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们最西部的地方,地大物博,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它也是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主要是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但它有很多的有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第一天,我们下飞机的第一个地方来到了乌鲁木齐新疆的首府。那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环山带水,沃野广袤,寄居在这儿的人们亲切地称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就在市区里,只要高楼没有遮住你的视线,你就能看到著名的博格达峰。那美丽的峰顶常在疾行的浓云间忽隐忽现,白色雪冠闪着银辉,使凝固的山体具有了动感。不是许多人想象中荒芜干旱的沙漠;不是许多人想象中蒙古包散落的戈壁;不是许多人想象中的砂石横飞;不是许多人想象中的骆驼和马驮着人们优哉游哉地行走,不是许多人想象中饱受穷困苦难的边疆。
傍晚我们来到乌鲁木齐的大巴扎,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新疆因地处丝绸之路这条中西贸易通道的中段,各族人民特别是维吾尔人具有重商、崇商、经商的传统。这里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国际大巴扎占地面积398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新疆国际大巴扎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也是乌鲁木齐作为少数民族城市的景观建筑,又是一座标志性建筑。这里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新疆特产,干果特产手工艺,在马路两边逛,是吃街为主,吃了许多新疆美食,另一侧是用品和产为主。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那拉提大草原,那拉提旅游风景区,位于新疆新源县境内,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总规划面积960平方公里。风景区自南向北由高山草原观光区、哈萨克民俗风情区、旅游生活区组成。那拉提风景区是伊犁州旅游的龙头景区,新疆著名景区之一,拥有夏牧场、柯孜拉霞瀑布、望天洞等著名景点。新疆每个城市都间隔好几百公里,去每个城市都需要坐飞机或者火车。
那拉提草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疆西部,伊犁地区东端。新源境内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总面积为10万亩,经营面积达6025公顷,海拔1600-3000米。来到那拉提草原,只见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绿色,群山层次分明,近处的原野上,轻轻的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紫莹莹的野花,或许还夹杂着些白色的,在风的节奏中不断地点头一层叠着一层草原就跟大海一样是我很向往的地方,可以很快乐的在草原上奔跑,就跟在海边一样。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这里不仅牧民热情好客,就连马儿也如此善解风情,交错的河道、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茂密的森林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往返。在草原上哈萨克族牧民骑在马上,手握着缰绳,自由徜徉,时而还哼上一曲牧歌,我们打算骑着马观光,于是就在马队里挑马,我挑的那匹马高大结实,四肢健壮,一双温柔友好的大眼睛似乎期待着我成为它的小主人,又黑又长的尾巴不停地左右甩动,驱赶着蚊虫。傍晚我们住在蒙古包里,蒙古包是牧民的传统住房。于是我们就体验一下睡在蒙古包里的感觉,我们在蒙古包里吃着牛羊肉,看着牧民们给我们表演着各种各样的节目。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
第四天,我们来到了新疆的天池,新疆天池位于阜康市境内的博格达峰的半山腰,那里风景优美,四周群山环抱,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湖泊。天池四季景色分明,各具魅力。天池之夏,清风拂面,凉爽宜人,湖周树木苍翠,绿草如茵,一湖明净的绿水随风荡漾,令人心旷神怡。这儿可是人们避暑消夏的好地方。来到天池乘着缆车平稳地走在山路上。这座山名叫天山,因为山下是天池,才由此而得名的。这座山由东头一直蜿蜒到山西头,一眼望去可以看到,山下是山清水秀,山上是绿草如茵,树上是鸟语花香。路边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池被群山包围着,船慢了下来,停在了一处断壁的石墙边。石墙上面由天然形成了一头大象模样的画面,别致美观,两只象牙向上面翘着,象嘴歪在了自己的背上,四肢看上去粗壮而有力。傍晚我们住在天池,天池里的温泉泡着,这里的水都是天山上的水,用雪水化的水。
第六天,我们来到了吐鲁番,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当时吐鲁番的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吐鲁番市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吐鲁番的夏天温度非常高,这里的人夏天都不上班,因为太热,赶往吐鲁番的路上,高速公路两旁全身黄色的大戈壁,真的如同书上所说的浑黄一体。远远望去,公路和路旁的颜色混在了一起,分不清哪个是路,哪个是路旁的滩子,远处的车,就像飞在半空一样。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沙粒和石头。吐鲁番火焰山下的那条沟叫葡萄沟,一旦提起新疆,人们都会想起那里的水果,但一旦提起水果,人们又会想起那葡萄沟里的葡萄。一踏进葡萄沟,清凉的感觉袭来。走在葡萄架下,一抬头,天空都被绿色密封住了,一点缝隙都不留。伸手一摘,便能摘到一大串酸甜可口的葡萄,可惜这葡萄只能看不能摘。接下来我们去看了坎儿井。坎儿井位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它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浙江的里程。相当于走遍了半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