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辰松了口,却也没有立刻答应。萧七发也没有立刻再追着说什么,他知道这需要时间,他有这样子的耐心。
卫辰在军队这么多年,就像前世的那些公务员一样,你让他一下子离了体制,离了朝廷,离了铁饭碗,不经过一些心里的挣扎、没有下一定的决心是不可能的。
萧七发对卫辰说:“有时间多去萧府坐一坐,我跟你说一说我想做的事儿,多点儿时间,我们互相了解一下。你看如何?”
卫辰点头同意。
第三天,卫辰就到了萧府。这让萧七发有些意外,但还是很高兴的接待了他。双方并没有立刻聊票号和关于安保方面的事情,反而闲聊了很多。
卫辰给萧七发讲了很多在边军的趣事,讲的时候,那股子意气风发的劲头,又不自觉的表现了出来。但萧七发注意到了,一个人,只有在不得意的时候,才会对从前那么留恋。
萧七发则对现在午宋国的武器有很多兴趣,攻城用什么器械,守城有什么制式的武器。既然聊到了卫辰的专业,自然话题不断,两个人聊得很开心。
正聊着,院子里的欢呼声引起了卫辰的注意。
萧七发解释说:“下人们在打乒乓球。”
“乒乓球?”
“走,带你去看看我的发明!”
看了一会儿,卫辰笑了:“挺有意思!”
萧七发怂恿他:“怎么样?试试?”
“算了吧”卫辰抬了抬自己的左臂。
“你也看了,这个乒乓球,主要就是一条胳膊。你的左手能拿住球,左臂能保持平衡就可以。”
“这样么?”卫辰有了兴趣。
萧七发颇有耐心的教卫辰怎么发球,又给他演示了如何正手杀球和反手推挡。
这卫辰简直是一点就通,尤其正手杀球的要领。试了几板以后,他就打出了一记极为快速的正手侧身位抢攻。
可是,球被萧七发挡了回去。
“这就像两个人对打,如果全力施为,却不能一击而中,会遭到对方的反击。所以,就算是进攻,也要保持自己身体的平衡,这样才能做到连续进攻!”
两个人玩了一个下午,卫辰尽兴而归。
临走的时候,卫辰看着萧七发,感慨道:“萧公子,不来不知道。想不到萧公子这么小的年纪,很多事情已经能够达到触类旁通之境。这个乒乓球很好!”
萧七发笑着摆了摆手:“我将来要办的事情更好,但孤木不成林,我需要人帮我……”
卫辰走了,萧七发开始想自己的这些事情。
三件大事当中,这第三件是找铁瓷,目前来看,还没什么进展。
目前有几个人,他觉得是可以候补的,比如说程雨燕、比如说从灵公主,再比如说惜月,梅娘也算吧……
咦,为什么都是女孩子?
这个卫辰是不是能够成为铁瓷还不知道,只是这样子的人,同窗好像不可能了,战友好像也没有机会,与他联姻?他家的孩子又太小……只能是一起分钱了!
脑壳疼,萧七发揉了揉眉心。
他想到这些人对他的评价,其实不仅仅是卫辰,还包括皇上、程王爷,自己的所作所为和自己这十几岁的外表,确实反差太大。
跟惜月说说也就罢了,可是做梦、被马踢了脑袋,这样的说辞太过没有说服力。
注意到自己这个问题,萧七发在皇上的面前,就已经努力在做调整,他想让自己的表现和自己的年龄能够匹配得起来。
但是这并不是出于他的本心和本能,就是个表演。目前来看,有一些效果,但是若让他在每个人面前都这样演,还觉得有点儿累、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他开始有一些理解皇室的那些人,有的时候,表演很重要,装装样子呗,可装着装着,可能就成了那个样子。
人生就是一出戏呀,自己前世是不是太不懂得演戏了?
……
晚上吃过饭,萧七发向萧得意和钱月英告辞出来,早早回了自己的西院。
这段时间,可能是太累了,大脑总是高速运转,睡眠不好,他恢复了打坐。
李老头教的打坐,跟其他人的很不一样。这个,之前的萧七发应该没有什么体会,所以他才在李老头死后没有继续练。
但萧七发前世多少还是接触过一些,一练之下,这个功法的不同寻常马上就感觉出来,尤其是他学了李老三式以后。打坐修炼的气息走向,真气流动,竟然与他的步伐、动作,相互印证和辅助。
萧七发想到之前练太极,除了练习静桩还会练动桩。所以,他站起来试了试,在第一式“看不着”的步法行动当中,把真气的运行加入进去,这效果把萧继发吓了一跳。
莫不是李老头没有教给萧大合这套运气的功法吗?两者结合以后,无论是速度、灵活性,都增强了很多。尤其是当萧七发内气外放之后,五步之内,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完全都能够感受得到。
天哪!这不就等于我可以不贴着对方的身体,就能感受到对方的身体移动、细微动作?
萧七发想到了与萧大合练功时,萧大合背着的人偶,原来是这样。气息外放以后,就等于在对手的身体上搭了个架子,对手一动,就会牵动我的反应,甚至他没动,只要有准备,就会有微小的变化,我就可以提前预判,而不必再用眼睛观察他的动作!
同时,萧七发想到,既然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所有一举一动,那不就等于自己贴近了对方的身体?每一次在对方有可能动手的时候,先敌作出反应?这不就和太极的理念是一样的?
想想他就兴奋,这样的话,我贴近了能打,离远了同样能打,不必挨着对方听劲儿,而是有一定距离也可听劲儿!真的达到了“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啊!
冷静冷静,想想自己竟然能够这么快速就到了这样的境界,萧七发劝自己,一定要冷静,不可狂喜,不可心躁。“知之匪艰,行之维艰”,知道,现在自己只是“知”,还未达“道”!只有真正做到了,才是真正“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