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一般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陆上城市。其相对应的西方入侵者是维京人和海上民族。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当时称为倭国),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着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倭寇以日本人为主,目的是为了报复蒙朝联军的侵略和女真海盗的掳掠;后期倭寇基本上是中日混编队,起因为明朝的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也是《沿海御倭》一卷的背景。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经永乐十七年(1419)六月的望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稍稍敛迹。正统以后,因明代海防逐渐空虚,倭寇侵扰时能得手,致倭患又起。这一时期的倭寇成员多为日本本土之人,除赤裸裸侵扰外,还利用中日间存在的“勘合贸易”载运方物和武器。路遇官兵,则矫称入贡;乘其无备,则肆行杀掠。总的说来,嘉靖以前,倭寇侵扰只限于个别地区,时间亦短,尚未成为明朝东南地区的严重祸患。
明朝正德年间,亦是日本战国时代的起始期。1508年既是明武宗正德三年,亦是日本后柏原天皇永正五年;既是刘瑾大肆排除异己,真正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年,亦是足利义材勾结大内义兴,废掉刚刚过世的细川政元生前扶持的足利义澄的一年。
纷争不外乎利益,而大内义兴和细川政元所执掌的两个家族的根本利益争端在于——对明贸易……
除此之外,在这个年代,日本国土上还出现了一位威名赫赫的人物——北条早云(1432–1519)。他出身卑微,全凭自己的“本事”白手起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一时间的风云人物,下辖关东八州,开创了连续五代的霸业。这位草莽英雄胆大心细,精通谋略,工于心计,把握机遇,拉拉打打,惨淡经营,一时间成了远近闻名的“关东王”。如果把关东的群雄比作寒蝉,那么北条早云即是螳螂。这只螳螂几乎将关东的寒蝉全部吞下。而丰臣秀吉则可比作黄雀,最后将肥壮的螳螂变成了自己的盘中餐。如果没出现北条早云这个人物,今川义元和德川家康很可能被甲州的武田信玄打败,武田氏极可能将关东公方家(足利氏室町幕府势力)消灭。这样一来,就既不会有安土桃山时代,更不会有长达260年的德川幕府,日本的历史就要重写了。
北条早云,这位“大器晚成的稀代枭雄”,这位“后北条家”的创始人,这位有着浪人本性的战国大名,对于明朝东南沿海的巨大“蛋糕”又会有怎样的觊觎之心呢……
请见第五卷——《沿海御倭》