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湿寒,这小熊崽身上的绒毛泛着潮气,孙妙儿把它抱在怀里,它一个劲儿地往里钻着,渴望寻求温暖的港湾。
孙妙儿从麂皮水壶里取了些水,倒在手掌心里,熊崽子埋头舔舐着,水从手掌缝里漏掉些,还有些悉数尽了小熊崽的肚子,熊崽子意犹未尽地舔了舔舌头,到处嗅闻着。
“师傅,它这是怎么了?”孙妙儿见熊崽子开始像无头苍蝇般乱攒,心下着急,她连小猫小狗都没喂过,这突然从天而降一只小熊,倒是难为她了。
但总不能见死不救。
符玉迟面不改色,那竹篓里的草药已经被分门别类得整整齐齐,“它在找母熊的安慰,刚才你给它喂了水,它把你当成母熊了。”
“师傅,那我们把他送回去成不?”孙妙儿估摸着熊崽子估计还没断奶,倘若能找到母熊,说不定它还有一线生机。
符玉迟见手里的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起身过来,终于细细打量了这熊崽子两眼,“为师会医兽,自然也会看兽,这熊崽子天生体弱,母熊还有其他幼崽需要喂养,不愿意在它身上耗费功夫,把它弃了,肯定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况且现下沾染了你的气味,把它送回去也是死路一条。”
孙妙儿知道,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她无法改变的事,她把熊崽子抱在手里,自言自语起来,“熊崽子,别怪我,只能怪你运气太差,我救不了你,你就看自己的造化吧。”
这山里人迹罕至,而月余的熊崽子,没了母熊恐怕连几个时辰都撑不过去。
夜色深沉,银月偏过去,挪到了山洞口的西头,月光斜着洒进来,照着山洞里的一隅,符玉迟靠着石头沉沉睡去,那熊崽子的哼唧也逐渐微弱。
孙妙儿紧张得不敢闭眼,小心伸手探着熊崽子的鼻息,每次试过以后,总会缓一口气,庆幸还活着,又或者取些水来,倒在手心里喂着熊崽子。
熊崽子还算争气,每次都能将水喝得精光,孙妙儿又不敢多倒,只怕这熊崽子肠胃太弱,贪喝凉水,一下就嗝屁了。
也不知这样醒了多少次,直到月色东沉,第一缕晨光从上头打下来,落在孙妙儿的眼上,刺得她猛然清醒过来,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探怀里的熊崽子。
还是有气息的,似乎已经叫不醒了。
符玉迟不在山洞里头,竹篓和外袍都在,她不知他是什么时候出去的,只将熊崽子放在竹篓里,下面用草药垫着,只看它自己的命了。
孙妙儿伸了个懒腰,浑身睡得酸疼,从洞口探出头去,只见符玉迟从山坡背面上来,“师傅怎么不叫我?”
“你睡得沉,也不是什么要紧事。”符玉迟手里捧着一些菌子,暴雨过后,那些山里的鲜菌纷纷冒出了头,他贪恋这点美味,便沿路去找了些。
孙妙儿接过菌子,一下明白他的意思,“师傅,徒弟知道一道杂菌鲜蔬汤,那叫一个美味!”
“好了,不要嘴贫了,时辰不早了,先下山吧。再耽搁着,这鲜菌子都变成萎菌子了,为师还吃什么?”符玉迟进了山洞,正弯腰去背竹篓,见那熊崽子在里头躺着,也没出声。
孙妙儿想着既然没有熊奶,总归有羊奶牛奶的,昨日福蛋家的母羊刚下了羊崽子,多亏了师傅帮忙,今天去借些羊奶应该不成问题。
到了山脚下,两人分道扬镳,符玉迟回了药庐,孙妙儿则是背着熊崽子去了福蛋家里。
“呀,这不是符郎中的小徒弟吗,这会儿子怎么来了?”福蛋娘见是孙妙儿,擦了擦洗菜的手,迎上来问候。
孙妙儿不敢同旁人说自己捡了个熊崽子,只能胡乱编造个理由,“我家看门的大黄前几日下了崽,还是个独苗,可惜大黄昨日出去了就没再回来,眼看着狗崽子快饿死了,妙儿想问您家借些羊奶,不多的,一点就好!那大黄给我家看了一辈子的药材地,也是可怜!”
福蛋娘昨日受了符玉迟师徒的恩惠,人家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三只羊崽子给救回来,现下一点羊奶,她也是个爽快人,直言,“丫头,你去挤吧,羊在后头圈着呢。”
孙妙儿走到羊圈,那几只小羊已然比刚生出来的时候肥了不少,此刻正吃完奶躲在母羊的怀里头酣睡,那母羊似乎认得她,见她靠近,也不慌张。
“对不起了,小羊,我借些你的羊奶急用,过几天割点嫩草给你补补身子!”孙妙儿俯身上前,近了母羊的身,取出麂皮水壶,攥住母羊,却不敢使劲,断断续续挤了些羊奶出来,那母羊也有些不耐烦了,孙妙儿赶紧收了手,拧好水壶,出了羊圈。
出了福蛋家,孙妙儿慌乱地打开竹篓,熊崽子已然奄奄一息,呼吸微弱,孙妙儿捡起路边的草管子,将羊奶往熊崽子嘴里灌着。
那熊崽闻到奶香,像是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张口嘴,连着吞了几口羊奶,有了羊奶充饥,半柱香的功夫,熊崽子便缓过劲来,又有了哼唧的力气。
孙妙儿激动地把熊崽抱在手里,要是小满见到了,肯定会更喜欢的。
等到了孙家,还未来得及把竹篓放下,孙老太和小满已经焦灼地迎出来,“妙儿啊,你可算回来了,昨日,昨日你去哪里了啊!”
“昨日我随师父进山采药,谁料遇了暴雨,我们被困在山里,天亮才下山。”孙妙儿安抚着孙老太焦灼的心,揉了揉小满的头发。
孙老太听了这话,一时之间不知该当如何是好,愣愣道,“这……这,你和符郎中,你们是师徒不假,可终归你还是个闺女,以后要嫁人的,还是得紧张着自己的名声,这事可千万别给别人说。”
“放心吧,奶奶,师傅他是个正人君子,顶好的好人,若不是得了他的照顾,恐怕我早就被雨给淋病了,况且我是去学手艺的,要是在乎这些,反倒是此地无银三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