将武学一道与众多行业互相融合,以此来繁荣新的文明。所以,那位继承了《抚苑集成大典》的阮姓弟子,自然也得到了与文学艺术一脉相承的武学——《至圣问天录》。
该武学,是武威天尊整理古代文明遗留文化的时候,根据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以其中上古时期集文学大成者——孔圣为代表,以其思想核心所创,当中包含了:仁心诀、礼治诀、义首诀、中庸诀四种不同类型的运功方法。
无论是拳法、掌法、剑法……均可以这四种运功的特点来推动,便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相应的外功招式。所以,《至圣问天录》虽然是内功心法,却能包容各种外功。
这种包容特质,是武威天尊从那“孔圣”的核心思想——“仁”当中,结合自己的人生观,另行参悟出了新的思想——“仁心所向,包容天地”,从而研创出了这样包容万千的特殊武学。
相比起其他将内功心法和外功招式分开的武学来说,这样的武学则有了极大的优势,只需学得此内功,便能包容许多外功招式,将人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了内功上,则事半功倍。
由此可见,武威天尊在文学一脉的复兴方面,可谓煞费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