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逸已经到了京城一段时间了,京城的繁华与那大漠的荒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感叹道:“看来只有圣人才喜欢那‘大漠孤烟直’,我这俗人还是喜欢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这才是人该过的日子。”
李辰逸到了一个小酒馆里面,点了一壶酒,一碟花生米,一盘青菜,边吃边哼着歌,“戏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扇开合,锣鼓响又默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李辰逸自我陶醉在自己的世界,唱的正起兴的时候,突然听到,旁边桌子上有人在唉声叹气的,这让李辰逸很不满。
那个唉声叹气的男子虽然穿着朴素,但是自身散发着高贵的气质,这让李辰逸觉得此人绝不简单。
李辰逸喊了一句:“小二,在上一壶酒,来两碟牛肉。”
说完,他就坐在了那个男子旁边,说了句:“不介意,咱们一起喝酒吧。”
那个男子把一个酒杯放到了李辰逸的面前,随后给他到了一杯酒递给了李辰逸,但是他一句话也没有说。
李辰逸也干了,但是就在那个男子再次喝酒的时候,李辰逸拦住了他。李辰逸明显感觉到了眼前的这个人有心事。
李辰逸刚想要问他有什么心事,他想帮他开解一下,他话刚要说出口,就听到“呼噜”打鼾的声音。
李辰逸看到他这个样子,正准备起身离开,就听到男子说着梦话:“朱常询,你仗着父皇的喜爱,你这要爬到我这个大哥的头上啊!”
“朱常询”“大哥”这些熟悉的话语,让李辰逸心头一震,眼前的这个酒鬼该不会是将来的泰昌皇帝,朱常洛吧!
先是遇到将来的九千岁,现在又遇到将来的万岁,李辰逸有一种预感,他将要飞黄腾达,他下定决心他要把握好机会,正所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他脑中的历史飞速旋转,明末三大疑案此时应该还没有发生,于是他的心中有一计产生。
等到朱常洛醒了之后,他装模作样的掷了三个铜板,装作大惊失色的样子,吸引朱常洛的注意力。
朱常洛果然上钩了,问道:“怎么了?”
李辰逸凑到他的耳朵小声的说道:“公子有九五之命,可惜没有九五之运。”
朱常洛当然听懂了他说的话,朝着李辰逸做了个揖,也同样小声的说:“请先生教我。”
李辰逸摸了摸胡子,假装思索着,时间仿佛静止一般。
李辰逸早就想好了对策,只不过他故意拖延时间,看看这朱常洛的反应。
不过,他的反应不错,他在假装思索的时候,朱常洛一直都在低头虚心请教。当然就算朱常洛没有这么虚心,李辰逸也会出手帮助他的。
李辰逸说道:“公子的身边有小人会对您动手,只要您把我带在身边,在他动手的时候我帮您除了他。”
朱常洛看了看李辰逸,给了他一两银子,把他轰走了。只是边轰边说:“人家那江湖骗子都有自己的一套词,你这连词都没有,拿着钱滚吧。”
李辰逸只能无奈的离开了,这也不能怪李辰逸。他生活在不信算命的二十一世纪,科学盛行的年代,他又怎么会算命呢?
不过对于李辰逸来说这种结果并不算坏,第二次梃击案注定要发生,他到时候只要在关键时刻保护好朱常洛就可以了。到时候,李辰逸就算不会什么算卦的术语,他朱常洛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这就是穿越的好处。
他记得梃击案发生的时间是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的黄昏,但是现在已经是万历四十六年,只要再来一次梃击案,他就能够取得朱常洛的信任。
那么会是谁来在干一次梃击案呢?
李辰逸想到了,他找到了一个乞丐,想让他学点武艺,等他学会了,让他行刺朱常洛,然后他在出手,到时候,他在把锅推到朱常询身上,让朱常洛怀疑朱常询,他们兄弟两个本来关系就不好,也就不会双方开诚布公的谈心,也就不会细查下去,这样他就可以进入朱常洛的法眼。
但是他还需要一个帮手,保证能够在官府抓到刺客之前,解决掉他。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他的战友赵大刚。
他给赵大刚写了一封信,把他叫到了京城。
赵大刚一见面看到现在红光满面的李辰逸说道:“兄弟,最近过得不错呀,哪像兄弟我现在还得守在边疆,又冷又饿的。”
这才是李辰逸要的效果,假如赵大刚要是过得好好的,他怎么会来帮自己的忙呢?
李辰逸拿出了十两银子给赵大刚。李辰逸觉得要想让这赵大刚心甘情愿的当打手,还得慢慢来。
既然需要赵大刚的帮忙,李辰逸偷偷的把赵大刚的妻子和孩子的情况摸清了,而这才是让赵大刚出全力的保障。
李辰逸也没有多少钱,他准备去借高利贷,到时候他只要许诺三年之内,钱庄不找他还钱,三年之后他保证还钱庄十倍的钱。他要赌一把,扶持泰昌皇帝继位,再平了那个钱庄,这就是他打的如意算盘。
果然在他一顿忽悠之下,他还真的借到了高利贷,只不过他要把每天的行踪报告给钱庄。
接下来,他要谋划具体的行动步骤。
他要赌这一把。他必须要仔细再仔细,一旦有一步出了错,他恐怕别说向上爬了,就想要保住自己的这条命都难。
不过,他的这个赌几乎是空手套白狼,只要能成功,那就是零成本高收益。
此时他的内心真的是无比激动,几天都兴奋的睡不着觉,他现在没有那么讨厌这个时代了,假如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充满摄像头的年代,恐怕他永远都不会发迹。而这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将要成就李辰逸不平凡的一生。
他现在站在了十字路口,眼前有无数条路摆在了他的面前,他必须找到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